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繁华,农村宁静,来自农村的你有没有回农村的想法?

先说一个听来的事儿。

我弟弟的小女友那天给我打了个电话。她在家里闲的没事儿找我聊天。前两天她回了一趟老家,湖北武汉。其实是武汉周边的小镇子就权且叫武汉吧。

小镇这里还是风光依旧,田园景色与城市高楼相映得彰。这个季节应该是花开半数,香气袭人的时候了。再过一阵儿油菜就开花了,地里一片金色。我去过他们那个地方,还真是挺美哒!

荆楚大地,自古地富景美呀。

……………………

简而意赅。

这个傍上了 阔大叔的莉莉小朋友如今成了小富婆,她坐着奔驰商务车回到了老家,接受街坊四邻的集体羡慕和八卦检阅!

“莉莉这一下发达了。在上海住着大豪宅,真好!我们家女儿也想去上海工作。她大学毕业了,不想在咱们这里,嫌没发展……”

莉莉小朋友的一个姨妈拉着她问长问短。那个比莉莉小几岁的表妹,怯怯地在一边看着这个穿金戴银的小表姐。也羡慕的对她说:“我想去上海找工作,毕竟是大城市吗,机会多。”

小富婆听了之后扬了扬手说:“你就踏踏实实在家呆着吧!就你那点学历水平,到了大上海能干啥子哟!还不如踏踏实实在家呆着,找个合适的工作安顿下来。再找个婆家嫁了算了。早点结婚生子,大城市不适合你,那里那么好混。到时候什么都耽误了。成了大龄剩女……”

这个刚毕业的表妹在广州实习了半年,前段时间因为疫情的缘故被辞退了,所以她想去上海,她有个同学在上海。

莉莉的娘在背后对自家女儿说:“你表妹看你在上海混得这么好,她也羡慕啊!年轻人都想去大城市找工作,开开眼界吗!”

莉莉听了之后不屑一顾的娇笑道:“跟我比,她先上了春晚好不好(莉莉是个舞蹈演员,曾经在春晚舞台上的多少人的乌泱乌泱的群舞里,露了一头,但是好歹也算是她舞台生涯的巅峰呀)

她仗着年轻漂亮,媚人机敏,也搭的三观不正,贪图钱财,现在算是成了老板的小太太了。自然穿金戴银,说话气壮。老实说,我一直觉得她嘴里吐不出啥大型动物的牙齿来。她那言论都是毒鸡汤,谁喝谁肿嘴。但这次我倒觉得,莉莉她说的有点道理!

……………………………

其实大城市和小乡村各有各的好处。很多年轻人都想往大城市挤,这里机会多,对自己事业有提升。这是明摆着的。但是作为交换代价,大城市也要让你给他奉献青春。

我发现好多在大城市里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特别是女孩子。她们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大城市,真想留下来。但是面对不人道的房价,她们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婚恋市场上。可实际上这真的很难。

想嫁入大城市的女孩子,就像是在一场总打不赢的牌局里,总抱着一丝希望,恋恋不舍 的不肯下桌。但是最终输的越来越多,失去的也越来越多……

首先在大城市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安顿下来买房置业,结婚生子。对于普通家庭出来的女孩子来说,真的是机会渺茫。

以北京为例,靠自己打拼在这里买房的,我只见过三个人。

一个是我一个同事的女儿。她是搞传媒的,踏上了直播这条路,发了财,成了风口上飞起的猪,她在北京买了房子。

第二个是我弟弟的同事。一个东北姑娘靠十五年前的地产风口大发特发,在一家上市公司里一路打拼成为高管。她在北京买了房子。

还有一个是我大侄子的同事。那真是响当当的金牌学霸女。斯坦佛的研究生,曾经在华尔街的高盛实习过,是让人觉得高不可攀的学霸精英。

再有一类就是一些家底丰厚的年轻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喜欢北京这座城市,买房都是家里给掏的钱。于是因为有了房子,所以他们能够进入婚姻市场,娶妻生子在此落户定居。

真正靠嫁给有钱人留在京沪这样的大城市的女孩子,凤毛麟角。真就像莉莉说的那样,先上个春晚再说!

要不然就是嫁给条件特别差的男性。这样的男性往往是在北京找不到本地媳妇。

比如说要跟公婆挤在小平房里住。要和父母在一个单元里生活,其实客观地说,虽然是在北京,(抑或是上海)这样的生活质量也真不高!

很多人听了一定会不屑一顾。

什么嫁人找婆家,女性难道就必须结婚生子吗?

但其实答案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肯定的!

网上老说什么“高质量女性”!反正大妈我在北京真正身家几千万的高质量女性,没看到过几个。在北京如果净资产低于一千万就算是普通人了。就不能用社会化来解决一切生活养老问题了。有高资产的女性可以做单亲妈妈,可以享受潇洒生活,但这与绝大多数的普通工薪人士无关!

绝大多数的普通工薪人士是挣不了那么高的收入。以莉莉的表妹为例,一个旅游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在上海年薪也就是二十万到头了。也没有太大的拓展空间。

而且大城市的生活消费观,让女孩子根本攒不下钱来。零食奶茶要喝筏?各种美妆要用吧?新鲜衣裳每季要穿几件吧?撑撑场面不要太塌台呀!杂七杂八的一刨,再加上房租,工资所剩无几。

既然来到大上海了,很多女孩子就想留下来。在这里辗转五六年不成功之后,再回到老家相亲,往往在婚恋市场上已经不占主动了。三四线城市对女性年龄的重视程度并不亚于大城市,很多女性到那时,估计事业上也没有大起色,还搭上了个人的感情生活。

莉莉回了老家之后,根本不住在自己家里。只是在武汉城里的大酒店定了套房。她说在上海住惯了,现在看老家哪哪都不顺眼,人很土,穿着睡衣满处跑。屋里冷得嘞!湿的嘞!过早(早点)的吃食都吃不惯了,什么豆皮热干面,我要吃三明治和沙拉。我还是去住酒店吧!

其实还真是!很多人在大城市生活惯了,喜欢大城市的人文环境和人情世故。再回到自己的三四线小城,甚至是农村就没法接受了。其实殊不知,大城市有他快捷方便,富丽堂皇的一面,但是也有他冰冷理性甚至是残酷的一面,那就是你永远是一个漂泊者,而不是一个定居人!

在大城市里的打工人像一只永远在飞行的鸟,总感觉无处落脚。

……………………

我的一个晚辈 侄女是河北农村人。她在北京工作了三年,前一段时间决定回老家考公务员。在镇上当了一名小学教师,据小姑娘自己说:“离开北京感觉轻松多了。在北京我总想踮起脚向上够。总想使劲往上跳。但是我的能力有限,够不着。这种上不着天,下不落地的感觉,让我觉得很迷茫。没有安全感。

但是回到了老家就不同了。她觉得自己终于安顿下来了。

她也结了婚,来年准备要抱娃。每天吃吃妈妈做的大锅菜,喝点自己家里产的棒渣粥。早上起来来两个土鸡蛋,中午带饭带个腊肠就米饭。香喷喷的米,是自家亲戚住的新稻米。这里的御田稻,全国驰名。腊肠是自己家灌的。大婶子家的大黑猪,顿顿吃粮食的,养足一年,专门留给自家的。炒腊肠的小油菜就是侄女家地里长的,因为她爱吃油菜,她妈妈专门辟出一小块地,就给闺女种油菜,只用农家肥,真是自家宝贝闺女专供!还有五香豆腐干,是大舅家豆腐房出的。花生米是她的一个“男闺蜜”家里炸的。她以前和那个炸花生米的男孩好过,如今嫁了别人,那男孩也不恼她,对她说:你这辈子花生米 我管够,我家包了!

……………………

乡村有乡村的好处。乡村有乡村的亲情。这里没有什么边界感,也更没有什么隐私性。三姑六姨凑在一起就是打麻将。小年轻的在一块商量着从网上找电影看看。到谁家看大电视去。

敞亮的大房子足足有三层楼。二层的卧室属于闺女小两口,旁边还有一个影视厅,坐在那里的大沙发上一边吃着花生瓜子儿,酸梨柿饼,一边看着美国大片,太阳晒过来,暖洋洋的。屋里敞亮,院里敞亮,心里也敞亮!

这个乡村姑娘说了:“北京虽好,看看就行了!这辈子我还是最爱我们老家唐山!”

我侄女小企鹅回老家之后说,又胖了!

城市繁华,农村宁静,来自农村的你有没有回农村的想法?

前段时间,我本来打算回农村住上两个月,结果呆了不到一个月,我就逃出农村了。

说实话,以当前的农村情况,我真的不愿意再回农村长期生活,原因下面给大家讲解一下。

一、我出生在农村,也是农村长大后来到城市打工,以前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家里穷经常会吃一些剩饭菜,那时候感觉这样吃也没有问题。

不过自从去了城市,收入提高后,也看了一些专家科普讲道,剩饭菜不能长期吃。

我就开始控制自己,尽量每天要吃的菜,都是根据家中人口的数量来买,万一有剩下来一点,都会倒掉,不会留在下一餐吃。

但我回到农村,父母他们看到我倒剩饭菜,他们就开始骂我,说我不懂得珍惜粮食。

爱惜粮食是没错,但我只是把一些锅里的稀饭倒掉,稀饭是汤多过于米的那种,所以我不能理解父母对我的指责。

倒一些剩稀饭,父母都会有这样的反应,倒剩菜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说倒剩饭菜有浪费粮食的嫌疑,哪怕是倒给家中养的鸡鸭吃,也是一种浪费,确实是该骂。

但让我受不了的是父母不让我倒的剩饭菜,他们也不是及时地在下一餐吃掉,而是放在冰箱存放着。

说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家今天中午吃的是面条,还剩下有一碗,这剩下的一碗不是晚上吃掉,而是等下一次煮面条的时候,再把面条拿出来,而这下一餐的面条还不知道是哪天去煮。

像我父母这样的人,在农村很多,他们每次剩下来的饭菜,都是舍不得倒掉,反复地加热,继续留着下次再吃。

这种生活上不同观念的差距,虽然没有谁对谁错,因为两代人成长的环境不一样,父母那代人吃过苦,很节俭,而我没有他们那样的经历,我也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有必要再像以前那样了,所以会让人觉得不舒服,长期在一起生活下去,不利于家庭的和睦。

二、和家中父母对生活观念不同,有争议,那也是小事,并不是我不想回农村生活的理由,还有其他方面。

在我回家的时候,正好是我们当地收花生的季节,当时正值三伏天,我帮父母收了2亩多花生,从去山上拔花生,再到背回家摘花生、晒花生,最后拉去榨油,差不多用了10天时间。

在这10天里,晒干的花生有600多斤,除了留一点在家里吃、留种外,其他的都拿去榨油了,得到了150多斤的花生油。

按我们当地的市价来计算,150斤土榨花生油乘于单价30元,价值4500元。有朋友可能会说,10天就收获了4500元,那还挺赚钱的。

其实账不是这样算的,花生是经济作物,从播种到收获需要经过大约4个月左右才能成熟,这期间要做的工作有施肥、除草、杀虫、翻地等,就算不扣去化肥等成本,4个月才有4500多的收入并不多。

另外,种地是在室外进行,每次去地里干活,要经历着风吹太阳晒,收入也不高,这种农活让习惯了在城市工作的人,真的无法适应,不适应也就罢了,更重要的收入还不高。

三、我在回家乡的时候,并不是过年过节,而是单纯地想回老家休息段时间。

刚开始回去的时候,确实是感觉挺温馨的。只不过住了段时间,我就有些不习惯了,毕竟自己年龄还不大,农村太过于宁静的生活,还是不适合自己。

特别是在村里与我同龄的人几乎都不在家,我想找个喝酒聊天的伴都找不到,心里很不是滋味。

而这也是很多农村存在的现状,哪怕在家乡盖了漂亮的自建房,村民也不能在家享福,因为家里田地不多,靠种田的收入,不足于应付现代生活的开支,他们还是要外出打工赚钱。

结论:

农村的生活确实是节奏很慢,压力也比城市小,只不过在农村的机会没有城市多,一般能赚钱的都有人在做,多数人回到农村,除了种地,没有其他好的选择。

不解决回农村收入的问题,我想多数人哪怕就是再喜欢自己的家乡,他们也不会选择回家。

因为人活着,不单是想着要自己享受,还要考虑到家里的其他人,如果你在该奋斗的年龄,选择安逸,家里其他人什么办,将来你老了之后,又拿什么去给自己养老呢。

最后我也劝一些想回农村的人,不要想得太单纯了,觉得在外打工苦,不要以为农村环境好,吃的都是自己养的家禽,自己种的菜。

真实的农村生活,青菜是可以自给那是没错,但家禽不可能天天吃上自家养的,因为你家养不了那么多,还得花钱去买肉,如果你回老家没有好的创业项目,没有收入,那你的生活会比打工更苦。

城市繁华,农村宁静,来自农村的你有没有回农村的想法?

回农村的想法,不是现在才有,一直都有。不过,要等到合适的时候才回去。

正如你所说,城市繁华,生活节奏太快,各方面支出大,很多人会有压力感。而农村宁静,有田有地,可种花种草,种菜种果,自给自足,好不恰意。人自然想过轻松悠闲的生活。

农村是绝大多数人的家乡,是自己的根。很多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城市也是从农村一步步发展而来的,所以大多数人对农村特别有感情。人通常是怀旧的,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时候。家乡的好,难以忘怀。

还有,大部分的人的父母都不愿意跟儿女们到城市里,因为他们不习惯,太陌生。倘若他们背井离乡,没有熟悉的邻居,没有养鸡养鸭的地方,没有地方耕种,告别山水,他们会很不自在。既然父母长辈们基本都留在农村,儿女们孝顺父母,也必然想老家,想农村,经常想要回去。只不过因为要工作挣钱的原因,通常只能节假日或者偶尔请假回去,看看父母,也回去放松放松。

其实是很希望可以经常在农村老家陪长辈的。可是,有家的地方难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难有家。城市里发展的机会多很多,所以真正回去老家,大多都要等到年老退休的时候了。我们中国人都有那么一个乡愁,注重落叶归根。

农村老家,是我的根。我以后会回去的。

城市繁华,农村宁静,来自农村的你有没有回农村的想法?

我来自农村,为了生活来到城市,现在只是城市里面的一个过客,我还是会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城市繁华,农村宁静,来自农村的你有没有回农村的想法?

农村,是家是根、谁没有回家想法。只不过现在农村经济落后,就业机会很少。做为年轻人上有老下有小没有经济来源,不到大城市去打工怎么生活啊。现在国家提出振兴农村经济号召,将来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年轻人在家就能上班挣钱,谁还愿意为了生活背井离乡到处漂泊。

城市繁华,农村宁静,来自农村的你有没有回农村的想法?

谢谢您对农民的关心!

我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70后。家里几亩薄地,养不了一家人,远离家乡出外打工。

城市虽好,我只是过客。没有实力,老家是最后的归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