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公路坦克”的比亚迪与奇瑞的笼式车身相比,谁的安全性更高?

想要搞明白比亚迪这种“公路坦克”跟奇瑞“笼式车身”哪种更安全,大家伙可以先了解一下车身安全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对车身安全有比较直观的了解,不会被车企生造的名词概念给忽悠了。

车身安全有哪些重要的点

汽车已经经过百年时间的发展,对于车身安全的理念早已经成熟。现在车身安全讲究主被动安全,这样软硬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汽车主被动安全里的主动安全,其实就是很多人看不起的配置,觉得配置越多越容易坏,但是某些有关安全的配置,是越多越好,没有越少越好的理。

这些主动安全,包括的范围很广,比如气囊,包括主副驾驶气囊,前后排侧气帘,头部气囊,膝部气囊,安全带等。比如车身稳定系统,如ABS,ESP,EBD,胎压监测等,可以在车辆濒临失控的时候拉车子一把避免失控。比如辅助驾驶系统,如主动刹车,盲区监测等。

被动安全,指的不是配置,指的是车身结构。比如奇瑞的笼式车身,就是车身结构的一种。笼式车身,是为避免结构变形而挤压到车内的人,所以车身座舱部分的结构要求跟铁桶一般坚固,从结构图来看跟一个笼子一样,所以得名“笼式车身”。

车辆的被动安全这块,不管是不是笼式车身,主要看的是车身热成型钢材的比例。

现在车身结构常见的车身钢材可以分为普通钢板,高强度钢板,超高强度钢板,特高强度钢板,热成型钢板,热成型硼钢。从专业数据来看,热成型钢材的强度可以达到普通钢材的3~4倍,强度高重量轻,可以有效提高车身的强度。

一辆车车身结构热成型钢材的比例越高,安全性就越高。像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在S90上面用上了更高强度的热成型硼钢,强度更高,车身被动安全更强,而从实际碰撞测试来说,沃尔沃的车身安全是数一数二的。

所以,一辆车的安全性看二个点,一看主动配置够不够,二看车身结构和钢材用料。像很多人拿钢板厚度来评价安全性过于武断,最好像懂车帝一样,先测厚度跟长度,再测钢材抗压强度,这样才能明白这辆车的车身钢材,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比亚迪和奇瑞车身结构安全对比

由于奇瑞或者比亚迪极少放出自家车型在车身结构的钢材结构,想通过对比二个品牌车身钢材用料来决出哪个品牌的安全性更好,是没可能了。

不过从中保研的实车碰撞以及二个品牌实车碰撞成绩来看,无论是奇瑞还是比亚迪,是否采用笼式车身这种车身结构,对于车辆碰撞来说,并不是万能的。

以2018款的比亚迪唐燃油版举例,正面25%偏置碰撞得分G,侧面碰撞得分G,车顶强度得分A。实际碰撞测试中A柱未断折,B柱未变形,气囊正常弹出,安全带正常缩进固定住驾驶员,车门可以打开,乘员舱安全。

奇瑞以奇瑞艾瑞泽5举例,25%侧面碰撞成绩一般,得分M,A柱有轻微变形,车门错位,气囊正常弹出,安全带工作正常。测评碰撞较差,得分P,B柱轻微断裂。

从这二个实测碰撞成绩可以看出,就算奇瑞宣传采用了“笼式车身”,但是钢材强度不到位,安全性也不行。所以一个品牌的车是否采用了笼式车身,跟安全性关系是有,但是不大。主要还是看车价,看车身钢材的强度。

而奇瑞车价七万,比亚迪唐车价13万,差不多翻了个倍,出现这种测试结果还是比较正常的,毕竟一分钱一分货。

从我们日常用车来说,与其纠结车企用了什么安全结构,砸了多少强度的钢材,倒不如自己小心驾驶,避免出现碰撞,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守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号称“公路坦克”的比亚迪与奇瑞的笼式车身相比,谁的安全性更高?

安全性高低并不是看车身结构,如果钢材质量不过关那么无论是3H还是笼式车身,安全性都不会太高。

而我们很多时候判断一辆汽车是否安全的时候,都习惯去看车的硬度。例如日系车一撞就碎、瘪、烂,给人感觉弱不禁风。甚至一只鸡都能把保险杠撞破。因此大家直观的印象就是日系车皮薄,不安全。而德系车、国产车,在小事故中往往扮演欺负日系车的角色,例如比亚迪号称公路坦克:被追尾问题也不大,而后面的日系车很受伤。即使正面碰撞也不会吃亏,例如比亚迪宋把货车顶翻:比亚迪唐把强行并线的大众朗逸顶翻:看了这些关于比亚迪的交通事故后,真正的理解了“公路坦克”这四个字的含义。相对比公路坦克来说,奇瑞的鼠笼式车身强调的是驾驶室座舱区域的强度,座舱区就如同一个高强度笼子一样,事故发生时确保乘客拥有一个完整的生存空间,提高生存率。例如被连环追尾的瑞虎7:追尾事故中车身变形并不严重,这与笼式车身有一定的关系。当然,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汽车都谈不上安全。奇瑞汽车在追尾事故中表现要比公路坦克差一些的,下图是追尾卡罗拉。下图是宝马追尾奇瑞:

其实这些图片并不能代表什么问题,事故中很多因素决定哪个车损失严重 ,例如大对数时被追尾者损失往往更小,尤其是SUV车型,防撞梁位置高与小轿车。碰撞角度、力度、速度不一样都会造成不一样的结果。上面的图片只是举例子 ,那些很惨的,被压成铁皮的、车身断裂的极端图片也随处可见。没有绝对安全的汽车,在绝对的力量面前 ,任何一辆都可以被压扁。例如渣土车侧翻,几十吨的力量压在轿车/SUV上,除了坦克之外,乘用车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

一辆车的安全系数如何,终归是不能看照片就下定论的,而是需要客观的数据去支持。

例如参加各种碰撞测试,尤其是国内的中保研碰撞测试,也被称为最严苛的碰撞测试。中保研碰撞测试也称为C-IASI。这套全新的碰撞测试体系是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导的、由中国保险业协会、重庆中汽研共同制定的一套碰撞测试体系。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不接受厂家送测 ,测试车辆一律从市场购买最低配车型。测试成绩更具有参考意义。中保研第二批测试中恰好有奇瑞与比亚迪,而且测试报告已经公开,我们看看具体测试结果:首先看艾瑞泽5,因为最配车型是两个气囊的,正面25%偏置碰撞表现很一般。侧面碰撞也因为安全气囊数量少成绩也比较差。而车顶强度拿到优秀则是笼式车身强度更高的原因。艾瑞泽5最终强度成绩为M,一般。我们再看看比亚迪的宋max测试成绩:结果很遗憾,宋max是第二批测试车型中表现最差的一个,垫底。对于这个结果您是怎么看的呢?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号称“公路坦克”的比亚迪与奇瑞的笼式车身相比,谁的安全性更高?

具体要看那个车和哪个车对比。

五六万的车那就别谈什么安全性了,本钱在那管着,能好到哪里去呢。

号称使用了87%比例高强度钢的观致,安全性确实是好,价格也贵呀。

比亚迪也不能说是考试没赢过,路上没输过,唐考试自然是优秀,事故表现也很优秀。

根据实战表现来看,比亚迪的SUV曝光度比奇瑞的要多一些,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内奇瑞手里只有虎3 虎5 这种老旧车型,虎7出来的比较晚,虎8更晚。

宋MAX 因为是MPV,车头短,在25%偏置碰撞中占尽劣势。

比亚迪唐(S6 S7)是雷克萨斯SUV的底子,其安全性在国产车里是数一数二的。

其实就安全性而言,国产车基本上半斤八两,没有敢在这方面松懈的。

即使是众泰,其代表车型众泰T700的车身结构刚性,我敢说不次于一线自主品牌。

那是真舍得在钢材用料上下本。

但是奇瑞瑞虎7 和瑞虎8因为比较罕见地使用了车身轻量化技术,车重比同级别自主品牌车型轻了100公斤左右,因此不好说其安全性有无缩水。

毕竟好事不能两全,减重简配后车身轻了油耗就低了,但是安全性可能就要缩水了,哪里有两全其美的好事啊,同样的碰撞烈度简配了100公斤的车很可能是要吃亏的。

大众帕萨特那么大的车只有1.45吨重,在中保研测试中表现的那样肯定是有关系的,同样大小的美系别克 福特的中型车,停产了的国产长安睿骋都1.6吨重了。

第三代哈弗H6也是这么个套路,换了所谓的柠檬平台后车轻了将近100公斤。

目前中保研测试过的国产车中,唐、CS75P,RX5MAX、领克03、哈弗F5、VV5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奇瑞的没有测试过,不好说。

不过从中汽研测试的表现来看,奇瑞家族各车型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可以确定的是,捷途和凯翼的安全性稍低于瑞虎+艾瑞泽,瑞虎+艾瑞泽系列车型的安全性低于定位高端品牌的星途系列车型。

比亚迪秦宋的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都是低端车受到价格局限,估计和奇瑞差不了多少,汉唐毕竟价位高用料自然更厚实,和星途比应该是差不多的。

号称“公路坦克”的比亚迪与奇瑞的笼式车身相比,谁的安全性更高?

比亚迪仅仅是结实,但结构优化不行,所以车身重,平均能源消耗高,奇瑞对车身结构的研究更透彻,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更轻更节省燃料

号称“公路坦克”的比亚迪与奇瑞的笼式车身相比,谁的安全性更高?

一、安全性这事,没有谁更好,只有及格和不及格。

别说品牌,咱拿出两款车,比亚迪唐和瑞虎8PLUS,两款车谁更安全?谁用的什么型号的钢材,谁用了什么样的技术,乱七八糟一大堆参数,都没用。实打实两车撞一下。迎面撞一个。结果会怎样?不可能说跟鸡蛋碰石头一样,比亚迪说公路坦克它也不是真坦克,两车都会受损,怎么算轻,怎么算重?速度低的话都没事,速度太快,俩车全报废。你说这事怎么说谁更好?

或者说别对撞,按照中保研类似的碰撞测试。时速60KM撞,你假人没事,合格了,我假人没事,也合格了,这说明俩车都安全。你非要撞个时速120的,的确,咱高速限速120,但是你真撞的时候就不踩一脚刹车吗?汽车保护的是安全,不保护自杀。你时速开到200,什么车都是死。车只能在你有限的时速范围内保护你,其余要靠安全意识。

怎么叫安全性高啊?正常咱可能出现的事故里,最大程度能够保护乘客生命安全,这就行。比如说断轴的帕萨特,不是中保研黑他啊,那种事故是很有可能发生的,真要是发生了,车主没命了!可是,同样的事故,对方沃尔沃就没事,还下车打电话呢,这不就高下立判了吗?但是说两辆沃尔沃对撞,你就非得让他们死一个吗?不是,最好是都活下来,事故中人不不死,不受伤,安全性就是好,不存在谁更好的问题。

二、比亚迪是公路坦克,不代表所有车型都安全。奇瑞也是如此。

我是比亚迪唐一代车主,插电混版本。你说唐DM安全性不好,我肯定跟你掰扯掰扯。车友圈里,什么干翻朗逸,干翻大货,高速迎面撞大货,三人没事,最重伤是盆骨骨裂,一周下地。还有被大货车追尾,前车里人被顶死了,而唐废了,人都没事。(丢唐保命,就是今年十月份的事)。各种战绩可以吹嘘,都不用中保研测试——中保研测那个唐还是燃油版,你要测唐DM,2.4吨,撞石墩子可能不占便宜,但是和别的车撞,谁更安全?

但是,比亚迪也有拉胯的车型,比亚迪宋max,中保研成绩碰撞丢人了。当然,你可以说这是MPV车型的缺陷,前面车鼻子太短,碰撞很吃亏。30万的GL8成绩也一样——这么说可以说比亚迪没有偷工减料,但是不行就是不行。宋max不安全,真要是在公路上出现了类似的交通事故,那就是人命!

是不是所有MPV都不安全?我不敢说,也没做过研究,但是我发现沃尔沃好像不做MPV车型。

说远了,奇瑞其实也是如此,尤其是在低价车上面,成本所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其实国产车,只要价格差不多的,安全性都还可以,至少他们不敢偷工减料。你看日系车碰撞测试成绩好,可是他们玩应试啊,撞副驾驶那边就原形毕露。

三、你怎么选一辆安全的车?

注重车辆安全性,你已经比大多数消费者强了。国内很多准车主只看中空间、配置,油耗,甚至动力都不是很在乎,更不要说什么安全性了。中保研的碰撞测试很有一些参考意义,至少像是途观L,帕萨特,宋max,别克GL8这样的车型您最好别买。谨慎的话,甚至所有大众车,所有MPV车型您都别买。

再有是看配置,再便宜的车没有ESP的千万别买。这在国外是要求车辆标配的。我国的标准太松,也真有车企敢在这上面钻空子的。另外,气囊当然是越多越好了,这玩意关键时候真能救命。胎压监测最好也要有,这也是国外要求标配的,当然胎压显示更好了。很多事故因为胎压不足,爆胎导致的。当然,你每天有好习惯,上车前转一圈也行,但是人难免有疏忽的。

车辆中控上,什么摆件,挂件都不要有。我老婆在空调出风口夹了个香水都被我扔了。真的发生碰撞,这些东西都会要你命!真看见有人在中控上弄个招财猫的,甚至还有一路平安,那特么平安得了吗?

现在L2级别的主动驾驶,包括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都只能当个辅助,那些技术还很不成熟,只能作为辅助。这些东西能增加的安全性很有限,主动刹车弄得好的真可能会让你避免事故,但是依旧不能代替人眼观察。

另外,像是五菱mini,长安奔奔这类小车最好别上高速,甚至最好别出城去,就上下班代步还可以。五菱mini连气囊都没有,而且那么小的车,都无需做碰撞测试,高速要是出事基本上没什么生还可能。其实那类车尽量不要买,不要买。

四、安全更多还是取决于你的驾驶理念。

技术其实只是一方面。大部分男司机的驾驶技术都比女性好,可是女司机虽然手法为人所诟病,但事故率却要比男司机低得多得多。这无关技术,更多还是来自于女性的谨慎,甚至可以说是胆小。

男性从生理心理都更加张扬,更加急躁,这放在驾驶上不是什么好事。80%的主观事故都源于驾驶员的盲目自信,觉得这俩车之间我能过去,觉得我开快点没事,觉得我喝点酒也能开……

我猜每个人都能认识一个曾经酒后开车的吧?你可能没做过,他可能没被抓到,但是在前些年几乎太普遍了。现在酒驾查得严才好了一些。你酒后驾车,给你一辆什么车能保证你安全?

号称“公路坦克”的比亚迪与奇瑞的笼式车身相比,谁的安全性更高?

号称“公路坦克”的比亚迪与奇瑞的笼式车身相比,谁的安全性更高?

判断安全性,不止看车身结构,要看钢材强度、吸能设计、主被动安全配置,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用一句公路坦克和笼式车身就能判断的。

号称“公路坦克”的比亚迪,确实有不少在低速碰撞中车身受损程度小的案例,但是我们之前科普过很多次,低速碰撞的维修经济性和高速碰撞安全性,完全是两码事,就像皮质盔甲可以抵挡弓箭却不能抵挡子弹,是一个道理,真正在高速碰撞的过程中起作用的车身框架、气囊和吸能结构。

笼式车身指的是车身的框架结构全方位连接,把乘员舱构造成一个类似于笼子的结构。与之对应的3H车身,目前很多品牌的车型都在使用笼式车身,但是使用了笼式车身不代表安全性就过关了,钢材的强度数据呢?吸能的结构呢?安全气囊的数量呢?这些东西都会决定一款车的安全性。我们可以参考沃尔沃的车身设计,使用超高强度的硼钢组成笼式车身,再在车前用强度较低的钢材组成吸能溃缩区,再结合完善的主被动安全配置,这样才能保证不错的安全性。

迄今为止,比亚迪有两款车型,奇瑞有一款车型参加了中保研的碰撞测试,其中只有比亚迪唐的成绩还算不错,而艾瑞泽5和宋MAX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宋MAX的正面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都是差的成绩,而且AB柱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弯折,对于乘员舱的保护欠佳。

奇瑞艾瑞泽5的侧面碰撞是差的成绩,正面25%偏置碰撞也只是一般的成绩,主要是在侧面碰撞的时候,B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弯折变形。

因此,从这两款车的表现可以看出来,看一款车的安全性,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车型具体分析,也不要只看厂商的营销,而是要看钢材数据,看碰撞测试成绩来进行理性地判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