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和淮河有什么区别?为何能成为南北方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的区别,秦岭是东西向的山脉,淮河是基本与秦岭东西向平行的河流,秦岭淮河共同的东西向平行线,构成了中国地理上的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线,是一个中国南北方分界线的概念,为什么呢?
从地理、气候、农业生产上来看:
是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分界线;
雨季长短分界线;
湿润半湿润区分界线;
一月0度等温分界线;
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
农业生产南水田、北旱田分界线;
南主产水稻、北主产小麦分界线;
油料作物南油菜、北花生大豆分界线;
糖料作物南甘蔗、北甜菜分界线;
作物熟制南年二——三熟、北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
综上所述,秦岭淮河所以成为中国南北方分界线。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制定《农业发展纲要》既以长江、秦岭淮河、黄河为三个农业生产分界线,秦岭淮河是其中的一个。
仅供参考。
秦岭和淮河有什么区别?为何能成为南北方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气候的影响造成了秦淮南北民俗民风的迥然不同,也让“秦淮”成为南方北方的分界线
中国自古就有南北之分,但在古代对于南方北方的分界线认定并不明确。以秦岭淮河为南北界线是直到近代才提出来的。
1908年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最先提出“中国南北以秦岭淮河为界”的概念,这个划分的依据是“秦淮”南北气候和降水的不同。
这个定义很快被中国地理学界所接受,此后秦岭淮河以北是北方,以南就是南方了。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
气候和地理环境是影响一个地区文化的决定性因素。中国东部的气候以“秦淮”为界的,北边是温带季风气候,南边就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在降水和冬季气温是都有着巨大差别,也进而导致了南北之间生活习惯的巨大不同。比如南方纬度较低,全年光照比较充足,而且多雨水,所以主食以稻米为主,水稻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而北方气候较为干旱,降水相比南方也要少很多,所以主食一般以耐寒小麦为主。虽然东北也种水稻,但因为东北纬度较高,大米也只是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
除了气候相差巨大以外,“秦淮”南北的地形也是迥然不同。
秦岭淮河以北是辽阔的华北平原,古代称之为中原,是汉族人的发源地。这里平原辽阔,便于耕作。但也正由于是大平原,所以防御起来也比较困难。一旦北方游牧民族突破了长城防线,华北除了黄河几乎无险可守,而到了冬天黄河一结冰就更守不住了。
南方的地形恰恰相反,多丘陵和山地,并且河流众多便于防守。以至于古代中原沦陷后,大量的汉人都选择南迁避难。
(北方平原面积广大)
不过也正是因为山川交错,从而导致南方内部之间的民俗和方言相差巨大。
在北方各省之间的交流是问题不大的。比如山东人是基本上能听懂河南人说话的,也能大体明白山陕西人说的是啥意思 。
但是南方省与省之间的方言相差就很大了,甚至有些省份内部的方言都无法沟通。
气候和地形的南北不同,是秦淮作为南北分界线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我觉得秦岭淮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标识,就是在冬天的时候“秦淮”以北是有暖气的。
(冬季的北京故宫,白雪皑皑,北方的冬天确实很冷,但屋内是真暖和)
秦岭和淮河有什么区别?为何能成为南北方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简称秦淮线,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秦岭是中国中部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既阻止了冬季冷空气的南下,也拦截了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因此秦岭南北的气候条件、水文特征、人文景观、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方面都差异很大;淮河全长1252公里,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的桐柏山,其南北差异不及秦岭明显,但是也有很大的差别。此线作为重要的地里界限,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一、气温:1、1月份0℃等温线的分界线;2、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降水:1、8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2、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
三、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四、河流:此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汛期长;以北正好相反。
五、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以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以南)。
六、农业:1、耕地类型~旱地为主(以北)、水田为主(以南);2、作物熟制~农作物一年一熟(以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以南);3、粮食作物~小麦为主(以北)、水稻为主(以南);4、油料作物~花生、大豆为主(以北)、油菜为主(以南);5、糖料作物~甜菜为主(以北)、甘蔗为主(以南)。
七、区域: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2、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的分界线。
八、地形: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以北)与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分界线。
九、江河:黄河(以北)与长江(以南)的分界线。
十、食物:面食为主(以北)、米饭为主(以南)。
秦岭和淮河有什么区别?为何能成为南北方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处于中国气候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