鼬科动物会对猫科动物构成威胁吗?为什么?

千寻君来回答。

鼬科动物不会对猫科动物构成威胁,但在一些小范围内会出现特例。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猫科和鼬科

猫科我们都很熟悉,算是人气最高的动物群体,猫科分类特遣队(CCTF)将全世界的猫科动物修订为2亚科14属41种其中大型猫科动物7种:虎、狮、美洲豹、美洲狮、豹、猎豹、雪豹。中型猫科动物12种:欧亚猞猁、云豹、巽他云豹、狞猫、虎猫、短尾猫、薮猫、加拿大猞猁、西班牙猞猁、亚洲金猫、非洲金猫、渔猫。其余全为小型猫科动物。

▲蜜獾与未成年雄狮

猫科动物战斗力强悍,大至狮虎豹,小至黑足猫,都是高效的猎杀机器,所谓“树大招风”,猫科动物太强,网友们就会给它们安排各种对手,除了熊科和犬科之外,最主要的挑战者就是鼬科了,网上最近几年一直流传着“同体型猫科打不过鼬科”的说法。

▲鼬亚科鼬属动物

鼬科是食肉目中成员最多的一科,共分5亚科22属59种,都是中小型食肉动物。其成员有的身体细长,比如貂类和水獭,有的粗壮矮胖,比如獾和海獭。鼬科体型不大,适应能力却很强,它们不仅占领了除南极洲、大洋洲和少数岛屿之外的陆地,还向水中发展,有能在淡水中生存的水貂和水獭,有能在海洋中生存的海獭。

鼬亚科鼬属物种最多,著名的黄大仙(黄鼬)就出自这一属,成员都是腿短颈粗,身体细长,它们的特点就是跳跃式前进,动作灵活,身体柔韧,能够猎杀比自己大数倍的兔子和鸡。

鼬科人气远远不及猫科,但在最近几年人气暴涨,主要得益于下面三个成员。

猫科动物与鼬科动物的对抗

1、名不副实的平头哥

蜜獾被认为是“全世界最无所畏惧的动物”,它能把毒蛇当辣条吃,还时常对抗狮子、花豹、猎豹和斑鬣狗,受到众多网友的追捧,成为“网红神兽”。蜜獾可以有效抵抗蛇毒,能以蛇为食,性格凶猛好斗,但这是出于保命,蜜獾没有鼬属那么灵活,奔跑速度太慢,面对大型食肉动物时,与其逃跑不如勇敢面对,蜜獾擅于虚张声势,通过扬起脑袋、呲牙咧嘴、竖起毛发、高声尖叫、快速猛冲等方式吓退捕食者,而且蜜獾皮肤柔韧、毛发坚硬、肌肉厚实,抗击打能力强,可以有效抵抗食肉动物的攻击。

▲蜜獾吓退猎豹

▲蜜獾被花豹杀死

▲蜜獾被斑鬣狗围攻

但它体型不大,雄性平均9千克左右,雌性平均6千克左右,受限于体型它也无法杀死或重伤大型动物。它能击退狮子、花豹、猎豹的原因在于这些动物不会把它当做猎物,就是不想搭理它,任由它耍横,如果这些动物饿了,蜜獾也只是一顿饭。蜜獾的真正实力应该和胡狼差不多,通过虚张声势吓跑大型猛兽,成功了就是“英雄”,失败了就是“愣头青”。

除了蜜獾之外,鼬科家族的“愣头青”还真不少,比如绰号金刚狼的狼獾。

2、“蹭饭高手”狼獾

狼獾,也称貂熊,它是体型最大的鼬亚科动物,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中高纬度。其学名Gulo gulo就源自拉丁语“贪食者”。狼獾在冬天对腐肉极为依赖,但它自己的捕猎能力不强,所以只好捡食其它动物如猞猁、狼和熊的剩饭,主要来讲欧亚猞猁与狼獾的关系。

欧亚猞猁是仅次于美洲狮和猎豹的猫亚科老三,被认为是战斗力最强的中型猫科动物。猞猁的平均体重是狼獾的1.5倍左右。据瑞典农业大学(SLU)的珍妮·马蒂森教授的研究表明:在北欧地区,是猞猁养活了狼獾。

▲欧亚猞猁

研究期间,猞猁和狼獾共捕杀了192头驯鹿,其中猞猁捕杀179头,狼獾捕杀13头,狼獾所吃驯鹿的61%来自猞猁,猞猁捕杀驯鹿的68%会被狼獾食用,其中29%为偷吃,71%为捡剩。狼獾会在猞猁吃完离开之后来享用猎物,两者都会极力避免冲突,尽管猞猁讨厌狼獾,但对狼獾也没有百分比的胜率,只能容忍,而狼獾也依赖猞猁提供食物。

▲被狼杀死的狼獾

在挪威有动物学家拍摄到雄猞猁和雄狼獾战斗的场面,狼獾被打跑了,双方都没尽全力。在网上也流传过狼獾杀死猞猁的消息,不过未经证实。在北美洲,狼獾也会抢食狼和美洲狮的食物,多数情况都是不自量力,1994年7月在美国爱达荷州,一只成年公狼獾被美洲狮杀死,头骨被咬穿并脱离颈椎。

美洲狮捕杀原驼

由此看来,狼獾面对猫科动物时表现一般。平头哥和金刚狼都不行,不怕,还有下面这位,鼬科对抗猫科的最好战绩,是由它创造的。

3、“鼬科荣耀”渔貂

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FWS)的斯科特(Scottr)在缅因州北部进行了长达12年的研究后发现:渔貂能够捕食比自己大一倍的加拿大猞猁。

▲渔貂

▲加拿大猞猁

1999-2011年,研究者记录下65只加拿大猞猁的死亡原因,其中18只被其它动物所杀,有14只(5雄9雌/13只成年)确定是渔貂所为。此地的加拿大猞猁雄性平均体重11.3千克,渔貂平均体重4.6千克。缅因州是美国本土纬度最高的州,研究者分析渔貂捕食加拿大猞猁的动机是由于冬季食物稀少,不得已而为之。因为遇害现场战斗痕迹很少,显然是速战速决,研究者认为渔貂会利用积雪作掩护,偷袭正在休息的加拿大猞猁,咬后颈或者头部将其杀死。在加拿大BC省也曾发现渔貂捕杀加拿大猞猁的现象。

渔貂以小搏大杀死加拿大猞猁是否能够说明同体型下鼬科强于猫科呢?我不置可否。

▲短尾猫捕鹿

“渔貂杀加猞”只是在小范围内的特殊现象,在一般环境下,渔貂难以对抗体型大于自己的猫科动物,比如美国西海岸三州,短尾猫和美洲狮就是渔貂的主要天敌。短尾猫也是猞猁属的,体型与加拿大猞猁相当,但性格凶猛,能够杀死比自己大数倍的白尾鹿,而加拿大猞猁的食物90%是雪鞋兔,性格较温和,从而成为“猫科之耻”。

▲巨獭群与美洲豹对峙

上面所述的三个区域——非洲、北欧、北美就是猫科和鼬科冲突较多的区域,在其它地方,两大群体的冲突是很少的。在亚洲,人口密集,野生猫科动物数量少,与鼬科矛盾不尖锐。在南美洲,美洲豹和巨獭共存于亚马逊雨林,巨獭体重能达到30千克,而且群体生活,水性极佳,美洲豹很少和它们产生冲突。而体型巨大的海獭生活于近海海面,几乎与世无争。

结论

从上面看,仅在缅因州北部等少数地区发生过渔貂捕杀加拿大猞猁的事件,其它地方鼬科动物面对猫科表现平平。

所以鼬科动物不会对猫科动物构成威胁。

对于猫科动物这种顶尖掠食者来说,同类或者同科才是最大的威胁。猫科动物的内斗一直很严重,雄狮血腥残酷的王位争夺战,老虎之间对于食物和领地的激烈争夺是它们最主要的自然死因

▲花豹杀死狞猫

由于猫科动物各物种体型差异大,所以“大猫杀小猫”的现象一直存在,老虎会杀死花豹,狮子会杀死花豹和猎豹,花豹会杀死猎豹和狞猫,美洲豹会杀死美洲狮,美洲狮会杀死短尾猫和加拿大猞猁,猞猁会杀死野猫。除了同类和同科之外,自然界其它动物对猫科动物造成的威胁都是微不足道的。

我是百科千寻君,关注自然,热爱自然,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鼬科动物会对猫科动物构成威胁吗?为什么?

谢邀。

在现有的食肉动物中,猫科可以说是进化最完美的一个科了,它们灵活、善于奔跑、有着强大的捕猎能力(尖利的爪子和牙齿),而且无论是游泳、跳跃、攀爬它们都很擅长。因此,“森林之王”和“草原之王”都被猫科动物下的老虎和狮子分别摘走。但是,即使猫科也有体型较小的动物,那么,鼬科动物会不会对猫科动物构成威胁呢?我们一起来详细的看一下两个科的动物。

(吃鳄鱼的鼬科动物-水獭)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鼬科动物

鼬科动物是犬型总科下4大科的其中一个大科。犬型总科下一共分为四个大科:熊科、犬科、浣熊科以及鼬科。鼬科动物在所有犬型总科下的第一大科,拥有着最多的亚科和种,同时也拥有着最多的数量。

鼬科下又分为5个亚科,它们分别是:鼬亚科、水獭亚科、獾亚科、美洲獾亚科以及蜜獾亚科。其中蜜獾亚科和美洲獾亚科下仅有一种动物,它们就是蜜獾和美洲獾,而其他三个亚科下的动物都有很多,所以我们只挑选三个亚科中体型最大的动物来与同生存空间内的猫科动物对比一下。

01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蜜獾亚科下唯一的物种-蜜獾

说起蜜獾,有些小伙伴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说起它的绰号来几乎无人不知,那就是“平头哥”。蜜獾是非洲独有的物种,虽然体长不足1米,体重也仅有10公斤左右,但是它可是拿到了“世界上胆子最大动物”的吉尼斯纪录的存在。

蜜獾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原因是,这种体型较小的动物是食肉动物,而且还是独居的。而非洲大草原上大多数的动物都是群居的。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蜜獾仍然能称得上是“哥”,这要得益于它无所畏惧的性格以及灵活的皮肉分离和免疫蛇毒的身体。

虽然,蜜獾在面对群狮时也表现的毫不畏惧,但是结果大都比较悲剧。而在蜜獾生存的环境里,猫科动物大都是狮子、花豹、猎豹等大型的猫科动物,所以,鼬科的蜜獾亚科对猫科构不成威胁。

02 美洲獾亚科下的唯一物种-美洲獾

美洲獾是北美洲常见的一种小型鼬科动物,成年的美洲獾体长平均在80厘米左右,体重平均在8公斤左右。从食性上看,美洲獾是一种杂事偏肉食的动物,它的主要食物以鼠类和昆虫为主。

与蜜獾一样,美洲獾也是独行侠,它的爪子非常的锋利,除了用来捕杀老鼠以外,它的爪子还会在逃生时以极快的速度挖洞。

但是,在北美,有一种猫科动物,它甚至会捕杀美洲獾,它就是美洲狮。美洲狮是猫科猫亚科下体型最大的动物,成年美洲狮的体长在2米左右,体重平均在70公斤左右。这种巨大的体型差下,美洲獾是没有威胁到美洲狮的资本的。

因此,鼬科美洲獾亚科的动物无法威胁到猫科动物。

(美洲獾)

(美洲狮)

03 鼬亚科动物

鼬亚科下一共有9个属33个不同的亚种,在所有的鼬亚科的属中,唯独貂熊属的体型最大,而貂熊属下仅有貂熊一种动物。所以,我们就来看一下貂熊。

貂熊属于鼬科鼬亚科貂熊属,它是一种生活在环北极地区的动物,广泛的分布于近北极的北半球,在我国的大兴安岭地区有200只左右存活。

貂熊是一种凶猛的中型食肉动物(体长平均在90公分左右,体重平均在20公斤左右),它的生存领域与猫科动物中的野猫、猞猁等有很大的重合。所以,在现实中貂熊经常与这些猫科动物交手。结果,出人意料,都是以貂熊获胜告终,因此,在貂熊的食谱中野猫赫然在列。

也就是说,鼬科动物中的貂熊确实不但能够威胁到猫科动物,甚至以猫科动物为食。

04 獾亚科和水獭亚科

为什么将这两个亚科放在一起说呢?因为,獾亚科下有3个属,在这三个属中,都是小型的鼬科动物,最大的獾体重不过10公斤左右,而水獭亚科下的动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而且食物的来源也是水中。所以,这两个亚科下的动物,一个是没有实力对猫科动物有威胁,一个是压根与猫科动物就不存在冲突。

所以,这两个亚科下的动物都对猫科动物没有威胁。

(水獭)

总结

在所有的鼬科动物之中,只有鼬亚科下的貂熊会威胁到小型的猫科动物,而且甚至它还以野猫为食。所以,从宏观上看,鼬科动物是能够威胁到猫科动物的。但是仅此一种。

码字不易,还请各位支持一下。(文系猎奇动物社独家发表,抄袭必究;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鼬科动物会对猫科动物构成威胁吗?为什么?

世界上野生动物那么多,但是在大多数人心中,最关注的还是猫科、犬科,其次是鼬科,究其原因无非就是这几类的动物通常自带话题,能够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而关注度最大的一面,几乎都是关于猫科、犬科、鼬科谁最强的话题。在以往的讨论中,人们几乎都隔空比较,比如狮虎斗的结果,虽然有些讨论看起来引经据典,各种资料齐全的样子,但是总有那么一些关公战秦琼的意思,结论始终不尽人意。

小老虎与小狮子

有人说在野生动物中,同体型战斗力以猫科为尊,也有人说同体型里鼬科无敌,但是如果放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是怎样的呢?好在目前的研究资料,回答起这个问题来也并没有那么难,总的来说事情没有那么绝对,有时候同体型间,甚至体型处于略微弱势的猫科动物,也能战胜同域分布的犬科动物,但在另外的一个环境里面,猫科又处于劣势,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猫科、犬科及鼬科动物在同域分布下的较量。

欧亚猞猁抑制一众犬科动物的发展

猫科与犬科之争由来已久,大多数时候人们都认为猫科或多或少会抑制犬科动物种群的发展,比如生活在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东北虎与灰狼,二者在种群数量变化上会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趋势。

在20世纪以前,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生活着大量的东北虎,此时人们观察到灰狼的数量相对较少。但是从19世纪末开始,俄国疯狂捕杀东北虎,导致老虎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滑,此时人们观察到灰狼的数量快速上升。

而进入20世纪下半叶由于俄国保护东北虎的力度加大,所以老虎数量又呈现上升的趋势,相对的,灰狼的种群数量又呈现了下降趋势。研究者们分析,同域分布下的东北虎,对灰狼的种群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

让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白俄罗斯,研究人员在纳利波基森林和帕阿济尔森林也发现了猫科动物与犬科动物之间特殊的关系。

一直以来,猞猁在人们心中都是一个比较弱势的动物,它们会利用装死或者爬树来躲避危险,尤其是遇到狼的时候,猞猁更是落荒而逃,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子吗?白俄罗斯科学院的研究者们发现,事实刚好反过来,在该地区生活的猞猁,会捕杀多种具有竞争性和威胁性的犬科动物。

欧亚猞猁

1997-2017年间,人们就记录下了猞猁确切杀死16只狼的记录,其中1只成年雄狼,4只雌狼,11只幼狼。

猞猁会直接捕杀狼,这点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尤其是成年雄性大猞猁,更是会定期捕杀同域下的狼,其中幼狼、怀孕的母狼、孤狼是主要的捕杀目标。人们发现,在猞猁数量比较多的区域里面,狼幼崽的死亡率很高,几乎达到了40%-50%,甚至是90%,然而猞猁的幼崽存活率几乎是狼的3-5倍。

猞猁击败了狼

除了狼之外,赤狐、貉一样是猞猁捕杀的目标,因为在它的眼中,狼、赤狐、貉一类的掠食者,是猞猁幼崽的潜在威胁,所以成年猞猁会处处抑制它们的发展。

研究者们通过对64只赤狐跟貉进行同位素标记,发现之后有34只个体被猞猁或者狼杀死了,其中22只是明确被猞猁杀死的,而猞猁集中捕杀赤狐、貉的时间段为温暖期,也就是它们哺育幼崽的时间段。换句话说,就是猞猁为了自己后代的安全,主动捕杀了赤狐等一众食肉动物。

被猞猁杀死的赤狐

渔貂捕杀加拿大猞猁

在白俄罗斯的森林里面,犬科动物里的狼、赤狐、貉处处受到欧亚猞猁的欺负,但是换一个地方,我们来到北美洲,却是另外一个景象,这里的加拿大猞猁(猞猁属的另一个物种)却被鼬科的渔貂欺负得没脾气。

与欧亚猞猁相比,加拿大猞猁体型较小一点,但相比起渔貂来,还是有一些优势的。可人们发现,缅因州的渔貂,确实存在捕杀加拿大猞猁的现象,而且被它捕杀的数量还不少。

加拿大猞猁

渔貂是鼬科貂属里面的一个物种,虽然体型小,但性格跟它两个表哥狼獾、蜜獾一样凶狠,能以小搏大,猎杀一些体型比它大一倍多的猎物。

研究人员在1999-2011年间对缅因州的加拿大猞猁进行无线项圈追踪研究,发现有许多猞猁被其他动物杀死了,从大多数现场看,猞猁的尸体都不完整,有大量咬痕且被分割开来分别藏在多处地方,根据种种迹象,研究人员确定了这就是渔貂所为。

渔貂

渔貂袭击加拿大猞猁,通常发生在冬季大雪覆盖的时候,且多是趁猞猁休息的时候突然冲出来对其进行锁喉,这也就正好说明了为何在猞猁被杀死的地方,没有多少挣扎的痕迹。由于渔貂体型太小,通常只有几千克,所以一下子无法消耗十几千克的加拿大猞猁,所以它们才会将猞猁的尸体分成多个部分藏起来,以便下次再吃。

不过研究者们发现,即便在缅因州里面,存在渔貂捕杀加拿大猞猁的现象,但是长期来看似乎对加拿大猞猁种群并没有什么负面影响,实际上猞猁的数量在研究期间一直增长,说明渔貂并不存在大幅度抑制加拿大猞猁发展的现象。

短尾猫猎杀渔貂

缅因州这边渔貂在捕杀加拿大猞猁,但是在另一边的美国加州,渔貂却被体型比加拿大猞猁小的短尾猫(猞猁属的另一个物种)收拾。

在每年的春夏季,是渔貂的繁殖期,在这个时间段里面渔貂需要完成从筑巢到养育幼崽的整个阶段,而就在这个时间段里面,渔貂遭到了短尾猫大量的屠戮,从数据上看,短尾猫捕杀的渔貂多为雌性渔貂,这在自然界里面是比较合理的。

短尾猫

加拿大猞猁由于狭食性,几乎只吃雪靴兔,而捕食这种动物不需要用到什么战斗技巧,只需足够快和灵活即可,所以长此以往,加拿大猞猁发展出了更为灵巧的身体,后腿也更发达,利于跳跃,但同时也丧失了大部分猫科该有的战斗力。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短尾猫即便在体型上比加拿大猞猁稍小一些,但战斗力却更加强悍,这也是为何它能够捕杀渔貂的原因。

科学家们用了大量时间分析了大量渔貂的尸体,发现大多数非自然死亡的个体中,大多数都是被其他动物杀死的,而这些能够杀死渔貂的动物里面,多数为狼、郊狼、美洲狮、短尾猫等,尤其是美洲狮与短尾猫,更是杀死渔貂的主要元凶。

通常来说,渔貂都喜欢在茂密的森林里面生活,短尾猫相对来说能够在林间更开阔的地带活动,一旦渔貂来到了较为空旷的地带,就有可能成为短尾猫袭击的目标,在这类地形中,渔貂的优势荡然无存,所以难免遭到短尾猫的屠戮。

貉与狗獾的恩怨

让我们再把目光移回白俄罗斯的纳利波基森林里面,这里犬科的貉与鼬科的狗獾也存在相互较量的现象。科学家们在这里发现了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貉会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有效地杀死狗獾。

在体型对比上,貉一般只有3-6千克,而狗獾的体重则能够达到5-10千克,按照“体重优势论”的看法,貉基本上不是狗獾的对手,但是实际情况却是貉能够有效地杀死狗獾。

狗獾

由于在纳利波基森林里的狗獾与貉存在很强的干扰,这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进一步研究发现,狗獾与貉会多次“交锋”。通常来说貉会利用自己犬科社会性高、群居数量多的优势,对狗獾进行打击,比如2018年3月,科学家们就发现了两只貉袭击一只狗獾的现象。

从现场上看,狗獾在两只貉的攻击下步步后退,狗獾利用了小云杉树进行防御,最后被它逃了。地上有狗獾的血迹,表明在交锋的过程中,狗獾受了伤。

细致研究之后发现,貉杀狗獾还存在更聪明、杀伤力更大的方法,那就是利用自己冬眠时间较少的优势,将狗獾活活闷死在洞中。在秋季,2-6只狗獾就会修好一个洞穴,等到初冬的时候它们就进去冬眠。

在同一片栖息地里面,貉虽然也会冬眠,但是人们发现,貉到底还是犬科动物啊,感官异常灵敏,即便是在冬眠的时候,也能感受到周围的动静,而最重要的是,貉冬眠的时间没有狗獾长,这也就给了貉充足的“作案”时间。貉会趁狗獾冬眠之际,将其睡眠室与地面之间的通道堵死,没有了空气,最终狗獾一家子就被活活闷死了。

犬科里的貉

从上面的种种例子来看,虽然表面上多个物种之间确实存在相互抑制的现象,但却并不能说明猫科就比犬科强,或者鼬科的战斗力最高等等,这里面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相当复杂,并不是从简单的例子就能够看出来的,就比如纳利波基森林里的欧亚猞猁,它之所以能够捕杀狼,除了战斗力强之外,更大的原因是因为这里的狼体型普遍不大,有些甚至与猞猁体重差不多,事实上即便是成年的雄性大猞猁,也不会去招惹狼群,或者成年的大雄狼。

狼的体型跟猞猁差不多

鼬科动物会对猫科动物构成威胁吗?为什么?

鼬科动物包括獾、貂、水獭、狼獾和黄鼠狼家族的其他成员。从历史上看,臭鼬也包括在鼬科中,但是遗传分析表明它们属于它们自己的一个单独的家族(臭鼬科)。鼬科动物是毛皮食肉动物,生活在除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大多数海洋岛屿之外的世界陆地和水生区域。 鼬科常见的有黄鼠狼、雪貂,厉害的有狼獾和蜜獾。

猫科动物几乎完全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捕食者(尽管有些猫,如亚洲渔猫,会吃鱼、青蛙和软体动物)。这些猫中的大多数也是夜间掠食者,跟踪猎物或从伏击中猛扑过去。这些猫一直吸引着人类,它们难以捉摸,很少见到。然而,尽管人类可能对这些食肉动物感兴趣,但也是它们死亡的原因。大型猫科动物因偷猎和栖息地丧失而濒临灭绝。 最大的猫是西伯利亚虎,它可以重达300公斤。最小的是非洲的黑足猫,只有大约1.8千克重。

两者综合来说,猫科动物占优势,比较狮虎豹可以压制一切鼬科动物,而狼獾可以对付猞猁以下猫科动物。

鼬科动物会对猫科动物构成威胁吗?为什么?

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由于猫科动物的体型大小差别很大,所以我们要区分对待!

大型猫科动物的竞争对手是熊科动物,从历史上来看,剑齿虎的竞争对手就是短面熊,虽然剑齿虎和短面熊都已经灭绝了,成为了历史的尘埃!但是今天依然有他们的影子,西伯利亚虎和棕熊的对决,就是他们的影子!与剑齿虎和短面熊一样,西伯利亚虎和棕熊的活动范围是有重叠的,它们相遇之后的搏杀互有胜负!

中、小型猫科动物的竞争对手是鼬科动物,鼬科里面的渔貂攻击加拿大猞猁有一些成功得手的案例,貂熊也是鼬科动物,在与中型猫科动物的战斗中互有胜负!黄喉貂是陆生鼬科中唯一群居的种类,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它的食物范围很广,从猕猴、野猪、毛冠鹿、斑羚、豹猫,甚至是大熊猫都在辐射范围。

最直接的竞争,就是我们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居家的周围存在着流浪猫和黄鼠狼,尖牙利爪黄鼠狼肯定是比不过流浪猫的,但是黄鼠狼都是野生的,流浪猫都有家养的成分,战斗力大打折扣,另外,黄鼠狼的臭屁是它的独门武器,打不过可以熏,可以跑,可以说有个扁缝,黄鼠狼都能通过,所以它可以进入鼠穴一窝端,从这一点来说,流浪猫的捕鼠能力远不及黄鼠狼!

猫科本身是食肉目动物,它的竞争对手也来自于食肉目,大型猫科动物的竞争对手是食肉目熊科,中小型猫科动物的竞争对手是食肉目鼬科,这就是我的解答!

鼬科动物会对猫科动物构成威胁吗?为什么?

鼬鼠属野生,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猫属家庭喂养,没有撕杀博斗能力,因此相遇只能招架躲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