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部门副主任(主持工作),是不是意味着担任正职肯定稳了?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要告诉你的是绝对不是这样,我见过太多的主持部门工作的人最后不但没有转正,有的被免职,还有的被一撸到底。我以前所在的单位一个36岁的副处长主持了部门的工作,本来满心欢喜认为顺理成章地可以成为单位内最年轻的部门负责人和处长,结果一年以后就被调离了,我辞职后去年听以前的同事说他被免职了。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那么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了呢?
1.年轻气盛,不知道收敛,处处争强好胜,爱出风头
我们单位那个36岁被提拔成为部门负责人的副处长就是这样,主持部门工作后处处争强好胜,虽然是为了工作,但是他经常去别的处室和人家的处长争吵,而且那些都是当了十几年处长的老同志。经常因为工作的原因,闹到局领导那里,领导得出面协调。
更为要命的是,连着几次召开局务会和党委中心组会议的时候,他居然在业务问题是当着面顶撞局长,连续几次都是这样,目的就是为了显摆自己知道得多,自己掌握的是最新的情况。
就这样他在一年以后被调离了,不再主持工作了,换成一个老同志成为了处长,主持部门的工作。
2.和部门同事之间关系紧张,经常利用权力收拾自己部门的人
我们单位的一个主持工作的人,对外特别好,给人的感觉很客气,对别人也是毕恭毕敬,但是对待自己部门同事的人真的很残酷。听他们部门的人说他离开办公室的时候,要把录音器打开录音,看看部门的人在干什么,有没有说他的坏话。而且每天晚上下班及时不加班,他不走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提前走。经常在办公室听到他骂部门同事的声音,而且很多人的年龄都比他大。
就这样一年后转正综合测评的时候,部门的人打分全部是不合格,虽然打分在总的测评里面占比不高,领导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因为一个部门的同事打分都是不合格,领导们核查了解情况后,就立即下文不再让他主持工作了。
3.人际关系很重要,被提拔重用后,一定要谦虚沉稳低调
不管有多年轻,在单位被提拔后,尤其是还没有转正的时候,一定要谦虚低调,千万不能释放自己。
虽然你可能和很多老同志是一个级别,感觉自己的发展前途要比老同志广阔的多,甚至会觉得老同志也就那样了,混着等退休。我要告诉你的是千万不能有这样的想法,因为老同志的话语权还在,而且为人处世的经验要比你老道地多。这些老同志好事方面可能帮不了你,但是绝对能坏你的事。一定要谦虚低调,即使是为了工作也不能和单位里的老同志发生矛盾和冲突,因为你在民主测评考核的时候还需要他们的赞成票。
主持工作后最终没有转正成为部门负责人的人大有人在。
担任部门副主任(主持工作),是不是意味着担任正职肯定稳了?
想多了你!当年,我在学校,我们的后勤主任还没到退休年龄,却突然脑瘫了,没人当主任,当时我在学校里教学成绩突出,学校领导有意提拔我到领导岗位,就安排我先当后勤副主任,因为其他岗位也没空着。
为什么不直接给主任呢?以前也是只有主任没有副主任呀?我都不明白,也不好意思问领导。
后来,从乡下调来一位老师,他当主任了,我当他副手。
这个新来的老师来什么都不会,也什么都不干。我很生气,就发了几句牢骚,被学校领导听见了,直接免掉我的副主任,理由是我工作打不开局面。
后勤工作,需要打开什么局面啊?不就是每天看看,水管坏派人修水管,灯泡坏派人换灯泡,还有就是组织会计出纳管好账,督促饭堂承包商搞好卫生,我还能做什么啊?
我被免职了,同事们都说,领导对我有成见,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后来我才知道,新调来的老师是教育局局长的弟弟。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机会不对。
后来我找了机会,就调出教师队伍,到统计部门云工作了。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没有这种好事了,凡进必考。
我是数学专业的,统计知识很快就掌握了,不久后成为了单位的业务骨干。几年后,就提拔为副局长。
我在统计局十几年,就换了三任领导。第三任领导到位三年,就患上了鼻咽癌。当时我是单位里的二把手,因为局长是体育出身的,凡是他都得征求我的意见。另外两个副局长,一个是管党务的,一个是管办公室的,我是管业务的。
正职领导病了,就交代两个副职领导说,让我主持工作,大家要听我的。
确实,我是专业出身的,有权威性。所以大家还是听我的。
谁知,我们的局长化疗了半年,也不能回来上班,我依然主持工作。
他出院后,就请病假了,上级也不派新的领导来,也不有文件规定说是让我主持工作,连个话都不带。
但是,我已经主持半年了,大家都习惯听我的了,我也习惯了,自觉不自觉地,就自己继续主持工作了。
就这样过了两年,到了换届之年,大家都认为我会上位。谁知,却提拔我们单位的那个分管办公室的副职当正职,理由很简单:他在乡镇工作过,有基层工作经验。我呢?一直在统计局,没有过多岗位锻炼的机会。所以,不提拔我。
我是彻底绝望了。
本来辛辛苦苦工作,以为自己会担任正职,谁知道是这个结果。
后来,单位里的人都传说,他老婆在另外一个县当县领导。
我的工作干劲也没有了。
组织上调我到红十字会工作,任副主任科员。
题主,担任部门副主任,主持工作,并不意味着你担任正职就稳了,变数多得很呢!
- 副主任主持工作只是暂时的,没有明文规定一定要转正。
- 如果你没有过多岗位锻炼的机会,很可能会另外调别的人来代替你。
- 也许会有更适合的人来代替你。
- 并不是你主持工作,做好一切,升正职就有机会,期间变数多得很。
我已经经历过两次了,对这种情况深有体会。
我是犁子,职场精英培训师。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担任部门副主任(主持工作),是不是意味着担任正职肯定稳了?
如果我们只说体制内的领导干部,那我敢肯定地说,主持工作的部门副主任中,99%都当不上正职。那剩下的1%呢?除非在别人还没当上你的领导之前,有实权的人帮你。
我为什么敢下这样的一个结论呢?因为在体制内,担任部门副主任的领导,也就题目所说的是暂时主持工作的领导,都是副职,他们之所以能够暂时主持工作,全部是因为两种特殊情况才能暂时主持工作的。
一种特殊情况是部门主任,也就是部门的主要领导提拔走了,或者交流走了,或者重用了,但是组织部门暂时还没有想好谁来接这个主要领导的位置,所以让副职暂时主持部门单位的工作。
另一种特殊情况是单位的主要领导因突发疾病、突然死亡、突然被纪律监委带走调查等原因,单位被迫缺了个主要领导,然后让副职暂时主持工作。
我个人认为,除了上面所列举的两种特殊情况之外,起码我是没见过哪个单位有特意安排个暂时主持工作的副职的。
另外,起码在我们县,近20年来,我还没见过哪个单位的副职,因为正职走了,而直接提拔副职转正,当单位主要领导的。
总之,答案就是:暂时主持工作的副职,对于当正职来说,想想就好,不现实的。
担任部门副主任(主持工作),是不是意味着担任正职肯定稳了?
单位主要负责人空缺,原部门副职被组织上宣布临时主持该部门工作,这是不是意味着,这名副职担任正职已经是毫无悬念了?具有在体制内工作经验的朋友会给出这样一个回答:这个可不一定,只能说出任正职的希望比较大,但不是板上钉钉。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单位主要负责人出现空缺,班子副职临时主持工作是一种惯例。在日常工作中,一个单位的正职出现空缺,如果临时没有合适人选,一般情况下,会让排名第一位的副职临时主持部门的全面工作。这种安排,一方面是为了考察这名副职的综合协调能力和政治素养,看其是否可以胜任该部门主要负责人。另一方面,也是为组织部门择优选拔该部门主要负责人,提供充足的时间。
其次,一个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确定,是多种因素综合平衡的结果。配齐配强单位“一把手”一直是组织部们不懈的追求,这就决定了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配备上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比如,主要负责人的专业素养、工作经历和性格特点等等。如果正在主持工作的部门副职恰恰符合这些条件,为了保持班子的稳定性和业务工作的延续性,一般会扶正主持工作的副职,出任部门主要负责人。如果经综合分析研判,主持工作的部门副职不符合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岗位职责要求,或者出任单位正职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部门主要负责人合适人选肯定从外单位交流进来,而主持工作的副职则会出现继续留任任副职,或者交流到其他单位任职的可能。
最后,临时主持部门工作的部门副职是否能够顺利担任部门正职,存在变数。所以,认为部门副职临时主持工作,就意味着担任正职稳了的观点是经不起推敲和站不住脚的。
担任部门副主任(主持工作),是不是意味着担任正职肯定稳了?
副职能不能转正实际当中要看很多因素的,既然只提到了单位副职,那就重点分析下单位副职的转正几率。
工作当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单位正职缺失,上级指定某副职暂时主持单位工作的情况。通常是因为正职岗位调整去其他单位任职、或者提拔晋升去更高一级单位任职,当然也可能是一把手犯错误被双规,单位一下子群龙无首,为了稳定大局,上级通常会指定单位一个副职暂时主持单位全面工作。不管是什么情况,一个单位的一把手任命,上级往往都是比较谨慎的,毕竟作为一个部门一把手,要统筹考虑很多情况,不会随随便便就定好人。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于县处级以上干部再提拔任用时,一般要求至少要在2个以上不同岗位上有过任职经历。实际当中,一个地级市(县区级)党委在考虑提拔任命部门一把手的时候,大概率也会考虑这层因素,毕竟经历代表着阅历,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干部处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部门一把手,上级会更加慎重,一方面会安排组织部门考察更加全面的备选对象,一方面也会因为上级关系或领导关系平衡照顾,做出安排,更怕干部同出一门会产生利益链,带来不好影响。所以,这个时候副职主持工作,极大可能只是个过渡,转正几率比较小。
在部门内部的内设机构中,内设机构(科室或处室)缺少正职,而由副职主持工作,这个时候,作为单位党组(党委)因为本身比较了解副职的能力,要不然也不会指定副职主持工作,这样安排往往也是为了留一个观察期,考验副职干部主持科室(处室)大局的能力,根据工作成绩或业绩也决定下步的任用。这种情况,一般副职在观察期内,都会尽心尽力干好工作,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考察期一过,转正几率是相当的大。
所以说,单位(部门)副职主持工作,不论哪种情况都还是要干好分内工作,其他的交由组织来办吧。
担任部门副主任(主持工作),是不是意味着担任正职肯定稳了?
副职主持工作有几种情况,不同情形有不同的意味,直接关系到能否扶正。
一、地方党政领导副职主持工作,转正概率相当小比如市县两级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因为交流、调任其他地区,可能会有暂时空缺的情况,为了不影响地方工作的正常开展,上级组织部门一般都会明确一名副职主持工作。党委书记空缺一般由政府主官主持党委全面工作,政府主官空缺按惯例则由常务副职临时负责工作。类似的副职主持工作属于程序性安排,其中不排除有组织意图成分,但更多时候只是因为在组织上没有选定新的人选之前出于大局稳定、工作延续性考虑,过渡性安排副职主持工作。一方面多半是出于过渡考虑,另一方面地方党政正职因为职责比较重要,历来是各级领导争相竞争的岗位,组织上一般都会充分考虑、平衡各种因素安排人选,多重因素的叠加极大增加了扶正的难度,现实中除了少数副职可以如愿转正外,其余副职多半都是扮演过渡角色,扶正的概率非常小。这是地方党政领导副职主持工作的基本现状。
二、部门副职主持工作,转正概率略大于地方领导部门副职主持工作有两种情况,一是顺位主持,即在主要领导调离时,组织上根据程序指定由排名第一的副职主持工作,填补新领导到任前的工作真空;二是跳位主持或调任主持,比如组织从班子成员中选出一位副职(非排名第一)或从其他单位调任一位副职主持工作。两种情况首先都说明领导对这位副职的认可,否则不可能给予主持工作的重任,但是不同情形直接影响着扶正的概率。前一种情况,扶正只能说有可能扶正,但现实中也有很多主持过后重新归位的情况,扶正概率比地方党政领导副职主持工作要高,但整体概率也非常有限;后一种情况就不同了,一旦突破排位或从外单位调任过来负责工作,说明组织已经审慎考虑过这位副职的情况,认为其是合适的接任人选,只不过出于熟悉工作或提拔年限等方面的考虑需要一个过渡时间,因而被指定为主持工作人选,一旦时间成熟很快就可以得到提拔扶正。这种副职主持工作扶正的概率就远大于前一种了。
三、部门内设处室副职主持工作,转正概率最高熟悉体制的人都知道,内设科室的副职只要被单位领导指定主持工作,不出意外一般都能扶正,成为部门新任领导。这是副职主持工作转正概率最高的一种情况。
总之,副职主持工作并不意味着转正就稳了,关键还得看实际情况。但是能够被指定主持工作,首先说明组织上的肯定,这点是毋庸置疑的。至于下一步能不能转正,除了自身要具备足够的能力和助力外,有时候也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