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大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文/小伊评科技
关于老年人使用手机这个问题确实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
前一段时间我曾经参与了一个博览会的筹备工作,由于是官方性质的博览会,对于防疫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进行线上的实名登记才能入内,并且还需要查看行程码,这个操作对于年轻群体来说没什么难度,只要拿出手机扫码,然后跟着指引很快就能完成,前后不会超过两分钟。
但是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却没有这么简单了,有些老年人可能压根就没有手机,只有一张打印好的健康码,根本无法完成实名认证;而有一些老年人虽然有智能手机,但是由于在视力,理解能力等各方面的衰退,在整个操作上确实显得很吃力。有些老年人也正是因为如此,被迫无法入场参展,相当于是剥夺了一个他们应有的权力,这其实是不公平的。(我们在现场也是竭尽所能地帮助老年人去完成预约流程)
其实国家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2020年12月份,工信部就起草了一个《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旨在尽可能地提升老年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时的体验,方案要求手机品牌必须拥有老年人模式(大图标,大字体,大音量),应用必须进行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三大电信运营商必须实现老年人一键呼入客服服务等等。
在这个方案的督促下,目前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也确实针对老年人做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加入了老年模式,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简易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手机的图标会更大,功能会更精简。如下图所示,这是小米MIUI12上自带的简易模式,图标更大,功能也更精简。所以,给老年人买回来手机之后直接打开简易模式即可。
具体简易模式的打开方式大家可以根据不同的手机,不同的系统查询相关的开启方式即可,这里我罗列一部分主流手机品牌开启简易模式的方式:
华为:设置-系统与更新-简易模式。
小米MIUI12:设置-特色功能-极简模式。
OPPO Color OS:设置-桌面与乐刻锁屏-桌面模式-简易模式。
魅族Flyme:设置-显示和亮度-超大字体简易模式
注:IOS没有老年模式,只能放大字体,图标无法放大,对于老年人并不友好,不推荐大家给老年人购买苹果手机。
另外,个人认为,其实各大手机厂商可以效仿一下VIVO的Origin OS系统的显示方式——”允许用户自定桌面图标的大小“,如下图所示,这就是目前Origin OS所能达到的效果,完全不需要进入简易模式就可以达成"老年模式"所需要的效果,老年群体只需要掌握一下设置桌面的技巧就可以完成,这样看上去不仅更直观,而且也更好看,并且也没有损失太多的功能。
VIVO Origin OS
相较于传统的小图标+文字的排列方式,大图标不仅可以简化操作体验,同时还可以提升识别度,人的眼睛对于图像的敏感度是要高于文字的。我给我家里的两位老人买的都是配备Origin OS系统的VIVO机型,都得到了比较积极的正面反馈,因为老年人常用的APP就那么几个,两屏就放完了,日常生活中几乎都不需要怎么调整,确实很好用。
使用Origin OS的用户只需要在设置-显示与亮度-字体大小中将字体调大即可,Origin OS几乎就是一款天生的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系统。
别忘了在APP中设置老年模式:
系统开启老年模式之后,系统的图标和字体虽然变大了,但是很多应用中内置的字体并没有什么改变,所以我们还需要对一些常用的应用进行调整,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目前很多主流的APP都已经上架了“长辈模式”,我也给大家来总结一下常用APP开启“长辈模式”的方法:
ZFB:更新为最新的版本,点击我的,在右上方点击“齿轮”,然后在设置中打开“长辈模式”即可,整个界面会变得非常大。
今日头条:更新为最新版的系统,打开我的页面,点击右上角的小齿轮,在设置页面开启“大字模式”即可
WX:更新为最新版本,打开我的页面,点击设置按钮,在设置页面单击关怀模式,然后打开即可。
其他一些主流的APP大多也都加入了老年模式,大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查询,这里就不再一一展示。
end 希望可以帮到你
老年人大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先不说老年人,先说年轻人。工作中,很多人都会说这个我不会,那个我不会。然后不会成为了不干活最好的理由。
十年前我干代维,移动公司经常让统计基站设备,做这样的表。那时候一个县基站不多,一百多个。如果统计设备就需要看照片,因为不可能每次都去基站看。我基本上很少看照片,大部分我都记在心里。除非是站太大,载频数量和类型我记得不清。小一点站我基本就不看照片,我就能把基站的成套设备给你说出来,什么型号,有多少。但是有人干了一年,你给他照片让他填,他半天都填不完几个基站,因为他就是打酱油,连设备他都不认识。
原因就是不用心。我们不是大神,不是说努力就能取得很大成就。但是我们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取得最好效果。
老年人为什么不会用只能手机,我感觉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 智能手机对老年人的意义不大
现在集团网类似业务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难以办理,像家庭网,亲情号很多。老年人基本就是接打电话。虽然说4g很成熟,5g在发展 但是它们都是兼容语言业务的。所以很多老人即使拿着智能机,基本也就是接打电话。
二 智能机有些复杂,一些老人学得慢,因为很多老人,尤其是农村人,他们以前接受的教育不够,学起来很费力。
由于社会的原因,很多老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很多老人连字都认不全。更别说字母了。而且现在智能机很多应用是需要自行下载安装,不像以前的功能机就那么多应用,都是出厂就安装的程序。老年人学得慢,稍微复杂一点,他们就更记不住了。即使年轻人再教,他们也是很快就忘记了。
就连我爸来说,当过民办老师。但是26个字母有不认识的。他说他当老师那会儿还没有用26个字母。所以有些字他拼不出来,也是这个原因,很多老人用手写输入,然后输错了或没写完还发出去。年轻人要琢磨半天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乛”是什么意思。这是曾经我们公司领导发出来的,我们同事猜了半天不知道什么意思。问我,我说根据你们沟通上下文分析,这是“可”字。而且我们经常在和领导沟通时收到这样的回复。
三 也是最后一个主要原因,其实很多是因为不想学,不学。就是年轻人告诉他怎么做他们都不做。
比如你需要老人手机验证码,告诉他们不要挂电话,按主屏键就能在通话时看短信了。可是他们就是不听,就把电话挂了,然后翻半天,最后告诉你没收到短信。其实短信早就到了。我爸就是这样,告诉他怎么操作,就是不听。就是按自己的想法干,现在的短信又不像以前,一条挨一条,很多手机会把一些通知类消息放到一处。他们就是找不到,然后还不听你的。
现代社会发展太快,智能手机已经成了生活很大的部分。很多老人卖东西,不会用智能手机,不会用移动电子支付,最后年轻人在别处买了东西。
很多老人总以为用功能机打电话就行了,殊不知,2g3g都在逐渐退网,之后的手机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还不知道,所以,老人也应该好好学一下这些东西,最起码要学会日常的一些功能。
但是生活中,我发现很多老人用手机用得比年轻人还好,而且还是那些并没有读过多少书的老人。为什么,因为人家在年轻人告诉过后,肯思考,琢磨,慢慢就会用了。
很多年轻人也一样,手机一些应用软件不会用。但是一些娱乐软件玩得很好,比如一些像快手,抖音这样的软件。我们同事玩得比我顺溜多了,但是一些像应用类软件,他们连入口都找不到。就是不用心。
当然做为年轻人,我们要耐心教老人怎么用,毕竟岁数大了,接受能力变差了。时代在发展,我们也终将老去,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接受新事物。
有人说,智能手机还不智能,所以老人不会用。现在的智能机,真正功能我们很多人用了不到三分之一,如果足够智能,那么估计就是人类灭亡的边缘。
不要再拿老人说事,没有什么办法让老人很快学会智能机。无非就是年轻人多点耐心,老人多点用心。
老年人大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很多长辈因为生不逢时,导致文化水平很低,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也比较慢(非歧视),就比如拿智能手机来说,年轻人半小时就搞懂的事情,可长辈们却往往研究了N天还只是一知半解,那么用什么简单方法能让老年人尽快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呢?
1、常用的软件/APP放在桌面因为手机可以分好多屏(桌面),所以咱们就需要把微信、抖音这类常用的软件给放到最前面,也就是放到第一屏,然后依次排开,不要放到文件夹里,这样的话长辈们就容易找到了。
2、常用的软件/APP做成视频就拿微信里的打字、语音、视频这3个功能来说吧,你可以分别做成短视频,或者在网上搜现成的视频也行,然后保存到他们的手机里,让他们没事就看看,当把这3个功能搞清楚以后,咱们就可以循序渐进的教他们一些其它软件的使用,以及手机的一些设置,这样就把他们领进门了。
3、足够的耐心是很有必要的咱们少踢一场球、少喝一顿酒...,把省下的时间用来教长辈们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笔者认为这也是孝顺的一种,时间有了以后,那就是耐心了,长辈们毕竟上了岁数,咱们应该体谅他们的理解能力,比如明明很多非常简单的操作,但对于他们来说就犹如天书一般难懂了,所以此时咱们要像小时候他们手把手教咱们写字一样,也要有耐心,千万别大呼小叫的。
加油,笔者在此为每一个孝顺的子女:点赞!!!
老年人大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感谢您的阅读!
【老年朋友大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有什么方式能够让他们更简单的使用智能手机】
这件事我非常有经验,我的爷爷奶奶他们的年龄相对较大,对于智能手机他们确实非常的不熟悉。但是我们现在经常需要进行视频的聊天,因为在外地工作,有的时候和他们的聊天方式不能局限于打电话,而且他们也不认识字,所以教他们简单的使用智能手机非常有必要。
其实现在大部分的智能手机都会推出一个非常有效果的功能,我觉得这种功能对于老年人来说是非常友好。这种功能就是简单模式。我们以荣耀手机为例,来说一说这种简单模式是如何实现的。
我们首先要进入简易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最令人惊喜的是它的外形字体等等会相应的放大,老年朋友远视的情况非常多,因此字体越大对于他们来说越舒适,因此简易模式能够解决这种困扰。
同样,我们对于老年朋友们我觉得最简单的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的方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图标的排列,我们将经常使用的电话微信放在一个主界面,将一些不需要的内容全部删除,这样在滑动界面的时候只能是主界面。
现在的智能手机都有语音助手功能,也可以教他们使用语音助手,比如说打电话给某某某,直接通过语音助手说出来,这样能够更好的解放他们的双手,只需要一个按键就能够完成所有的内容。
教老年朋友使用智能手机,我觉得最简单的实际上就是将字体变大,将图标变少,合理的使用智能语音,这才能够最好让老年朋友们使用好智能手机。
老年人大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关于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这个事,我是有一个学习过程的,六年前我就使用了智能手机,是经过一点点积累,到现在可以用智能手机写文章、发文章,拍视频,发视频。是一个经常学习的过程,我认为老人只要会汉语拼音,就可以学会智能手机基本的使用。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学简单的,然后再学复杂一些的,生活急用的要首先进行学习。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啥都学会。就是年轻人,有不少也是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智能手机新开发的功能,所以我总结了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学习方法,为了便于叙述,我就分步来说明。供老年朋友进行参考。
第一步,就是学习打电话、发微信、照照片这几个功能。学习这几项你就可以初步了解智能手机怎么操作,通过操作这几项?来了解自己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打电话简单就不用细说了。发微信,你可以用拼音打字进行发,另一种是用语音转文字进行发。语音转文字要求语言要准确,也得用手写改正一些错字别字,但是速度比较快,比打字要快几倍。如果这时你还有困难,就可以直接学习发微信语言,有没有文化,说完一按就发出去了,然后再慢慢学习其他。这些功能学习之后,就对智能手机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时可以练习拍照片,无论有文化还是没有文化,拍几张照片都不是什么问题,只是照片质量好不好的问题,那就慢慢提高吧。在这个过程中,心灵手巧的还可以做一些照片的相册,来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要学会清理微信,不然存的东西太多,就影响了手机的使用。
第二步,学习用智能手机微信视频聊天、语音聊天。这个也很简单,只要让孩子们指导一下,就完全可以操作了,有时信号不好,视频的效果不好,就可以用语音聊天,视频聊天和语音聊天都可以操作了,那就对这个手机的有了进一步了解,可以和亲戚朋友,孩子等等利用智能手机进行交流。
第三步,学习用智能手机进行支付。特别是今年以来因为疫情的关系,老年人也都开始利用手机进行支付,有的是用红包支付,有的是用支付宝支付等等,这个需要在孩子们指导之下学习几次,然后出去买菜买一些生活零用东西,就可以用手机支付了,在学习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几个重要的环节,防止在支付中出现错误,受到损失。
第四步,学习用智能手机进行录像,拍一些生活需要的照片,通过照片视频来交流情况。如看孩子的时候可以发一些孩子现状的照片,特别是孩子摔了伤了这时与儿女交流,用照片的形式、录像的形式就比较形象。还有与朋友交流,一些美食、衣服,生活类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快捷地进行交流,这个过程可以结合外出旅游购物,遛弯等等一并进行,在生活中进行学习,在生活中进行提高。
第五步,参加一些媒体的活动。比如说今日头条、百家号。可以看人家发出来的文字和视频,慢慢地自己申请上自己的头条号、百家号,就可以看到很多的东西,特别是老年人喜欢的美食做法,房车旅游,各地风光。候鸟南方过冬,时政新闻,各种信息,这时遇到手机的内存没有地方的问题了,老年人不会处理,这样就要学习怎样把手机里的照片视频都转移到电脑里,移动硬盘里,老人也有学习的兴趣。因为不学习手机里就装不下了,学习了也能记住。
最后就是能够发视频、发图文、发微头条、发图集、做回答等等,这个需要子女们帮助操作做一些申请验证工作,因为这些都是一次性的完成,所以会不会不要紧,只要申请成功了,你去操作就行了。总之,学习智能手机的使用看着复杂,其实学起来也简单,要是记不住就写在纸上,一个操作有几步写清楚。只要操作几天就学会了,我认为现在的智能手机,有两到三个月的时间老年人就可以学得很好。
老年人大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老年人有老年病不能玩,我们这代人,夲想玩,可有的玩几天又不玩了,心脏病历害了,我是五四年的,一九一七年买智能手机,孩孑怕我伤眼,现在有时间了,四个孩子上学了,两块手机不停玩,早晨两点半,没有大事玩到晚上十上点,亲人不放心怕伤了眼晴,头条有好的老师,省笔又省钱,只要注意养好五脏,别的没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