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是哪来的,和鲫鱼有关系吗?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属于慈鲷目慈鲷科,鲫鱼属于鲤形目鲤科,两者都不在同一个目了,关系相隔很远。
罗非鱼原本指莫桑比克口孵非鲫,但现在是慈鲷科非鲫属和口孵非鲫属上百种鱼类的统称,也就是罗非鱼不是一种鱼,而是一大类鱼。在大陆,罗非鱼又称非洲鲫鱼、非洲鲫、非鲫、福寿鱼、越南鲫等。
在台湾,称为吴郭鱼、台湾鲷、南洋鲫仔、黑鲫仔等。由于罗非鱼在台湾被称为鲷鱼,所以就有商家钻空子,将冷冻罗非鱼片取名为鲷鱼片,提高价格售卖。
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称为非洲鱼、金凤鱼等。
我国养殖的罗非鱼主要有齐氏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黄边黑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以及它们的杂交品种。其中尼罗罗非鱼被列入2014年发布的《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尼罗罗非鱼,1978年长江水产研究所从尼罗河引进大陆,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成为罗非鱼养殖的主要品种。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等地已经形成能够越冬的自然群体。除上海、青海、宁夏三省/区/市无罗非鱼产量记录外,其他地区均有罗非鱼的养殖。尼罗罗非鱼适生能力强,杂食性,生长速、繁殖力强,有强烈的领域和护幼行为。逃到野外之后通过竞争、捕食等作用对本地鱼类威胁很大。在我国两广、海南等省区的一些河流中,已形成地方优势种群,造成本地鱼类减少或消失。
目前罗非鱼在超过100个国家有养殖记录,已经在不少国家的野外水域形成种群,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列为世界百大入侵物种。
罗非鱼与鲫鱼关系很远,两者的外貌也有显著区别。上面是鲫鱼与罗非鱼的对比图,两者的所有鳍都有差异,体色也不同,罗非鱼体侧有明显的色彩纹路,而鲫鱼没有。罗非鱼体型通常更大些。
罗非鱼产量高,但在市场上不太受欢迎,一般是被当作养殖鳄鱼的饲料。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淡水里的罗非鱼土腥味太重,而且生存能力强,和塘鲺一样被划为“垃圾鱼”一类,人们认为它不卫生,所以很少有人喜欢吃罗非鱼,在海水里养殖出来的罗非鱼口感和肉质要好得多。
罗非鱼是哪来的,和鲫鱼有关系吗?
原产于非洲的罗非鱼其实有很多别名,比如学名叫“莫桑比克口孵鱼”,在台称作“吴郭鱼”。由于罗非鱼的体型大小与外型的确与鲫鱼非常类似,所以也被称作“非洲鲫鱼”,不过罗非鱼跟鲫鱼是没啥关系的。
罗非鱼属于慈鲷科,原产于非洲的热带河流与湖泊,北至尼罗河下游,南至赞比西河流域,包括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都是罗非鱼产地。而在东非大裂谷的亚洲延伸部分——加利利海也有罗非鱼分布。从外型来看,罗非鱼与鲫鱼的确很像,但也有明显不同。比如罗非鱼背部的鱼鳍几乎覆盖整个背部,而鲫鱼的背鳍主要位于靠近尾巴的地方。另外,罗非鱼体态较鲫鱼更宽,尾鳍的鳞片花纹也是不同的。单看鱼鳍,罗非鱼的鳍倒更像鳜鱼。
除了怕冷,罗非鱼的适应性还是非常强的。作为广盐性鱼类,罗非鱼不仅能在淡水生存,也能在咸水中存活。即便是低氧环境,也不妨碍罗非鱼生长。由于罗非鱼怕冷,所以在国内主产地基本都是南方。鲫鱼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鱼类,而罗非鱼也一样,但罗非鱼的食性更杂。罗非鱼贪食,生长速度也非常快,半岁大的罗非鱼就可以繁殖下一代。
罗非鱼是世界上分布与养殖最广泛的经济鱼类之一,消费量也非常高。众所周知,美国人很少食用淡水鱼,以至于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成灾,但罗非鱼却是个例外。在美国,罗非鱼是最常见的鱼类食材之一。
不仅是生长迅速,罗非鱼鱼刺不多且肉质细腻,相对于普遍多刺的其他淡水鱼,罗非鱼食用更加安全方便。而且罗非鱼蛋白质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相当高,营养丰富。在我国,罗非鱼与小龙虾一样都是属于外来物种,年产量已经接近200万吨位居全球第一。国内罗非鱼主要集中于南方,广东省占据46%,海南省占19%,云南与广西产量也不低。
不过,罗非鱼在国内的境遇与小龙虾完全不同,虽说不那么少见,却也并不常见。国产罗非鱼近一半都用于出口而非自家消费,要知道,国内小龙虾产量也极其巨大,却依旧存在缺口需要进口弥补,更别说出口了。相较之下,罗非鱼似乎没那么受欢迎。
罗非鱼是哪来的,和鲫鱼有关系吗?
罗非鱼是经济食用鱼,属于外来物种,和鲫鱼没有关系,不过,经常有人把罗非鱼称作是非洲鲫鱼,实际上这种鱼是罗非鱼属,品种多达100多种。
罗非鱼的原产地在遥远的非洲坦噶尼喀湖,那么它是什么时候被引进中国的呢?
最早引进罗非鱼的是我国的台湾省,1946年,在新加坡从事罗非鱼养殖的台湾人吴根辉和郭启彰将莫桑比克罗非鱼带到台湾,所以台湾水产界为了纪念他们就把罗非鱼命名为“吴郭鱼”。而大陆最早则于1955年和1957年分别从泰国和越南引进了莫桑比克罗非鱼,不过早期对种外来食用经济鱼类缺乏养殖经验,因此未能在全国推广。1973年后,大陆又多次向国外引进新品种的罗非鱼,并培育出了适应本土环境的杂交品种罗非鱼,其中最成功的当属从美国引进的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杂交培育出来的奥尼杂交品种。
罗非鱼的原产地在非洲,一直以来都是非洲重要的经济鱼类,其肉质鲜美、刺少、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须氨基酸,其营养价值极高,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因此也有“白肉三文鱼”、“21世纪之鱼”的美誉。
罗非鱼的别称虽然叫“非洲鲫鱼”,但它和鲫鱼其实没有任何关系,当然除了它们都是鱼。罗非鱼属于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而鲫鱼是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鲫属,两种鱼都属于杂食性性中小型淡水鱼,鲫鱼都刺而罗非鱼刺比较小,罗非鱼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也要高于鲫鱼。
罗非鱼和鲫鱼都是优良的经济型食用鱼,其中鲫鱼在我国的分布极广,遍布大江南北,多产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一带,其中又以产自云南大理的洱海鲫鱼较为有名。而罗非鱼同样适应性和繁殖力很强,罗非鱼有耐低氧、有挑食、咸淡水均可生存的特点。不过,罗非鱼目前已经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主要原因是早期在南方养殖广泛,部分罗非鱼流入野外湖泊溪流,因其采食凶猛,适应性强的特点,逐渐挤压原生鱼的生存空前,使得罗非鱼在南方水域分布广泛,部分地区的罗非鱼甚至成为当地的强势鱼种,已经严重威胁到本土鱼的生存空间。
罗非鱼是深受人们欢迎的经济食用鱼,肉质细嫩,味鲜肉美,而且刺很少,可红烧也可清蒸、味道俱佳。目前,罗非鱼的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的温度普遍较高,是罗非鱼理想的养殖温度,因为罗非鱼的原生地非洲本身就以气候干旱炎热为主。罗非鱼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种,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罗非鱼养殖、加工、内销出口流程,是世界上最大的罗非鱼出口国,所加工生产的罗非鱼鱼片、鱼排等远销至欧美。
罗非鱼是哪来的,和鲫鱼有关系吗?
罗非鱼也叫非洲鲫鱼,但是与鲫鱼没有关系,它们是鲈形目的鱼,而鲫鱼是鲤形目的鱼。这么说有点让人晕吧。
好吧,说简单一点,鲤形目的鱼都是带小刺儿的,而鲈形目的鱼都是不带小刺的。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别。
罗非鱼的原生地是在非洲,最早的罗非鱼是指莫桑比克口孵非鲫。所谓口孵,就是亲鱼会把鱼卵含在嘴巴里,直到孵化出小鱼,并且在小鱼还没长大的时候还会找亲鱼的嘴巴躲藏。美好的物种。有时候罗非鱼被误传是吃自己的小鱼,其实真不是。
1959年的时候引入中国开始养殖。因为这些鱼的样子像中国土生土长的鲫鱼,又来自非洲。所以叫罗非鱼了。
另外罗非鱼的种类很多,因为慈鲷科非鲫属和口孵非鲫属的鱼都被称为罗非鱼出现在市场上了。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以及各种组合的杂交后代都叫罗非鱼,在体色和条纹上有差别,但是对消费者来说,没啥区别。少了肌间刺的鱼肉都好吃。现在还有一些红色的杂交品种,也很受欢迎。
至于罗非鱼这个名字,很可能是从越南语来的。在越南语中,罗非鱼叫Cá rô phi,意思就是非洲的鲈鱼。Cá 是鱼的意思,rô phi即“鲈非”。这样看,后来延伸到汉语中就是罗非鱼了。说起来,罗非鱼倒是更合适的名字。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啥都吃。所以在温暖水域成为入侵种,在我国西双版纳和东南亚很多水体都被罗非鱼霸占了。终究还是有中国老饕无法对抗的物种啊。
罗非鱼是哪来的,和鲫鱼有关系吗?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该属原产于非洲,有600多种,目前被养殖的有15种。在我国属于外来物种,繁殖能力非常强,特别是在两广的自然水域,都有它的身影。
罗非鱼是一群中小型鱼类,它的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鳍条多荆似鳜鱼。广盐性鱼类,海淡水中皆可生存;耐低氧,一般栖息于水的下层,但随水温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
罗非鱼与鲫鱼的区别和关系
1.罗非鱼:体侧较高,背鳍具10余条鳍棘,尾鳍平截或圆,体侧以及尾鳍上具多条纵列斑纹,几乎没有肌间刺。由于刺少肉质鲜美,多被人们摆上餐桌。
2.鲫鱼:体侧扁而高,体型较小,背部暗淡,腹部发白色浅,不过也因鱼产地的不同体色呈现出差异,但多呈黑色并带有金属光泽,鱼鳞较小,肌间刺较多。鲫鱼多以煲汤为主,汤鲜味美。
3.从区别来看除了都是鱼,两者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罗非鱼是哪来的,和鲫鱼有关系吗?
你好,我是钓鱼飞飞,很高兴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我也是一位钓鱼爱好者,钓鱼也有好几年了,平时也喜欢垂钓罗非鱼的,关于你提出的问题:罗非鱼是哪里来的,和鲫鱼有关系吗?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罗非鱼是从非洲引进的品种,因其生长周期短,抗病能力强等特点,国内就看中这些优点,大量引进了罗非鱼,罗非鱼开始只是在鱼塘养殖的,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吧,导致罗非鱼跑到江河,小溪等地方,大量繁殖起来,现在几乎有水的地方就有罗非鱼。
罗非鱼还有其它的名字,我们当地把罗非鱼叫做非洲鲫,寓意着非洲来的鲫鱼,其实罗非鱼和本土鲫鱼有几分相似的,不过罗非鱼背鳍是非常发达的,是一种浑身长满鱼刺的鲫鱼,特别的扎手,抓它一定要小心,否则手很容易扎破而出血,而本土鲫鱼背鳍鱼刺就没那么发达,也没那么扎手,这就是两者的区别了。
罗非鱼和鲫鱼味道都是一流的,清蒸、香煎、油炸等,都是非常美味的,两种鱼我都非常爱吃,如果要我选择其中一种,我会选择罗非鱼,虽然罗非鱼肉质没本土鲫鱼鲜,但味道和鲫鱼都是差不多,罗非鱼吃起来没什么小刺,几乎都是大刺,而鲫鱼小刺太多了,一不小心就容易卡到喉咙,所以我比较爱吃罗非鱼。
总结:罗非鱼是从非洲引进的鱼类,它味道也是非常鲜的,但是特别的扎手,我们钓到它们解钩时要小心,最好用布包着解钩,以免被它刺扎到,罗非鱼和鲫鱼严格来说是没有关系的,是两种不同的鱼类,但是它俩还是有几分相似的,大家喜欢吃罗非鱼还是喜欢吃鲫鱼呢?欢迎留言告知哈……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牛年行大运,牛气冲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