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时间血压从正常血压变成高血压,可以通过锻炼降低吗?

高血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病,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脑梗等疾病。危害可以说是很大的。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也是逐年升高,而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高血压几乎是终生服药的,而且药物还有副作用。因此很多患者都不想吃药,试图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降低血压。那么,什么情况下必须使用药物降血压,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呢?下面,我就来详细说一说。一、原发性高血压2级以及以上的患者

高血压的定义:没有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测三次,诊室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

高血压的分级:

高血压病1级:SBP≥140-159和(或)DBP≥90-99

高血压病2级:SBP≥160-179和(或)DBP≥100-109

高血压病3级:SBP≥180和(或)DBP≥110

当血压达到2级以及以上,无条件必须使用降压药。

二、高血压合并有糖尿病的,或者有并发症,或者心脏、脑、肾脏等靶器官已经出现损害的情况

1.如果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因此不论血压多高,都必须采用药物降低血压。

2.高血压已经出现临床并发症

高血压的并发症有哪些:1)冠心病和心脏衰竭2)慢性肾衰竭3)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腔隙性脑梗)4)主动脉夹层

3.心脑肾等靶器官情况

什么是靶器官呢?靶就是靶子的意思,意思就是高血压专门攻击的那些器官。

刚查出高血压,医生总是会开出很多检查,包括心脏超声、颈动脉、股动脉、肾功能等检查,这些检查的目的就是评估有没有出现血管斑块,肾功能受损等情况,一定出现这些情况,说明靶器官已经收到损害了。

三、已经尝试过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了来改善血压3个月了,但是仍然没有控制住血压,这种情况下也是需要药物来降血压的

【如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呢】

一、减少食盐的摄入,增加钾的摄入

我们平常吃的盐,主要成分就是钠,钠盐摄入过多能够显著的升高血压以及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我国居民普遍是钠敏感性体质,因此钠盐摄入过多,是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的主要原因。推荐的食盐用量,每天是6克以内,大概就是矿泉水瓶的瓶盖那么多。

增加钾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新鲜蔬菜、水果里面钾盐含量比较丰富,因此可以多吃蔬菜水果。

二、控制体重

肥胖或者超重的危害是很大的,肥胖的人容易得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征等等。

我们常用BMI来恒量是否肥胖。BMI=体重(Kg)/身高(米²),一般BMI控制在18.5—23.9之间是比较理想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可能BMI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的,但是腰围很大。当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5cm的时候称为腹型肥胖,腹型肥胖也是肥胖,而且危害可能更大。

三、戒烟、限制饮酒

吸烟是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戒烟虽然不能降低高血压,但是吸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过量的饮酒增加高血压的风险,而且酒喝得越多,风险越大。因此要限制饮酒,甚至戒酒。

四、积极的锻炼

积极的运动可以降低血压的水平,相关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平均降低SBP 3.84mmHg,DBP 2.58mmHg。

五、减轻精神压力

随着现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年轻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对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来说,精神因素是主要的危险因素。精神紧张可以激活交感神经,导致血管收缩,引起血压的升高。因此,调整自身的精神压力很重要,如果压力太大,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

六、作息规律

睡眠对于血压的控制很重要。临床上,很多血压控制不好的老人家,大多数有睡眠方面的问题。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安眠药来帮助休息。

对于一些年轻高血压患者来说,入睡是没问题的,主要的问题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熬夜,熬夜对身体伤害是很大的。

因此,想要控制好血压,首先要睡好。

七、合理的饮食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该以新鲜蔬菜、水果、低脂或脱脂的乳制品,谷物、植物蛋白为主,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有研究表明,严格按照这样的饮食,高血压患者血压平均可以下降SBP 11mmHg,DBP下降5mmHg。

总结,高血压控制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包括药物的控制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善,另外还有定期的监测血压。就算暂时不需要药物治疗,光凭积极锻炼是没办法降低血压的。

建议:提问者可以对照自己的血压水平,看一看是否需要药物控制血压。如果改善生活方式3个月,还是没办法将血压降下去,那么还是老老实实吃药吧,相比起高血压的危害,药物的一些副作用也不算什么。

一年的时间血压从正常血压变成高血压,可以通过锻炼降低吗?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3.3亿,每年200万人的死亡都与高血压有关。但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57.4%。高血压早期一般没有什么症状,常不被人察觉,也不被人重视,因此,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高血压病是一种动脉血压升高的慢性病症,是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易引起脑中风、脑血栓、脑梗死、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疾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但实际上,高血压对血管的危害不是短时间形成的,一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图解:高血压损害“血管内膜”过程

1、正常血压

2、血压增高冲击血管

3、血压越高对血管冲击越大,使其变形异常

4、高血压长期作用使血管内膜受损,瘢痕样增生导致血栓形成

5、受损处形成瘢痕样增生,使血管壁增厚

6、血管壁损伤后,有形成分堆积在粗糙的受损组织表面

7、持续不断地形成增生,使管腔狭窄,血栓形成

8、血栓逐渐长大,最终造成血管堵塞

高血压是三大慢性病之一,那么高血压有哪些常见的症状表现呢?怎么预防高血压呢?

高血压的常见表现

1、早期表现

  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受累。

  2、脑部表现

  头痛、头晕常见。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血压急骤升高、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

  3、心脏表现

  早期有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

  高血压患者在各个方面都要注意,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突发的意外状况,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如何预防高血压

1、少吸烟

长期大量吸烟,会促使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致使血管逐渐硬化。

2、少久坐

久坐不动易使体内脂类物质 沉积在血管内减少纤维蛋白酶活性,增加体重,增加血栓的形成,诱发血压升高。

3、少熬夜

研究分析,平均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其患高血压的几率比睡眠充足的人高1倍之多。如果一个人经常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长时间处于兴奋的状态,这种情况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一年的时间血压从正常血压变成高血压,可以通过锻炼降低吗?

血压从正常变成高血压需要看看是否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因为血压升高未必就是高血压,在高血压与正常的血压之间,还有一个血压的高值,在这个区间中是不用药物,用饮食以及生活习惯就能帮助调整好,正常的血压为<120/80mmHg,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140/90mmHg,而在这区间的就是高血压前期,是可以不用药物控制的,如果用饮食以及调整生活习惯调整好,是可以恢复正常的,并且不用担心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只要接下来都能控制好就行。

但是如果一旦确诊为高血压了,首先要做的就是药物控制,并且这个药物是要终身服用的,无论处于哪种原因,没有医生的建议,坚决不能乱停药物,以免发生危险,因为高血压有很多的并发症,如果冒然停药,可能会诱发这些并发症的到来,因为有很多人用所谓的偏方,而冒然停药,最终导致脑梗,中风等问题,所以一再强调药物一定要按时服用。

那么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上来说,当然也很重要,因为这些对于高血压的影响十分的大:

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

2.戒掉烟熏腌制的食物,因为高血压最重要的就是要控盐。

3.少吃或者不吃油炸类的食物,动物肥肉,高糖类的食物。

4.足量饮水每天1500-1700ml,但是要注意的是早上起床后饮水,一定不要喝淡盐水或者蜂蜜水,就喝白开水最好。

5.每天足量吃蔬菜500g,种类越多越好。

6.每天半斤水果。

7.每天100g左右的豆制品。

8.戒烟限酒。

9.早睡早起,晚上22:30准备睡觉。

9.保持愉悦的心情。

10.避免久坐。

11.每天适量的运动,最好不少于1小时。

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上述的这些养成习惯,均衡膳食,荤素和粗细搭配,预防便秘,等等,血压就能得到更好的控制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