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生患病变成患者就医时,对医疗行业是怎样的评价?

小时候看父母给病人看病觉的比对我好。长大后我给病人看病,尽量学着父母的样。有时我生病去别的医院看病,感到气愤,不是孩子逼着我去,真想一辈子不去。一,挂号难,二,楼上楼下满院跑,三,问个路,问个事,冷眼,简语,四,检查比问话多。

如果外地人,真是一天也不够。(公立医院)。

当医生患病变成患者就医时,对医疗行业是怎样的评价?

我也来回答下,也曾经住过院,本身自个从事这行,和本地各个医院都很熟悉,领导也认识几个。

前几年父亲脑出血住院,直接各个过程依照接诊医生吩咐执行,该签字签字,该做各种检查配合,一晚上5千押金没了。第二天早上咱赶紧交上,对医生、护士服务态度咱理解,大晚上值个班来个重病号,这晚上算是甭歇了。态度淡点咱理解也等同身受,一如当初的自己。

病人家属着急、担心等,好像天要蹋下来,但医生、护士天天接待的多了,依旧紧张有序!

如果有关系的,会联系主任或领导,待第二天上班,来检查下、发个话,下面医生护士仍该干啥干啥!顶多给你个单间,扎针找个熟练的,开药、治疗时综合考虑下,给你个建议。因为彼此都算同行,有常识不难沟通,也很容易理解配合。

无论自已平时是什么级别,或专业,来到这里闭嘴少言,一切听医生的。给老父亲扎针的护士可能刚来不久,扎三次没扎上,咱不急,好言说下,你不用紧张,歇会再来。待她一走,咱自个给扎上,别麻烦了。都从那过来过。

到自个到医院和别人也一样,没什么特别,唯一区别可能就是对医生、护士比较容易理解,容易配合,且不会有太高的心理落差!对病的起因,发展及最后结果,有一定预见,好接受而已!

当医生患病变成患者就医时,对医疗行业是怎样的评价?

对于一些丧失了医者仁心的医生,应该抓一批、杀一批,以正医风。对于那些严重侵蚀患者身心财产的医生更应杀之。很多医生都是隐形的富豪,靠的全部是对患者的巧取豪夺,根本不顾及患者的生命,对于这种医生应没收其全部财产,剁其手足,全家发配到大西北拓荒。

当医生患病变成患者就医时,对医疗行业是怎样的评价?

可能我有发言权。本人工作后,5次手术,4次在本院,1次在外院。

第一次是1992年,在本院肩部手术。那时候除了拍片子,没有其他检查方法,化验也很少。起始怀疑结核,但不排除肿瘤(全国骨科知名专家),术前告诉我需要打开看看究竟是什么。现在回想那时候医学水平确实不怎么样,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先打开看看。最后术后发现是脓肿。感触较深刻的是:单位报销医药费,个人承担20%(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大专家态度非常亲切(对所有病人),没有一点架子。

第二次是腋下包块,门诊切开引流。手术医生我认识。印象较深刻的是:相当疼;隔天换药放油纱布,一个老护士换药手法、态度非常好,并且提出可以外敷紫花地丁,很快就好了。

第三次是外院。痔疮手术,正常看门诊,被立即收入院,没有找人打招呼(我认识他们医院领导)。医生跟我沟通很少,与小护士混的较熟悉,没有透露自己工作也在医院。感觉比较深刻的是:医生手术动作很快,感觉水平比较高。术后好像就跟医生见过一面,基本没有交流,护士不错。但是,术后门诊换药,护士动作稍显粗,不太舒服。

第四次在本院手术,腿胫骨髓炎。医生护士都认识,前后住院40多天。抗生素挂多了,舌头发黑。自费医药费4000不到。印象深刻的是:医生太辛苦。给我手术的医生每天晚上7点多过来换药。我跟他说叫学生来换药就可以了,他自己坚持亲自过来换。说手术太多,每天都要19:30以后下班,我至少看到5、6次是晚上10点以后下班。

第五次是在本院,胆囊摘除。找了大家公认的手术比较好的医生。微创手术一切很顺利,自费4000多一点,总费用好像是16000元左右,其他费用医保出。术后三天就出院了。在医院术后没见过主任医生,主要是跟管床医生交流。虽然不认识管床护士,但是认识护士长。最后请朋友做了一面锦旗,特别表扬了护士。

总结一下:住院要听医生的话,不要干涉医生的治疗方案。对医生护士要宽容,护士静脉打点滴,扎了我三针都不成功,我还安慰她,说我的血管确实不好找,再来一次,没关系。后来她自己不好意思了,喊护士长扎针。病人、尤其是病人家属不要太矫情,我看到好几次,病人没说啥,家属却对医生护士叽叽歪歪的,这点很不好。住院期间,让医生觉得你难缠,对患者没有好处。

当医生患病变成患者就医时,对医疗行业是怎样的评价?

不想吐槽同行,但有个经历,我确实很气愤!本人也是门诊大夫,媳妇怀孕后期,去当地妇幼医院做检查,医生开完了,我排队好长时间,交完费,去做检查,检查那边说我交错了,我没在大夫那排队,直接找大夫,我没抱怨,因为我了解门诊大夫挺忙,难免出错,只说开错了,大夫看了看,给我改了一下,让我缴费,缴费处我又拍了半个多小时,交完费,去做检查,又说开的不对,我就来气了,去找那大夫,抱怨了一句,怎么还是错的啊?大夫来了一句,都是你催的,我的火一下子就起来了,就说了几句她业务差的话,没说脏话,说要投诉她,问她叫什么,竟然来了一句,不告诉你。那一次真气的不轻,自己忙中出错,错完还错,竟然怪患者,能没有矛盾吗,老婆大肚子,为做检查等了两个多小时。至少说声对不起吧!这就是害群之马!

当医生患病变成患者就医时,对医疗行业是怎样的评价?

当医生患病变成患者就医时,对医疗行业是怎样评价的?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中。成天忙碌在医院上班的医护人员,对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应该是习以为常,见惯不惊。

但作为患者,那怕仅是伤风感冒,然而进医院也是感觉十分痛苦的事。故而,医护人员与患者在角色不同时,对待人的生老病死其态度和感受,从心理学和行为学上讲,其差异应该是很大的。

这也是许多患者进医院,很易产生医护人员对自己伤痛缺乏关心的客观原因。其实,这是一种正常反应。

然而,如题主所问:当若医生患病变成患者就医时,对医疗行业是怎样评价的?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为医疗行业的从业者,对本行业明规陋习可谓了如指掌,但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人们的最大特点是能够自觉不自觉的适应周围环境,无论本行业存在些什么优劣之处,大家长期都如此,不管是明规或者陋习,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

当然万事有特例,比如我市就出现过一位“走廊医生”。不过,她虽通过媒体对医疗行业的某些自认为的陋习发起了挑战,但最终自绝从医前途,连医院走廊也呆不下去……

故而,当医生角色传换成为患者时,他们本身具有一般患者不具备的优势。他们不仅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也熟悉其“套路”,可避开其许多“陷阱”。

这些非医疗行业的人是不会明白的,非特别原因,本行业的真实情况,医护人员一般是不会对外进行评价的。尽管他们作为患者时也深知本行业的某些陋习。

不过,作为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实际就诊时他们知道怎样“扬长避短”;比如,我相处的一个朋友,他亲属家人大多都在医院从医,托其就诊方便时,他们曾坦诚告之,现在经济时代的医院,给你方便了他人就受损。

换句话讲,你就诊少了麻烦少花钱,他人就多了麻烦少收入。当然,也告知了许多不宜外传的常态。故而,虽是很好的朋友,却实在不宜在就医时因病找麻烦……

其实,医护人员心里非常清楚现在医院治病的明里暗里,但是,存在即合理……

当然,医护人员作为患者时,也难以避免医疗事故,只是他们熟悉内情,一旦出事他们会很快发现,如我熟知的那位朋友的亲属,本是医院员工,被误诊造成全身瘫痪终身不可逆,可他们能第一时间发现,并保存关键证据,从而得以维权。

综上所述,当医生患病变成患者就医时,对医疗行业的评价与我们普通患者应该是大不一样的。

这一,普通患者就医难而他们作为患者时就医相对便利;这二,被普通患者埋怨的许多地方恰好是他们的优势及利益所在;这三,做为医生,尽管心知肚明本行业存有这样那般的陋习,但谁不说咱家乡好?

故而,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医生无论是角色转换或在岗就诊时,对医疗行业的评价其实都只能是这样一句话:

风景这边独好!

谢谢邀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