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仅存2只雌性北部白犀牛了,一定会灭绝吗?
目前已经得到3枚北白犀的受精胚胎,可以找南白犀做D孕,或许能够成功繁殖出几头北白犀,但恢复种群的希望极其渺茫。
前几天我也看到了这个热搜,感觉莫名其妙,媒体这是把旧闻当新闻发,因为2018年3月19日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苏丹”死后就只剩这两头雌性了,不知道现在为何又来报道。
北部白犀牛,又称北方白犀牛、北非白犀牛,简称北白犀,曾分布在乌干达、乍得、苏丹、中非和刚果(金)。之前人们认为北白犀是白犀牛(南白犀)的亚种,但是之后的研究表明两者已经分化了上百万年,北白犀很可能是独立物种。
北白犀牛分布在又穷又乱的非洲中部,近代以来遭受了大规模猎杀,上世纪60年代只剩2000头,70-80年代野生数量只剩15头,90年代至2003年数量一度增加至32头,之后又遭受猎杀。2008年在刚果(金)加兰巴国家公园里,一群偷猎者(或者说是JUN阀)用AK和RPG杀死了最后一群野生北白犀,北白犀宣告野外灭绝。
2009年4头北白犀从捷克动物园转移到肯尼亚的奥佩杰塔(Ol Pejeta)保护区,有一支部队日夜持枪守卫。2014年10月死亡1头,只剩下雄性犀牛苏丹(Sudan)和它的女儿纳金(Najin)以及外孙女法图(Fatu),纳金是法图的生母。虽然这3头犀牛血缘关系非常近,但也管不了这么多了,保护人员尝试让苏丹与纳金、法图交配,但是苏丹年纪大加之有伤在身,无法进行交配,让北白犀自然繁殖的希望破灭了。2018年3月19日,苏丹病情加重,被实施ALS。至此,世界上的北白犀只剩纳金、法图这对母女。
雄性北白犀虽然没有了,但实验室里保存了几头雄性北白犀的精子,2019年8月研究人员从纳金和法图体内取出10枚卵子,用雄性北白犀精子进行人工授精,截至2020年1月,成功获得3枚受精胚胎。下一步就是找南白犀做D孕,因为两头雌性北白犀都有不适合生产的疾病。
可是最新研究表明南白犀和北白犀很可能是不同的物种,两者在百万年前就分家了,那么找南白犀D孕也不能保证十拿九稳,就算D孕成功生下了后代,但也是严重的近亲繁殖,身体状况堪忧,恢复健康种群的希望很渺茫。北白犀可以说是已经有三只脚踏进鬼门关了。
其余5种犀牛也是喜忧参半。
南白犀目前数量约1.8万头,黑犀牛数量5630头,印度犀超过3600头,苏门答腊犀不到80头,爪哇犀只剩74头。南白犀、黑犀和印度犀的情况相对乐观,苏门犀和爪哇犀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进入和北白犀一样的困境。
地球上仅存2只雌性北部白犀牛了,一定会灭绝吗?
近日,《非洲新闻》报道了科学家们拯救北部白犀牛的最新进展,研究团队尝试用雄性北部白犀牛的冷冻精子进行人工授精,然后再将受精后的胚胎放入南方白犀牛的体内。这样有几率会产生新个体的北部白犀牛,而且根据报道,目前科学团队已经成功培育出了3个胚胎。这让我们看到了拯救北部白犀牛的一丝希望。那么,从科学的角度看,北部白犀牛真的能够拯救成功吗?对此我持悲观的态度。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简单的来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北部白犀牛的现状白犀牛是非洲独有的犀牛,也是现存体型第二大的犀牛,由于白犀牛在非洲的分布不同(南北分布),现存的白犀又分为两个不同的亚种:北部白犀牛和南部白犀牛。(下图为两个犀牛亚种的分布图,其中橙色为北部白犀牛)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白犀牛的亚种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分布重合,它们的栖息地相差甚远。除此之外,两种白犀牛的现状可谓是天差地别。由于北部白犀牛的犀牛角格外的长,所以从20世纪开始,北白犀就遭到了疯狂的捕杀,到了20世纪70年代,整个非洲北部只剩下了约500头,然而濒临灭绝的数量并没有挡住利欲熏心的人,仅仅是10年后,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即便是在保护下,北白犀也从500头骤减至15头。虽然从15头开始,保护力度加强,但是北白犀还是难逃无孔不入的“偷猎者”的魔爪,到了2016年时,北部白犀牛野生个体全部被屠杀殆尽,只剩下了3头人工饲养下的个体(1雄2雌),但是好景不长,到了2018年,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雄性北部白犀牛(45岁,白犀牛的平均寿命在35-45岁,所以45岁已经是“高寿”了)被实行了“安乐死”。至此,地球上只剩下了2头雌性北部白犀牛。为了让北部白犀牛不至于灭绝,科学家们之前取出了雄性北部白犀牛的精子,冷冻了起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报道。
但是,同样是生活在非洲大陆上的南部白犀牛就截然不同了,北部白犀牛被大量的屠杀,从某种程度上说让它们的种群数量得以保障(免于大量屠杀),当北部白犀牛快灭绝时,保护措施的日益加强也为南部白犀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所以,即使在当下,南部白犀牛成为了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犀牛,达到了约1.8万头(全世界野生犀牛的数量约2.9万头)。
北部白犀牛还能拯救吗?在开始我们就说过,虽然可以人工授精和培育胚胎,但是想要拯救一个野生动物种群靠现在北部白犀牛的数量和现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下面我们从三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原因:
01 数量
现存的北部白犀牛只有两头,而且均为雌性,虽然在雄性北白犀灭绝之前冻下了精子,但是即便是可以人工繁育成功,也会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近交衰退。来自于同一头雄性北白犀的精子,即使与两头雌性繁育成功,它们的后代也属于近亲。按照北白犀的繁殖能力,雌性白犀每3年繁殖一次,一胎仅会产下一只幼崽,也就是说即使两头雌性北白犀全部成功产仔,而且它们的后代为雌雄各一只,这两只后代的基因相似度也非常的高,随着近亲繁殖的代数增加,隐性不良基因变为显性的几率会大大的增加,受繁殖能力的影响,人工筛选是无效的(近交系小鼠之所以能够成功与小鼠的繁殖能力强有很大的关系)。最终,几乎丧失野外生存能力的北白犀还是难逃灭绝的命运。
02 灭绝债务
灭绝债务是许多小伙伴比较陌生的一个词,它是由国际顶尖科学家斯图亚特·皮姆、罗伯特·梅、大卫·蒂尔曼等人联合提出来的。这个词被提出来有一个前提就是在20世纪时,科学家们根据动物灭绝的速度估算,到21世纪初,当时存活的物种会有一半以上会灭绝,但是到了2000年,世界的物种灭绝速度远没有达到这么快。所以,在这个前提下,科学家们提出了“灭绝债务”这个词。简单的说就是虽然动物的灭绝速率没有想象的快,但是在人类破坏生态的大前提下,即使那些濒危还没有灭绝的动物,灭绝也是迟早的事,只是会晚一些时间。
这个理论套用在今天的北部白犀牛身上非常的适用。只剩下了2头雌性北白犀还有一些冷冻的精子,只能是延缓北白犀的灭绝速度,并不能改变结果。
03 与南部白犀牛的杂交算不算拯救?
南部白犀牛和北白犀是同一种动物下的不同亚种,它们的区别就好像是华南虎与东北虎一样,是谁都取代不了谁的。所以,南、北白犀牛的杂交不能算拯救一个物种。具体说,南北白犀牛虽然都生活在非洲大陆上,但是二者的分化已经超过了200万年,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两个亚种在不同的环境和地域中开始了独立演化,并且在此期间,它们由于地理隔离,没有产生过基因的交流,这导致了它们虽然是同一种动物,但是形态(比如犀牛角的长短、形状)以及习性都有了很大的差异,而这恰恰也是它们能够成为独立亚种的原因。
如果用南北白犀杂交的方法,确实能保留一部分北白犀的基因,但是它们的后代只能算是种内杂交的产物,不能单纯的说是南或者北白犀的后代,毕竟基因已经发生了交流和改变。而且随着唯一两头北白犀的死亡后,一代代的杂交下去,北白犀的基因终将会被淡化得只剩一丢丢。所以,这显然不是拯救北白犀的方法。
总结虽然人类的基因技术一直在进步,但是想要靠一些精子和唯一的两头雌性个体来拯救一个物种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方法只能是减缓物种灭绝的速度,最终它们还是难逃灭绝的命运。由此可见,拯救一种动物远比保护来得更难,所以对于我们当下的人类来说,保护野生动物,才能保护生态的平衡,同时也保护了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现代动物的灭绝大都跟人类有关,而动物的灭绝速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态被破坏的程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