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A电流用多大互感器合适?
估计题主所说的互感器是指低压电流互感器,在1000伏以下电力系统中使用。
电流互感器是把大电流成比例变小到5A(1A)的小电流,作为测量仪表、计量装置、继电保护装置的输入电流。因此其最主要的参数是电流变小的比例,简称变比也叫电流比。例如把200A的电流变小至5A的电流互感器,变小倍数是200÷5=40倍,变比是40:1,但为了计算方便直观,用200/5A称为该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变比也是电流互感器大小规格的衡量值。
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与变压器类似,由一次线圈产生磁场,二次线圈感应出电流,一次线圈是匝数少(1-10匝)电流大,二次线圈匝数多电流小,成品的电流互感器一般不带一次线圈,由现场的导线直接穿入铁心内孔作为一次线圈,如图1的三个电流互感器
穿心匝数为1匝,图2的三个电流互感器穿心匝数为2匝,以孔内导线数量为准。
如果互感器为测量仪表提供电流,那么这个问题就成了600A电流用多大刻度的电流表?确定了表的最大刻度,只要采用与表对应的电流互感器即可,因为表上都注明了电流互感器的变比。
如果选用这块最大刻度600A的电流表,
在额定电流600A时,这块电流表指针就指在顶端,稍有过负荷就无法指示了,指针在顶端看着也别扭。指针最佳的位置应该在400这里,就是如果额定电流是400A,才应该选用最大刻度600A的电流表,对应的电流互感器是600/5A(见红圈内数字)。400A是这块表的2/3位置,一般指针位置指在最大刻度的60%-80%范围内是最佳,最大范围控制在最大刻度的50%-90%之间,作为常用指示区。这个范围不但指示准确度最高,看着也是最舒适的。
在具体选用时一般把额定电流扩大1.25-1.5倍,作为电流表的最大刻度,那么600A×1.25=750A,600A×1.5=900A。
额定电流600A时,应选用的电流表在750-900A之间,现在选用800A的电流表,电流互感器就是800/5A的。
由于没有找到800A电流表的图,这里用个400A的图代替一下。
600A也就是这个表的300A位置,可见在最佳指示区内的偏高位置。
电流互感器用作大功率电动机保护时,在互感器次级回路接入5A的热继电器,这就避免了采用大电流热继电器,又可统一热继电器规格,无论电动机功率大小,都可以采用5A热继电器。
采用热继电器作电动机的过载保护,要求过载1.2-1.5倍时动作,因此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与测量用互感器相同,按额定电流的1.25-1.5倍选用,如果电动机是直接起动,按最大值1.5倍选用,而且可与测量用仪表共用电流互感器。
当电流互感器用于计量时,为了保证计量的准确度,电流互感器的过载倍数不宜过大,与选用测量用电流互感器基本相同,但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以下是电流互感器与电流表的连接原理图,红线是互感器部分用TA表示。
使用电流互感器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二次侧不可开路,不接负荷时应把S1与S2连通,二是二次侧一端要接地,三是二次连接线截面积不小于2.5mm²铜线。
电流互感器的型号很多外形各异,穿线孔有圆形、长方形、闭口、开口等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
接下来有必要介绍下电流互感器的铭牌数据。
主要包括
型号,常见型号有LMZJ1-0.5等。
额定电压有0.5kV、0.66kV等
额定频率50Hz(赫兹)
电流比:也就是变比,根据实际需要选用。
一次电流:一次颜定电流,也是输入电流。
二次电流:输出电流,规定为5A或1A。
一次电流与二次电流组合就是电流比,电流比应与配套仪表要求的电流比相同。
穿心(一次)匝数:是指一次线穿在孔内的匝数,它与变比是对应的,改变穿心匝数也就改变了变比,因此必须按照变比对应的穿心匝数使用。
准确度(精确度)等级:根据不同的误差值而分的等级,常见有0.1级、0.2级、0.5级、1级等,数字越小精度越高。互感器的精度等级应等于或高于配套仪表的精度等级。
负荷容量:是指二次回路允许连接的最大负荷容量,单位VA(伏安),常见的是5-3.75VA。
阻抗:是指二次回路允许连接的最大阻抗,单位Ω(欧姆),常见的是0.2Ω。
容量与阻抗的关系满足下式
S=I²Z
S……电流互感器容量VA
I……二次额定电流A
Z……二次回路阻抗Ω
Z=Z1+Z2+Rt
Z1……仪表阻抗
Z2……线路阻抗
Rt……接触电阻0.05-0.1Ω
如果S=5VA,S=I²Z
那么Z=S/I²=5/5²=5/25=0.2Ω
也就是二次回路允许阻抗0.2Ω,这也是有的电流互感器铭牌上标注5VA,有的标注0.2Ω(欧姆)的原因。
二次回路总共允许的阻抗0.2Ω,一般电流表与电能表的阻抗以0.02Ω计,接触电阻以0.1Ω计,那么0.2-0.02-0.1=0.08Ω,这个0.08Ω就是二次回路连接线允许的阻抗。
连接线用2.5mm²铜线,电阻R=ρL/S,
L=SR/ρ=2.5×0.08÷0.02=10米
连接线总长度10米,来回二根线,那么电流互感器与仪表之间的连接线长度应小于5米。
标准:是指生产电流互感器依据的国家标准,GB1208-2006《电流互感器》。
600A电流用多大互感器合适?
600A电流用多大互感器合适?
电流互感器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每个计量都能看见它的身影,有些计量柜甚至有五六个电流互感器。在回答本题之前,先来了解一下电流互感器的基本知识,这对解答这个题目很有帮助。
电流互感器的作用电流互感器的主要作用是从大电线(主线)上按照一定比例感应出小电流,供测量和继电保护。
简单的说,就是把需要测量的电线穿过电流互感器,然后电流互感器就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感应出小电流。我们只需要测量出电流互感器感应出来的小电流,然后乘以对应的倍数,就可以知道大电流。电流互感器的原理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双绕组变压器原理相似,它也是由原线圈和副线圈组成。和电源相连的线圈叫“原线圈”或“一次绕组”,和负载相连的线圈叫“副线圈”或“二次绕组”。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匝数很少,一般都只是一匝。(比如上图鲜红色粗线就是一次绕组,暗红色的就是二次绕组的输出线)
当一次绕组通入交流电流以后会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在铁心的约束下穿过二次绕组。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二次绕组会感应出感应电流。这个电流并符合变压器规则
式中:U1表示一次绕组电压,U2表示二次绕组电压;N1表示一次绕组匝数,N2表示二次绕组匝数;I1表示一次绕组电流,I2表示二次绕组电流。根据上述公式可知,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和二次电流比和线圈匝数有关。而线圈匝数是固定的,所以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也是固定的,一般都标在电流互感器的铭牌上。
根据国家规范,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额定电流一律规定为5A或者1A,所以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也被写成XX/5或XX/1(比如500/5或500/1等)。
比如变比为500/5的互感器,其中500表示一次最大电流,5表示二次最大电流,该电流互感器感应电流缩小500÷5=100倍。同样500/1的电流互感器,其中500表示一次最大电流,1表示二次最大电流,该电流互感器感应电流缩小500÷1=500倍。电流互感器选用我们上面说到,电流互感器的二次额定电流一般为5A或者1A。一般情况下,我们优先选择二次额定电流为5A的电流互感器;如果测量仪表或者继电线路距离距离电流互感器较远,那么我们就选1A的电流互感器。
一般仪表在60%量程处准确度最高,所以把计算电流乘以1.3倍就能得到满量程数值。比如母线电流(即一次电流)值为600A,那么一次电流应该选600×1.3≈800A。这样才能保证一次电流在600A时,仪表指针刚好处于60%,即三分之二位置。
总结600A电流该如何选电流互感器?
如果测量仪表或者继电线路距离电流互感器较近时(比如同一个配电柜),我们优先选择800/5的电流互感器。
如果测量仪表或者继电线路距离电流互感器较远时(比如在两个不同的配电柜),我们优先选择800/1的电流互感器。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还有其他不足或疑问,欢迎大家评论!
我是电工学院,专门负责电工培训、考证;如果你对电工感兴趣,可以关注我!如果觉得不错,记得点赞、评论、转发!感谢!
600A电流用多大互感器合适?
600A电流用多大互感器合适?
♦电流互感器的作用是将三相交流电路或单相交流电路中的交流电流,按照一定倍率缩小,来反馈给电流表或电能表进行指示和计量的。它的一次侧绕组匝数很少(大电流互感器都是一匝),串联在线路中,其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线路负载电流,与二次侧负载无关。
由于提问者所说的的电流为600A,那么根据本人年轻时曾经经历过的经验,以及电力工程的实际负荷要求,一般情况下按照负荷电流值的1.2~1.25倍的系数,来确定电流互感器的选择。那么,这么大的电流肯定不能选择普通BH-0.66或LMZ1-0.5的电流互感器,因为它们的最大电流值是200/5或300/5的。
按照600×1.25=750A,而这种规格的电流互感器,最好选择购买内部穿孔大的,可以通过截面积大的电缆,或者是铜片,而不至于不好安装它。所以建议购买一种型号为AKH-0.66/K开口式电流互感器。
根据自己的被测量导线或者是铜片的截面积、尺寸与厂家联系,因为开口式中也分为不同几何尺寸,例如有K-120×80、K-130×40、K-130×60的多种规格。不过变流比不小于750A,甚至可以1000A都行。见下图所示
♣常用的电流互感器的选择:1、0.1、0.2级、0.5级是电度表的计量精度,精度越高价格越高,一般计量收费的选0.5级,其它情况取1级或3级。150/5是电流互感器的变比 ,电流互感器是按比例将大电流表变为小电流,比如150/5就是按1/30的比例将大电流变小,目的有二: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电流互感器应按装设地点的条件及额定电压,一次电流,二次电流(一般为5A),准确度等级条件进行选择。必须注意:电流互感器的准确度级与二次负荷容量有关。互感器二次负荷S2不得大于其准确度级所限定额定二次负荷S2n,即互感器满足准确度级要求的条件为:S2n≥S2。
常用的电流互感器精度有:0.1、0.2级、0.5级是电度表的计量精度,精度越高价格越高,一般计量收的选0.5级,其它情况取1级或3级。150/5是电流互感器的变比,电流互感器是按比例将大电流表变为小电流,比如150/5就是按1/30的比例将大电流变小 ,其目的有二个:一是为了降低计量设备电表的造价。
友情提示:
1、开口式电流互感器安装前必须将其二次与电表(或 其他测量装置)接好,确保互感器二次没有开路;
2、将所有接好二次线的开口电流互感器放置现场, 等待安装;
3、若现场一次母线为电缆,可进行带电安装;若一次母线为铜排,则带电操作对操作者要求熟练程度比较高,且要求做好绝缘防护措施;
4、安装互感器时,铁芯切面处不得有杂质、灰尘等异 物落入,以免影响互感器性能。
知足常乐2022.1.2日于上海
600A电流用多大互感器合适?
谢谢头条邀请
600A电流用多大互感器合适我的回答是这样的:电流互感器可以按照1.3~1.5倍比例选择
原因分析如下电流互感器其实就是一个变流器,当互感器中间穿过大电流的电缆时,铁芯当中便会有交变磁通产生,交变磁通作用在二次线圈上,就会感应出二次较小的电流,用于电流的测量或继电保护装置。按照规定,二次电流一般都是5A或1A,比如铭牌标示的100/5或100/1等等,它的倍率便是20倍或100倍。如果被测线路距离较近的话,选择100/5的电流互感器,距离较远可以选择100/1的电流互感器,因为100/1的电流互感器损耗率比较低,读数更精确一些。
题中提到的是600A的电流,可以根据距离的远近来选择互感器,并且要按照1.3或1.5倍来选择,也就是说600×1.3=780A(800A)或者600×1.5=900A的电流互感器。距离较近就使用800/5或900/5的(1000/5),距离远就选用比例为1的。
为什么不按照1倍的比例选择呢?因为线路中的电流已经是600A了,如果选择600/5或600/1的电流互感器,那么电流表的指针就会指示到最大的位置。若是设备满载运行的话,电流有可能还会再高一些,这个时候电流表的读数已经最大化了,无法再继续读取准确的数值,只有选取更大一点的电流表,电流指示才有余地,读数更加准确一些。
600A电流用多大互感器合适?
作为一个从事电气自动化行业多年的资深电气工程师,很荣幸能够回答您的问题;
电流互感器是在电气柜内常用的元器件之一,从您的问题中不难看出,您所说的600A电流是指一次回路的电流;为了更好的让您理解互感器的选型和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电流互感器吧。
作为电气人员,通俗易懂的说电流互感器,就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将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的仪器。
电流互感器原理(摘自百度百科)
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的,电流互感器是由闭合的铁心和绕组组成。它的一次绕组匝数很少,串在需要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因此它经常有线路的全部电流流过,二次绕组匝数比较多,串接在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中,电流互感器在工作时,它的二次回路始终是闭合的,因此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串联线圈的阻抗很小,电流互感器的工作状态接近短路。
交流互感器目前在国内已是百家争鸣状态,可选品牌很多;我常用品牌有,施耐德、德力西、西门子、三菱、ABB、以及正泰、人民开关等;以下我们就以国民品牌正泰的互感器给予讲解并指导选型吧。
(1)对于交流互感器的选型,首选考虑的是适用电压(单相/三相)、电流、二次侧电流值(一般是5A/1A )以及母排最大宽度等;
(2)安装场所: 环境温度、 空气湿度、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 大气条件(大气中无明显灰尘、烟、腐蚀性气体、蒸气或盐的污染。)等相关因素;
(3)我们以正泰BH -0.66Ⅱ型电流互感器进行说明讲解:
型号的含义:
综上所述:根据您的提问问题可以推荐您适用600/5A和600/1A两种类型可供选择,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够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可以私信给我,我很乐意为您解答关于电气自动化方面的问题。
600A电流用多大互感器合适?
600A电流用多大互感器合适?题主没有指明工作电,我就以低压配电线路中的电流来回答这个问题
600A为一次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选等于或大于600A,二次电流建议选5A的,如果互感器是用于电表计量等精准度高的地方选精准度0.2S的,用于电流表等指示用途选用精准度为0.5S的,因为600A的电流已经属大电流,互感器穿芯匝数选一匝的,如果选多匝的有你们哭的时候啊!工作电压选660V的,容量选择5/3.75VA,工作频率50/60HZ
600A的电流一般采用铜排联接使用,互感器中心孔径可以选择阶梯式的(最大50mm最小25mm)如下图中的一组互感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