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爵这个官衔历史上哪几个朝代的官职?
侯爵是爵位中的一个等级,不是官衔。
一.中国古代的爵位,自先秦的夏、商、周朝既设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一直延续至封建社会的终结——清朝;但中华民国时曾追封一位侯爵。
各朝代尚设有其他不同的爵位。
二.古代的爵位,不是官衔职务,类似于现在的荣誉称号、优异待遇,主要授予皇室宗亲、国家的文武功臣,特别是协助建国皇帝的开国功臣;先期,官职与爵位是挂钩的,后来,官职与爵位分离,没有官职也可以获封爵位。
三.侯爵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第二等,在先期,侯爵有封地封国,称为侯国,自成政权体系,收取租税供侯爵自用。
有封地封国的侯爵称列侯,还有一种侯爵没有封地,称关内侯。
四.后来,侯爵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不同等级,封地规模也不同,县侯最多封地四县。
大家熟知的千古贤相、助刘备三分天下称帝、逝后硬是把刘备皇陵演变成武侯祠的诸葛亮,封爵既是武乡侯。
后世尊为武财神、关帝圣君的关羽,获封爵为汉寿亭侯。
五.侯爵的爵位可以世袭,但袭位同其他爵位一样逐代减等,不同于“世袭罔替”,袭位永不减等。
1915年,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追封被革命党人刺杀的拥袁的上海镇守使郑汝成为彰威侯,并赠送家人三千亩田地,也类似于封地;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侯爵,但是,不是生前获封,而是死后追封的。
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