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鬣狗能否驯化用来看家护院?

如题!

短时间驯化是不行的,至少要上千年才能将斑鬣狗驯化得像狗一样听话,斑鬣狗有较强的领地意识,驯化之后可以看家护院。短时间内不能驯化但能驯服,非洲的一些部落就喜欢饲养斑鬣狗当宠物,拉出去遛弯非常拉风。

国内有些人猛犬玩腻了也有养斑鬣狗的,据说比狗还粘人。斑鬣狗不是犬科,它这个名字很容易引起误会,杜亚泉在《动物学大辞典》里将其翻译为斑犭衰(反犬旁加一个衰,读音与衰相同),但是这个shuai字没有流行起来,甚至现在连输入法都打不出来,所以后来翻译成斑鬣狗。

斑鬣狗在大多数人眼中是凶狠残忍的猛兽,它们丑陋的外表和惊悚的叫声也让人反感,气质也很差,看起来总透着那么一股难以掩盖的猥琐,大概是它脖子太粗,显得脑袋很小。虽然斑鬣狗长得矬了点,但实际上是很温和的动物,它们的袭人事件并不多,跟老虎狮子花豹这三种猫科猛兽比起来,斑鬣狗的袭人事件简直微不足道。

人们觉得它是凶横的强盗,经常抢夺猎豹的食物,还经常和狮子花豹发生冲突,在猫迷眼里,斑鬣狗是最该灭绝的动物。喜欢斑鬣狗的人则称它为“斑斑”,外国有很多斑鬣狗爱好者,珍妮•古道尔曾说:“如果不去研究黑猩猩,我会选择研究斑鬣狗”。国外也有资深的斑鬣狗专家,他们致力于改变斑鬣狗在人们心中的恶劣形象。他们的研究认为,斑鬣狗的食物大多数是自己捕获的,不是抢来的,它们也更喜欢吃新鲜的肉食。斑鬣狗的攻击性也比大猫弱很多,它们吃饱或是感到没有威胁的情况下,不会发起攻击。

在埃塞俄比亚的哈勒尔小镇,斑鬣狗以前经常危害家畜,当地人为了保护家畜,就开始给斑鬣狗投喂食物,逐渐发展成旅游项目,慕名而来的游客有用木棍挑着大肠和肉近距离给斑鬣狗喂食,甚至有大胆的游客直接用嘴咬着肉来喂食。在没被允许进食之前,斑鬣狗甚至会安静的趴在一旁等着。

在东非和尼日利亚的一些部落也有喂养斑鬣狗的习俗,当地的马戏团会饲养斑鬣狗和狒狒来获得收入。

狮语者凯文经常与狮子和斑鬣狗近距离接触,他和斑鬣狗玩熟之后斑鬣狗对他几乎没有防备,也没有攻击意图。

斑鬣狗是群居动物,存在被驯化的基础,但驯化是个漫长的过程,狗是在1.6万年前被驯化的,因为被驯化太久了,所以狗的忠诚度很高。如果想要驯化斑鬣狗,那也是可以的,只是成本很高,收益很低,就是通过选育,从每一代中选择性格较温和的个体来繁育,以此来磨灭斑鬣狗的野性。但人类已经有很多优良的护卫犬,用不着来费大力气驯化斑鬣狗。

非洲的鬣狗能否驯化用来看家护院?

鬣狗是非洲最常见的大型食肉动物。多年来,鬣狗和人类在非洲以及早期的亚洲和欧洲有着密切的接触,经常导致相互捕食。在古埃及,鬣狗被驯养、养肥和食用,反过来,人类有时也成为鬣狗的食物。鬣狗被认为是懦弱和胆小的,但它有时大胆和危险,攻击家畜和人类。

在非洲的三种鬣狗中,只有斑点鬣狗和害羞且罕见的条纹鬣狗发现于东非。更小,甚至更害羞的棕色鬣狗只分布在南部非洲。与大多数其他动物不同,雌性斑点鬣狗体重比雄鬣狗占优势,比雄鬣狗重约十公斤。

通过野外观察很难区分公鬣狗和母鬣狗。他们不是雌雄同体(有雄性和雌性的性器官),也不能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随意改变性别。尽管雌性外生殖器与雄性有表面上的相似之处,但它们仍然是雌性器官,只有雌性才能生育和哺育后代。雌鬣狗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发育尚不清楚,但它们可能有必要显得高大强壮,以保护自己的幼崽免受雄鬣狗的伤害,因为鬣狗有食幼倾向。

鬣狗是群居动物,它们通过特定的叫声、姿势和信号相互交流。鬣狗很快就让其他成员或外来鬣狗知道它们的各种意图。例如,当鬣狗的尾巴伸直时,它就发出攻击的信号。当鬣狗从背后向前举起时,它会非常兴奋。相反,当鬣狗悠闲地站立或行走时,它会垂下来。如果受到惊吓,鬣狗会把尾巴夹在两腿之间,平放在腹部,通常会躲起来。

斑鬣狗是一个熟练的猎人,但也是食腐者。它是一个真正的机会主义者,它选择最简单和最有吸引力的食物,如果有大量脆弱的角马小牛,它可能会忽略新鲜的腐肉和骨头。它消耗各种类型和大小的动物(包括家畜甚至其他鬣狗)、腐肉、骨头、植物和其他动物的粪便。鬣狗强大的下颚和消化道允许它从皮肤和骨骼中加工和获取营养。猎物唯一没有完全消化的部分是毛发、角和蹄。由于鬣狗大多在夜间捕猎并吞食所有部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它们确实在进食。虽然它们吃很多干骨头,但它们需要的水很少。饲养鬣狗对于人类家里的老弱妇孺来说太过危险,历史上多次发生悲剧,再加上犬科动物更容易驯化,导致人类已经放弃将鬣狗驯化成看家护院的家畜。

非洲的鬣狗能否驯化用来看家护院?

非洲大草原上的二哥斑鬣狗可以说是草原上的强盗,没有猎物的时候在草原上游荡,捡食一些腐肉等。不然的话就跟着狮群后边,待狮群成功捕获猎物后,一拥而上撵跑母狮,抢走猎物。一般的时候由于鬣狗群的成员数较多,母狮根本难以反抗,一是鬣狗的咬合力较大一口下去骨头都要碎掉,二是鬣狗成员多喜欢掏肛,因此一般被鬣狗咬到就很难摆脱它。除非是狮群中的领导者雄狮在场,狮群才会去反抗鬣狗群。我们都知道战斗民族喜欢养熊作为宠物,中东地区土豪养豹子作为宠物,那么非洲人是不是就要养鬣狗作为宠物了?

实际上鬣狗作为宠物危险性还是非常大的,也不是好的看家护院选择,弄不好还会反咬主人一口,这一口下去直接是骨碎了。这种野生动物不是说驯服就驯服的,即使从出生就养在身边,也改不了它们的野性,这是刻在骨子里、基因里的东西。你几乎可以看到大多数非洲人牵着鬣狗,它们的嘴上都是放着“护罩”的,这也意味着即使是主人也害怕它的一口尖牙,超强的咬合力。

斑鬣狗是四种鬣狗中体型最大的了,一般成年平均可以长到60-70公斤,而雌性斑鬣狗体型会更大一些,最大的可以长到90公斤,因此鬣狗群都是雌鬣狗作为领袖,又被称为鬣狗女王,在鬣狗群中也只有鬣狗女王有生育权限,保证鬣狗群中都是自己的“血脉”。鬣狗虽然被称为狗,但并不属于犬科动物,它有自己单独的鬣狗科,实际上鬣狗更加接近于猫科动物,鬣狗科属于猫形亚目下的一科。在非洲养鬣狗的人可能是用来表演赚钱或者是决斗等,不然对于鬣狗这种大胃王餐餐吃肉,拿什么养它?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非洲的鬣狗能否驯化用来看家护院?

看似好主意。

鬣狗凶狠灵活,只吃腐肉,对于生存环境适应力强。如果像狗一样被人类驯化来看家护院应该比狗强百倍了。

不过专家认为鬣狗太凶残,比狗凶狠得多,如果发起狠来就会失控,很容易发生人员伤亡。平时人们养的狗都常会发生撕咬人的惨烈事故,何况号称“草原二哥”的鬣狗?不就好比去驯化狮子老虎差不多么?

比狗凶狠百倍的鬣狗不能驯化用来看家护院的

鬣狗不适合驯化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

  1. 鬣狗号称“草原二哥”,在非洲草原上捕猎能力仅次于“草原之王”狮子。可鬣狗的咬合力狮子还大,一头成年狮子的咬合力也就273.7kg,一只成年鬣狗咬合力可达453.7kg,一只刚出生的鬣狗也能轻易咬断羚羊的腿。如果有谁真敢驯养鬣狗,就与驯养狮子无异了,想想都胆战心惊;
  2. 鬣狗并不只食腐肉,它们什么肉都可以吃,虽然不怎么挑食,但要养大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用不着那么大花费养一只随时都会攻击人的野兽;
  3. 看家护院这个只需要一只狗🐶就足够了,如果想要更凶猛的可以养狼狗或比特犬等,如果还嫌防御度不够,可以多养几只。但鬣狗确实太可怕了。
其实在非洲还真有那么些人圈养鬣狗,他们如果发生冲突打架时,就放出鬣狗,都不用人出面。可能那些人也是较野性的人,能让野性十足的鬣狗不会到处乱咬人。

非洲的鬣狗能否驯化用来看家护院?

非洲鬣狗常被网友们叫做“非洲二哥”,意思是说在非洲野生动物中,狮子老大它老二,由此也可见这种动物的凶猛程度。在非洲大草原上,除了狮子之外,鬣狗基本上也就没有对手了;花豹的战斗力虽然不逊于鬣狗,但是由于害怕受伤,通常不会和鬣狗正面硬刚,两者争食物的时候通常是花豹退缩;而由于鬣狗都是成群活动,所以单独的狮子遇到成群的猎狗也是要逃跑的。

非洲鬣狗虽然野性十足,但也并非不可以驯化,实际上全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可驯化的动物,就连狮子老虎这样凶猛的动物都在动物园和马戏团中服服帖帖的接受动物园管理员和驯兽师的管教,猎狗的野性和凶猛程度也并不比狮子老虎更强,当然也是可以被驯化的。

实际上非洲也有不少鬣狗被驯化,如下图:

非洲鬣狗个头很大,比如非洲的斑鬣狗,几乎比所有的犬科动物都大,体长约95-160厘米,尾长25-36厘米,体重40-86千克,雌性个体明显大于雄性,如果用这种动物看家护院的话,那肯定是一把好手,比藏獒吓人多了。

其实鬣狗虽然看着很像狗,但是它并不属于犬科动物,其骨骼和身体结构方面更像猫科,因此它们被单独作为一个种类就是鬣狗科,属于猫型亚目。

实际上不只是鬣狗,就连灵长类动物中野性最大的狒狒也能驯化。

跑得最快的猎豹也能驯化。

而我们常见的家养动物如马、牛、羊、鸡、犬、猪、鸭、鹅、猫,也都是被人类驯化的动物,这些被人类驯化的动物自身的种群繁衍得以保证,也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比如它们给人类提供了肉蛋奶等食品,也提供了皮毛给人类做衣物等使用,大型家畜还给人类提供了劳动力,狗和鹅可以给人类看家护院,猫可以为人类消灭老鼠,可以说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动物提供的帮助。

那么野性十足的动物为什么能被人类驯化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主要原因也只是为了生存,因为生存才是第1位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当人类将它们捉住,虽然他们失去了随意奔跑的自由,但它们生存的权力并没有被剥夺,而动物普遍都没有自杀的天性,生存是它们的第一追求,繁衍又是其族群发展的需要,也是它们的天性。因此当第1代野生动物被人类捉住驯化的时候,这种野生动物虽然失去了自由,但其他方面都没有失去,人类对他们的信仰并不耽误它们的生存和繁衍,当第2代这类动物出生之后,它们则会以为它们的生存环境本来就是这样的,也就安然地和人类在一起生活了。

其实人类在驯化某种动物的时候,还给它们提供了食物和住所等,使得它们生存无忧,还免去了它们在外面风餐露宿之苦,同时人类还能免去一些天敌动物对它们的捕猎伤害,使得它们的生存条件并不比在野外差,其种群也更加能发展壮大。

比如羊这种动物,如果没有人类的驯养,不可能有如今这么大的规模,这么多的数量和品种;犬类动物也是如此,狗本来和狼是一个品种,但是经过人类驯化之后,其品种数量都大为增加,如今全世界犬类的品种多达数百种,数量也多达数十亿只,远远超过了狼的数量和品种,再看野外生存的狼,如今它们都成了珍惜的受保护动物,如果没有人类刻意地保护的话,它们很快就会被灭绝了。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人类驯化动物也是一种双赢的共同发展理念呢!

非洲的鬣狗能否驯化用来看家护院?

狗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在古代时,狗不仅可以帮我们看家护院,还可以帮我们追逐猎物,协助人类打猎。

虽然现在的狗很温顺,但曾经狗也是对人类有威胁的凶猛动物,目前世界上的狗都是从狼驯化而来的,而狼生性凶猛,喜欢团体作战,对人类威胁较大。和狼一样,鬣狗也生性凶猛,喜欢聚集在一起狩猎,那么人类为什么不驯化鬣狗,而驯化狼呢?

这其实涉及到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食物问题,一个是生活习惯。

鬣狗食物

鬣狗虽然名字中带有狗,长相和行为也非常像狗,但从动物谱系学来看,鬣狗更接近于猫科动物和灵猫科动物,而非犬科动物。

猫科动物在演化过程中丢失了一个味觉受体:甜味,所以它们已经摒弃了植物,只以肉食为食。鬣狗和猫科动物一样,也是以肉为食。

人类在驯化动物时,会驯化一些食物来源广泛且廉价的动物,比如:马、牛等可以以人类农业生产的秸秆为食。

狗虽然以肉类为食,但狗也可以通过植物获取能量。在饥荒的年份,狗也可以以麦麸、豆皮等为食。

但是鬣狗不行,它们必须以肉类为食,这是因为鬣狗的胃部无法从植物中获取足够的营养。鬣狗只有一个胃,而且肠道非常短,这样的结构可以很好地消化肉食。但是植物非常难以消化,需要非常长的肠道让植物在身体内停留时间长一些,所以鬣狗的消化系统无法消化植物。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大熊猫身上看出来,大熊猫也是肉食动物的肠胃,它们之所以能够依靠植物生存下去,是因为它们每天花费10几个小时进餐,剩下的时间用来睡觉,以便节省能量。而鬣狗活动量大,且反应迅速,所以鬣狗平时的消耗量较大,如果鬣狗以植物为食,那么鬣狗很可能已经灭绝了。

我们知道,在古代,肉类是稀缺资源,就连人类都不能保证天天吃到肉,更何况是鬣狗,所以人类在驯化动物时,驯化了能够以植物为食的狗,但鬣狗就被排除在外了。

鬣狗的生活习惯

能够被人类驯化的动物,大多都是群居动物。这是因为群居的动物天然有阶级意识,人类只需要成为这个种群中的领导者就可以了。

比如:狼,所有的狼都会听头狼的话,人类在驯化狼时,充当的就是头狼的位置,此时所有的狼都会臣服于头狼,虽然也会有狼挑战头狼的位置,但是人类的身高可以压制住狼群,所以不会有狼轻易挑战人类的位置。

但是鬣狗就不一样,除了斑鬣狗之外,所有的鬣狗都是独居生物。虽然它们也会因为打猎而聚集在一起,或者在一起生存,但它们之间没有阶级意识,这意味着人类想要驯化鬣狗,需要一只只的单独驯化。耗费的精力比狼更多。

什么样的动物能够被驯化

人类在驯化动物时,有一套标准,只要能满足这些标准条件,就可以被驯化。

首先,该动物的食物来源要常见并且易得,像老虎、狮子这样的生物,由于它们对肉类的需求量大,我们无法满足所以无法驯化。

其次,动物的生长期较短。如果一个动物需要几十年才能发育成熟,那么对于人类而言驯化这种动物并不划算,因为同样的时间、同样的食物可以驯化其他更多的生物。

再者,动物能够在人工环境下繁衍下一代。这是因为驯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几十代,甚至几百代连续的驯化才能够得到想要的性能。但如果动物无法在人工环境下繁衍后代,那么该动物将无法驯化。

再者是性格不要太胆小,不能因为一点响声就吓得要逃跑。

最后是适应环境能力强,因为人类的分布范围很广,如果该动物无法在人类活动的区域生存,那么人类将无法驯化它。

总结

人类虽然自诩为“万物之长”,但其实很多动物都无法驯化,鬣狗之所以不能驯化,是因为鬣狗是肉食动物,饲养成本高;除斑鬣狗外,大多数鬣狗没有阶级意识,无法有效训练它们的服从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