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区别是什么?

一、中国城市的划分

(一)中国的城市从行政区划上分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区划分为三级。

直辖市,为国家一级行政区划;

省辖市,为国家二级行政区划,包括地级市、县级市。

(二)从行政级别上分为:

1、正省级城市:都是直辖市,行政级别正省部级,计有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四个;

2、副省级城市:为省辖市,行政级别副省部级;

副省级城市,是行政级别为副省部级的省辖市,行政级别高于省辖地级市、县级市。

副省级城市的主官为省部级副职,其职务由中央管理。

副省级城市,计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吉林省长春市,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福建省厦门市,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湖北省武汉市,陝西省西安市15个。

3、地级市:为省辖市,行政级别司局级(厅局级);

4、县级市:为省辖市,行政级别正县处级,多由省委托地级市、地区代管。

二、省会城市

省会城市是一个省份的行政中心所在,省委、省政府驻地,是全省的政治中心。

一般情况下,同时又是文化、教育、科技、交通中心,多数也是经济、金融中心。

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所在称为首府,意义等同于省会。

省会城市当中,按照行政级别可以分为:

(一)部分省会城市,为省辖地级市,如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南省郑州市、山西省太原市、福建省福州市、安徽省合肥市、湖南省长沙市、江西省南昌市、海南省海口市、云南省昆明市、贵州省贵阳市、甘肃省兰州市、青海省西宁市12个;5个自治区首府城市也是地级市。

(二)部分省会城市,也是为省辖市,但行政级别副省级,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吉林省长春市、辽宁省沈阳市、山东省济南市、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广东省广州市、湖北省武汉市、四川省成都市、陝西省西安市10个。

副省级城市并不都是省会;副省级城市辽宁省大连市、山东省青岛市、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厦门市、广东省深圳市就不是省会。

三、计划单列市

计划单列市的全称是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目前计划单列市一共有五个,分别是辽宁省大连市、山东省青岛市、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厦门市、广东省深圳市,这五个计划单列市同时也是仅有的五个非省会的行政级别副省级城市,行政级别高于所有地级市、县级市。

计划单列市的经济计划、财政收支是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一样在中央政府单列户头,由中央政府管理的,由中央和地方两分,无须上交省级财政。

计划单列市的主官,职务由中央管理,职务行政级别为副省部级。

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都属于省辖市;

没有一个省会城市是计划单列市;;

计划单列市行政级别都是副省级;

计划单列市都不是省会城市;

多数计划单列市所在省份省会城市为副省级城市,只有计划单列市厦门市所在福建省,省会城市福州市不是副省级城市。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区别是什么?

笼统的解释是:省会城市是一省的行政中心,计划单列市则是享有较高行政和经济自主权的城市

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分成三级,第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其中每个省的省政府所在地为该省的省会,也是每个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交通中心。

不过虽然大多数省的经济中心都是省会城市,但是也有例外, 例如:

山东的省会是济南,但经济总量最高的城市是青岛。

江苏的省会是南京,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是苏州。

福建的省会是福州,但GDP最高的城市是泉州。

当然,以上是几个例子比较特殊,对于大部分的省会城市而言,基本上都是本省内部行政经济一把手,即便是经济排不到第一,也起码是行政中心。(山东省省会济南市)

除了省会城市以外,还有一些行政、经济和交通非常重要的城市被拿了出来,其中级别最高的就是直辖市。截止到1997年,中国共有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这四个城市的行政级别都是省部级。

在这四个城市之下,就是副省级城市,目前中国共有15座副省级市: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 。这里面有10座都是省会城市,除此以外,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厦门这五个城市是计划单列市。(全国副省级城市)

计划单列市全称“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是国家为了经济发展,赋予一些重要城市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计划单列市的历史其实非常悠久,在建国之初,全国的直辖市非常多,截止到1953年,全国一共有14个中央直辖市,即北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重庆、西安、旅大、长春、哈尔滨。不过这些直辖市中只有北京市真正的直辖,其他的城市都是由各省代管。

之后中央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除北京、上海、天津以外,其他的直辖市全部并入所在省份成为省会城市。

不过鉴于一些城市的重要地位,中央赋予它们“政治、经济待遇不变”的权力,建立了计划单列市。

从字面意思上就能看出,计划单列市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他的意思是国家针对特定地区在进行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等各方面的计划时,打破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对其单列户头,单独分配、调拨计划指标。

计划单列市自诞生之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到90年代之后,计划单列市概念演变为在当前行政建制不变的情况下,省辖市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并赋予一些城市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到90年代初,中国的计划单列市共计有14个: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重庆。

1993年,中央再度对计划单列市作出调整,在这14个城市中,除了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重庆六个城市之外,其他的8个省会城市不再是计划单列市。

到1997年重庆升级为直辖市,自动取消了计划单列市,至此计划单列市只剩下了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五个城市并延续至今。(今天的五个计划单列市)

目前国家计划单列市的财政与中央挂钩,但并不是完全与所在省财政完全脱钩。实际执行中,计划单列市仍需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和比例向所在省区上缴一定的财政收入,即“单列不脱钩”。

至于计划单列市与省会城市的区别,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即便都是省会城市,许多城市的级别也是不一样的。

在文章开头中曾提到,目前有10个省会城市是副省级城市,即: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这10个省会城市的行政级别要比其他省会高一点,其地位与五个计划单列市差不多一个级别。

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区别是什么?

据知。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城市的区别在于:一、级别不同。计划单列城市全是副省级,而省会城市并非全是副省级。如福州市。计划单列市产生于80年代。它有独立的经济权,而省会城市没有。二、组织关系不同。计划单列市的四大班子(市政府、市委、市人大、市政协)的一把手是由中央直接任命,而省会城市则不必由中央直接任命。三、经济关系不同。计划单列城市的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无需上缴省级财政。计划单列市是新形势下发展趋势中并非必然的、必需的一个产物。而在某些任知的角度又混淆了人们判定谁高谁低等好多错觉。虽然行政等级是一样的,但经济等级要比行政等级的省会城市要高。比如厦门市长要比省会城市福州还要高半级的笑柄。目前我国有五个计划单列市:分别是: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副省级城市有十个。分别是:哈尔滨、长春、济南、南宁、杭州、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基本弄清了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城市的隶属关系,经济关系和我国目前省会城市和单列城市总体的认知多少了吧!

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区别是什么?

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都是宪法中的“设区的市”,在行政区划上都属于地级市。

但是,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在行政级别、城市定位、经济权限、机构设置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行政级别有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行政级别和行政区划级别是两个概念。

以行政区划而言,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都是地级市,设置中级法院、市级检察院等。

以行政级别而言,普通地级市是正厅级城市,而5个计划单列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是副省级城市,市直机构和市辖区机构都高上半级到一级。

而省会城市可分为两类,其中10个(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是副省级城市。

另外17个省会(首府)城市,石家庄、郑州、南昌、太原、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长沙、贵阳、昆明、西宁、兰州、银川、南宁、福州、拉萨、海口、合肥则是正厅级城市,机构规格与普通地级市相同。

所以,计划单列市的行政级别高于等于省会城市。

其次,城市定位有区别。

省会城市肯定是全省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教中心、交通枢纽,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都是省内最优秀的。

而计划单列市的全称叫做“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更多偏向于经济中心,在科教文卫等方面会弱一些。

第三,经济权限有区别。

计划单列市的经济管理权限基本等同于省级权限,国家下发的经济指标都是单列的,而省会城市则由所在的省份统筹。举个例子,中央召开经济相关的会议时,会邀请计划单列市的主要领导参加,而不会邀请省会城市的主要领导参加。

另一点,计划单列市的地方财政直接对接中央财政,上交给省级财政的比例相对很小,而省会城市的地方财政对接省级财政。

第四,机构设置有区别。

这主要体现在经济相关的垂管单位,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差异较大。

例如,宁波市税务局和浙江省税务局是平级的兄弟单位,高于杭州市税务局;财政部深圳监管局和广东监管局平级。


欢迎关注@瑛杰小猪,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区别是什么?

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城市规格;二是城市属性;三是经济权限;四是干部层级。

一、城市规格

省会城市规格是正厅级或副省级。计划单列市规格是副省级

(一)正厅级省会城市(18个)。包括:河北石家庄、山西太原、甘肃兰州、青海西宁、安徽合肥、河南郑州、湖南长沙、江西南昌、福建福州、云南昆明、海南海口、贵州贵阳、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乌鲁木齐、广西南宁、西藏拉萨、宁夏银川、台湾台北。

(二)副省级省会城市(10个)。包括:辽宁沈阳、吉林长春、黑龙江哈尔滨、陕西西安、山东济南、江苏南京、浙江杭州、湖北武汉、四川成都、广东广州。

(三)计划单列市(5个)。包括:辽宁大连、山东青岛、浙江宁波、福建厦门、广东深圳。

二、城市属性

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这是省会的核心精髓。

虽然计划单列市可能在经济方面占据优势,但无法撼动省会城市作为全省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

计划单列市则重点占据区域性发展核心地位,重点以自身区位优势带动周边发展。

三、经济权限

省会城市作为首屈一指的“省辖市”,经济发展受本省份统筹规划。

计划单列市虽然也是“省辖市”,但其全称是“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指的就是:在国家计划中列入户头并赋予这些城市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计划单列市的最大特点是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相对发达、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在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中占据独特地位。

四、干部层级

(一)正厅级省会城市(18个)

市委书记全部由省委(自治区党委)常委或以上兼任,为个人高配

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负责人为正厅级岗位,由省委提名,为省管干部。(注:部分为个人高配,为中管干部)。

(二)副省级省会城市(10个)

市委书记全部由省委常委或以上兼任,为正常平配

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负责人为副省级岗位,由中央提名,为中管干部。

(三)计划单列市(5个)

市委书记全部由省委常委或以上兼任,为正常平配

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负责人为副省级岗位,由中央提名,为中管干部。

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区别是什么?

省会:

一个省份的省级最高行政办公机构所在地,通常是省内的政治、医疗、教育中心,也是其省内最大的交通枢纽城市。

省会的级别并不相同,有副省级和地级之分。比如广州、南京、成都、武汉、杭州、西安、沈阳、济南、哈尔滨、长春,这些都是副省级省会。而长沙、郑州、福州、合肥、南昌、贵阳、石家庄等等都是地市级省会。比副省级城市要低半级。

计划单列市:

省会每个省份都有,而计划单列市全国只有5个。

分别是深圳、青岛、大连、宁波、厦门。计划单列市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与副省级省会平级,高于地市级省会。

计划单列市是由中央和省里双重领导,有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因此其扮演的角色与省会完全不同,省会是行政中心,而计划单列市是经济中心,不负责省级行政管理。

由于深圳、青岛、宁波、大连所在省份对应的省会也是副省级,所以这四座城市和各自省会是平级的,而厦门所在的福建省会福州市是地级市,于是成为了唯一一个非省会城市行政级别比自己省会还高的城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