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叶酸也可以治疗高血压吗?

叶酸并不能用来降低血压,叶酸治疗高血压指的是治疗“H型高血压”,也就是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叶酸事实上治疗的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而不是降低血压。

什么是“H型高血压”?
  • 上面讲过了,H型高血压是指高血压伴有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
  •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氨基酸,人体内含量比较少。因为它在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的作用下,很容易转化为其他物质。因此,当叶酸缺乏,同型半胱氨酸就会升高。
  • 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尤其是脑卒中的风险。
  • 在西方国家,心梗的发病比脑卒中要多。但是我国,恰好相反,脑卒中的病人更多。专家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我国叶酸缺乏,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人数多导致的。有研究发现,我国高血压患者,大概有3/4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
  • 因为,同型半胱氨酸的英文缩写是Hcy。因此,同型半胱氨酸高的高血压被叫做“H型高血压”。
叶酸与同型半胱氨酸?
  • 同型半胱氨酸多高算高呢?有很多标准。有的建议将同型半胱氨酸大于10umol/L,当做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的建议将标准提高到15umol/L,也有的建议将标准提高到13umol/L。
  • 服用叶酸能够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一般每天0.8mg叶酸就足够了。而且也可以加用维生素B6,维生素B12。
叶酸与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

叶酸能够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但是能不能降低脑卒中的风险呢?

其实,这是存在争议的。有的研究结果是叶酸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从而降低脑卒中风险。

  • 比如,一项荟萃分析包含13284名患者,与较低的同型半胱氨酸相比,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69%,但是同型半胱氨酸降低25%,脑卒中风险降低19%。

但是也有研究的患者在服用叶酸后,脑卒中的风险并没有降低。

我国高血压患者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比例很大。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纳入20702名无脑卒中和心梗的高血压病人,一组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另一组服用依那普利片。结果是加用叶酸组首次脑卒中发病率降低21%。

这说明,在我国,高血压患者如果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吃叶酸预防脑卒中是很有必要的。

总结:
  • 叶酸并不能降低血压,降低是同型半胱氨酸。治疗的不是单纯高血压,而是“H型高血压”。

我是坚持医学科普的陈大夫,对我回答满意的,请给我点赞和关注,你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吃叶酸也可以治疗高血压吗?

最近的研究发现,补充叶酸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脑中风风险,还能降低其肾功能减退的风险。因此,吃叶酸并不能直接降低血压,但却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发生脑中风、肾损伤这些并发症的风险。

下面肾上线带大家来具体看看这项临床研究。

目前高血压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2010年,全球152个国家疾病负担研究结果:高血压是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

在中国,高血压病目前有2.6亿人群,与高血压有关的脑中风是中国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占22%。高血压在慢性肾损伤导致尿毒症中排第三,17%的尿毒症患者是由高血压产生。

侯凡凡院士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该实验共治疗和随访了20702名高血压患者,平均随访4-5年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补充叶酸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首发脑中风的风险(以前没有中风和心肌梗塞的病史),在叶酸水平低的高血压患者疗效更明确。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著名的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

叶酸和B族维生素缺乏可以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而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心血管风险病变的风险有关。

自1998年起,美国和加拿大就在居民饮食谷物中强化补充叶酸,但中国还没有实行。

而临床发现,慢性肾病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普遍,补充叶酸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能不能改变肾病预后还没有统一的答案,因此,该实验研究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个问题,做了亚组分析。

亚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叶酸治疗能够延缓慢性肾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速度。

最终结论是:在像中国这样叶酸缺乏的地区,补充叶酸能够显著降低脑中风的风险,并能延缓慢性肾损伤的进展。

吃叶酸也可以治疗高血压吗?

这是一个高血压患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高血压患者应当了解的问题,解析如下: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把血压降下来是最基础的治疗,但这并非最终目标,预防高血压引起的多器官损害才是根本。那么,高血压是如何造成多器官损害的呢?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这种压力对血管不断产生冲击,当冲击力增大并持续存在时,就会对血管内表面即血管内皮造成损伤,有了小的“伤口”的血管内皮变得粗糙不平,血液流过时其中的大颗粒物质,比如脂肪等就会受到阻力的影响而沉积下来。

这些沉积的脂肪越来越多,机体不得不启动清除机制进行清除,而清除的过程实际上是炎症发生的过程,就像皮肤感染化脓一样,形成“粥”一样的“脓液”,血管内皮上不断被“脓液”侵蚀并占据,正常的血管结构被破坏,就容易发生堵塞与破裂,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斑块发生的过程。

发生了病变的血管,要么被斑块及其破裂后形成的血栓阻塞,造成心梗、脑梗等梗塞性疾病;要么发生破裂造成出血,引起脑出血等出血性疾病,只有把血压降下来,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这些严重后果的发生。

然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高血压的发生与机体代谢紊乱密不可分,而机体的代谢是一个整体,包括糖代谢、脂代谢、蛋白氨基酸代谢等等,实践证实这些代谢异常往往与高血压同时发生。

特别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我国高血压患者中80%的人存在蛋白质中的蛋氨酸代谢异常,其代谢产物同型半胱氨酸又被证实也是一种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的物质,当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时,将与高血压“狼狈为奸”加速加重对血管内皮的损害。

因此,当高血压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时,就要想办法把它降下来,目的是减少高血压的一个损害血管内皮的“帮凶”。研究发现,蛋氨酸代谢中缺乏叶酸,是造成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主要原因,而补充足量的叶酸后,同型半胱氨酸即会有明显下降。

由此可见,同型半胱氨酸是独立于高血压之外的一个损害血管内皮的因素,只不过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所以很多高血压患者才会补充叶酸,但补充了叶酸对血压的高低不会有任何影响,并非是降血压的治疗措施,其目的只是降低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吃叶酸片补充叶酸,是检查发现体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需要,如果其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则没有必要吃叶酸片补充叶酸。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吃叶酸也可以治疗高血压吗?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越来越多的高血压患者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现在很多的高血压患者在医院就诊的时候,医生除了给他们处方降压药,还会给同时开叶酸让其口服。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得了高血压还要吃叶酸呢?叶酸可以治疗高血压吗?今天张大夫来一并回答这个问题。

一、哪些高血压患者应该口服叶酸?

临床上有一类高血压类型被称作“H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的患者就需要口服叶酸治疗。那么什么是“H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是指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10umol/l)的高血压。

早在2011年我国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就指出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控制来说尤为重要,其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也被纳入其中,作为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加以控制,而控制的有效措施就是加用叶酸。

二、加用叶酸的目的是什么?

H型高血压较之普通高血压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更多的脑卒中的发生,而脑卒中是现阶段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位病因,有统计显示脑卒中患病率位列世界第一位,可以说我国是当仁不让的脑卒中大国。面对大量的脑卒中患者,大量研究显示,H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口服叶酸可以有效降低H型高血压导致脑卒中的发生机率。所以,通俗的讲,让很多高血压患者口服叶酸不是为了降低血压,而是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三、如何明确自己是不是“H型高血压”?

化验查一个同型半胱氨酸就可以了,如果同型半胱氨酸≥10umol/l就可以诊断了。这样一来在口服降压药的同时注意添加叶酸也就很有必要了。

更多健康信息,请关注张之瀛大夫头条号。

健康问题咨询,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吃叶酸也可以治疗高血压吗?

是的,叶酸也可以治疗高血压,也许你觉得这怎么可能呢?但,这是真的。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高危因素,当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时(H型高血压)则脑卒中的危险性成倍上升。叶酸和降压药联合,用于H型高血压的治疗,这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版已有推荐。补充叶酸,可降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有效的预防脑卒中发生。

据数据统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3.3亿,3.3亿这意味着每四人中就有一个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现在已呈年轻化的趋势,且成年高血压大多数是H型高血压,约占75%。什么是H型高血压? H型高血压是指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15u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阜外高血压诊治中心吴海英教授在 “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提出:中国高血压的防治重点应该是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可见,治疗H型高血压补充叶酸的重要性。

叶酸是水溶性B族维生素中一员,作为转化过程的载体,参与体内生化反应、核酸、氨基酸、蛋白质的生物转化,影响机体生命物质的代谢。当饮食不均衡动物蛋白(即蛋氨酸)摄入过多以及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尤其是叶酸摄入不足时,造成叶酸缺乏,可导致蛋氨酸的代谢异常,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降脂药、抗帕金森病药等药物也有引起半胱氨酸升高的副作用;肾功能不全患者因含硫氨基酸排泄障碍,血中半胱氨酸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遗传因素等均可导致半胱氨酸升高。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可使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降低,使血中半胱氨酸维持在正常范围,起到协同降压的作用,使血压控制在合理的目标范围,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因此,要很好的控制H型高血压,必须在降低血压的同时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即降压药联合叶酸治疗。临床研究显示,服用叶酸的剂量0.4~0.8mg,有效且较为安全,现在批准上市的制剂有依那普利叶酸片(复方制剂5mg/0.4mg、10mg/0.8mg),可使脑卒中发生的风险显著下降。除了药物治疗,食补也很重要,多食用富含叶酸的谷物、蔬菜和新鲜水果,如黄豆、菠菜、西红柿、胡萝卜、西兰花、猕猴桃、葡萄、草莓、石榴等,但叶酸对光、热不稳定,容易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注意烹饪时间和方法,避免油炸和长时间烹饪。坚持合理饮食、限盐、运动,改善生活方式,这对降压也很关键。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吃叶酸也可以治疗高血压吗?

在治疗一部分高血压患者时,医生确实会处方叶酸。这不是为了降压,而是为了预防(减少)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中风)。因为这部分高血压患者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H型高血压”),叶酸可以使之降低。

研究发现,欧美国家的高血压患者高发心肌梗死,而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多发脑卒中。究其原因,与我国高血压患者(大约75%)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关。再进一步研究,发现人群中的基因型不同。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在人体代谢时的中间产物,如果体内一些酶、B族维生素、叶酸等缺乏,就会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肾功能异常会影响排泄)导致其在血液中升高。在这些酶中,有一种很重要的酶叫做“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这种酶的基因会突变,影响酶的活性,导致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我国人群中,携带这种影响酶活性基因类型的人占到25%,居世界第一。我国的一些饮食习惯,也使得叶酸摄入不足。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以后,影响血管的舒张、收缩功能;会损伤血管内皮,破坏血管的弹性,使血管壁增厚;并且影响凝血功能,促进血栓生成;还会影响脂质代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都与心脑血管和外周血管的疾病密切相关。如颈动脉内中膜的明显增厚、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的高发,甚至全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也会增多。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血压有协同作用,H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单纯高血压患者高出约5倍。

所以,高血压患者要检测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血同型半胱氨酸多少算是高?

检验单上的正常值上限一般是15μmol/L,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10μmol/L就是高了!(圈起来,要考的!)

血同型半胱氨酸高了怎么办呢?

我国医学研究证实,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补充小剂量叶酸,可以有效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生。

叶酸怎样补充?

研究时口服补充的剂量是每日0.8mg,疗效和安全性都好。

现在临床上一般用5mg/片(孕妇服用的是0.4mg/片)的片剂,每天1/4片(1.25mg)到半片(2.5mg)。

降压药中有一种我国自主研发的“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片),每片含有依那普利5mg/叶酸0.4mg或依那普利10mg/叶酸0.8mg,属于“普利”类降压药加叶酸,降压的同时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服用也比较方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