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几十万人就统一华夏?为何清朝能实现大一统且保持近300年?

为什么20万满清八旗,入主北京,问鼎中原,因为是大明帝国已被“闯王”李自成打得人力、财力、军力,消耗殆尽,趁大明帝国与李自成“鹬蚌相争”,李自成杀进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推翻大明帝国,而满清坐收“渔人之利”,捡了一个天下!

努尔哈赤的后金,虽然兵力不多,但是,战争不是兵多既可获胜,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并不少,战争是双方高智商的搏弈,打胜战争需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很重要,清军击败明帝国,就占了“闯王”李自成把明帝国已打得奄奄一息的天时,加之清军首领努尔哈赤及继承者正确的战略战术!

一、清朝军事总兵力,八旗兵力不过20万人,其中尚包括蒙古八旗、汉军八旗,面对上亿汉人,能够入主中原,建立一统王朝,主要还是“以夷治夷”,以收降的汉军为主要力量转身攻打、征服汉人,采用“以汉制汉”战略,满清八旗军队,主要以主人身份起监军作用,坐收胜利果实。

二、清太祖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各部后,先将女真族人统一编为,以旗帜颜色划分黄、蓝、红、白四旗,后又增加镶黄、镶蓝、镶红、镶白四旗,旗帜镶边以故得名。

八旗,为军政合一组织体系,战时为兵,全民皆兵,出征作战,平时游牧生产,农耕生活统治管理,军民合一的女真族特色军、政、民结合的组织单位。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女真政权,继承其祖上与宋朝时并存的金国称号,仍称大金国,称汗为帝。

三、清太宗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为避免历史上金国屠宋,汉人仇金心理,将大金国号改为大清国,并将女真族改为满洲,因而军队称为满洲八旗。

但是,满清欲进军关内,入主中原帝国,仅靠10余万满族人,对抗攻击上亿汉族人,显然力量不足,无异于“以卵击石”。

怎么办?首先,将利用“大棒+胡萝卜”战略战术,战争征服、又打又拉的、世代联姻的、且同为强悍“马背民族”的可靠盟友——蒙古族,编为蒙古八旗,增加军事力量,进攻明帝国,并卫护北疆,免除后顾之忧。

但是,面对数量庞大的汉族人,力量还是不足,又将收降的汉人军队,编为汉军八旗。

于是,清军主要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另外有畜牧战马为主的打牲八旗,为显军力号打胜八旗。

但是,实际上,清军为扩充军事力量,再将收降的其他汉军编为绿营兵,扩大军事实力,是满清军事力量中最为庞大的主要作战军事力量。

四、历史实践证明,清军南下征服李自成、明朝残余势力及南明政权,主要是以汉军降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的汉军冲锋陷阵为主力的,所以,上述等汉军降将得受清王朝异姓王爵封赏。

五、清军入主中原,建立大清帝国后,在全国各地省会及要地设立满洲八旗14个驻防将军,兵员最多的盛京将军统率满洲八旗兵力1.7万人,最少的成都将军统率满洲八旗兵力不足2千人,在统治全国各地军事力量主要是汉军绿营兵。

仅供参考。

区区几十万人就统一华夏?为何清朝能实现大一统且保持近300年?

得民心者得天下

这是万年不变的道理

区区几十万人就统一华夏?为何清朝能实现大一统且保持近300年?

原因很多,1.最主要一点,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有非常强大的战斗力优势,全世界都是,欧洲一样遇到了北方蛮族。2.明朝自己出现了问题,利益集团祸国殃民。3.小冰河时代,连年干旱,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让明朝俩头作战。4.吴三桂等汉奸帮助了满清,而且起了很大作用。5.崇祯太有骨气,如果当初接受李自成西北王的要求,或者跑到南京重新组织反抗。也许结果会不一样。虽然当时北方内忧外患,但是明朝的处境比北宋要好的多,南方有现成的班子,有百万大军,满清也远远没有宋时候的蒙古强大。但是宋在南方又坚持了一百多年,如果有南明能坚持一百多年,世界格局大变,汉人对科技的掌握肯定比满清强,也许还能收复北方。

区区几十万人就统一华夏?为何清朝能实现大一统且保持近300年?

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明朝气数已尽

任何事物或人都有其寿命,一个王朝也不例外,经过近300年的运行,这个庞大的大明王朝已到垂暮之年,疾弊难返,即将灭亡。

2.自然气候

有人研究说,明朝末期正好处在小冰河时期,这种气候下天气变异,粮食大幅减产,农民游离失所,所以才产生了后面多省农民没有饭吃起来造反的状况。

3.内忧外患

曾有人说崇祯时代如果内忧外患只出现其一,估计是有可能挺过难关,再实现中兴,延长王朝寿命的。可惜,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外有皇太极清军,内忧外患之下明朝这头已到暮年的大象终于轰然倒下。

总之,一个王朝的灭亡从来都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而是很多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党争严重、小冰河期气候,粮食减产、农民起义、加税加租、贪官横行、外敌入侵、内外勾结......等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