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是不是在下边埋了个水管呢?
趵突泉都喷涌了几千年了,现在居然开始有人质疑它是假的。
“趵突泉下面埋了水管”的说法属于无脑地域黑言论,多见于某博,但是“信众”各大社交平台都有。地域黑就是利用人们对每个地区的偏见和仇视,来编造谣言,进行恶意攻击,这种现象在网上已经见怪不怪了。
趵突泉的成因属于一种自然现象,叫作自流井。
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地下深层是由变质岩、花岗岩构成的底床,上层是石灰质、沉积岩。沉积岩易透水,花岗岩不易透水,能防止地下水继续向下渗透。济南南部是泰山山脉的最北部,北部则是著名的地上河黄河。这就形成了市区相对较低的盆地结构。降水从南部山区经过渗透进入地下河,在市区下面汇集产生水压,在岩石缝隙处喷涌而出,形成涌泉,使济南获得了“泉城”的别称。济南共有“七十二名泉”,实际的泉眼多达上百处,最著名的当属趵突泉,位列济南八景之一,乾隆亲笔题名“第一泉”。
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关于趵突泉的记载可追溯到3500多年前。
趵突泉古时称“泺”,《春秋》中记载:(公元前694年)公及齐侯会于泺。”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写趵突泉:“泉源上奋,水涌若轮。”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趵突泉》道:“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
元代画家赵孟頫在《咏趵突泉》写道:“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明代诗人袁宏道作诗咏道:“独立石梁看几回,云蒸雾委逼人来。天生珠树联翩映,地涌莲花次第开。”
公元1748年乾隆作诗《珍珠泉》咏道:“济南多名泉,岳阴水所潴。其中孰巨擘,趵突与珍珠……”
清朝文学家蒲松龄称赞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
清朝刘鹗《老残游记》描写趵突泉:“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
1934年出版的《济南大观》记载:“趵突泉在城南正觉寺街西,为七十二泉之巨擘。吕祖庙前,三泉涌出,浪花跳跃……俗曰‘三股水’。近又人工造六泉,一在桥西,一在桥东。”
老舍也在《趵突泉的欣赏》中写道:“新近为增加河水的水量,又下了六根铁管,做成六个泉眼,水流得也很旺,但是我还是爱那原来的三个。”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老舍的这篇散文最早认识到趵突泉,但是这篇散文进入语文课本之后被删去了很多。
所以趵突泉原本有3个泉眼,在上世纪30年代又打了六根铁管,打铁管是为了保护泉眼,防止崩塌堵塞,由此形成九个泉眼。
打下铁管只是为了保护泉眼,不能说泉水是从水管里靠水泵打上来,根本用不着。
济南的泉流量与降水量关系紧密,在正常年份可以维持40万立方米/天,就算降水量下降到400毫米,泉流量仍能达到30万立方米/天,丰水期创下过90万立方米/天的纪录。
趵突泉其最大涌量达到24万立方米/天,水质清澈,可以直接饮用。但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量增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1966年起趵突泉泉涌量逐渐下降,1971年甚至停涌了;1981年3月至1982年9月趵突泉停涌18个月;1986年5月开始停涌长达15个月;1993年开始停涌长达926天;2002年3月3日至2003年9月5日,趵突泉停喷548天。
本世纪以来,济南斥巨资涵养水源和利用地表水补充地下水,以及关闭一些高耗水工厂,趵突泉十几年来再也没有真正停涌过。
趵突泉是不是在下边埋了个水管呢?
趵突泉是不是在下边埋了个水管呢?
泉城济南的趵突泉,三个泉眼日夜不息的喷涌泉水,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但在2年前时,网上突然爆出了一个大新闻,据说是为了让趵突泉持续喷涌,在泉水下方埋设了一根管子,趵突泉喷涌的水就是用水泵抽上来的!
趵突泉下埋设管子,这是真的吗?
事情起因是一名网友的趵突泉现场游览参观时的体验,2018年10月4日,微博名为“郎启波”网友在游览趵突泉景区,熙熙攘攘的游客在趵突泉旁边拍照留念,在啧啧称奇的赞叹声中,“郎启波”听到了一阵不那么和谐的声音!
“嗡嗡”的电机声,顺着声音的来源,这名网友找到了一个配电箱,旁边还有几根电线的PVC管子通入地下,所以这位微博名为“郎启波”的网友马上拍照,加上配图发了微博!
这下趵突泉的水泵说立马传遍了网络,连续几天的热搜也让趵突泉处在漩涡的中心,趵突泉官方获知消息后,马上回应称,这个配电箱和水泵不过是园区浇灌与卫生用水,趵突泉水量很大,没有必要再浪费自来水!
双方似乎说的都很有道理,而根据民众对于官方说法的一贯不信任,似乎还更信任网友“郎启波”的说法,但官方说的也不无道理!
趵突泉有可能用水泵吗?
其实从理论上来看用水泵是可能的,但它有一些使用限制,比如我们在景区一些游乐场所的水上项目时,除了极少数的天然水源外,绝大多数都是水泵抽取的循环水,简单的说由于这些水上项目比如室内漂流等水量太大,水都是循环利用的,否则到哪去准备庞大的水源地!
因此我们分析下趵突泉的流量和出趵突泉景区后水流向就知道了,趵突泉水流量大约7万立方米/天,也就说7万吨,大约为一个长宽高各为19米的正方体空间,或者约3个奥运会标准泳池的水量(50米*25米*1.8米)!
这么大得用水量,几乎就占了济南整个城区用水的1/10(2020年6月份,济南整个城区日用水量大约75万吨),如果抽取地下水的话,估计趵突泉地区用不了多久就要地面下陷了,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趵突泉附近有循环利用的迹象,而是出了景区后进入了城区护城河汇入大明湖!
有朋友很尖锐的指出,去趵突泉到护城河的入口处目测一下流量就知道了,要没有趵突泉日夜喷涌,大明湖早就干涸了,当然这有点夸张,但这个推测实在让济南人很生气!
趵突泉水量那么大,它的水到底是从哪来的?澄清了趵突泉的水不可能来自水泵之后,大家不禁有个问题,这趵突泉每天喷涌7万吨,哪来那么多水可以喷呢?
这个问题从宋代起就有文人墨客对此好奇并着手调查了,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济南任知州期间就曾经调查泉水的来路,当然在古代缺乏现代化调查手段的情况下,最多也就是瞎猜,能不能蒙对那就是凭运气了!
不过泉水的路径没搞清楚,但来头大概也明白了七八分,大概也就是周边比济南还要高的山区,比如曾巩判断的是“泰山之北与齐之东南诸谷之水,西北汇黑水之湾(锦阳川水),又西北汇于柏崖之湾(可能指的是柏崖山处),而至于渴马之崖........”
趵突泉的水到底来自哪里?
上世纪九十年代,山东师范大学的黄春海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的郑新奇教授就进行了一项泉水的示踪实验,寻找趵突泉水的源头与它在地下所行经的路径!
结果发现在兴隆山投下的示踪剂,大约在8小时之后就在9千米外的黑虎泉检测到了,通过更多的示踪实验发现,趵突泉水的来源主要是从东南、南、西南方向的高山来水!
所以这趵突泉水来源地还不止一处,济南地处山东省的心脏地带,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正好把它夹在中间,地形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高差达到了500多米,济南市区的地势南高北低,这倾斜地势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
济南地形,南高北低
济南地下的地质条件比较特殊,大部分都是可溶性灰岩,由于地下水侵蚀,形成了大量的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这种结构让地下形成了一个能储存大量水资源的地下水库和水源补给通道,而来自济南南部山区的大量地下水,沿着这些地下“管网”给济南补充了大量的地下水!
济南北部的地区更低,泉水为什么要在半山腰露头?
济南北部平面地区,海拔最低只有5米,而济南南部则是部分山区,按理不应该在最低处的平原露头吗?为什么半山腰上就冒出来了?
左侧是致密火成岩
确实是个好问题,济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结构,但到了北部地区,地下岩层结构改变了,从可溶性灰岩变成了组织紧密的岩浆岩,而且就在济南北郊,因此济南就像一根一头堵住了的水管,然后在强大的压力下,水管薄弱处就泄漏了,形成了济南城区到处都是的泉水!
济南泉城是天生的,别的城市想玩泉城,那真得装水泵,这成本可就高了!
延伸阅读:趵突泉停涌
尽管趵突泉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趵突泉停涌也是有的,不过比较好玩的是黑虎泉停了,趵突泉停了,但五龙潭也没停,所以有人就说趵突泉和黑虎泉水泵检修了,但其实黑虎泉高程27.22米,趵突泉是27.01米,五龙潭则是26.2米,很明显五龙潭更低!
趵突泉停涌其实也没什么奇怪,毕竟来自山区流水,干旱季山区无水补充,迟早都要停涌,而市区地下建筑开发,也会引流部分水,而且市区建设规划可能影响更大,因为有可能会断绝地下水源补充通道!
1988年6月23日拍摄的停喷后的趵突泉。(陈之平摄)
因此济南市的地下工程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并且采掘地下水的行为也被严格限制,未来停涌的仍可能会发生个,但至少人为因素会大幅减少!
趵突泉是不是在下边埋了个水管呢?
“黄山的迎客松是塑料的,济南的趵突泉下面有水管”,多年来人们对这两处景点的质疑声不断。
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济南的趵突泉到底是不是下面装了水管,通过水泵实现趵突泉的喷涌。
3年前有游客微博质疑趵突泉喷涌是装了水管水泵,此事在网上引起热议
这一件事发生在2018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10月4日这天网上出现一条微博,这条微博也很快登上热搜,原来一位姓朗的网友称:在参观趵突泉时,突然听到趵突泉附近的草坪下有嗡嗡嗡的声音!
这位网友出于好奇,就循着声音而去,原来声音是从一处覆盖了电力标志的井盖下发出的,听声音很像是一个水泵,而且旁边还有配电箱。这位网友还在微博上戏称:水泵质量应该不错,不知道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
面多网上质疑,趵突泉工作人员也迅速出面回应:网友所看到的配电箱为景区景观照明使用,水泵则是供景区绿化等日常用水使用。当然官方辟谣并未打消所有网友的质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趵突泉到底安装没安装水管水泵。
趵突泉的每日流量约70000立方米,这要安装一个多大的水泵才能满足
目前,在很多城市景观中,有很多人工的“喷泉”,它们是通过水泵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因此很多人也对趵突泉产生了类似的质疑——趵突泉是不是也安装了水管水泵,以此来实现喷涌。然而,靠水管水泵实现趵突泉的喷涌可以实现,但是却很难。
大家可能不知道,趵突泉每天的流量约70000立方米,这要多大功率的泵才能满足趵突泉喷涌的需要。我所在在污水处理厂,每天的污水处理量约为60000立方米,安装了3台(2用1备)大功率的水泵,并且建有专门的泵房。综上,如果趵突泉真是靠水泵水管实现喷涌,水泵等构筑物是很难隐藏的。
既然不是靠水泵水管实现喷涌,趵突泉的水是哪里来的?
趵突泉水主要来自西南、东南和南方的补给,20世纪90年代年代,山东师范大学的黄春海和中国地质大学的郑新奇两位教授就做过一个寻找趵突泉水源头的实验。他们在兴隆山投下的示踪剂,8小时之后就在9千米外的黑虎泉检测到了示踪剂。
趵突泉的喷涌则与济南的地势有关,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南北落差多达500米左右,因此南部的降水和地下水通过纵横交错的地下水“管网”向济南城区流淌,遇到济南市区北部的不透水岩层,地下水不断聚集,进而使得水压增大,泉水就从地面喷涌而出。
济南趵突泉为何会停喷?
历史上,趵突泉的停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最长的一次停喷发生在2001年,当时趵突泉停喷时间足足持续了多达890天之多,这以后趵突泉也有过多次停喷记录,但是持续时间都不是很长。
趵突泉的停喷跟有人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有些年份降水较少,导致地下水水位偏低;人为因素则是随着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等,对地下水的开采量越来越多,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写在最后
趵突泉是济南的一张名片,也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加大对趵突泉的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趵突泉喷涌的壮丽景象。
趵突泉是不是在下边埋了个水管呢?
济南人来回答一下。我们济南的泉水资源,在几十年前一直是很丰富的。我以前的老家就在现在的趵突泉公园范围之内。那个时候真的是“清泉石上流”,据我爷爷说,那个时候剪子巷路上的大石板缝中都往外冒水,有条街拿手指往泥里一戳,一会儿就是一小洼的水。只要你来过老济南,你就能明白当年老舍的《趵突泉》绝对是有感而发。
但是,前几年济南确实没多少水可以喷了。
老济南的回忆至于泉水停喷的原因,一方面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几次“深挖洞、广积粮”运动(人防工程建设)中,大量的防空洞等地下人防工程都建设在了泉水的“管道”上。济南城下的泉水管道虽然是天然的,但也和自来水管道是一个道理。你想一下,如果你家的自来水管被这些工程给堵住了,你还能用水吗?这就是济南泉水停喷的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济南在近几十年来的重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钢厂、电厂等对淡水需求极大,这使得济南的地下水开采十分严重。
久而久之,趵突泉等就缺水而停喷了。
大概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在现在经七路与上新街交叉口,也就是那个护栏的位置,有一个泉子,叫饮虎池。我的印象中,那个泉池里面一点水都没有,全部都是垃圾,那个时候如果不下雨泉水基本就一小点,根本没了当年喷涌而出的气势。
如果你是济南人,就记得前几年山东台上每年的新闻都报道过趵突泉停喷的事儿。
再后来,济南趵突泉又“神奇”的活了过来,至少是最近几年都没怎么停喷过,所以很多人都怀疑是不是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把自来水管引到泉水口了。
其实并非如此。
趵突泉复喷的原因确实是因为政府为了发展济南的旅游业,突出济南的泉水特色,但你说政府造假那就是纯粹诬陷了。
济南当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拯救泉水:
首先便是限制企业对地下水进行开采,十几年前的企业都是采地下水进行工业生产的,但最近几年开始严禁私自开采地下水了,都改成了用黄河水跟水库里的水了。
其次,十几年前的国有企业倒闭风潮,导致很多用水大户不再用水,尤其是钢厂等重工业都迁出了济南城区,对地下水的消耗更少了。
最后,济南为了发展旅游,对泉水进行了“回灌”,但回灌方式并非是用自来水,而是把水库的水引过去回补地下水的。
总之,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现在趵突泉已经连续喷涌数年了。
不过要来济南看泉,还是夏末秋初比较好,济南夏天一般雨水比较充足,这个时候的趵突泉喷涌势头好,而且有些地势比较高的泉子也开始喷涌,比如月牙泉。
还有很多人质疑济南从古至今都没有天然泉水的,那就真的得奉劝去学一下历史和地理了。
趵突泉的史料记载历史方面,济南的泉水一直有史料记载的,比如: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这里的“泺”指的就是趵突泉。
其次,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也有记载: 金线泉 “泺水出历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
史料中这样的记载实在是太多了,诸如宋代曾巩、苏轼,金代元好问,元代赵孟頫,明代王守仁,清代王世禛、蒲松龄、何绍基等都有咏泉佳作。
甚至康熙、乾隆皇帝也曾在趵突泉边御封趵突题诗刻石,颂扬名泉。
所以,济南泉水自古以来就是一大名胜,这是毋庸置疑的。
趵突泉的形成原理地理方面,济南之所以能被誉为“泉城”以及“一城山色半城湖”,与其地形地势是紧密相关的。
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连绵泰山山脉,北部是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过渡区域,南北平均垂直落差超过500米,济南的泉水就来自于南部山区渗透而来的地下水。那么,为什么这些山区的水能渗透到城中心呢?
这是因为济南南部山区地质结构多为石灰岩岩层,这类岩层易受流水腐蚀,形成溶沟、地下暗河等,时间久了构造出一张巨大的地下网,泉水就是通过地下网进入济南市区,喷涌而出。
综上所述,济南趵突泉确实是纯天然的泉水,也欢迎大家来济南喝一口清泉。
我是科学驿站,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博士,是一名热爱科学、热爱分享的科普答主,同时也是科学领域优质创作者、今日头条青云获奖者,如果我的文章有帮助到你,欢迎点赞和关注哦!
趵突泉是不是在下边埋了个水管呢?
2018年国庆期间,一位网友在游览趵突泉时意外听到了机器的嗡嗡声,循着声音网友在趵突泉一旁的草坪下找到了一个水泵,于是,该网友拍照发到网上提出了质疑,让网友没想到的是他发布的质疑竟然上了热搜,一时间人们纷纷猜测:趵突泉底下埋了水管,并不是自然喷涌。
网友拍摄的水泵和配电箱图片
随着网友们的质疑声越来越大,当时的景区立即就在网上辟谣了,网友拍摄的图片中确实有一个水泵和一个配电箱,但是配电箱是景观照明用的,而水泵的作用是供应园区日常用水。不过,对于这个解释,许多网友还是有疑问,那么,趵突泉日夜喷涌的水究竟是哪里来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趵突泉是山东最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它位于济南市内,虽然猎奇君不是济南的,但是曾经在济南待过几年,而且工作的地方离趵突泉特别近,以前的时候只要是市民(有暂住证也可)就可以在下午5点以后免门票进入,游玩完之后,还可以去东侧的泉城广场过一下夜生活,所以,笔者对趵突泉还是比较熟悉的。
趵突泉是由三股排成一条线的泉眼组成的,三个泉眼齐声迸发,非常的壮观,如今的趵突泉在趵突泉公园之中,这里不仅仅有趵突泉,还有万竹林、漱玉泉、皇华泉、金线泉等20多个泉。
至于网上的质疑其实用一个事实就可以推翻,因为趵突泉最早在3500多年的商代就有了记载,只不过它在商代被称为“三股泉”而已,到了北宋,当时的散文家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才将其命名为“趵突泉”。
也就是说在商代,趵突泉已经是三股泉水喷发的场景了,到了清朝,乾隆更是将其称为“天下第一泉”,而显然在清朝以前是没有水泵等设施的,所以,趵突泉并非人造景观,而是自然景观。
其实,这也不怪一些网友质疑,因为趵突泉很少断流,这三个泉眼一天要喷涌出约70000吨的水,这确实让人难以置信,毕竟一个济南市一天的用水量也就在65-70万吨左右,这样就相当于趵突泉一天的喷水量就占市民天用水量的10%左右。
趵突泉的历史太悠久了,早在2019年,山东省地下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就利用碳定年法测出趵突泉形成时间大约在2.35-4.6万年前,而且作为一种自然形成的喷泉,趵突泉也不是从出现就一直喷涌。
趵突泉在历史上曾经多次断流,仅仅是有水位记载以来就有数次,第一次发生在1976年3月30日,虽然很快又复喷,但是断流也是时长发生的,直到1999年的3月14日,趵突泉再次断流,这次断流的时间是最长的,持续了926天,复喷后,再次进入了断续喷涌的阶段,直到2003年9月6日,趵突泉断流后再次复喷,一直持续到今天。
由此可见,趵突泉确实是一个自然喷泉,它也曾多次断流过。那么,趵突泉的水是哪里来的呢?它为何会断流,又为何从03年开始不断流了呢?下面我们接着聊。
趵突泉的水是哪来的?趵突泉的水其实是济南独特的地形带来的,山东的小伙伴都知道济南是个盆地地形,所以夏天格外的炎热,但是这种地形是形成自流井最佳的地形之一,所谓的自流井就是在特定的地形条件下,地面会低于承压水位,承压水会涌出地表而形成的。
我们具体地来说一下趵突泉,济南四面环山,而山体的积水会进入到地下从而向低处流,再加上济南的地下深层为黄岗岩构成的底床、上层则是由石灰质沉积岩构成的,而黄岗岩底床的特点就是不透水,石灰质沉积岩的透水性又非常好,所以济南在降雨时,南部较高的地势(泰山山脉的最北部)使得水向北部较低地方走,而趵突泉就恰好在北部,这是趵突泉的一个水来源。
其次就是水系的补充,除了降雨外,趵突泉还有水系的补充,它就是黄河,黄河位于趵突泉的北部,地势也比趵突泉要高,所以黄河的水渗透到地下,也是趵突泉喷涌的原因之一。
因此,南部的山脉水系以及北部的黄河水系是趵突泉形成的原因,同时也是其他泉形成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这些泉眼,让济南有了“泉城”的美誉。
趵突泉为何会断流?既然弄明白了趵突泉的由来,那么它断流的原因也就呼之欲出了,如果连续的干旱,使得南部山脉的地下水得不到补充,再加上干旱时,黄河水的渗透也比较少那么趵突泉就有断流的风险。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以前人们的饮水主要是靠地下水,济南市民也是如此,所以当干旱时,加上人们的生活用水,最终就形成了趵突泉的断流。
从03年开始为何趵突泉没有断流过?从2003年至今,趵突泉没有再出现过断流的情况,这其实是人为干预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人工干预用的并不是水管,而是两个其他的方面:第一,济南市从20世纪末开始就严查和打击地下水开采了,这使得地下水的水位不会因为过度的人为消耗而降低;
第二,既然趵突泉的水主要来自于南部山区,那么济南市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在干旱时,人工的在南部山区补水或者人工降雨,以保障地下水位。
写在最后趵突泉的形成距今至少有两万多年的时间了,而且在古代关于趵突泉就有很多的记载,所以趵突泉并非在下面埋了个水管,而且有它所处的特殊地形形成的一个自然的喷泉,因此它才会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变化,甚至是断流。
不过,由于如今可以人工降雨和补水,所以趵突泉已经19年没有断流过了,这个时间会一直地持续。
趵突泉是不是在下边埋了个水管呢?
曾多年停喷的趵突泉,突然后开始复喷,而与此同时,有游客发现趵突泉附近有水泵的轰鸣声,甚至还找到了水泵的配电箱。
消息发布到网上后,引起网友一片哗然,难道喷了这么多年的趵突泉泉水都是水泵的功劳?假如没有水泵,趵突泉每天如此大的喷涌量,水又是从何来的呢?
作为一名泉城人,就让我带你们探索一下泉城济南的秘密吧。
济南为何称为“泉城”济南自古就有“天下泉城”之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说得就是济南。济南的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等十大泉群,对于老济南人来说,如数家珍。
据统计,在济南有名字的泉就有747处,最负盛名的则有72名泉。j记得在我小时候,济南的泉水相当丰富,“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是当时济南真实写照。
济南的泉水之所以多,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结构关系很大。
首先,从地势来看,济南的南边是著名的泰山山脉,北部由于黄河的穿过,形成了鲁西北冲积平原。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南北落差达五百米左右。因此南部的降水和地下水向济南城区流淌,并且导致城区地下水的压力还比较大。
其次,济南南部的山区地层结构为石灰岩岩层或称碳酸盐岩层,这样的岩层为可溶性灰岩,容易受到流水的腐蚀,从而形成喀斯特地貌。降水及地下水就沿着裂缝和溶沟,经过水流的补给、渗入、存储,形成丰富的水资源。
而当地下水从南向北流淌时,遇到济南市区北部燕山期辉长岩阻挡,这种岩层多为不透水岩层,因此地下水不断聚集,由于水压不断增大的原因,泉水就从地面喷涌而出。
趵突泉为何会停喷自古以来,济南的水资源就很丰富,但是历史上也曾有不少记载其停喷的记录。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趵突泉开始经常出现季节性停喷的现象。
有记录以来,停喷最长的一次是出现在2001年,当时趵突泉足足停喷了890天。后来由于济南市政府实施对地下水的保护,直到2003年,趵突泉恢复了四季喷涌的景象。再后来直到2007年,趵突泉有出现过一次一个月左右的停喷。
趵突泉停喷的最主要原因无非两点,一是当时降水过少。每年3月、4月是趵突泉最容易出现停喷的两个月,资料显示,从1997年算起,趵突泉共出现过4次停喷,其中3次出现在3月或4月。
由于泉水的来源主要为地下水,而地下水的补给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大气降雨和河流的渗透。因此,当济南地区降雨量明显偏少时,地下水位就会下降,从而造成泉眼出水量不足甚至断涌。
从时间上看,趵突泉出现停喷的现象基本上与当时降雨量偏少相吻合,当然这也证明了趵突泉的泉水完全是来自地下水,而不是依靠水泵抽水对其进行补水。
其次,趵突泉停喷也有部分人为因素。由于近几十年来济南城市化的不断进展,对于地下水的开采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济南的一些电厂、钢厂来说,都是用水大户。
同时,由于当时的政府对于地下水资源的不重视,导致地下水位被过度开采。另一方面,大量的城市基础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泉水的流通“管道”。
两种因素叠加的效果就导致了趵突泉的停喷。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趵突泉停喷时,济南有其他多处名泉并没有停喷。其实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因为不同泉眼泉水出口的高程不同,比如黑虎泉高程为27.22米,趵突泉是27.01米,五龙潭则是26.2米。当地下水位下降时,黑虎泉和趵突泉会首先停止喷涌,而五龙潭则会继续喷涌。
趵突泉不存在水泵抽水的可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及城市的发展,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出现“喷泉”景观,但是这些景观基本上都是人工喷涌的,而水则是循环利用的。
如果趵突泉也是通过人工喷涌,则趵突泉的水也需要重复利用,那么水就不会流出园区。但是,细心观察的人会发现,趵突泉的水都流出园区流到护城河,并再次经过小明湖进入大明湖,然后通过大明湖北水门,流入小清河。
另外,据统计,趵突泉每天喷涌出的水量大约为7万立方米,这样的流量,普通的水泵是无法达到的。
并且,趵突泉的水经常出现喷涌不连续的现象,这样的水流控制,不是一个小小的配电箱能够控制得了的。当然,如果真要造假的话,工作人员也不会明目张胆的把配电箱放在游客能够看得到的地方。
而据当时景区工作人员的回应,游客看到的这些配电箱是景区内绿植浇灌与地面清洁的水泵。
总结随着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视,济南政府也出台了很多保护泉水的措施,如限制企业对地下水进行开采,对地下水实施针对性补水措施,城市建设避开泉水的来源通道。
总之,在人们的保护下,趵突泉的水很少再出现停喷的现象了。可以说,趵突泉在内的济南各大名泉都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礼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