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想出家的冲动怎么办?

出家可以无牵无挂

那就大胆向前走,做自己喜欢的事。

有一种想出家的冲动怎么办?

很多人来直播间上来就说, 上师我要出家, 我受不了了。昨天还有一个人因为面瘫被别人认为是傻子, 受不了就要出家。所以,对于嘴巴里喊着要出家的人,这个问题一看就明了, 不是真正的发心要出家, 是冲动!冲动的结果之后就是反悔了!不过佛教也非常慈悲, 给这些冲动的众生7次机会还俗。但是,你的目的和发心已经很清楚了,不是为了利益众生的,所以你有出家的想法是可以的, 但是行动起来先三思而后行。

为什么这么说, 想出家的人无外乎以下几种表现:

1:感情失意, 谈恋爱失败,觉得人生没有意思,感觉看破红尘,想这个清静的地方躲一段时间;

2:事业失败,人生受挫。感到世态炎凉。这是人生很低谷的时期,心里各方面受到打击很多。逐渐对生活和生命失去了激情而升起躲避世间一切纷争。

3、大病大难突然降临。感动生命走到了尽头,世间再无眷恋,逐升起出家之心。

4、家中至爱的亲人离世, 让人悲痛欲绝!感觉生活无可牵挂,或者受家人的嘱托等各种因缘,逐升起离开红尘出家的念头。

5、因缘和命中注定之说。这类出家就有点密意或者突然想了解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等等问题,觉得人生苦短,想探索人生的奥秘等等佛教学说研究, 即放弃世间的荣华富贵和大好前程,这类情况现在比比皆是,我们看到了有很多高材生和新生代都有这类的举止。

这几种状态, 其中以第四地五种居多。并且一旦出家就不会再还俗的。当然无论什么原因出家, 都是个人的因缘, 因为每个人都走在各自的因果轨道上。能出家的人心量是非常大的, 能够放下凡尘间的功名利禄、父母之恩家庭恩爱和儿女情长, 都是难能可贵和随喜赞叹的。

我们再来谈论一下,是否出家就一了百了?千万别这么想, 要知道出家是要肩负度化众生的使命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什么意思?就是说出家人是要接受众生的供养,肩负度化无量众生的慧命的,要替众生背业化业的。一旦出家, 就要精进修行, 为众生排忧解难和带领众生解脱的。如果你还在为自己个人的自私自利寻找安全避风港,而不精进佛道的话, 违背出家的含义。那么,欠下的债做牛做马都要还的。

如果没有这颗厌患出离的心, 即使出家心还在尘世。还不如不出家,因为因果 一点不假,若发大愿心是以天下众生为己任,闻法立志,自度度他那是可以的。若只因一时之念,万不可儿戏。所以要慎重考虑, 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又反悔而失去僧人的威仪和庄严,断自己和众生的慧命。

其实出家不出家,看的不是外在, 是看你是否有一颗厌患出离的心, 哪里不是修行哪里不是寺院哪里不是清静兰若之地?所以, 有这些想法的信众多多思考一下,如果我要出家,是度化众生还是为了躲避纷争逃离红尘?

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 欢迎大家留言或这说出你的看法。

获取更多佛理知识, 欢迎关注头条号:上师坛城!

有一种想出家的冲动怎么办?

我要出家的冲动怎么办?

冲动是魔鬼佛不招见

曾道尼苦修无杂念

人间行善需磨难

通俗世理心安

行善集德缘

生得磨炼

苦修善

有缘

为人

品德行

尊老爱幼

生当尽孝道

行人作事无欺

知恩图报当有善

世事是非理正当先

集贫扶困行侠丈义作

扬善除恶行事利人品端

偿还三生前世多罪孽

修身养性理今世缘

七情六欲生不恋

收获佛缘面善

孤灯想伴悟

受尽饥寒

研佛理

伴佛

有一种想出家的冲动怎么办?

想出家当然可以,出家前先考虑一下上有高堂,下有儿郎(如果有的活),守得住青灯,宿得了禅房,不能沾肉味(不是每个寺院都能酒肉穿肠过的),心花要防,如果不能,别作妄想。

有一种想出家的冲动怎么办?

直系亲属,关系相当好,多年前上有老下有小夫妻双双被下岗后就想出家,买断工龄的所谓安置费,买社保(养老费)都不够,苦难中多次想出家,一走了之。 但,老人怎么办,幼小的孩子怎么办?痛定思痛,没出家,……!为了一家生存,年大多病,艰辛穿梭南北打工,……。看着一个个同事,朋友先逝,但自己还辛存,不过多疾在身,不敢住院医疗,因贵,众所周知!唯常怀念同事们,……!

有一种想出家的冲动怎么办?

首先,你要明确知道你需要什么!

你需要从古佛青灯暮鼓晨钟的环境中抚平心灵的创伤,那确实有效果,因为佛门清净,佛理智慧,佛心慈悲!

但是,出家不是目的,出家只是寻求智慧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必须忍常人所不能忍,戒常人所不能戒,你仅仅是逃避情伤或者悲观厌世来选择出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你若是决定了,那就找家有缘的寺庙出家,不用求名气,不用求清净,寺不在深山,有缘者居之,去到师父会问你:为何出家!你要说:弟子愚昧,寻求智慧!师父复问:父母应允了没!你实话实说,不得欺瞒!第一年你先当净人,不落发,忍受不了清规戒律可以随时离去,第二年通过考验后落发,偈曰: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圆顶方袍僧相见,法王座下又添孙!

出家受戒后,你就好好修行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