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视同缴费?
一、视同缴费
员工实行社保制度以前的工作年限,虽然并未发生社保实际缴费,在实行社保制度以后,按照已经缴费对待,称为视同缴费。
政策依据是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规定,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前,职工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
二、视同缴费年限的作用
视同缴费年限,在退休计发养老金时,可以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作为计发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主要因素,对提高养老金的额度,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而,实行社保制度以前参加工作的员工,参加社保制度以前的工龄,既并未发生实际缴费的视同缴费年限,在退休计发养老金时,与实际缴费年限的作用相同,可以提高养老金的额度。
养老金=(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x[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x1%]+个人账户存额/计发月数[50岁退休195、55岁退休170、60岁退休139])
看了养老金计发公式,就可以理解视同徼费年限在计发养老金时,切实起到提高养老金额度的作用了!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什么是视同缴费?
视同缴费,其实很好理解;通俗讲,就是在国家正式出台“养老保险规定”之前参加工作的一大批人,在退休时计算“缴费时间”时,你的工龄,就是“视同缴费”时间。
举个例子。比如如果你是当年的知识青年,1968年下放农村插队落户;1978年返城进厂当了工人,那么,你的工龄计算就应该从1968年开始;
那个时候,国家没有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你当然也无需缴纳个人养老保险,你的单位也不会交,社保局(那个时候没有社保局)也不会给你单独设立一个账号。
可是这样一来,你到了退休年龄,国家又实行了养老保险政策,你岂不是在养老账户中分文没有吗?这个时候,“视同缴费”就起作用了。
简单说,你1968年下农村,工龄从1968年开始计算,“视同缴费”时间,也就相应从1968年开始,尽管实际上你并没有缴纳一分钱。
这个非常重要;以后每一年退休人员退休金调整的根据,就是根据这个“视同缴费”,也就是你的工龄——每年三块钱,如果你的工龄是四十年,每个月雷打不动就是起码120元。
当然,这个“视同缴费”也是有差距的——地区差、行业差、工种差,等等,不会整齐划一,也是有多有少;完全平等不可能。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农村知青插队计算工龄,靠上大学的不计算工龄;回城后待业当然也不会计算工龄,因此,视同缴费,和这些人就没有关系了。
什么是视同缴费?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视同缴费”的定义。
“视同缴费”
汉语“视同”释解:把什么看做、当成什么。或者把什么“看成相同”、“等同看待”!
“缴费”释解:是缴纳费用的意思。缴费与交费意义接近,但不同点在于:“缴”,有缴纳的意思,是一种履行义务的过程,具有某种强制性色彩!
“交”,有转移的意思,有强调传递与交换的意思。
“视同缴费”即相当于、等同于缴费。
“视同缴费”引申到养老保险体系政策上是:实际没有缴费,但是,按实际缴费来等同看待。
由社保政策的“视同缴费”产生了相关术语。即职场中的“老人”、“中人”、“新人”。
“老人”即只有“视同缴费年限”,没有实际缴费年限;
“中人”即有“视同缴费年限”也有“实际缴费年限”
“新人”没有“视同缴费年限”,只有“实际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的界定:
一、“视同缴费年限”的起始时间即参加工作的起始时间的确定:
1、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即最早“职工登记表”填写的入职时间;
2、参加工作前,知青上山下乡的起始时间即知青上山下乡登记表填写的上山下乡时间(视同参加工作时间);
3、参加工作前,参军入伍的起始时间即入伍登记表填写的参军的起始时间(视同参加工作时间);
4、参加工作前,进入技校学习的起始时间即技校入学的学生登记表填写的入学时间。这种情形是指用人单位委培、带薪学习的技校生。毕业后必须回到委培单位工作且在规定的连续工作年限内。
按最早登记表(职工登记表、知青上山下乡登记表、入伍通登记表、入学登记表)填写的时间为准——视同缴费年限的起始时间!
二、“视同缴费年限”的截止时间
1、企业单位
由于全国各省市(含自治区、计划单列单位)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间不一,由国家试点省市(东北三省、北京市等)1992年10月开始实行缴纳养老保险到(全国各地)1996年1月1日“基本”结束。全国统一实行养老保险缴费制度。
2、国家机关事业编制单位
2014年10月以后实行养老保险缴费制度。之后为“视同缴费年限”的截止时间,之前为“视同缴费年限”的核算。
三、“视同缴费年限”的核定前题
必须是从参加工作(含视同参加工作)至国家实行缴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的“连续不间断的工作时间”。即强调工作的“连续性”!
通过上述论述,想必友友们会对“视同缴费”及“视同缴费年限”有一个简捷而清晰的了解吧!
什么是视同缴费?
先多谢邀请,针对这个问题,说说我的看法,首先,要对社保知识充电一下,起码对社保知识了解有帮助,认为是有必要的。社会保险的养老保险,是从1985年5月开始,国家十分重视,开展对社保知识宣传和推广,要求人人要参保,还强制国有、县级以上集体企业人员要纳入参加养老保险,当时,开展这项工作是十分艰巨,有许多国有、县级以上集体企业不想参保,对社保的养老保险认识不够,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历经三十多年,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才认知养老保险重要性。在养老保险中视同交费,到退休时是要计算的,什么是视同交费,是早期在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工作人员,办理退休时,审核视同缴费的计法,具体时间,1994年6月份前参加工作,称为视同缴费。如某个国有企业招工,张三被录用了,是男的,出生是1957年3月15日,在招工表填上是1978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是参保,在2017年3月,张三刚好达到退休年龄,并在社保办理退休,审核退休时,计算张三的视同缴费是15年11月(1978.8一1994.6)。
什么是视同缴费?
👦在社保局养老保险的账户中,设置有缴费工龄和视同工龄之分。这也是计算养老保险缴费事宜,会经常涉及到的两个问题。
✍一、缴费工龄、或缴费年限。自1992年起(各地也可能有不同的时间起点),建立养老保险机构(社保局)以后,城镇企业职工向社保局缴纳相关保险费用,用以计算缴费的工龄,亦为缴费年限(也有的称为缴费工龄);
✍二、视同工龄或视同缴费。是指1992以前,没有建立社会保险局期间。亦无缴纳养老保险金的政策依据、或尚未出台相关“法规”之前,而此间已有参加工作的工龄,是没有向社保局缴费的。即:无论是企业或个人,均未向社保局缴纳其“五险一金”(工伤、失业…、大病统筹、计划生育或女职工生育保险和养老金)。且又获得社保局认可的部分。则为视同缴费工龄,又称“视同缴费”。
👸譬如:在建立社保局以前的“复员、退伍、转业”……军人,上山下乡的“知青”,临时工、合同工,以及参加企业工作后,前后具有连续性的工作时间(若中途有离开企业、或工作单位的间断时间,不在此列……)。均可持退役军人证、知青文件、用工合同、……等有效证件,到你所在地的工作单位、人事或政工部门登记、变更增加工龄,以利企业统一向主管局、社保局申报和审批。
👩在企业统一办理登记、申报时,职工须交纳相关的原始证件。(暂存复印件,待审查办理成功后,即可退回原件),由所在的工作单位统一向社保局申请、办理、更正其参加工作的时间(工龄),并经主管局、社保局审核确认后,亦为视同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或缴费工龄(简称视同缴费)。
👧当符合退休条件、或批准病退休时,其视同缴费年限,或参加工作的缴费工龄,亦可自动生成为退休金待遇。
什么是视同缴费?
本人在社保局干过,略知一二
以本人所在地区为例,1992年10月1日之前,养老保险未缴纳,那所在地区人员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尤其是国企或者机关事业单位固定职工,他们这类人员是不用缴纳社保的,等到退休在社保系统做一个视同缴费,增加了人员缴费年限,相应的退休工资也就根据缴费年限而提高。当然这里的固定工,又分为在1986年10月1日之前为固定工,在1986年10月1日之后参加工作人员需要在退休时补缴社保,是不能做视同缴费的。每个地区因政策不同而有部分区别。
视同缴费真的很棒,除了退休工资拿的高,连每年对退休人员工资调资也比没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工资高![呲牙][呲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