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为什么都要先取荆州?
因为荆州地处战略要地。向东可以攻击江东,向北可以攻击许昌,向西可以进攻巴蜀。
所以刘备对此势在必得,隆中对中诸葛亮已经明确说明荆州的重要性。荆州对于孙权来说也是势在必得,周瑜的隆中对,吕蒙的建议,鲁肃的隆中对都提到荆州的重要性。
荆州兼具水路,荆州被孙权拿下,就意味着长江的中下游的天险归孙权所有,这为江东自保提供了保障。孙权他是志在必得。
曹操他是北方人,北方的长处是骑兵,而荆州有水兵,所以如果占领荆州,让他在水战上就拥有了优势。就为进攻江东奠定了基础。
说到荆州,不得不说到刘表,很多人认为刘表很无能的,其实不对的。刘表是有雄才大略不过他的战略目光是比较短浅。他是只身一个人,没有带任何部队来到荆州,朝廷一番指令。当时荆州盗匪四起,和中央的联系已经断绝。刘表来到了荆州,依靠荆州的蒯族等,一步步的把荆州统一了平定了。曹操在忙着打袁绍的时候,刘表忙着平定荆南四郡。同时他还派刘备去攻打曹操。东吴跟他打了那么多年都没占到便宜,孙坚还被黄祖杀掉。所以刘表并不是像三国演义里面那么的弱,相反还是很强悍的。
三国时期为什么都要先取荆州?
三国时代的荆州,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是兵家必争之地。
首先,荆襄九郡(七郡)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西接巴蜀,东连吴会,北接中原,南连南越,四通八达。一旦占据荆州,沿江而下可以进取东吴,顺江而上可以取川蜀,领兵北上可以北伐中原,此乃兵家用武之地。其次,荆州水道纵横,位于汉江,长江,洞庭湖,湘江等交汇处。土壤肥沃,农业条件非常好的地区,加上东汉末年,北方大量流民南下,大力开发荆襄九郡,农业经济发达,军粮补充便利。其三,三国中的曹操,刘备与孙权三方,出于个各种目的都必须优先占领荆州。
刘备于乱世之中,没有立足之地,投靠刘表之后,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决定取荆州作为立足之地。隆中对中讲的很清楚,北方的曹操实力强大,暂时不可争雄,东边的孙权,国险民丰经营日久,只能作为盟友,暂时也不可图,唯有荆州是用武之地。
曹操志在统一华夏,所以荆州和江东都是要拿下的,自然要先取荆州,然后顺江直下再取东吴。不拿下荆州,曹操就是领兵杀到长江沿岸,也很难渡江。
至于孙权,就更不用说了,首先考虑的是保住自己,再图北上。所以孙权急需拿下荆州,一方面彻底拥有长江天堑以抵御北方的曹操,一方面把刘备的势力压缩到蜀地,使之不能时刻在上游威胁自己。
因而荆州在三国时代地位显得格外重要,三国时代最为重要的三次战役中,两次都和荆州有关。赤壁之战,曹操率军南下,荆襄各郡,望风而降,不过孙刘联盟在赤壁击退曹军,曹操的统一大业戛然而止,三国鼎立不可避免的形成。夷陵之战,痛失荆州和关羽的刘备不甘心荆州被孙权独占,双方在荆州地区爆发战争,最终刘备兵败,曹魏与孙权平分了荆州,刘备彻底被压制在蜀地,三国鼎立,一强两弱的局势彻底形成。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三国时期为什么都要先取荆州?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末年,荆州下辖长沙、零陵、桂阳、南阳、江夏、武陵、南郡、章陵等八郡,管辖范围主要集中在今天的湖北、湖南两省。而“荆襄九郡”是元代杂剧剧本中创造的一个词汇。
盯上荆州的可不止刘备一家,早在诸葛亮“隆中对”之前,鲁肃也曾向孙权进献东吴版“隆中对”。《三国志》:肃对曰:“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汉代十三州,荆州管辖面积足可排进前五,有了地盘,才可以向东汉中央政府求一个刺史的官职,所谓名正言顺。有了官职,可以正大光明的招贤纳士、征收赋税、招兵买马。虽然此时汉献帝只是一个摆设,可天下人还是认可的。
荆州面积广,战略纵深大,以土地换时间,不会让刺史治所天天处于战火之下,也能有足够的空间发展壮大。
江汉平原的肥沃土地足以养活这里的人们,“湖广熟天下足”,后世早有明证。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乱世之中,没有比粮食更好的硬通货,也没有什么比粮食更有吸引力。因战乱逃亡的百姓自然会涌向荆州。有人才会有财源,有人就会有兵源。而荆州八郡,大规模的战乱较少,谁先得到,谁的实力就会骤然提升几个档次。
荆州距离长安、洛阳、许昌直线距离很近,水运便捷,道路平坦,交通方便。在此处屯集重兵,可以四面出击,对敌人威胁很大。关羽率军打到樊城时,就吓得曹操起了迁都的念头。
荆州位于长江中上游,乘船可顺流而下,直取江东,对孙权威胁最大。后来的西晋灭东吴、隋朝灭陈朝,元朝灭南宋,都是牢牢把握住此地,顺江东进的。
无论是出于战略考虑,还是出于经济考量,欲争天下,都不得不争荆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