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对违法违制者发配到宁古塔而不是西北?
何出此言?此言差矣!
清朝对违法违制者,确多有发配东北边远蛮荒之地宁古塔,但是,宁古塔不是唯一发配地,西北也是发配地。
一、宁古塔,既今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辖之宁安市。宁古塔,与塔没有任何关系,是满语“六个”的意思,据说,早期有兄弟六人居住生活于此而得名,你看,偌大的地方,仅有六个人!
有清一朝,东北被满清视为祖基龙兴之地,满人入主中原,大量进入北京及全国各地,但严禁移民进入东北,因而致原本就人口不多的东北人口骤降,尤其偏远的宁古塔一带,虽然不再是六个人,但也是人烟稀少,更是荒凉不堪,狼虫虎豹出没其间,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宁古塔,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加之长达半年冬季,常达零下30度极端寒冷的暴风雪肆虐的恶劣气候,夏季出奇大的蚊虫叮咬,基础生活设施极端简陋,衣食住行皆与关内生活无法比拟,令人很难适应,有生不如死的感觉。
加之路途艰险,野兽袭扰吞食,甚有传言,饥民争相杀戮人犯食之果腹,发配人犯甚至多有未达宁古塔,而死于苍茫遥远的危险旅途。
因而发配人犯一听“发配宁古塔”,与宋代人犯闻听“发配沙门岛”一样,九死一生,生还机会缈茫,令人不寒而慄,大有生不如死之感,不若引颈一刀痛快!
二、清朝发配违法违制官员之地,都是边远蛮荒落后、生活条件艰苦之地。
清朝确曾将违法违制官员发配宁古塔,但也不是违法违制官员全部发配宁古塔,宁古塔只是发配地之一。
东北辽宁省“比较大的城市”铁岭市一带,当时也是边远蛮荒之地,亦是清朝发配违法违制官员地区之一。三、题主所说西北包括新疆一带,当时,也是属于不开化的经济落后、生活条件艰苦的蛮荒边远之地,因而,也是发配违法违制官员的地区之一。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林则徐虎门销烟浮雕图
只要有点文化的中国人,甚至小学文化、有点历史常识的,广为中国民众熟知的,清末力主禁烟、并受朝廷之命查禁焚销害国害民的鸦片烟,在广州虎门率先销烟,并且勇猛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有识之士、民族英雄,时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既在禁烟后蒙冤被清廷查办,撤职发配新疆。
仅供参考。
为什么清朝对违法违制者发配到宁古塔而不是西北?
其实这个问题他本身是有一点错误,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流放都是到宁古塔的。清朝主要流放犯人的地方还有很多,像福建,台湾之类的,因为那时候这些地方都还是不毛之地,荒芜之地。但还是宁古塔最多,为什么呢?因为有两点最主要的原因。
第一炫耀,因为宁古塔这个地方是满清的兴盛之地,可以说是满清的起源,那时候满族人的祖仙还很弱小,总是收到明朝的攻击和奴役。所以当他们统治中国之后,必定会把犯人流放到这里,以显示他们的统治以及昭告祖先,我们胜利了。这是出于满清的虚荣。
第二点,如果是流放西北的话万一那些犯人全都投靠了葛尔丹,那就麻烦了。这会对清朝的统治造成极大的破坏。
为什么清朝对违法违制者发配到宁古塔而不是西北?
谢邀。
问题是错误的,清朝流犯去处宁古塔仅是之一,全国各地都有。
清朝流刑是明代边卫的替代,以充军为名,把罪犯流放到全国军事要地。分为附近、近边、边远、极边、烟瘴五个等级,附近2000里,边近2500里,边远3000里,极边、烟瘴4000里。京城是兵部确定流放地点,地方上是巡抚决定。名为充军,并不入营操练,只是定时点名。流放地包括宁古塔、尚阳堡、齐齐哈尔、黑龙江、三姓、喀尔喀、科布多,或者各省驻防军为奴;后来乾隆年间新疆开辟,又有伊犁、乌鲁木齐等地;咸同年间西北回乱,改到内地充军。政策一直在变,而且很多流放的罪犯可以得到赦免回家,基本上是轻罪军台效力,重则新疆当差,林则徐就曾经被流放新疆。
这个政策的理解就是以犯罪地点为中心,画个圆圈,半径和罪恶严重程度成正比,和疏通关系成反比,圈上的驻军地点就是可选范围。有钱的可以在东北犯罪流放到江南驻军充军,没钱的只能往最艰苦的新疆、东北去了。
至于宁古塔为什么有名,就是因为交通不便、路上死一半,加上地方环境艰苦,尤其是对南方人来说不可忍受。如江苏苏州人吴兆骞曾说“宁古寒苦天下所无”,春天大风、夏天阴雨、秋冬全是大雪。按现代人的观点,不过是北方农村的生活环境,罪犯本来心里就不痛快,环境艰苦更加放大了这种痛苦,再通过诗词歌赋来抒发情绪,宁古塔就出名了。
《清史稿》中宁古塔有囚犯流放记录是清顺治十四年,郑芝龙这个南方人被流放到这个冰天雪地的地方,之后于清顺治十七年秋把原本流放席北(锡伯)的罪犯改为流放宁古塔,康熙二十一年因为宁古塔地方苦寒,流放地又改为辽阳。但仍然有罪大恶极的人被扔到宁古塔,如康熙二十一年前广西巡抚陈洪起从贼,乾隆十二年两个小官给多尔衮翻案。
徘徊在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之间,理工男读历史,更多原创内容请点击关注。
为什么清朝对违法违制者发配到宁古塔而不是西北?
整个清朝的历史时期,很多大臣违法之后,这两个地方都有被当做充军发配的地方。基本上如果是满族人违法违制,一般发配到宁古塔,汉族人大体上就发配比较边远的地方如新疆。至于发配到哪里,主要看当权者的心情。
清朝以前的朝代也有流放,不过是流放到广东、福建、四川、海南等地,因为在那之前这些地方都是荒芜人烟的不毛之地,清朝这些地方已经被开发的很好了,所以清朝流放犯人一般就发往宁古塔。
清朝把犯人流放到宁古塔也是有考虑的,古塔是个苦寒之地,冬天十分寒冷,就这一点就够受罪的了,而且东北也是清朝的发家所在,把犯人发配到这里也是为了建设清朝的祖地。
也有很多大臣被流放到西北新疆,比较有名的就是林则徐和乾隆时期的纪晓岚,还有一个皇亲国戚载澜。当然流放宁古塔的犯人比较多,历史剧中也经常出现宁古塔这个地方,所以造成了好像清朝所有的犯人基本上多时发配到宁古塔去了。
为什么清朝对违法违制者发配到宁古塔而不是西北?
清朝流放犯人并非宁古塔一个地方,凡是偏僻苦寒之处都是流放犯人的理想场所。但以流放宁古塔者居多,为啥,清朝对宁古塔如此情有独钟呢?除了宁古塔环境恶劣外,最主要的是宁古塔是清朝的龙兴之地。
据说努尔哈赤的祖父弟兄六人,就是在此居住。可以说,宁古塔就是安新觉罗家族的发祥地。满族入主中原后,宁古塔并未因此被废弃,但人员明显减少了。为了重现昔日宁古塔的容光,清朝就把目光投到犯人身上。把他们发配到宁古塔,一来可以告诉列祖列宗,现在的天下已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天下,二来,可以让这些犯人代替满人戍边。
宁古塔相比大西北,离北京更近,也便于管理。而大西北从清朝入关后一直动荡不安。如果把犯人发配到西北,一旦管理不好,这些对朝廷一肚子不满的犯人,极有可能投入到准格尔部的怀抱 ,成为大清的一支劲敌。这也是清朝不把犯人发配到西北的一个重要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