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真的姓曹嘛?曹操的小名为什么叫“阿瞒”?
曹操的确是姓曹,因为他的父亲就姓曹,子随父姓,这在古时候是再正常不过了。不过有趣的是,曹操的亲爷爷,却不姓曹。
至于为何曹操姓曹,为何叫阿瞒,这就说来话长了。
曹操字孟德,又名曹阿瞒,生于公元155年,一生活了65岁。纵观曹操的一生,绝对算得上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同时曹操还是一位诗人,具有出色的文学功底。曹操的一生,对于中国历史更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曹操的父亲叫做曹嵩,是大太监曹腾的养子。大家一定会好奇,谁会为一个生不出孩子的太监当儿子呢?是的,如果单纯只是攀附一个太监的财力和地位,那么完全可以攀附一个正常的大臣,为大臣做养子,这样还方便争夺家产,运气好没准还能继承什么官位。但是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还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容易去碰到的。
不过,公元135年,汉顺帝颁布了一条法令,却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在此之前,大太监所收的养子和义子,是不能继承太监爵位的,这就导致许多太监的养子,都不能得到升迁。但是到了汉顺帝期间,汉顺帝规定太监所收养的养子,以后也可以继承太监的爵位了。
如此一来,给太监做养子,自然也就成了一条新的出路。毕竟,太监没有子嗣,成为太监的养子之后,除了改个姓之外,等于是白得了一个爵位,这可就等于是天生掉下来的馅饼了。
至于曹腾,在太监群体当中,更是极为出色的代表。曹腾曾经拥立汉桓帝登基,对汉桓帝有拥立之功。所以,汉桓帝登基之后,直接就给曹腾封了个侯爵。
要知道,汉朝在法理上来说,只要你不姓刘,就绝对不能封王。封侯对于大臣们来说,已经是极致的荣耀。当年著名的汉初三杰,萧何、张良,最后也就仅仅只是封侯而已。
这样的曹腾,权势已是极高。再加上爵位可以继承,想要做曹腾养子的人,自然是趋之若鹜。而最终,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打败了众多竞争对手,成了曹腾的养子。
曹腾原本的姓氏,目前大家公认为是姓夏侯。因为曹操后来起事以后,将夏侯家作为了自己的宗室。而在裴松之为《三国志》所写的注疏当中,也提到了这件事。
不过,也有人说,曹操祖上其实就姓曹,而且还是汉朝开国名相曹腾的后代。所以曹操的老爹曹嵩,虽然是曹腾的养子,但其实也没改过姓,而是人家原本就姓曹。
真相到底如何,后世不得而知。关于曹操老爹到底姓什么这个问题,历史上一直也存在着争议。
至于曹操为何小名叫做阿瞒,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据说曹操小时候,总是喜欢打架斗殴,有点像是一个问题少年。而曹操的叔叔,也因此很看不惯他,所以经常在他爹面前告他的状。
对此,曹操不胜其扰。当时曹操虽然尚且年幼,但已经是一个很有主意的人了。所以最终,曹操决定治一下自己这个叔叔。
在经过一番计划后,曹操在街上碰见了自己的叔叔,然后假装中风。曹操的叔叔见到这一幕,赶紧跑去告诉曹操他爹。老曹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急忙赶来看曹操,结果发现曹操竟然好端端地坐在那里,跟没事人一样。
对此,曹嵩坚决认为,是自己弟弟骗了自己。而曹操对此的解释,则是叔叔不喜欢他,所以才总是告黑状。在此之后,曹嵩说什么也不再相信自己的弟弟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曹操叔叔觉得曹操有问题,所以就给曹操起了个阿瞒的小名。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曹操原本小名叫做阿满,这是个可爱的乳名。后来在三国演义当中,因为后世将其黑化,所以将满字改为瞒字,以此表现曹操的奸诈。
曹操后来能够起兵,轻易拉起一支队伍,主要也是得益于那位干爷爷和老爹的权势。所以后来,曹操被封为魏王之后,也是对自己的干爷爷和老爹进行追封。尤其是后来曹丕篡汉之后,更是直接将太监曹腾追封为皇帝。
身为太监,却成了皇帝,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史,也就曹腾这么一位了。
曹操真的姓曹嘛?曹操的小名为什么叫“阿瞒”?
曹操祖上本姓夏侯,只因父亲过继给了姓曹的宦官,改名叫了曹嵩。曹嵩后来过徐州时,徐州长官陶谦派人护送,但在路上遭遇强盗被杀了。曹操一怒之下,不分皂白讨伐陶谦,还屠了徐州城。
陶谦就是在那个时候,三让刘备。刘备有了徐州,吕布落难前来投奔。吕布叫刘备一口一个"贤弟"。惹得张飞跳将起来,大骂"三姓家奴"。
后来张飞守徐州,喝高了,逼吕布丈人曹豹喝酒,并鞭抽了曹豹。曹豹和吕布里应外合,张飞醉中和吕布大战百合,独自一人逃将出去,丢下徐州和刘备家小。
曹操小时候,脑子活络,但很调皮,连叔父看不下去,就经常向大哥告状。曹操竟假戏真做,在叔父面前发羊癫疯。叔父告之大哥。曹操之父急得叫"救护车(马车)"前来抢救,却见曹操生龙活虎地蹦跳。曹操反告叔父一直搬弄是非。弄得叔父哭笑不得。就给曹操起了"阿瞒"小名。
瞒天瞒地曹阿瞒。可曹操哈哈大笑:"兵不厌诈,人不欺曹。"
一日一相命大师拜访曹操叔父,遇到调皮的曹阿瞒非要他相命。大师沉睡许久,临走之时才甩出一句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惊得曹操叔父圆睁双眼端详侄子,而曹操竟听得意外窃喜飘飘然了,问天下英雄舍我其谁啊?
曹操长久以来狂傲,这都为他后来带来了赤壁大败埋下了伏笔。日后,他痛悔不已!
曹操真的姓曹嘛?曹操的小名为什么叫“阿瞒”?
曹操本姓夏侯,其父曹嵩是夏侯家的人,因中常侍曹腾无子过继给了他当儿子,因此冒姓曹,故曹操随曹氏姓!
在汉朝,曹腾的祖辈是曹参,是西汉开国元勋,战功显赫是汉初三个万户侯之一,第一大功臣萧何本来只封八千户,后来刘邦又增加两千户成万户侯,另一个万户侯是张良自择留地一万户!可见曹参在刘邦集团的地位是相当高的,萧何死后曹参任大汉第二任丞相,继续萧何的政策休养生息,让人民逐渐生活变好,有“萧规曹随”的美誉!
而夏侯氏的祖辈夏侯婴同样是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夏侯婴给刘邦驾车多次救了刘邦性命,并且夏侯婴从刀斧手手下救下韩信,经夏侯婴、萧何举荐,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帮刘邦击败项羽夺得天下!
中常侍曹腾是个太监,没有子嗣所以过继了一个夏侯家的儿子继承香火,也算是门当户对,曹操是夏侯氏的后代的这个身份非常有用,曹操起事争霸就有了曹家、夏侯家两个世家大族的支持!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逃回家乡起兵讨伐董卓,依靠的是曹仁、曹洪兄弟一支人马,另一支人马就是夏侯惇、夏侯渊兄弟带来的,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曹氏兄弟与夏侯兄弟是曹操打天下的兄坚力量,夏侯惇给曹操稳定后方,曹仁则拼死守卫樊城抵抗关羽都是很好的明证!
曹操真的姓曹嘛?曹操的小名为什么叫“阿瞒”?
曹操的身世实在是有点复杂,作为三国时期一位重要的君主,历来人们对其身世都非常好奇,但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曹操真的姓曹吗?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从他爹曹嵩说起。
汉灵帝时期,当时政局混乱,宦官专政,不过没想到这个宦官专政反而给曹嵩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巨大好处。在沛国谯县,已经为父亲曹腾守孝差不多十年的曹嵩就被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大馅饼给砸中了。朝廷忽然传来诏书,要他去朝廷担任大司农的职务。被这巨大喜讯惊呆了的曹嵩连忙准备了一大批祭祀用品,去给他爹曹腾上坟。跪在老子的墓前,曹嵩哭的稀里哗啦,说道:“爹啊,一定是你在上天保佑我啊,所以朝廷才征召我去做官了,以后我一定好好干,给你争口气。”
那么这个曹腾是怎么回事呢?说起这个曹腾身世也是够凄凉的,年纪轻轻的就经常忍饥挨饿,衣食无着。想着反正家里还有几个兄弟,也不差自己一个。为了生活,于是一狠心把自己的命根子割了,去宫里做了太监。
曹腾进宫之后,运气不错,可能人缘比较好,或者有眼缘,竟然被当时的邓太后选中,做了太子的伴读。这个太子名字叫刘保,就是后来的汉顺帝。另外多嘴介绍一下这位邓太后,她的名字叫邓绥,是东汉时期一位著名的女政治家。祖父是东汉开国功臣邓禹,邓禹曾经向刘秀进献过著名的《图天下策》,后来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获封高密侯。有点啰嗦了,下面继续说曹嵩。
我们都知道,刘保做太子的时候被废过,后来在太监孙程、王康的扶持下才做了皇帝,所以他对宦官是很信任的。而且曹腾是他的小跟班,关系还是不错的,于是就一步步的提拔曹腾做到了中常侍。刘保死了之后,后面的小皇帝汉冲帝、汉质帝都是短命,但是曹腾依然得到他们的重用。这样曹腾在宫里的人脉积累还是不错的,和太后关系处的也比较好,逐渐的,他成了沟通大臣和太后的联络员。
曹腾虽然是个死太监,但是他这个人还算比较正常,不像有些太监心理那么阴暗。做事比较公正,得到了太后和大臣的信任。后来和大将军梁冀达成了共识,共图大事。梁冀于是毒死了汉质帝,他们共同迎立刘志为皇帝,就是汉桓帝。曹腾也是凭借此功劳,官至大长秋,一时风光无两啊。
曹腾在宫里干了三十多年,侍候了四位皇帝,凭借运气和机智,游走在权力的巅峰,受到了普遍的好评。不过他唯一觉得可惜的事情就是作为一个太监,他没有儿子啊,白白攒下那么大一份家业,却没人继承,这令他非常郁闷。
135年,汉顺帝急曹腾之所急,对其进行了政策上的大力倾斜,下了一道旨意。那就是,“允许宦官养子袭爵”,也就是说你曹腾不用怕白干了,我允许你领养或者过继一个儿子做你的后代,你死后的爵位也由你这个养子继承。于是,曹腾在这条法令之下,领养了曹嵩。
曹嵩这下算是一步登天啊,在干爹的大力扶持下,事业发展非常好。特别是曹嵩做大司农之后,靠着爷爷和爹爹的积累,曹操赢在了事业的起跑线上。
关于曹嵩的身世,《三国志》记载道:“莫能审其(曹嵩)生出本末”,这就是说曹嵩的身世很迷离,不知道哪里来的。在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中,对曹嵩出身的说法是:“父嵩乞丐携养”(路边要饭的)。当然了,这应该是一种诋毁,并不能当真。
比较奇怪的是,在《三国志》中记载说曹操是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人,后来又说曹嵩“莫能审其生出本末”,这就有点矛盾了。
现代DNA研究最新成果也表明,曹操家族和曹参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也推翻了曹嵩是夏侯氏后人的可能。
不过人们还有一种推测,那就是曹嵩是从曹腾的本族子弟中过继而来的,所以说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曹操姓曹是无疑的。其实想想也很有道理,曹腾那么高的地位,而且又有几个兄弟,过继儿子肯定是从自己侄子中间选啊,绝对不会像陈琳说的是一个路边乞丐。
曹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所以自小就比较调皮,四处游荡,到处惹祸,所以他叔叔就很讨厌他,经常找曹嵩打小报告。曹嵩也是恨铁不成钢,所以经常对曹操进行体罚教育。因为这件事情,曹操就很生气,于是就冒坏水想报复他叔叔。
一天,曹操特意假装和叔叔路上相遇了,一看到曹操,他叔叔大吃一惊,因为看到曹操口眼歪斜,嘴里不停的流口水。于是就问:“哎呀侄儿,你这是怎么了?”曹操就装作很痛苦的说:“叔叔,我中风了。”他叔叔一听,赶紧去告诉曹嵩。
曹嵩赶紧来看曹操,结果没事啊,很正常。就问曹操:“你叔叔不是说你中风了吗?”曹操说:“没有啊,可能叔叔不喜欢我,所以才这么说的吧。”
曹嵩从此对曹操叔叔的话就没有那么相信了。但是曹操因为瞒哄了叔叔和父亲,叔叔就说他:“你个兔崽子,就喜欢欺上瞒下,真是过分,以后就叫你阿瞒吧。”于是曹操就有了个小名,就是“阿瞒”。
曹操真的姓曹嘛?曹操的小名为什么叫“阿瞒”?
曹操真的姓曹
曹操确实姓曹,曹操的父亲曹嵩,是由曹腾领养的同族子弟。
最新的考古成果表明,所谓“曹操出自夏侯氏”的说法,已经在通过对曹氏DNA谱系比对结果面前被证伪。
关于曹操的家世,要从其祖父曹腾说起。
曹腾年轻时被阉割入宫做了宦官,被邓太后选作太子伴读,成为未来汉顺帝刘保的玩伴与同学。刘保即位后,自然不会亏待这个发小,将曹腾升为中常侍。
汉末的宦官一般都没有什么好人,而曹腾却是一个例外,历经顺帝、冲帝、质帝以及桓帝四朝,工作三十年,兢兢业业,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同时受皇帝、外戚以及朝臣尊敬信任的人。
在质帝死后(被梁翼毒杀),曹腾站队梁翼,迎立桓帝刘志,走上了人生巅峰,成为大长秋,职位等同外臣的九卿,权力却比公卿好使。
阳嘉四年(公元135年),顺帝下令允许宦官养子袭爵,于是曹腾从兄弟中领养了侄子曹腾。
曹腾作为大长秋,有推荐官员的职能,事实上他也做得不错,他举荐的边韶、虞放、张温等人都位列九卿之列,这也无形中为他的子孙积累了不小的政治财富。
因此曹嵩坐上了升官的快车道,不必曹腾亲自开口,便很快被举荐为大司农,不仅位列九卿,还掌管着全国经济,这也是为何曹操家底雄厚的原因之一,曹嵩为他积累的政治财富肯定不如曹腾,但物质财富却增加了数倍之多。
不仅物质财富,曹嵩一人超额完成了曹家开枝散叶的任务,史载他至少有六个儿子,两个女儿,曹操是长子。曹嵩将其中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夏侯氏,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他不可能是夏侯家族的,否则就闹笑话了。
“阿瞒”小名的来历虽然比不上袁氏、司马氏那样的老牌勋贵,但作为新贵家族的长子,曹操却很自卑。他个子不高,长相也不怎么样,而且很小便失去了母亲,父亲又忙,他曾经写过一首《善哉行》描述了自己的童年: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
既无三徒教,不闻过庭语。
总体而言,曹操就这样成了一个不缺钱却缺管教的纨绔子弟。
关于曹操小名“阿瞒”的由来,有这样一则故事。
曹操的小名本叫吉利,听着挺喜庆的,但他贪玩、放纵的行径引起了族中某个叔叔的担忧,于是时常会到曹嵩面前告状,曹嵩对这个长子也相当严苛,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板子。
于是曹操要用自己的方式反击,于是有一天遇见叔父,突然口吐白沫,浑身抽搐。叔父吓坏了,急忙扶起他,他磕磕巴巴地说:“中......中风。”
叔父不敢怠慢,赶忙把曹嵩叫了过来,却发现曹操好端端地站在那里,曹嵩问道:“吉利,你叔父说你刚刚中风了,怎么好了呢?”
曹操则回答说:“我从来没中风啊,大概是叔父讨厌我,才说我坏话的吧。”
从这以后,这个叔叔再告状的时候,曹嵩就不再相信了。
无奈之下,叔父见了曹操,便唤他作“阿瞒”。
曹阿瞒的称谓至此叫开,以至于“吉利”这个乳名反而知名度没那么高了,东吴的史官后来为曹操立传,叫做《曹瞒传》,更是让“阿瞒”成了曹操官方史书称谓之一。
曹操真的姓曹嘛?曹操的小名为什么叫“阿瞒”?
自从安阳曹操墓被发现以后,经过考古发掘,基本确实了曹操应该姓曹,是曹家子弟,不是夏侯家子弟,也不是西汉开国元勋曹参的后裔。
曹操小名叫“阿瞒”表示可爱,招人喜欢;也表示比较顽皮。曹操青少年时期喜欢搞恶作剧。也说的说曹操是抱养夏侯家的孩子,担心曹操本人或者别人知道抱养的这件事,所以要瞒着,小名起叫“阿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