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西瓜和南瓜,没有东瓜和北瓜?

为什么有西瓜南瓜,没有东瓜北瓜?当然有,东南西北瓜都有,但它们与你想的可能不一样。

这个问题涉及到植物的传播方向,以及人们的命名文化。

西瓜自西而来,可追溯到非洲,整个西瓜的传播历史,本身也是一段育种史。

人们将非洲贫瘠之地一种可怜兮兮还有毒的葫芦科植物,硬是变成了香甜可口的沙瓤大西瓜。

如此,吃瓜群众才有了手中的兵器。

按照欧阳修的说法,第一个吃瓜的汉人,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个叫胡峤的官员,他是安徽绩溪人,后晋同州郃阳县令。

后晋之后为契丹所灭,胡峤也被掳走了,做了契丹宣武军节度使萧翰的掌书记,这一别中原,就是七年光阴。

期间胡峤还跟着去打过回纥,这段历史被他写成了一本《陷虏记》。

西瓜正是胡峤随征回纥时尝到并记载下来的。

他在书中写道:“…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平川在今天甘肃省白银市一带,胡峤从上京出来的时候,吃的还都是菜,等走出真珠寨,到达平川一带之后,他第一次吃到了西瓜。

契丹人打败了回纥人,也拿到了西瓜的种子,但历史并未记载胡峤是否将这个种子带回中原,他只是初步透露了“牛粪覆棚”的种植方法。

按胡峤的记载,当时种出来的瓜像冬瓜一样大,味道甘甜。

这一事迹被宋欧阳修引用到了他所修撰的《新五代史》中,流传后世,人们也随之统一了西瓜这个名称。

但明代神医李时珍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因为他发现南北朝时的神医陶弘景曾在《本草经集注》中留下过一句“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的注解。

李时珍认为这个“寒瓜”就是古代的西瓜,所以西瓜应不是胡峤所说的那样,由五代时契丹人从回纥抢来种子才传入,而是早就在之前就传入了浙东一代,只不过人们不管它叫西瓜罢了。

这个“之前”是多久呢?至少是“永嘉”年之前,历史上的永嘉之乱是魏晋最大的悲剧,也是五胡乱华的开始。

不过,根据今天的考古,西瓜存在于中国的历史比晋朝更早,人们先后在广西贵县罗泊湾西汉墓和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山西汉墓中发现了西瓜籽。

也就是说,西瓜在西汉时已经存在于中国,这与李时珍“西瓜早植于浙东”的说法印证了。

不过,虽然这些消息让自媒体和网络X科雀跃不已,等到鉴定结果一出来,他们却全装聋作哑了,因为这些“西瓜子”其实都是粉皮冬瓜的籽,人们大失所望。

所以,至少就目前的考古来看,叫“西瓜”是没错的,本来就是原产西边的瓜嘛。

实际上,中国不少地区过去都在“西瓜”的统称外,存有“寒瓜”、“水瓜”的称呼,多称秋天收获的西瓜为寒瓜,而夏时上市的为水瓜。

也有的地方称呼的更直白,夏天的叫夏瓜,秋天的叫秋瓜。

有人还拿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来附会,称西瓜为“青登瓜”。

书中云:“有青登瓜,大如三斗魁,玄表丹里,呈素含红,揽之者寿,食之者仙。”

好家伙!这东西玄表丹里,敢情还是个黑皮瓜,抱着就能长寿,吃了就可成仙,快给我来一万斤!

就西瓜的中文命名来说,汉语称之为“西瓜”是一点错都没有的,英文那个“watermelon”(水甜瓜)的名字反倒略显苍白了些。

如果要称呼其学名“Citrullus lanatus”,这种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下的名称就足以绕晕一群人了。

南瓜的名字可就多了,过去有叫番瓜,有叫倭瓜,有叫金瓜的,还有的地方管黄色的叫黄瓜,青色的叫青瓜,花的叫平瓜。

这是真事儿,明人的《贤博编》中明确记载了这种说法:

“北人呼色黄者为黄瓜,色青者为青瓜,今南方俗呼为南瓜。五色离离,秋后始熟,形如西瓜,而棱瓣稍深,不堪生食,盖召平瓜也。”

不是非要杠的话,我们其实真不要纠结南瓜该叫什么名字,可能连古代人都蒙圈了,于是也像西瓜那样选用了一个你懂我懂大家懂的名称。

实际上,迄今为止南瓜的称呼依然是乱七八糟,根据地域、品种都有不同的名字。

之所以人们最终大部分接受了其叫“南瓜”,可能真的与它是从南方传过来的有关。

尽管南瓜的原种是美洲,但在大航海时代以后,它很快就经由东南亚等中转站传入了中国。

故明代《本草纲目》有云: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今燕京诸处亦有之矣。

所以,这可不就是“南”瓜么?

不过呢,李时珍这一说法其实是受到了不少人反对的。

根据某些考据,明朝南瓜很有可能是由北向南传播的,葡萄牙人将这些种子献给了正德皇帝。然后它们借着皇庄扩散,在明末已经到处都是了,以致于黄冈人李时珍作出了“今燕京诸处亦有之矣”的判断。

所以,南瓜也被一些地方的人称为“北瓜”,还有一些地方将南瓜中的某些品种称为“北瓜”(亦有将西葫芦、笋瓜等叫北瓜的)。

至于东瓜,其实就是我们常见的“冬瓜” 的另一种名称,中国之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文化,冬瓜自然也不例外。

这点与南瓜被称为“北瓜”的情况非常相似,不同地区的人们受限于自己不同的认知,给东西取了许许多多基于自身文化的命名。

除了“东瓜”这个名称外,冬瓜也被称为白瓜、白东瓜、白冬瓜、白瓜、枕瓜等很多名字。

很多冬瓜命名中主要突出的是其“白”这个特征,毕竟冬瓜有一身白肉,即便深色的外皮也会长有白色的绒毛,在瓜熟的时候还会有一层冬瓜霜,因此它的名称不是“白”,就是“冬”。

实际上,西瓜、南瓜、冬瓜这些瓜果在古代甚至会被人们混淆在一起称呼,或者被混入各种各样如金瓜、肉瓜、海瓜、番瓜、黄瓜、吊瓜等等等等等称呼中。

结果我们也能看到,今天金瓜在有的地方指南瓜,有的地方指香瓜,有的地方指黄瓤的西瓜,还有的地方指苦瓜;肉瓜仅在某些农村小面积的存在;海瓜在今天一般被用来指海参;黄瓜自己还在与青瓜、胡瓜打架呢;现代名为吊瓜的葫芦科植物栝楼则被人指名“屎冬瓜”……想要跟这些玩意儿杠,多条命都不够。

所以呀,还真是别跟中国那些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名称较劲,尤其是菜盘子里的,往碗里可劲的扒就对了!

为什么只有西瓜和南瓜,没有东瓜和北瓜?

有东瓜呀!而且东瓜分两种,一种是冬瓜,一种是东瓜,粗圆长一点的叫冬瓜,圆圆的像西瓜一样的叫东瓜,东瓜的籽和西瓜籽一样,只不过瓜瓤不一样,西瓜的瓤是红色,东瓜的瓤是绿色。北瓜也有,有一种小瓜,金色的叫北瓜。还有烧瓜,砍瓜,吊瓜,玉瓜,丝瓜,蛇瓜,香瓜,窝瓜,角瓜等很多瓜,你个傻瓜。

为什么只有西瓜和南瓜,没有东瓜和北瓜?

东南西北是指四个方位,但在我国常常也把这些方位用词,加入事物的名称之中,以示区分。当然名字中加了方位的事物,一般都有与之相对(方位)的另一种东西。比如,我们的名山,有东岳,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就有西岳。有南岳对应的就有北岳。同样有山东,对应的就有山西。有河南对应的就有河北等。

而在我们的蔬菜中,有南瓜却没有对应的"北瓜",有西瓜却没有对应的"东瓜"。这显然好像与我们传统认知有点不符。那为什么会出现只有西瓜,南瓜没有东瓜北瓜,这种情况的呢?

这还得从我们有的西瓜和南瓜说起,西瓜和南瓜都是两个外来品种。西瓜从西域引进,来自西方,故名西瓜。而南瓜最先引进种植地,是在我国的南方,之后再由南方逐渐推广到北方,也就是说,它从南方而来,故名南瓜。

有人就会好奇,难道就没有从东方和北方引进的瓜,或者说先在东方和北方种植的瓜吗?我想肯定是有的。

先说说为什么会没有"东瓜"呢?因为肯定是有冬瓜在前吧。其实早在四五千年前,在我国就已经有冬瓜这种瓜了,而且被广泛种植,也就是说它(冬瓜)是本地土生品种。因此外来品种的瓜,不可能先于它在我国出现。而东与冬同音,为了便于区别,即使有从东方种植或引进的瓜,肯定也会取一个与东字不同音的名称,加以区别了。

那为什么会没有北瓜呢?其实是因为南瓜在一些地区也叫北瓜。那么有可能在南瓜出现以前,可能真的没有什么从北方推广到南方,或者从北引进的瓜了。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是因为我国的文化发源地,主要是在北方地区,那么他们那儿的土生品种的瓜,种肯定会有自己的名称,当然,这个名称肯定会被推广到全国,说白了,人家的叫法才是正统,而你南方也好,西方也罢,通通属于异域偏邦,那么所产之物肯定会加以方位名称来区别。而且在我们的文化发源地(北方),再往北,可能真的不出产什么瓜了。可能这也是,没有瓜被命名为北瓜的原因之一吧。

为什么只有西瓜和南瓜,没有东瓜和北瓜?

提问者要么不是农民,要么你那里没有。提这样问题应该百度一下,或多学习一些疏莱知识再提这样的问题,不然会笑掉大牙的。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这里东、南、西、北瓜都有。不信你可以到我们安徽淮北平原来走访一下就知道了。

八十年代有段相声,好像是马季与姜昆合说的。其中有这么一段猜迷语。词段是这样的:东风,打一水果名。回答者想了一下说:不知道。问者说:真笨,连这都不知道。告诉你吧,是西瓜(刮)。又问:西风,打一疏莱名。回答说,我知道了是东瓜(刮)(又称冬瓜)。又问:北风,打一蔬菜名。回答:南瓜(刮)。又问:南风,打一蔬菜名。回答:北瓜(刮)。又问:旋风,打一蔬菜名。回答:挠挠头,想了想说,不知道。问者说:这你又不知道了?真笨,是绞瓜(刮)呀!(我们这里绞瓜也说做丝瓜)。

你说说,写相声词段和说相声都讲严谨性的,可供考证的。没有的他们一定不会乱写乱说的。所以,你在提问时一定要考虑题目的严谨性。我的回答也许你不喜欢,不喜勿喷,但愿对你有帮助。

以上配的图片是东南西北瓜都有,网上一搜就出来了。自己猜猜对号入座吧!

为什么只有西瓜和南瓜,没有东瓜和北瓜?

谁告诉你的没北瓜?

为什么只有西瓜和南瓜,没有东瓜和北瓜?

我吃的是假冬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