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与行政编有什么区别?
行政编制与事业编制的区别相当大,可以说是正规军与杂牌军的区别,从多方面来分析对比一下看看。
一、编制的取得。
无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的取得,由本级机构编制部门根据该机构性质、职能、定员呈报上一级机构编制部门,经上一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执行。
无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是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给该机构的,机构编制部门对编制实行实名制管理,具体落实到该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名下。
二、使用不同编制的机构性质,职能不同。
(一)行政编制:使用行政编制的机构,为党政机关工作机构,具有行政职能;工作人员为国家公务员,执行国家公务。
(二)使用事业编制的机构,为政府举办的基础公益性、服务性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提供社会服务,虽然是政府举办,但不是政府工作部门;工作人员为事业单位“全员合同聘用制”员工。
三、不同的编制,管理宽严度不同。
(一)党政机关使用行政编制,国家机构编制部门予以严格编制控制。
(二)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编制管理按照经费来源不同而宽严不同: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相当严格,与行政编制相差无几;
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较为严格;
经费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相对宽松。
四、使用的编制不同,机构单位经费来源不同。
(一)使用行政编制的党政机关,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供养。
(二)使用事业编制的事业单位,按照经费来源渠道不同,分为财政全额拨款、财政差额(定额)拨款、经费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四个类型。
五、使用不同的编制,工作人员身份、职能不同。
(一)使用行政编制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为国家公务员,执行国家公务,非经国家及地方公务员公开招考,不能取得公务员身份。
(二)使用事业编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公益性服务工作,分为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工勤岗位员工,实行“全员劳动合同聘用制”。
六、使用事业编制的事业单位,暂时尚有一个特殊类型。
这个使用事业编制的特殊类型的事业单位,就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习称参公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却具有行政职能,行政执法职能;经费财政全额拨款供养;编制管理相当严格,与使用行政编制的公务员无异。
工作人员完全按照公务员人事制度管理,虽然是使用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却执行国家公务;
说白了,就是公务员在事业单位工作,执行国家公务,使用事业编制。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
(一)具有行政职能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不再保留,或转为行政机关,或将行政职能划转行政机关;
(二)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将分部门分系统分头执法,整合为综合执法。
六、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深化分类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后,只保留公益一类、公益二类两个类型事业单位。
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将转全部转制为企业,退出事业单位序列,事业编制收回,事业编制将大为减少。
仅供参考。
事业编与行政编有什么区别?
编制是我国行政体制区别身份的特有存在。要了解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区别,首先要弄清楚编制的概念。
一、什么是编制?
编制简单地理解就是一种身份,由国家定额管理,纳入身份管理系统。比如一个单位领导有多少,中层岗位有多少,基层员工有多少,干部有多少,工人有多少,名额的分配都有明确的规定。一个地方也是如此,比如县,县长多少名,副县长多少名,正科领导多少名,副科多少名,科员多少名,分布在哪些单位,具体属于什么岗位,机构编制部门都有详细的方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定方案,定编,定岗,定职。编制说白了就是人数和名额,把不同的名额分配在不同地方和单位。人数满了叫满编,超了叫超编,没满叫缺编。
国家对编制实行严格管理,目的是控制人数避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2012年后,机构编制部门按照要求对编制实行限额管理,以当年编制为底数,实行严格控制,原则上只出不进,不再允许扩编增编。编制因此日趋紧张。
二、编制有哪些类型?
目前,我国体制内的编制只要有两类,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1、行政编制。行政编制分两类人员,一类使用行政编制,即公务员,属于干部,一类使用行政工勤编制,属于工人。公务员主要存在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按照公务员法管理,像政府系统的政府办、财政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局、工信局等,党委系统的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纪检委等,群团组织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包括人大、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上到领导,下到科员,基本上是公务员。
公务员是国家机关的主体,每个人都有对应的职务和职级,按照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和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执行晋升,每个职务与职级对应各自的岗位履行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责,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行政工勤人员从中辅助,承担一些辅助性工作,比如打字、维修、司机等,人数有限。
公务员有三个特点:一、有行政执法职能;二、由国家财政负担;三、必须参加公务员考试获得编制。
2、事业编制。事业编制是是指机构编制部门为国家提供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设立的编制。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使用的都是事业编制,不过分岗位管理,区分管理、专技和工勤三种岗位。管理岗人员主要从事管理工作,基本上是单位的领导和管理人员,比照行政机关实行等级晋升,分一到十级,分别对应正部到办事员。管理岗人员人数总体有限。专技岗位人员是事业单位的主体,主要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按照职称等级晋升。工勤岗位人员提供辅助性工作,身份是工人,区别于管理岗和专技岗人员。事业单位三种岗位人员可以相互转岗,不再唯身份论。
事业编制中有一类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但执行公务员的工资和晋升待遇,与普通事业编有所不同。另当别论。
三、行政编与事业编制的区别
行政编和事业编人员都是国家工作人员,因为身份不同存在诸多区别,具体有:
1、工作职责不同。行政编制人员是国家党政机关的管理者,负责制定、执行、管理国家公共事务,具有行政执法职责;事业单位提供科教文卫等公共领域的公益服务,主要是技术支持,不具有管理职能。
2、管理关系不同。行政编制人员执行公务员法,事业编制人员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参公除外)。行政编制人员集中在机关,事业编制人员多在二层,前者是管理者,后者是被管理者。
3、财政供养方式不同。行政编制人员由国家财政全额保障,没有其他供养方式。事业编制人员部分由财政全额拨款,但也有差额拨款、自收自支性质,不一定全部由财政全额拨款。
4、工资待遇不同。行政编制人员按职务晋升提升待遇,事业编制人员除管理岗位外,专技和工勤岗位分别按照职称和技能等级晋升,工资执行标准不在一个序列。因为有车补等待遇,行政编制人员收入总体上高于事业编制人员。
5、晋升空间不同。行政机关除了少数几个工勤人员外,其他全是公务员,职数相对较多,晋升空间较大,而且除了晋升领导职务,还可以职级并行。事业编制人员区分三种岗位,按比例设定,相当于10个岗位区分出三种人,按照不同方式晋升,岗位职数较少,晋升受限。
事业编与行政编有什么区别?
行政编制是党政机关使用的编制类型,其使用人员的身份必须是干部,符合条件的都是公务员。使用的单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单位:一种是党委机关,例如党委办公室、统战部、组织部、宣传部、机关工委等;另一种是政府组成部门,比如财政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工信局、商务局等。其次还包括人大、政协机关,和工青妇等主要社会团体机关。这里面比较特殊的是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政法委五个部门,使用的是行政编制中专门为司法人员使用的“政法专项编制”,其类型和管理模式,和其他行政编制都是一样的。党政机关中的工人,使用的是专门的“工勤编制”,这一点与事业单位不同。
在事业单位中,所有的干部和工人,只要是正式职工,使用的都是事业编制,没有身份的区别。只不过,事业编制按照财政供给模式不同,分为全额编制、差额编制、自收自支编制三种类型,前两种是正规编制,后一种是自定编制,即将全面撤销。还有地方自定、自筹类编制,都会用于事业单位,重点是自收自支单位,也都会撤销不再使用。
事业编制在保障性上面,不如行政编制,有全额供给的,也有差额供给的,还有自收自支类的,在事业编制改革过程中,有一部分差额和所有的自收自支机构会撤销,编制回收不再使用,人员也会分流或者直接改企。行政编制虽然也在不断压缩编制规模,但却不会存在改企或者撤销的问题。
行政编制对应的是公务员身份,可以享受提前退休、公车补贴、职级并行等优待政策,个人职级发展和工资收入等,都明显比事业编制人员更好。事业单位同样有公车改革,却只能实报实销,没有公车补贴发放。事业人员也没有提前退休的政策规定,只能按期退休。事业人员职级提升,只能通过晋升实职来解决,过去不能任命非领导职务,今后也不能在职务之外单独提升职级,比行政编制人员少了许多晋升的机会。再加上一些地方年终奖、福利补贴等,都优先保障公务员,事业人员最多和公务员持平,甚至减额发放,或者干脆不发。
从社会地位上来讲,党政机关由于承担的是管理与监督职能,事业单位承担的是公益服务职能,或者是行政支持与辅助职能,是党政机关的下属服务单位,因而公务员相比事业人员,社会地位也高。单单是公务员考试与事业单位考试之间的难度和录取率,就可以看出哪个更好一些。公务员考试是“天下第一考”,由省级以上公务员管理机构承担。事业人员考试已经下放到各市、县区,卫生医疗、基础教育单位甚至有直接招聘,并许诺给事业编制的。虽然同属体制内,同是“铁饭碗”,但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
事业编与行政编有什么区别?
行政编和事业编最本质的区别是单位性质不同、人员身份不同,我们可以从晋升方式和工资待遇两方面来简单对比下。1.公务员晋升通过领导职务或职级并行,事业编一般在事业单位晋升或聘用职称。
晋升方式不同,是行政编与事业编最大的区别,这是由公务员和事业编人员的身份决定的。行政编绝大部分都是公务员,公务员晋升包括领导职务晋升和职级晋升。领导职务晋升就是大家熟知的副科级领导、正科级领导、副处级领导、正处级领导等,像乡镇长、局长、县长、市长、厅长等职务,都属于公务员领导职务,晋升这些职务必须是公务员,事业编人员是不能直接提拔晋升的。
另外,从今年6月份开始,公务员取消了非领导职务,改为了职级晋升,职级晋升比之前的非领导职务晋升容易很多,县直机关提拔个三级、四级主任科员还是比较容易的。而事业单位的晋升包括管理岗位晋升和专业技术岗位晋升,管理八级以上属于领导岗位,但科级以上的事业单位少之又少,想要晋升还是比较困难的。专业技术岗位就是通过聘职称来实现晋升,这点我想大家都比较明白。
2.工资方面最大的区别是,公务员有车补和绩效考核奖,事业编目前还未享受。在公车改革和计发年终绩效考核奖金之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本来是基本没有区别的,每个月发的工资也差不多,年底发的取暖费、精神文明奖等也都是一样的。但由于公务用车改革后,由于政策的不同,造成了车补的不同。现在公务员车补已经全部发放到位了,科员每一个月可以拿到400左右的补贴,而事业单位现在大部分还是实报实销,并且,有的地方连通讯补贴都有区别,公务员可以享受通讯补贴,事业编没有通讯补贴。除此之外,就是年终绩效考核奖,这一项至少在一万元左右吧。
3.事业编向行政编转是逆向流动,比较困难;而公务员向事业单位转是比较容易的。事业编向行政编转属于逆向,行政编向事业编转属于顺向流动。就好比自收自支事业编转为全额事业编比较困难一样,事业编转为公务员也是不容易的,有特别明确的程序规定。现在事业编想转为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唯一的途径就是调任,而调任的条件却是比较苛刻的。但相反,公务员想要调入事业单位就比较容易,当然了,这里指同级的单位。也就是说,事业编和行政编之间的双向交流还不是很畅通,并且,有可能将来会更不畅通。
总之,事业编和行政编的区别还是很大的,那些已经成为事业单位的人员,有时间还是继续准备公务员考试吧。事业编与行政编有什么区别?
因在所谓的党政机关混了二三十年了,工作上也涉及到编制之类的事儿。我就试着说一说,没查资料,也不严谨,有兴趣了你就看看,没兴趣了直接无视好了。
一、什么是编制?有哪些主要类型呢?简单地说,编制就是人数限额;稍微详细点就是一个单位的最高人数是多少,领导多少人,中层负责人多少人,辅助人员多少人;要详细说,单位内设机构几个,分别多少人,什么级别的多少人之类的。总之,把总人数分层分级都给安排个位置而已。有编制人没安排满,叫缺编,无编制人超过限额,叫超编。
一个单位有编制,一个县有总编制数。编制之所以严格控制,一个防止人数无限膨胀,人浮于事,增加财政负担;另一个,让大量的人进入生产领域、服务领域,直接创造社会财富。
目前,我国体制内的编制只要有两类,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二、行政编制及其人员特点是什么?行政编制的人员分为两类:公务员和行政编制的工人。
公务员是行政编制中的主体,他们的权利义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包括党委系统、民主党派系统、人大各级机关、政府各级行政部门、政协各级机关、监委系统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公务员,上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下到乡镇政府的小科员。任务只有一个:管理国家事务。公务员有三个特征: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公务员都是官,每个人都有相应的职务或职级,从国家级正职到二级科员,履职岗位,从党和国家机构到最基层的乡镇党委、政府,都在各自岗位上履行公职,承担管理、指挥、组织、领导国家事务的职责,各有其法定职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领导力量、中坚力量,地位十分重要。
另一部分是行政编制的工人,承担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如司机,打字员等,人数很有限。
三、事业编制及其人员特点是什么?事业编制的人员分为三类: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管理岗位的人员是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人数一般不是太多,实行管理人员等级工资标准;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是事业单位的主体,他们是提供技术服务,智力支持、社会服务的主要力量,我国最宝贵、最牛的技术人员多在事业单位,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标准。工勤岗位,人数也不多,从事辅助性工资标准。
四、行政编和事业编的区别是什么?不论行政编,还是事业编,最核心的东西都是人数或人数限制,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超过人数限额,也就是超编。详细一下,如果领导人数超过限度,叫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下面各层级也有人数限制。这是两种编制一致的地方。
那么,行政编与事业编的区别有哪些呢?
1)工作任务截然不同。行政编人员的职责也即各级党政机关的任务是管理国家事务,他们是规则制定者,管理者,指挥者,组织者;事业单位人员的职责是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或智力支持,不具有管理职能。
2)单位经费保障上有所不同。行政编的机关,单位经费完全由财政拨付;事业单位虽然多数也由财政拨付,但也存在自收自支、或定额补助事业单位,由单位通过业务工作获得收入,不一定全部由财政拨付。
3)人员工资标准、职务序列不同。行政编公务员工资实行公务员工资标准,相应职务层次是股长、乡科级、县处级、地厅级、省部级等;事业编人员工资管理分为管理岗位标准和专业技术岗位标准,三个标准是完全不同的序列。
4)人员管理法规、办法不同。行政编主体为公务员,管理上一切按《公务员法》执行,要求比较严格;事业编则依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办理,相对宽松一些。
5)通常,行政编人员领导事业编人员。例如,教育局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为行政编,但管理、领导很多很多下属事位单位——各类学校,卫健委领导各级医院也是如此。
事业编与行政编有什么区别?
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有很大的差别:
一、工资构成方面
行政编制也就是公务员,工资分为职务、档次和各种津贴补贴,年终考核合格后还有年终奖金,也就是常说的十三月工资,奖金额是每月基本工资。
事业编制的工资分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各种津补贴。
现行的政策,公务员有车补,事业人员没有,所以公务员的工资略高于事业人员。
二、职务、职级、岗位
公务员的等级分为职务和职级两种
职务从正国级、副国级、正省级、副省级、正厅级、副厅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科员、办事员一共十二级。
职级分别为:一级巡视员、二级巡视员、一级调研员、二级调研员、三级调研员、四级调研员、一级主任科员、二级主任科员、三级主任科员、四级主任科员、一级科员、二级科员,也是十二级。
事业编制分为三类岗位
管理岗位:正部级、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科员和办事员。
专业技术岗位:正高一、二、三、四级;副高五、六、七级;中级八、九、十级;助理十一、十二级;员级十三级。
工勤技能岗位:高级技师一级、技师二级、高级工三级、中级工四级、初级工五级。
三、晋升的渠道
公务员的领导职务晋升需要党委或政府任命,职级晋升需要年限符合单位有空缺指标。
事业单位管理职务的晋升和公务员差不多,专业技术岗位的晋升是通过职称评聘,工勤技能的晋升则是年限到达后通过考试考核的方式进行。
四、用人的主体不同
公务员是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的人员。
事业人员则是事业单位聘用的人员。
五、岗位之间的流动
公务员转事业岗位基本没有限制,但是事业人员转公务员属于逆向流动,有许多限制条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