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磷虾每年被吃掉3亿吨,为何一直吃不完?
南极磷虾数量庞大,繁殖能力强,只要人类有节制的捕捞,保护南极海域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那南极磷虾就不会被吃完的。
磷虾是对一大类小型节肢动物的统称,分类为节肢动物门-磷虾目,分为两个科,磷虾科有85个物种,遍布世界各大海域,南极磷虾就属于磷虾科。还有一个深海磷虾科,只有1个物种,生活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里。
南极磷虾就是磷虾目的代表,又名大磷虾或南极大磷虾,是一种生活在南极洲附近水域的磷虾。以群集方式生活,密度可达每立方米10000-30000只,它们只有6厘米长,2克重,但总质量估计可达4-6亿吨,比全世界人口的总质量还要大。
南极磷虾每年要被吃掉3亿吨左右,其中须鲸就会吃掉4000万吨,一头成年蓝鲸一天就能吃掉4吨。食蟹海豹食物的98%是南极磷虾,每年消耗超过6300万吨(食蟹海豹的数量超过1000万头)。豹海豹也有用来滤食的牙齿,南极磷虾是它饮食的45%,所有海豹每年一共消耗1亿吨左右的南极磷虾;鸟类约1500万-2000万吨;鱿鱼约3000万-1亿吨;鱼类1000万-2000万吨。所以每年有一半左右的南极磷虾会被吃掉,但是南极磷虾繁殖得更快。
南极磷虾主要的产卵季节是1月-3月,一只雌性磷虾一次会产6000–10000个卵,南极磷虾的寿命可达6年,对于它这种动物来说算是很长的。而且磷虾位于食物链底层,它们以浮游生物为食,而浮游生物到处都是,所以磷虾的数量也很庞大。超强的繁殖能力加上充足的食物,使得南极磷虾可以成为海洋中的资源宝库,为高等动物提供源源不断的食物。
而人类对南极磷虾的开发是有节制的,目前人类每年会捕捞25万吨磷虾,与它的总质量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我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南极磷虾捕捞国,2017年捕捞量为6.5万吨,第一是挪威。
南极磷虾富含多种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和亚油酸,常见的南极磷虾制品有磷虾罐头、磷虾酱、磷虾油、磷虾干、磷虾粉等。
人类在上个世纪就开始对南极磷虾资源实行有节制的开发,南极磷虾渔业由《南极公约》框架下的“南极海洋生物养护公约”(CCAMLR)进行管理。目前绝大多数南极磷虾产自FAO48渔区。2000年,研究人员对48渔区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估。评估认为,48渔区南极磷虾资源量为4429万吨,针对这一区域提出了400万吨的捕捞限额建议。而实际上,2010年CCAMLR养护措施51-01条的规定是,在进一步细化限额分配之前,“任何渔季48.1、48.2、48.3和48.4四个亚区内磷虾的总捕捞量须进一步限定在62万吨之内”。
但是,由于南极太过偏远,南极海域凶险莫测,所以只有极少数实力较强的国家有能力到南极去捕捞磷虾,CCAMLR只有25个成员国。南极磷虾捕捞量最高的一年是1980年代,为52.8万吨,也没有达到62万吨的限额。所以不用担心南极磷虾会被人类捞光。
南极磷虾数量庞大,繁殖能力强,动物们不会将其吃光,人类捕捞量也极少,磷虾的整体数量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只要南极海域的生态不遭受毁灭性破坏,南极磷虾就是吃不完的。
南极磷虾每年被吃掉3亿吨,为何一直吃不完?
南极磷虾主要生活在南极洲附近大洋中的种甲壳类动物,它们在活动时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集群性,在非常密集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每立方米海水有2-3万只的磷虾,由于磷虾身体多处长着球形发光器,从远处看可以长达几百米米的光球或者光带,甚是壮观。
成熟的南极磷虾身长6厘米左右,重量只有2克,但它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所以海洋中的鲸鱼、海豹、企鹅等动物经常大量吞食磷虾,我们人类近几十年来也不断加大捕捞力度。
据估算,南极磷虾的总数量多达30万亿只,总重量可达5—10亿吨,每年有接近一半的南极磷虾,被海洋中的生物和人类吃掉,即使这样,经过这么多年南极磷虾数量也没见减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南极磷虾的繁殖能力太强。每年的1月至3月份,是南极磷虾的产卵季节,一只雌性每次产卵的数量高达10000只,而且在1个产卵季可以多次产卵。南极磷虾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5年以上,孵化后的磷虾几个月就会成熟。庞大的数量基数、每次巨量的产卵量、较短的成熟周期,是确保磷虾总数量维持稳定的最重要原因。
二是独特的幼虾成长方式。磷虾排完卵之后,卵和磷虾群并不在一起,而是不断下沉,边下沉边孵化,当达到几百米甚至1500多米深之后,幼虾才孵化出来。那么,在幼体成长阶段,是边上浮,边猎食,边发育,待重新回到海水上层时也长成了“青少年”,重新聚集在一起,在海洋上层集体觅食、活动和繁衍生息。这种独特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幼虾被天敌吞食和被人类捕捞的概率。
三是生活习性和大部分的天敌正好相反。南极磷虾白天都是集群栖息在海洋深处,活动量非常低,只有到了晚上才群体出动寻觅浮游生物作为食物,而这时大部分的天敌都处于休息状态,只有一些饥饿过度的天敌才会白天潜入较深的区域捕食磷虾。磷虾的这种习性,相当于和天敌之间打了一个时间差,可以有效躲开天敌的追捕和吞食。
只不过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南极附近海产品捕捞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海洋污染的不断累积,特别是全球变暖繁殖的南极冰川融化,南极磷虾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生存空间正在不断萎缩,其庞大的数量基数也在持续下降。
南极磷虾每年被吃掉3亿吨,为何一直吃不完?
网传“南极磷虾每年被吃掉3亿吨”,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虽然南极磷虾是一种保有量惊人的海洋生物(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5亿吨),但是,按照每年被吃掉3亿吨的说法,全世界的南极磷虾也不够两年吃的。那么,人类真的每年会吃掉3亿吨磷虾吗?为什么南极磷虾没有灭绝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两个问题。
首先,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南极磷虾南极磷虾这个名字透漏给我们了两个信息,一个就是南极,一个则是磷虾。事实上也是如此,南极磷虾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南极洲海域的虾,而且它属于磷虾科磷虾属,也就是说南极磷虾这个名字是这种生物的分布和种类划分的综合。
南极磷虾在南极洲附近的海域中分布很广,从几百米的到2000多米的深海都能看到成群的它们。由于南极磷虾身上有荧光物质,所以即使在深海,也能够通过荧光找到它们,尤其是一大群发光的磷虾,煞是漂亮。
南极磷虾是南极海域中的基石物种,因为,它们庞大的数量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比如企鹅、海龟、鲸鱼等等,尤其是蓝鲸,蓝鲸作为现存体型最大的动物,它的主要食物就是磷虾。成年的磷虾体长平均在6公分左右,单只约有2克重,它们以海洋浮游生物为食,比如只有20微米的硅藻。
磷虾的年损耗量虽然磷虾生活在遥远的南极洲附近,但是它庞大的数量还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批渔船前来捕捞。据统计,我国每年捕捞磷虾的总量约为3万吨,这个重量相当于捕杀了上万头成年亚洲象。除了我国外,世界上还有7个国家是捕捞磷虾的“主力军”。从1973年到2015年的一项统计报表显示,在这42年里,以1981年的世界捕捞量最高,高达55万吨,总的来看,世界各地对磷虾的年捕捞量总和平均在25万吨左右,并不是传言中的3亿吨。
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会说:这只是人的捕捞量,不是还有海洋生物吗?
当然,这个25万吨确实是人类年捕捞量,而在海洋中,确实也有很多生物以磷虾为食。但是,这些动物捕食磷虾的总和也远没有人类的捕捞量大。首先,作为消耗磷虾最多的海洋生物蓝鲸,它一天可以吃掉6吨左右的磷虾,这样一只蓝鲸一年就能吃掉2136吨磷虾,按照现有蓝鲸的数量约为1万头算,它们一年就能吃掉两千多万吨的磷虾。但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蓝鲸确实主要以磷虾为食,但是磷虾的种类有很多,现已知的磷虾就有85种,而却蓝鲸并不是全年都在南极洲附近活动,因此我们看到的许多海洋生物以磷虾为食,并不是单纯的以南极磷虾。而相对来说,只能够吃到南极磷虾的除了人类,也只有南极的企鹅了。
因此,就算加上海洋生物对南极磷虾的消耗,南极磷虾的年消耗量最多也不超过1亿吨。
当然,即使约1亿吨的年消耗量,也占南极磷虾保有量的1/5了,为什么南极磷虾没有被吃绝?按照保有量和消耗量的比例来看,仅需要5-8年,南极磷虾就会被吃灭绝。但是,有记载的大量捕捞南极磷虾距今已经有47年了,南极磷虾的数量依然没有灭绝。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两点。
01 强大的繁殖能力
在当下,一个被大量消耗的物种,想要不灭绝,必备的条件就是拥有强大的繁殖能力,而南极磷虾正是如此。南极磷虾属于两性繁殖的卵生生物,一只成年的雌性南极磷虾每次可以产下平均8000颗卵。放眼整个自然界,能够一次生下8000只后代的生物几乎没有,而正是如此强大的繁殖能力,让南极磷虾在如此大的消耗下依然能够维持种群数量。
02 适宜的生产时机以及特殊的孵化过程
虽然南极洲附近的海域常年温度极低,没有四季的明显分化,但是南极有暖季和寒季的划分,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份是南极的暖季,而南极磷虾的主要繁殖期就集中在每年的1-3月,也就是南极暖季的时间段内,这样较为温暖的海水有利于磷虾卵的孵化。
其次是孵化过程。一般情况下,卵的孵化都是静止的,比如鱼会将卵产在水生植物上,这样能避免鱼卵被冲走,而降低孵化率。但是,南极磷虾卵的孵化却是移动的。在产卵时,雌性南极磷虾会将卵产在浅海层,产卵完成后,磷虾卵就开始下沉,整个的下沉过程会持续三周左右,它们从浅海层一直下沉到2500米的深海区,完成整个的孵化过程,孵化完成后,小磷虾则开始慢慢的上浮,从深海再次到达浅海。
正是这样特殊的孵化过程,让大部分磷虾的卵和幼体只在某一深处的海里待一会,这样使得各个不同的既定海水层中的掠食者,只能捕食一小部分磷虾,从而大大提高了南极磷虾卵的成活率。
总结南极磷虾之所以在如此大的消耗的情况下,依然没有灭绝,要得益于南极磷虾强大的繁殖能力以及特殊的孵化方式。但是,尽管如此,南极磷虾的现状并不乐观,据统计,从1973年至今,南极磷虾的保有量在持续的下降,在这40多年中,南极磷虾的保有量约下降了80%。
因此,即使拥有再强大的繁殖能力,一旦“天敌”变多,它们也是可能会灭绝的。
南极磷虾每年被吃掉3亿吨,为何一直吃不完?
南极磷虾的种群资源非常丰富,科学家预估整个南极有上5亿吨左右的磷虾,因此磷虾也被称为“世界未来的粮食库”,而在每年,南极磷虾被吃掉3亿吨,为什么没有把南极磷虾吃灭绝呢?
南极磷虾的繁殖当然南极磷虾怎么吃都不会灭绝与其独特的繁殖方式离不开关系,磷虾在夏季的时候可以产卵多次,每一次都可以产多达千粒卵。而这些虾卵在离开雌磷虾以后就会下沉到几百米深的海底,在那里孵化出来,借助储存的卵黄继续生长,等这些卵黄消耗完以后,它们才开始浮上来摄食浮游植物。这也让它们避开了一些捕食者,所以在一定程度说来,南极的磷虾是吃不完的。
南极磷虾的种群变化南极磷虾比较喜欢冷水的环境,而且对温度变化很敏感,如果温度偏低一点,那么磷虾的数量就会升高。此外,人类活动对于磷虾种群的影响也非常大,人类过度捕杀鲸鱼等海洋生物,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磷虾的天敌减少,它们也有了更好的生存空间。所以最近几十年磷虾并没有因为全球变暖而种群数量减少,反而因为天敌减少而呈现出种群数量上升的趋势。
南极磷虾每年被吃掉3亿吨,为何一直吃不完?
我是苏小谦,我来回答。
题主陈述的确实是个事实。南极磷虾在南极附近海域中生存着高达30万亿个,在南极地区最密集的磷虾群可以达到每立方米海水中含有30000个磷虾个体!
南极磷虾有结群的习性,经常在 200 米左右的水层形成密集的群体。在海上结群的磷虾有时会延伸到方圆几公里,每立方米水中有3万多只磷虾,从而使得海水也为之变色:在白天海面呈现一片浅褐色;夜里则出现一片荧光,黑夜的月影下海水磷光闪烁,那画面神秘而惊艳。
数量这么庞大的它们,还拥有超级强的繁殖力。每只雌性磷虾的卵巢内都包裹着数千颗卵,大约占到体重的1/3。在繁殖季节,雄性会把一个开放型纳精囊放在雌性体内,然后雌性就可以在整个繁殖季节生育了,并且根据食物的丰富程度,在每年的一月至三月的产卵季节,每只磷虾会产卵几次,每次最多可产卵10,000个。
如此庞大的数量和繁殖量,南极磷虾确实是很难被吃光的。没错,它们的秘诀之一就是“虾海”战术。
都这样了,磷虾还总是白天生活在海洋深处,晚上才上升到水面去觅食那些浮游生物什么的。它们这么做能够很好地避开捕食者的捕食。
不仅如此,南极厚重的海冰也为幼年磷虾提供保护。那些吃磷虾的动物,比如鲸鱼这样的,不敢深入到厚厚的南极海冰下。
但尽管如此,磷虾目前也面临严重的问题。人类无休止的捕捞,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极海冰大面积的融化,都威胁着幼虾的生存,导致磷虾数量现在正在越来越快地减少。
如果有一天南极磷虾真的灭绝了,那肯定不是被动物们吃的,是被人类害死的。
南极磷虾每年被吃掉3亿吨,为何一直吃不完?
南极磷虾每年真的会被吃掉3亿吨,但是其数量却没有减少。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在南极附近海域的数量有4至6亿吨,因为数量太多,只能用重量进行计算。
图注:南极磷虾,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成群的南极磷虾,呈现出淡粉色,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南极磷虾的数量非常非常多,但是单个的南极磷虾体积其实是很小的,其长度不超过6厘米,重量约2克,还没有一根粉笔长。整个这种小小的生物却支撑起了海洋庞大的生态系统,今天地球上最大的蓝鲸、长须鲸等就是以磷虾为主要食物的,除了大型鲸类,南极海域的海豹、企鹅、鱼类和乌贼也以南极磷虾为食,它们每年能够吃掉2.5亿吨的南极磷虾。
动态图:蓝鲸张开大嘴吞食南极磷虾,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动物,我们人类每年还会捕捞5000万吨的磷虾来吃,加起来每年地球上就有3亿吨的磷虾会被吃掉啦。
图注:人类捕捞的南极磷虾,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我们用南极磷虾做的罐头,图片来自网络每年3亿吨!这么多南极磷虾被吃掉,为什么还吃不完呢?秘诀就在于南极磷虾超强的繁殖能力,每只雌性南极磷虾一次能够产下6000至10000枚卵,而且在繁殖季节能够多次产卵。无法想象,每年南极磷虾产下的卵是一个天文数字。磷虾进入成熟的周期短,出生后24个月就达成性成熟进行繁殖。
图注:南极磷虾数量非常多,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繁殖力超强,磷虾的食物是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其数量更多,足够磷虾食用,保证了磷虾数量的增加。
正是因为南极磷虾超强的繁殖能力,才保证它们不会被吃光。其实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奇妙的平衡,数量庞大的南极磷虾供养着数不清的鱼类、鸟类和海生哺乳动物,如果没有消费者的捕食,反而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
图注:小小的南极磷虾却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之一,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