福寿螺能吃吗?和田螺有什么区别?
一只福寿螺体内有3000~6000条寄生虫,2006年北京福寿螺感染事件,就是最能证明福寿螺危害的真实案例。
2006年北京福寿螺集体感染事件2006年6月中旬,北京很多人出现了十分“诡异”的病症,起初患者老是昏昏沉沉的,整天没什么精神,接着又发烧,即便吃了常规退烧药,但也没任何效果。
过了几天,患者的皮肤开始疼痛,还伴有呕吐,之后皮肤的疼痛感再次加剧,痛到什么程度?即便被风吹一吹,患者都感到疼入骨髓,有些患者甚至有抽搐、昏迷的症状。
如此奇怪的病闻所未闻,导致于多家医院的医生都对此束手无策,但由于大量患者分开就医,所以这种怪病起初并没有得到重视,治疗手段也以常规控制为主。
但随后的转机出现在一位叫纪爱萍的专家上,她本身主要研究的是热带疾病跟寄生虫方面,2006年6月24日,北京友谊医院的纪爱萍接诊了一位患者,此前,这名患者看了很多科室,病历本上写满了大量求诊经历,但都无济于事。
纪爱萍仔细翻看患者的病历本,突然她发现在患者所做的诸多检查中,嗜酸细胞指数跟腰穿数据出现异常,再结合“吹风会疼”等症状,特别是两肋那里,纪爱萍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患者得的是一种很奇特的寄生虫感染病,名为广州管圆线虫病。
这种寄生虫会让患者十分痛苦,甚至出现死亡,如果不对广州管圆线虫加以控制,很快就会有大量老百姓感染,那么源头在哪呢?
经过对大量感染患者的询问,调查人员逐渐发现,他们都去过同一个餐馆,并且都点了“凉拌螺肉”这道菜!
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赶紧前往饭店,最后证实了猜想,那就是福寿螺。
每只成年福寿螺的体内约有3000~6000条广州管圆线幼虫,如果不小心吃了含有寄生虫的福寿螺,人体就会很容易患上相关疾病。
当年北京福寿螺集体感染事件人数高达160多人,如果没有加以严格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可能有人觉得,那是15年前的事了,福寿螺早就没危险了吧?
实则不然,2017年一名女子在网上自曝,她因为在旅游期间吃了几个福寿螺,不幸被寄生虫入侵。
在接下来的半年中,这名女子做了6次腰部穿刺、吃了十几盒打虫药、打了300瓶点滴,在药物跟激素的影响下,她最终被迫选择了人流,不仅自己饱受折磨,最可惜的是连腹中胎儿也没有保住!
作为外来物种的福寿螺,是如何进入我国的?福寿螺又被称为“苹果螺”、“大瓶螺”,成年后体重在100~150克,巨型的可以长到250克左右,因外观跟传统田螺十分相似,所以在很多地方,也被称为大田螺、巨型田螺。
它们大多分布在水质较为清澈的浅水区,或者零散吸附在水生植物的茎叶上,由于怕强光,所以白天大多栖息在阴凉处,晚上是它们的主要活动时间,当然也包括进食。
福寿螺的菜单很广,比如水生植物、浮萍、腐肉等等,每年3~11月是它们的繁殖期,一只雌螺每次可产数百枚甚至上千枚卵,它们基本都在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粉红色的卵一眼就能辨认出来。
很多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的朋友都见过,我还记得小时候爸妈让我见到福寿螺的卵一定要消灭,因为这种生物是外来物种。
福寿螺的原产地是南美区域,因为相比于传统田螺,福寿螺的个人更大,肉自然也是田螺的好几倍,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福寿螺被一位华侨引进至我国台湾。
由于庞大的体型,也就是出肉率高,再加上疯狂的繁衍能力跟顽强的生命力,没过多久,福寿螺的热度就被炒了起来。
于是很多养殖户纷纷开始养殖福寿螺,就这样,福寿螺从中国台湾,进入了中国内地,当时最畅销时,几乎所有餐馆都在出售福寿螺的菜肴,所以福寿螺也被称为“食用第一螺”,而且物美价廉的福寿螺还被当做饲料,喂养给农畜吃。
福寿螺为什么被我国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虽然福寿螺被引起初期,它的热度确实很高,但作为美食大国,食客发现福寿螺尽管个头大,不过吃进去肉质松散,口感确实不佳,所以市场需求减少后,自然很多养殖户也就放弃了福寿螺,为数不多的福寿螺也只能喂给家禽吃。
万万没想到,被养殖户放弃的福寿螺,反而迎来了它的“春天”,因为缺乏天敌,再加上本身环境适应性强,在野外的福寿螺凭借强大的繁衍能力,很快便泛滥成灾。
2003年,我国就将福寿螺列入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
我们都知道,一个物种泛滥成灾,必然会影响自然生态链,而这次福寿螺却直接影响了老百姓的“饭碗”。
福寿螺特喜欢啃食水稻及水生农作物的杆茎,大批量的福寿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全国水稻主粮的产量,最高能让水稻的亩产降低20%左右,所以福寿螺也被称为“水稻杀手”。
2010年,我国有关部门就积极展开了消灭福寿螺的专项行动。
福寿螺到底能不能吃?先来看看2006年北京福寿螺感染事件的“真凶”,也就是广州管圆线虫。
据专家研究,广州管圆线虫的卵起初是在老鼠体内,但当卵发育为成虫后,老鼠就会将其排出体外,就这样,福寿螺成了新一代宿主。
一只成年福寿螺的体内约有3000~6000条广州管圆线虫,当这种寄生虫进入人体后,就会穿透肠壁,进入血液中,最后进入大脑。
幼虫会在脑部神经中继续繁殖,所以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的患者,会出现头痛、发热、浑身无力、晕厥、休克甚至是死亡,所以这种病,也被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
那么福寿螺到底能不能吃?
从上文写的内容来看,我们知道,福寿螺被引进我国后,曾有一段时间热度很高,大街小巷很多餐厅都在售卖,说明福寿螺是可以食用的,那为什么还会发生福寿螺寄生虫感染呢?
原因就在于“口感”,福寿螺被我国食客放弃,也是因为口感原因。
正常情况下,福寿螺要在滚烫的开水中煮20分钟左右,期间要保持烹饪温度很高,这样才能彻底消灭福寿螺里面的大量寄生虫。
然而矛盾的是,福寿螺经过长时间的高温烹煮,口感会变得更差,食客不愿意点这道菜。
为了赚黑心钱,很多餐厅将福寿螺烹煮了3~5分钟,便匆忙被送上餐桌,这时候福寿螺的口感还不错,关键肉质的量很足,深得食客喜爱,但肉眼看不见的是,可能有大量寄生虫已经被食客吃了进去,只是可能,但危害性仍然很大!
之所以有这样的矛盾,是因为福寿螺的壳十分坚硬,汤汁很难进入螺肉中,而且螺本身的螺旋形构造,也不利于热量传播进去,也就是很难烧透的意思,再加上福寿螺肉质较老,长时间的烹煮虽然能消灭内部寄生虫,但同样也会让福寿螺的肉质变得更差。
至于福寿螺跟田螺如何区分,其实很简单。
从外形来看,福寿螺的螺口很大,螺塔较矮,而田螺的螺口较小,螺塔较高,尾部较尖。
从颜色来看,福寿螺偏黄色,田螺偏青褐色。
从肉色来看,福寿螺偏黄白色,田螺偏青褐色。
以上就是关于福寿螺的一些知识,希望大家谨慎对待福寿螺。
——END——
福寿螺能吃吗?和田螺有什么区别?
福寿螺(学名:Pomacea canaliculata),也被称作“巨型苹果蜗牛”,是种大型的淡水螺,。原产于南美地区,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和巴西等地。这个物种被认为是“世界最恶劣的入侵外来物种 ”的前100名。
福寿螺通常为棕色、黑色并兼有淡黄褐色条带花纹,颜色图案多样。
福寿螺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从阿根廷本土地区引进台湾,1981年,福寿螺被故意引入中国广东省中山作为水产养殖品种,并成功育种。但由于缺乏天敌,并且会生存环境条件的要求极地,其密度和分布均大大增加,在80年代期间,福寿螺的水产养殖迅速扩大到17个省的许多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上海,湖北,贵州,浙江,江苏,安徽,北京,甚至甘肃,辽宁。现已成为中国许多地区当地农业和其他本土物种的有害物种。
20世纪90年代,由于福寿螺引起了许多人的厌恶,水产养殖发展的动力逐渐消失。然而,该物种在许多从未人工培育和培育的地区建立了许多自然种群,其分布的扩大得益于其对环境条件极低要求和广泛的食物偏好。
不幸的是,福寿螺的危害已经涉及到了人类,研究发现,福寿螺体内宿生着广州管圆线虫,大鼠肺蠕虫等寄生虫,若人食用不当(生或半生食用),均可感染人类,引起圆线虫病表现为嗜酸性脑膜炎。2003年,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SEPA)将列入16个入侵害虫黑名单。
广州管圆线虫多存在于陆地螺、淡水虾、蟾蜍、蛙、蛇等动物体内,一只螺中可能潜伏1600多条幼虫,如果人不经煮熟就吃,很容易招惹上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寄生虫病。以前这种病主要分布在南方,但“南病北移”现象很明显。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可进入人脑等器官,使人发生急剧的头痛,甚至不能受到任何震动,走路、坐下、翻身时头痛都会加剧,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活动受限、抽搐等症状,重者可导致瘫痪、死亡。
1997年-2006年间因食用福寿螺感染疾病的案例比比皆是。
所以,为了避免感染寄生虫,建议不要食用。
福寿螺和田螺的区别:
1、福寿螺的外壳颜色呈黄色,田螺的外壳颜色则为青褐色。
2、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田螺的椎尾长而尖。
3、福寿螺螺盖则偏扁,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
4、福寿螺的肉颜色较浅,多为黄白色,而田螺的肉多为青褐色。
福寿螺能吃吗?和田螺有什么区别?
健康的福寿螺当然能吃啊,而且特别好吃的。但是,这里要注意,是健康的,是没有病和寄生虫的。
其他的水产,也是需要吃健康的。
1988年,上海甲肝流行,就是因为吃了有病的毛蚶。最终约30万人感染。
田螺易受污染,经常吃田螺增加了感染肺吸虫,肝吸虫的可能性。
因此,无论在大排档吃福寿螺和田螺,都有机会感染各种疾病。那么,区分这两种螺又有什么关系呢!
福寿螺能吃吗?和田螺有什么区别?
福寿螺不能吃,里面的寄生虫太多了,吃了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福寿螺比田螺个大,肉多,寄生虫多。
福寿螺能吃吗?和田螺有什么区别?
,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比田螺便宜。市场上存在一些不法商家用福寿螺冒充田螺的情况。那么,田螺和福寿螺有什么区别,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区别:
1、大小
福寿螺大,田螺较小。田螺1-1.5厘米的占多数。田螺一般长到葡萄大小,核桃尺寸基本是极限,而福寿螺一个月即可到葡萄大小,一个夏天可长到核桃大小甚至鸡蛋大小。
2、颜色
黄金螺其实就是福寿螺,外壳颜色呈黄色,田螺的外壳颜色则为青褐色。
3、外壳螺旋
福寿螺的外壳螺旋由外向内无论是螺旋的直径还是角度都收缩的很快,而田螺收缩相对较慢。
4、椎尾
田螺的椎尾长而尖,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
5、螺盖
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福寿螺螺盖则偏扁。
6、硬度
福寿螺螺壳很脆,用手能轻松捏爆,掉地上妥妥摔碎,而田螺壳质地坚硬,不但摔不碎,用手捏也很难捏爆。
7、触角嘴巴
福寿螺触角细而长,田螺则短而粗。福寿螺的嘴巴略有分瓣且带两个“胡须”状的器官等于有2对触角,而田螺则是一个圆柱1对触角。
福寿螺能吃吗?和田螺有什么区别?
能吃,小时候我奶奶经常弄给我们吃,可能当时太穷了,觉得很好吃。福寿螺要吃就拿开水烫一下,把那个头挑出来,然后用盐巴搓洗干净,然后就拿来爆炒,田螺就泡水几天干净了直接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