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一发烧,医生就要检查血常规,从而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望闻问切呢?

血常规可以说是性价比很高的一个检查了,价格不贵,但是提供给医生的信息却很多。

一、小孩子发烧为什么要查血常规?

就像题目中说的,是为了判断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可以用抗生素,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很好的特效药,基本上靠自身的免疫力。

现在,医学上讲精准医疗,而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在一些小诊所,没有血常规检测仪器,感冒了直接输液,抗生素和抗病毒的药物一起上,总能治好的。这样一来,家长是满意了,不用像大医院那样麻烦,看个感冒还要抽血。但是,这样一来,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

二、至于为什么不用望闻问切

1.首先,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系,望闻问切是中医的手段,西医是不学的。

2.诊脉我觉得是一项技术活,主观性太强了,不像西医做的各种检查,明明白白的。

为什么孩子一发烧,医生就要检查血常规,从而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望闻问切呢?

孩子生病必做血常规吗?

  A:血常规化验属于辅助诊断,不是孩子一生病就必做的检查。比如在感冒或流感初期,验血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感冒流感都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没用,血常规对治疗没有帮助。但如果患者发烧4-5天没有退下去,或者精神、呼吸愈来愈差,这时候就需要验血。如果白细胞很高,就要考虑有没有肺炎等并发症。

什么时候验血,数据是最准确的?

  A:孩子出现发热等情况一般24小时后,血常规才能有所反应。建议发热24小时候再进行血液检查。千万不要先行服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免影响血液检查的结果误导诊断。通过观察一般状况和精神状况来判断疾病严重程度较为可靠。

在宝宝采血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A:一般在采血前应让孩子处于静止状态,避免有剧烈运动,比如跑跳等。激烈的运动后,应该静止15-20分钟再采血。另外在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要注意保温,保证末梢的血液循环比较通畅,这样也有利于采血。

做了血常规就能认定出孩子生了什么病吗?

  A:血常规化验不是定性诊断试验,结果必须结合临床分析才有意义,很多应激都可以造成白细胞和CRP的升高,容易和细菌感染混淆。

  

  如果化验单上白细胞总数增多,是否就应该给孩子使用抗生素?

  A:仅凭借一个白细胞数目不够准确,在检查白细胞数目时还要进行白细胞的分类。

化验单上有标注箭头的项目,都表示超标了吗

  A:儿童的正常值不同于成人,儿童还在不断地生长发育中,每个阶段的正常值都不同,有别于成人,而血常规化验单上,所有参考值都是成人标准参考值,所以,家长看来有很多指标不在参考值内。

如何解释血常规中白细胞的检测结果

  A:要结合孩子年龄和症状来分析,孩子又吐又拉,查出来的白细胞计数肯定高于正常,这是由于血液浓缩造成的,建议纠正脱水后再复查。

  去验血之前,在家里怎么判断孩子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A:细菌感染的表现:

  1、退烧后精神很差。

  2、体温忽上忽下。

  3、喉咙有发炎症状,红肿有脓包。扁桃体表面不平整,暗色。

  B:病毒感染的表现:

  1、有热度,但精神依然很好。

  2、体温居高不下,即使吃了退烧药,依然会反弹很高。

  3、扁桃体上有疱疹、表面光滑色鲜

  4、常伴皮疹

  9:血常规报告单中常见项目解析。

为什么孩子一发烧,医生就要检查血常规,从而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望闻问切呢?

其实单纯的血常规并不能严格的判断孩子是否是细菌或病毒感染,但是结合血常规的指标和临床经验,医生是可以初步对孩子的病情有一个判断的。

至于望闻问切,那属于中医的查体方式,等同于西医的视触叩听,同样能对病情进行大致的判断。但是要细化到分子生物学层面的诊断,就必须要借助现代医学的手段,别无他法。

下面我们先看看血常规是怎么判断孩子发烧时的身体状态的。

血常规都查什么

血常规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大类指标,今天要提到的细菌感染主要就是通过白细胞指标的变动来进行判断的。

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指标主要包括: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如何判断细菌感染

医生在刚看到血常规的报告单时,首先就要观察白细胞的总数。白细胞总数的正常参考值大致为:

成人:(4.0-10.0)×10^9个/L、新生儿:(15-20)×10^9个/L、6个月到2岁:(11-12)×10^9个/L、4到14岁:8×10^9个/L、儿童:(5.0-12.0)×10^9/L

当白细胞总数的值超出上限后,即可判断患者身上存在着感染的状态。之后,要继续观察各种白细胞之间的比例,从而得出结论。

比如,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代表着急性细菌感染,而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常见于慢性感染。其他的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分别代表着寄生虫或过敏反应。

由此可以看出,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高低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有细菌的感染。

如何判断病毒感染

题主的问题其实是有一些纰漏的,医生在判断病毒感染时是无法通过血常规直接确诊的。常规的病毒诊断性检查应该是查病毒DNA/RNA或其相关抗原、抗体。

举个例子,我们常见的乙肝病毒血常规是无法进行相关的检测的,如果想知道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的感染,首先要检测HBV相关的抗原和抗体,最终在用药阶段还需要检测HBV-DNA才能确诊。

不过临床一些有经验的医生面对发热的患者时,可以通过血常规中的白细胞高低去判断或排除细菌感染,从而对诊断病毒感染提供线索和依据。

还有哪些感染会引起发烧

拓展一下知识点,除了病毒和细菌外,衣原体、支原体等其他微生物同样会引起发热,因此在人体长时间发烧无法降温时,一定要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因为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治疗方式不尽相同,擅自做主很有可能延误病情并产生机体耐药。

综上,通过血常规中的白细胞可以大致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但是对病毒感染没有确诊的意义。望闻问切同视触叩听一样,是医学查体的方式,但不能精确到判断体内感染的情况,因为血常规是分子生物学层面的现代医学检测方式,是客观的临床实验诊断学证据,其地位和意义不容替代。

为什么孩子一发烧,医生就要检查血常规,从而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望闻问切呢?

我孩子小的时侯也常要发烧,但基本吃一点退烧药,烧能退了,第2天就能恢复。仅有的一次发烧住院是在小学六年级末,烧了两天都没退,赶忙送医院,检查下来是肺炎,把我急得。

因为还正赶上期末考试了。医院一定要求住院,但离毕业考试只有一周时间了。后来跟医生反复商量,我每天带孩子到医院挂水半天,挂完之后带回家休息或做作业,有时候也去学校。坚持了一个星期,总算把期末的毕业考完成了。孩子的肺炎也恢复的顺利,因为是第一次用药,药效应该不错。

孩子发烧是个需要重视的事情,谨慎对待。

因为发烧对孩子来说对身体伤害比较大,以现在的医疗条件,做检查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出发烧是基于什么原因引起的?从而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古时候用望闻问切,也是为了判断病因,当时没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只能依靠个人的医术来判断。

为什么孩子一发烧,医生就要检查血常规,从而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望闻问切呢?

原因一,需要增加收入。【这个现在基本来讲是个次要因素,因为估计也就几十元钱】

原因二,需要留下诊断依据,以免不可控因素的意外情况出现。【发烧的原因特别多,一般发烧以后,大部分情况血常规中白细胞多出现会增加的情况。一旦发生一些不好的后果,有些检查项目的报告单可以作为依据,来证明用药是否科学合理。当然,这是概率问题】

原因三,如题主所言,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但这只是一种经验性推断,一般认为白细胞升高时,其中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升高多判断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加为病毒感染。这个时候用药医生会选择使用抗生素或者用抗病毒药物。但这不是金标准。如果要准确判断需要做其它实验室检查。可能有人会问,有些乡镇或者个人卫生室为何不检查血常规依然可以治好同类的病?因为抗生素和抗病毒同时使用的情况下总有一个是对的。没有条件要么选择大多数感染为病毒这一经验,要么双管齐下。

这也是国家不断在管理滥用抗生素的原因。也是医学界有一句叫“稀里糊涂大内科”的顺口溜形成的原因。

那么望闻问切呢?其实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中医的诊断模式。西医诊断也具有相似性,不过是少了一个“切”字。也就是中医的“把脉”。西医也“把脉”但不判断“脉象浮沉”。完全不进行望闻问切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复杂的望闻问切医生在开局检查单时,已经有了大致的判断方向,所以检查结果基本会反映医生想要的信息。相当于,医生基本通过描述判断你时肠梗阻,直接用设备检查会明确诊断。所以他不会花时间再听你的肠鸣音是否存在。就这个道理。

为什么孩子一发烧,医生就要检查血常规,从而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望闻问切呢?

小孩子发烧医生要查血常规来判断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这再正常不过了,血常规是最基本的物美价廉的一项检查,题主不要用“望闻问切”绑架所有医生,那是中医的手法,如果您连血常规也反感,需要的是“望闻问切”,那只能说:不好意思,您走错地方了。您需要的是中医,而走进了西医的诊室。您不可以拿着足球找姚明,你怎么连球都不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