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新品牌领克,号称国产豪华SUV,三大件都是纯正沃尔沃技术,综合实力怎么样?

与哈弗的WEY长安的CS95传祺GS8相比,有什么过人之处?

吉利领克,号称是国产豪华品牌,三大件都是纯正沃尔沃技术倒不算吹牛。从实际表现来说,领克发展的要比哈弗的WEY,传祺GS8,长安CS95要好得多。原因就在于,领克的三大件,确实占有优势。

作为对比,先来看看WEY,GS8,CS95,领克四个高端车的三大件。

  • 长城WEY,有VV5,VV6,VV7,摩卡等车型,使用的发动机有1.5T,2.0T二款动力,从参数来说,跟哈弗这个家用车品牌的发动机是一样的,只是调教不同,马力略大了一些。变速箱也是跟H6等车型同款的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底盘是全新设计的,用料扎实。
  • 传祺GS8,全系指导价15.58~26.58万,价格是非常高的。使用一台2.0T 252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为广汽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全新2.0T,号称国产最强2.0T发动机。使用一台6AT变速箱,底盘为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双独立悬挂。
  • 长安CS95,全系指导价17.59~21.39万,是一台中大型SUV。全系标配长安蓝鲸2.0T 233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爱信6AT变速箱,底盘为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双独立悬挂。
  • 吉利领克,现在有01,02,03,05,06等多款车型,价格十几万到二十几不等,细分车型也多,分为小型SUV,紧凑级家轿,紧凑级SUV等多款车型。全系标配沃尔沃2.0T,1.5T发动机,分为190马力,220马力,254马力等不同调教版本。匹配的变速箱有二个,一个是吉利联合沃尔沃研发的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还有一个是采购德国采埃孚的8AT变速箱。底盘为吉利跟沃尔沃联合开发的CMA架构,沃尔沃X40也是该架构的产品。

由此可见,沃尔沃在三大件方面,使用的三大件,大部分是沃尔沃的技术,虽然不算全盘照搬,实际的技术底子还是卡哇伊的。跟众多国产品牌的豪华车比起来,三大件自带光环,全面领先国内其他品牌的豪华车,这也是领克发展的更好的原因。毕竟领克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品牌,号称“换壳沃尔沃”。

当然,领克比其他国产品牌实力强,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

领克发动机强,源自沃尔沃的技术

沃尔沃作为老牌车企,虽然安全是其主要卖点,但是发动机技术也不错,旗下的多款发动机获得过沃德十佳发动机的称号:

  • 2015年度 Drive-E 2.0T T5发动机
  • 2016、2017年度 2.0T涡轮增加+机械增压四缸发动机(T6)

以这二款发动机的技术为底子,吉利通过技术授权,拿到了沃尔沃的发动机技术,由沃尔沃提供硬件设计,再在中国组装,最后由吉利调教,搞出了领克自己的“沃尔沃发动机”。

从参数来说,领克的发动机算是全盘照抄沃尔沃,2.0T 190马力就是沃尔沃T4系列发动机,参数基本一致。2.0T 254马力发动机就是沃尔沃的T5系列发动机,参数也是一样的。2.0T 220马力就是吉利自己调教出来的发动机,硬件技术来自于沃尔沃,1.5T 180马力发动机技术也是来自于沃尔沃,是四缸机缩缸变成三缸搞出来的。

严格意义来说,领克称的上先进的发动机,只有2.0T 254马力这一款,因为这款发动机对标沃尔沃T5发动机,是沃德十佳发动机之一,技术实力得到了业界认可。至于其他的低功率版本,其实跟国产一票2.0T发动机比起来,除了源自沃尔沃技术这个名头比较响之外,动力这块并不占优势。

领克变速箱技术不错,还外购高端变速箱助阵

领克上面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来自于吉利跟沃尔沃基于MCA结构联合研发,技术不错。采用了全电控供油技术,可以保证车辆在滑行,发动机关闭等工况下按需供油,既不浪费,又能保证关键部件散热所需。还使用了单独独电液控制离合,取代了传统的电磁阀液压换挡机构,换挡动作更快更直接,可以减少能量损失。采用电子换挡,跟低粘度变速箱油,把这台双离合变速箱的最高传动效率推到了97%。

从搭载这台变速箱的博越,星越等多款车型的表现来看,平顺性做的不错,油耗略高是发动机的锅,质量还算不错,不容易出毛病。

领克系列,还有一台8AT变速箱。这台变速箱来自于采埃孚,也就是ZF8AT。作为外购的变速箱,比爱信8AT,韩国AT,国产盛瑞8AT强多了。用料更足,质量更稳,一台采购价比爱信贵几千块,确实是下了成本的。缺点就是普通领克车用不上,比如02,03这种价格较低的走量车用不上。

从变速箱这块来说,领克的二台变速箱,双离合变速箱是国产主流水平。不过有一说一,这台变速箱沃尔沃自己没用,其实没有吹嘘的那么神奇。值得推荐的就是搭载8AT的车型,这台变速箱确实不错。

领克底盘来自CMA平台,理念先进,用料扎实

领克的底盘,来自于吉利集团全新的CMA平台,目前领克全系在用,吉利只有星瑞,星越这二款车在用,博越都没轮上。

这个CMA平台,是吉利跟沃尔沃花了重金联合研发的可变模块化平台,也是目前主流的造车平台,沃尔沃全程参与设计。除了领克全系列,沃尔沃的XC40,V40等紧凑型车型,也是这个平台的产物。

从领克的底盘架构来说,采用的是主流的贯穿式纵梁设计,可以提高底盘的坚固程度,最大程度的传导受力,避免出现局部受力严重的情况,对于安全性也有不小的提升。

目前领克的车,底盘扎实,高速不飘,过颠簸路段有较好的滤震效果。不过从实车反馈来说,部分SUV还是偏硬,03这种运动型轿车悬挂更硬,过减速带会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优点就是路感清晰,侧倾控制的不错,操控这块有优势。

领克除了全部或者大部分沃尔沃的技术外,在内外型设计,营销策略,售后服务等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优势。这些也是构成领克综合实力强的原因。

领克的外型,喜欢的很喜欢,不喜欢的确实看不下去。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觉得领克的外型设计非常独特,很对年轻人的胃口。内饰设计也很用心,向驾驶员一侧倾斜的中控台很讨好驾驶员,用料也不错,看起来高级感十足。运动座椅也能激起驾驶员的驾驶欲望,比较不错。

领克的营销策略,跟传祺GS8,长安CS95这些车不同。这些车共用旗下4S店,指导价跟实际售价套路满满,就是很传统的营销套路,没法做出区别。

领克虽然是吉利旗下,确实独立品牌,有独立的4S店,这点跟WEY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领克全国一个价,不打折不促销,不捆绑服务,在售前这块就跟别的国产品牌高端车不一样,更有话题度。不过值得吐槽的是,领克官方定下的营销策略,到了实际执行层面,就没宣传那么好了。说是不捆绑销售,结果各种套路还是有。说是全国一个价,结果二级汽贸价格更低。

领克的售后,也比较有诚意。很多人担心国产车三大件不行,领克就推出了终身质保政策,直接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还有终身三免政策,免费道路救援,免费数据流量等政策,非常的讨好消费者。缺点就是终身质保要求全程在店按时保养,一次保养一千块,比较贵。

总的来说,在国产品牌一票高端车里面,奇瑞星途,长城WEY,长安CS95,传祺GS8等车,基本属于叫好不叫座,也就WEY还算可以。而领克,2021年1-6月,累计销量107873辆,6月份月销17077辆,销量是越来越好,看起来最有希望成功。原因,无非是领克借了沃尔沃的势,做出来的车也可以,所以卖的好很正常。

吉利新品牌领克,号称国产豪华SUV,三大件都是纯正沃尔沃技术,综合实力怎么样?

说到领克01,第一印象,丑,而且有那么一丝熟悉

说到底我还没试驾过这款车,厂家不会让我个做二手车的去凑新车发布的热闹。

不过说到领克这个品牌的打法和定位我还是很感兴趣,情不自禁给李书福李老板一波666

有人说领克是个自主品牌?naive,领克可是个合资品牌,大摇大摆的用着沃尔沃的技术和平台。但明明在李老板收购沃尔沃的时候有着明文规定:沃尔沃的专利和技术归沃尔沃所有,吉利不可以直接使用,现在怎么就理所应当地用起来了呢?

这就是我说要给李老板一波666的地方,我接下来就给大家讲一下李老板的一套组合拳。

首先介绍下基本地位关系,吉利控股集团是爸爸,他以百分百的股份管理着两个儿子:技术控沃尔沃汽车、亲生子吉利汽车

组合拳第一式:爸爸吉利控股集团和儿子沃尔沃汽车,以50%:50%成立了一家技术公司:宁波方程技术公司,这样爸爸就可以和技术控儿子共享零部件采购渠道。

组合拳第二式:亲生子吉利汽车和技术控儿子沃尔沃汽车还有爸爸吉利集团以50:30:20

的股比成立了领克汽车公司,其中沃尔沃汽车不出钱,只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参与,这样以来领克就可以完全共享沃尔沃的技术和平台。而且这样以来领克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合资品牌。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领克绕过了当年的合作条款限制拥有了沃尔沃的技术,同时一出生就是合资身份,而这三方互相倒腾的合同都只需要李老板一人签字,这令人窒息的操作不得不给一波666!

技术方面领克确实学到了沃尔沃的一些关键的技术,比如据我所了解,领克01配备了跟停和排队的acc自适应巡航、行人试别的紧急刹车、车道偏离纠正、后方车辆警示这些在沃尔沃的车型上都需要选装的配置,但具体表现如何和配在什么价位的款型上都需要等上市后再看。另外这批领克还是与国内的沃尔沃共线生产的,这点也是这个合资体系的一个好处吧。

另外领克的品牌定位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一点,我认为他和同期的WEY VV7这类车的定位很不一样,有人一直把领克01和VV7做对比,我觉得这没啥意义,wey是定位那种国产式的豪华,而领克主打的是年轻活力个性这一块。现在VV7的销量确实好,但他是抢了哈弗H7的客户,导致h7的销量直线下降。但领克我认为不会抢XC40的客户,该买XC40的车主肯定还是认准XC40(不仅是我觉得领克丑,丑不丑这个还是看个人吼吼吼)。

领克主打的是年轻、时尚、个性,这点从上海车展的展台就可以看出来,巨大的秋千,年轻化的表演,有种浓浓的夜店风,和沃尔沃那种简洁的北欧轻奢风大相径庭,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这两个品牌的产品即使共用平台和技术也不会有太大冲突,而且我相信两个品牌的整体定价区间也会有着明显的区分(如果领克非要想模仿ds路线打我脸的话我也呵呵哒)。

总的来说领克的打法有点像mini,但也绝不是说领克有多豪华高端,不管运作的多好,毕竟还是一个国产品牌的底子,还要看实车出来后的质量表现,以及更关键的定价区间。

最后还是祝福李书福的领克能越走越好,毕竟前两年的博越博瑞这些车还是让我看到了国产品牌的希望。

中国制造加油!中国设计加油!

吉利新品牌领克,号称国产豪华SUV,三大件都是纯正沃尔沃技术,综合实力怎么样?

领克,绝对是自主品牌里的一朵奇葩, 和绝大多数的自主汽车品牌都不同,它的三大件、质感、设计、操控反而是长板,反而在售价、保养维修成本方面有短板,这在自主品牌之中是前所未有的。

虽然领克品牌伴随的争议很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领克在品牌建设、产品设计的用心和努力上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可以说真正开创了自主品牌冲击高端的先河。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领克品牌的优缺点。

领克车型的优点

1、三大件

没想到,自主品牌一贯羸弱的三大件,也能成为国产品牌的优点,领克车型大量采用了沃尔沃的发动机和底盘技术,变速箱方面,也采用了爱信8AT和吉利研发的7速湿式双离合的组合,总的来说,领克的三大件,在自主品牌中已经可以说是顶尖水平,放到合资车型中也很有竞争力。即使是双离合变速箱,也调教的很出色,平顺性和响应性兼顾。

2、设计

设计方面,领克01问世的时候,我虽然也觉得它的设计有些奇怪,但是随着后续车型,特别是领克03的上市,领克的设计语言倒是越看越顺眼了。在领克之前,自主品牌很少能做到统一设计语言(WEY算一个)。不管你喜不喜欢,领克的外观内饰设计的高级感还是很强的。

3、操控

领克的车型,无论是轿车还是SUV,在操控性方面都表现的不错,领克03的操控表现有目共睹,可以说是这个价位的操控王者。作为SUV车型的领克01,操控性表现也可以称之为这个价位SUV里的操控标杆。

4、质感

领克的车型,价格从低到高,都具备不错的质感,无论是座椅用料,内饰的豪华感营造,还是行驶过程中的隔音表现,底盘滤震表现,都有比较强的质感,和国产品牌有比较明显的区隔。

5、安全性

领克在别动安全方面,用料是比较厚道的,钢材强度比较高,标配的安全气囊也比较齐全。主动安全方面,不管领克有没有借鉴沃尔沃的主动安全系统,但是它的主动安全系统的总体表现是相当惊艳的。

领克车型的缺点

1、保养维修成本

领克车型的维修保养成本,在自主品牌中是比较高的,领克02的小保养价格是980元,3年6万公里的保养价格是7148元,这个保养价格可以说是跟大哥沃尔沃看齐了,甚至要比一些普通合资品牌更高。

2、底盘偏硬

可能是为了更多的偏向操控性,领克车型普遍存底盘偏硬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舒适性,不过,领克车型的底盘虽然硬,但是不是那种傻硬,回弹还是比较干净利落的。

3、车机不稳定

别管用了多么先进的车机芯片,领克的车机经常会出现卡顿、死机的现象,特别是领克05之前的车型,到了领克05之后情况有所改观,作为一个科技感很强的新品牌,领克必须在这方面加把劲了。

总的来说,领克品牌的内在技术水平确实代表了国产车历史的一个新高度,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领克品牌并非完美,它依然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同时,以它的售价,妄想它能够媲美价格比它高得多的豪华品牌是不现实的,我们还是应该理性客观地看待领克品牌,希望在电气化的浪潮下,领克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吉利新品牌领克,号称国产豪华SUV,三大件都是纯正沃尔沃技术,综合实力怎么样?

吉利领克汽车不属于「国产豪华品牌汽车」·核心技术并不都是沃尔沃

  • 内容概述:领克的品牌定位,产品的真实水平解析。

【领克汽车】是沃尔沃亚太与吉利汽车合资成立的品牌,沃尔沃亚太公司虽然被吉利收购,但是仍为独立运营。所以两方合资的品牌自然是「自主合资品牌」,在销售端偶尔打“沃尔沃技术·子品牌”的洋牌,偶尔又打一打国产汽车的情怀牌,这种双标是多多少少令人有些反感的。

基于领克汽车的特殊品牌定位,其技术先进与否或品质优劣均不能代表国产汽车,所以不要在用“国产豪华·领克汽车”的标签了。

领克·发动机

领克汽车的内燃机均使用沃尔沃技术,也就是DriveE-T系列发动机。其中领克01装备的是T4-低功率2.0T,动力储备低至140kw/300N·m,这种水平机器用在任何汽车上都与豪华无关;因为豪华汽车是不应该没有高性能的,在技术方面面对1.5T-300N·m的竞品也显得很一般。

重点为新款领克01的价格已经下探到15万级,仅仅按照价格标准也与豪华品质没有关系,≤15万均属于快销车。

「02·03」两车有T3-1.5T直列三缸发动机的选项,动力水平在同排量机器中只能用中规中矩评价,相比四缸优秀竞品自然在性能方面是有较大差距的。

而且三缸机不论是沃尔沃出品还是宝马发动机,这种机器都无法实现理想的NVH水平;原因在于过于大的点火间隔角,60度间断的动力衔接,以及不均衡的“进压爆排”动作导致的机体摆动,通过机脚固定后则会成为冲击而产生共振。所以宝马汽车也只是为最低端的1系使用这种机器,领克作为新品牌用相同机器显然也不谈不到豪华。

「03·05」两车有T5-2.0T高功率四缸发动机选项,动力储备达到180kw/350N·m的水平还是不错的。这台发动机在沃尔沃S系列轿车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遗憾的只是驱动平台没有采用前置后驱而无法体现竞争力。

而领克汽车的T5版本却有四驱选项(包括轿车),以性能作为参考则多少有些入门级豪车的味道;至于只能定义入门级的原因为驱动平台采用「横置四驱」,相比纵置四驱轿车与SUV还是要差一些的。但好在价格定位合理,车辆仍然有些性价比。

领克·变速箱

沃尔沃汽车并没有自主研发的AT机型,采购的品牌为爱信。所以领克汽车使用的相同机型自然也是爱信供应,在吉利与爱信成立合资工厂后,未来的技术应当是吉利主导。

双离合变速箱是吉利与沃尔沃联合研发,类型包括燃油车的七档湿式双离合,以及集成60kw电动机的混动七档。这两台机器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只是技术最起码应当算两家各一半,毕竟DCT是自主品牌车企的强项。

重点:混动七档双离合比较有特色,其集成电机控制偶数输出轴,既能实现纯电驱动又能达到理想的并联式输出状态(与内燃机)。这种结构的变速箱实际要比ECVT或EDU更有挖掘潜力,只要能够提升电机输出功率,同时为内燃机集成BSG电机,高配版本增加P4架构电机自然会有不错的动力体验。

遗憾之处

领克汽车作为具备“沃尔沃品牌光环”的混血品牌,其产品定位总还是有些盲目的偏高了。在混合动力领域似乎只期望以最低成本的「P2.5架构·混电变速箱」作为核心,内燃机装备的是1.5T-T3,电机保持在60kw的低水平。

而且内燃机并没有集成BSG电机,也就是说行驶过程中电量耗尽就无法混动运行了;虽然永磁同步电机反切能够发电,但是集成架构就很难做到了。所以这些车只能在驻车后用SAVE模式发电,用户体验是会比较差的。

吉利【P2.5-7DCT】系统是具备升级潜力的,可以说只要做到+BSG同时增加后电机,这套平台将会为领克与缤越星越等车提升多个等级。

现阶段久久不见升级也许是吉利沃尔沃两方都还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亦或者是出于成本控制的考量吧。但是随着老牌豪华品牌的价格定位不断下探,在20万预算已经有宝马奔驰、捷豹林肯、奥迪凯迪拉克等等品牌可选的前提下,年轻的领克再不升级或弯道超车就够呛了。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欢迎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吉利新品牌领克,号称国产豪华SUV,三大件都是纯正沃尔沃技术,综合实力怎么样?

作为领克03的车主,我开的是2.0T的,很多自媒体大V也入手了这一辆!

都知道领克这个品牌,是吉利和沃尔沃共同研发的新品牌,采用独立的车标,独立运营!可以说它是含的金钥匙出生的,一边是国产车的领军品牌吉利,另一边是国际豪华品牌沃尔沃!可以说是强强联手,所以它的出身直接就定位成中高端品牌,价格从15万到20几万单从价格上来看,已经是主流的合资b级车标准!而它的动力总成和用料配置,也绝对不比b级车逊色!

从外观来看,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有的人觉得它很丑,但有的人感觉似曾相识(对照保时捷前脸)不知道在设计上有没有参考它,而它的logo,也是采用英文标识,看起来非常有质感与档次(到现在也没认清那个英文是怎么写的,但就是觉得很洋气!)

我入手的是一辆红色外观,黑色内饰的搭配,打开门就能看到黑色的环形赛车座椅,把你包裹的严严实实,躲在方向盘后面的换挡拨片,使得运动气息浓厚!电动座椅配置记忆座椅是必须的,让人感到小小惊奇的记忆座椅按钮连着倒车镜都是记忆的!

这车唯一的缺点,就是油耗比较高,比官方的理论,油耗要高出了很多,达到了百公里油耗11升,但是换而来的强大动力,也能理解!

再来看看领克的三大件:发动机源自沃尔沃技术;

变速箱源自德国FEV倾力协助打造但是六档手自一体放到现在,感觉不太够用了!只有高配顶配是八档手自一体但是相对于20几万的价格很多人吃不消!

底盘源自沃尔沃CMA平台、赛车品控

总体来说,这款车的品质,还是继承了沃尔沃,很多技术特点,方方面面也能站得住,就是价格稍微有点高!

吉利新品牌领克,号称国产豪华SUV,三大件都是纯正沃尔沃技术,综合实力怎么样?

三大件纯正沃尔沃技术,加上一些配置和外观设计,就成了“国产牛逼”。没开过不评价车怎么样,更何况车要开几年才知道到底怎么样,车评人刚上市就吹这车怎么好怎么好的,那就是做广告而已。国产车的营销确实起来了,确实牛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