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怎么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是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资源配置情况,政事分开,企事分开,重新分类定位,事业单位回归社会公益性、服务性本质。
一、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拉开事业单位改革的序幕。按照计划时间表,2015年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2020年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事业单位改革,目前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清理规范事业单位分类的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事业单位重新分类定位,进入改革的实际实施工作阶段。
二、事业单位现状及其在改革中的走向。
事业编制分四种类型。
(一)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多为公益性、非盈利性事业单位。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财政全额供养,执行标准的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及社会保险制度,编制管理相当严格。
这种类型的事业单位中,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多数转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这个类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行政职能的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将不再保留,或转为行政机关,或将职能划转行政机关。
(二)财政差额拨款(定额)事业单位,多为有生产经营性收入,但不足以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开支的公益性单位。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财政予以差额(定额)补助,同样执行标准的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及社会保险制度;编制管理相对严格。但视生产经营、经费状况不同,工资、福利待遇有的少数单位可能高于国家规定,但有的单位时有不达标准、不足额发放、拖欠情况发生。
这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以生产经营为主业的单位将转制为企业。
(三)自收自支及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多为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自负盈亏,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没有财政支持,特别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意既与企业没有太大的区别,可执行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或实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及工资福利制度,拥有较为宽泛的工资福利自主权,但必须按规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因生产经营状况不同,少数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和退休金可能优于前二种类型;但大多数的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和退休金不如前二种优越。编制管理相对宽松。
这二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将全部退出事业单位管理序列,成建制的转为企业。
三、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后,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事业单位分为二类。
(一)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卫生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这一类事业单位,非盈利性,财政全额拨款,稳定性好。
(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高等教育、非盈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这一类事业单位,工资和福利来源自身营收和财政补助二部分构成,分化明显。
仅供参考。
事业单位怎么改革?
事业单位将分为服务社会和服务机关两大类,不再保留参公事业单位、行政执法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保留的公益类事业单位中重点是公益一类。
事业单位怎么改革?
这个不太好改因为和企业差距太大谁愿意
事业单位怎么改革?
事业单位的改革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事业属性,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应有作用。通过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和制定公正公平的薪酬分配原则,彻底改变事业单位人浮于事的现状,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