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那么多儿子为什么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得厉害?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场发生于唐朝初年的政变,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无法想象的巨大影响,以至于稍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场政变的过程和结果。
李世民胜出,在玄武门外杀掉了自己的两个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此之后,李世民带兵入宫,逼迫唐高祖李渊禅位于他,然后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盛世。
这段历史,相信绝大多数人,都非常清楚。
不过,在这段历史背后,我们却很容易产生一个疑问。
按照正史记载,唐高祖李渊可是一个生育能力极强的人!有记载的,儿子有二十二个,女儿十九个。
女儿暂且不提,毕竟整个中国古代,除了李世民后面纳的那个姓武的妃子外,历来都是男子才能即位。就算这样,李渊仍是有二十二个儿子!
那么,为什么在这些儿子当中,只有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这三兄弟,斗的那么厉害。其他的十几个孩子,为什么没能参与到这场夺位大战当中呢?
1.年龄差距太大李渊的二十二个儿子,大致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唐朝建立之前生的;一类,是唐朝开国之后生的。
按照正史记载,隐太子李建成,出生于公元589年,二子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8年,三子李玄霸(小说里的李元霸)出生于公元599年,四子李元吉出生于公元603年,五子李智云出生于公元603年。
除了这五个孩子之外,剩下的十几个儿子,就全都是唐朝建立之后才出生的了。
众所周知,唐朝正式建立于公元618年。也就是说,唐朝建立的时候,李建成29岁,李世民20岁,李元吉15岁。
而另外两个儿子,李玄霸是四年前病死的,李智云是一年前被隋朝旧部抓住杀掉了。
也就是说,李渊在唐朝建立之前生的五个儿子,在唐朝开国后,就只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个了。
而玄武门之变,则是发生在公元626年,也就是唐朝开国8年之后。当时除了这三个儿子以外,李渊其他的儿子,年龄最大的六子李元景,也才仅仅只有8岁。8岁的孩子,自然是不可能去跟战功赫赫的李世民,或者地位深固的李建成争夺帝位了。
2.双方旗鼓相当玄武门之变,之所以能够发生,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间,实力相仿,而且都对唐朝的建立,有着莫大的功勋。
和很多影视剧或者小说不同,在正史当中,太子建成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最开始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时候,就是李建成帮忙训练的军队。后来攻取长安,平定山东,更是功劳极大。
至于李世民,那就更不用说了。唐朝的建立,可以说半个天下,都是李世民带军队打下来的。单以军功而论,李世民确实要高过太子建成。
至于李元吉,因为年纪还是稍小一些的缘故,确实要逊色两位兄长很多,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
所以,唐朝历史上第一次帝位争夺战,就只能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展开了。
3.两个儿子实力太强,李渊压不住和后世的很多夺嫡大战不同,在唐朝初年的这场帝位争夺战当中,李渊的地位其实非常尴尬。
在其他的朝代,皇子要想当皇帝,最重要的,就是讨老爹的欢心。只有皇帝老子喜欢你,你才能被封为太子,群臣才能追随你。
但是在唐朝初年,不是这样的!
唐高祖李渊,大概是历史上诸多开国君主当中,最为尴尬的一个。其他开国君主,比如汉朝的刘邦,宋朝的赵匡胤,明朝的朱元璋等等,大多是雄才大略。唯有唐高祖李渊,不太一样。
李渊之所以能顺利起兵,依仗的除了个人的才能外,更多的是祖辈的庇荫。李渊出身的李家,是关陇军事集团的核心家族。李渊的爷爷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位极人臣;老爹李昞继承爵位,而且和隋文帝还是连襟,娶了同一对姐妹。
历史上有名的隋炀帝,其实是李渊的表哥到了李渊这一代,只要不败家,基本上注定了是国家最顶级的那一小撮人。
而李渊决定起兵之后,能够打下整个天下,建立唐朝,靠的也不是自己多牛,而是生了两个好儿子。不管是李建成还是李世民,在治国和打仗方面,都是一等一的大才。后世也完全认定,如果没有李世民和李建成,唐朝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来。
所以,在唐朝开国之后,就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
老爹没那么强,而两个儿子却都是千载难逢的人杰。所以两个儿子相争,老爹根本就压不住。
作为太子的李建成自然不用说,作为太子,可以开府建牙,麾下更是人才辈出。
薛万彻、冯立、马三宝都是一等一的名将,后来亦被李世民重用,在中原对突厥的战争中大放异彩。而文官则有王珪和魏征这样的猛人,魏征就不用说了,后来吵得李世民几十年不消停,而名声稍弱的王珪,则是唐朝初年的宰相。
而被封为秦王的李世民,则是唐朝历史上唯一的天策上将,权力大的简直吓死人。不但可以自行开设天策府,招募人才;李世民本人则官拜尚书令,分管朝廷六部。甚至于,天策府本身还拥有铸币权,可以自行铸造货币!
唐朝最早的那几年当中,朝堂上其实可以被视作是三足鼎立的局面,作为皇帝的李渊,和两个儿子各占一边。如果李世民和李建成哪天脑子突然一热,联合起来反对李渊的话,那李渊还真就没别的法子,只能乖乖退位了。
正是因为种种原因,才让后来玄武门外,发生了骨肉相残的一幕。而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虽然如愿登上帝位,而且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盛世。但其本身,却永远留下这样一个污点。
至于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后,将帝位禅让给李世民,自己则住在太极宫,后来又搬到了大安宫。做不了皇帝,李渊也就只能安心在太极宫内,继续给李世民添几个弟弟妹妹。单史料上有记载的。李渊退位后,就又生了三个儿子,若干个女儿。
作为唐朝的首任皇帝,李渊虽然在打天下和管孩子这两件事上,做的不是特别好。但在生孩子这件事上,能力确实还是很强的。
李渊那么多儿子为什么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得厉害?
唐朝创建以前和初期,都是以阴谋暗杀方式夺权的。这种以谋略为基础的革命,推翻大隋杨广统治。
李渊是太原留守地方最高官,还有付官王威和高君雅,都是隋炀帝的亲信。隋炀帝对表兄李渊也采取防犯戒备。李渊阴谋拉扰利用不成后,要起兵反随便设计锄掉了这俩位亲密战友,同突厥和好,让刘文静出使北方,给突厥带信,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予可汗有之。公然勾结外敌,委曲求全地,要强大突厥兵南下长安为他反随开路进长安,当先锋,打头阵,从策略上为他当皇帝扫除障碍,蹄开长安国都之门,收到预期效果。顺利在六一七年一月,李渊率军三万人马起兵在突厥入侵长安后,斥责隋炀帝,杀害忠良,穷兵黩武,致使人民遍地起义,民怨沸腾,对豺狼充于道路。李渊废掉国君炀帝。让他的孙子杨侑为帝,还是策略地安定关中,事成就杀了杨郁,自己称帝了。
在与瓦岗军首领李密合作更是战略,两个都想称霸为皇,需要有人为自己阻挡敌人,进占中原,消灭隋朝军队,免除后顾之忧,李渊给李密写信对其极力吹棒,说自己拿下国都,没有取代隋朝之意,让李密阻挡中原的敌军西进。李密在对付东面随军主力王世充。也怕李渊后边偷袭,但瓦岗军被王世充打败失利后将领都要求李密投靠李渊,李渊也热烈欢迎,当做贵宾。却暗地监视李密,李密要离开长安,却要他留下一半兵力后。说是叛乱。拿下杀头。
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没有象李世民那样有统一全国的政治的雄才大略,只想偏安一隅。结果被杀和自己所作为有着很大的关系。
刘武周是唐朝的劲敌。六二二年刘联合突厥骑兵南下,占领齐王李元吉总管并州,李元吉无去抵抗,弃城而逃。李渊令裴寂出击,也大败而归。李渊这时想放弃这个地区,遭到李世民的坚决反对。最后李世民主动出击,坚壁清野,全面击溃刘武周的军队,并把刘赶到突厥那里被杀。恢夏老家河东地区领地。
李渊再令李世民东征王世充, 围困洛阳。王世充向河北窦建德求援,窦建德军队血战多次最后被李世民击败,还虏了窦建德,王世充绝望之中献城投降。不久李世民不杀窦建德也押送到长安后,被李渊的儿子建成,元吉诱导下杀死了窦建德。使得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又举兵反唐。不到半年就恢复窦建德的领地,使李世民又奉命征讨,和刘黑闼所部激战血拚不分胜负,李世民决堤放水,攻刘黑闼败退。投奔突厥后,又卷土重来。李渊命李元吉征讨打击却是大败。这时魏征看到刘黑闼己经势败俱伤,要李建成亲自出马,安抚民心最终瓦解刘黑闼的部下,刘黑闼败退被杀。河北和山东等地被建成平定,夺了李世民扳仇雪恨和打败为窦建德残余再立的大功的机会。也为李世民要杀李建成李元吉,埋下仇恨种子。
当李靖平定江南萧铣,招降杜伏威后,兄弟都在长安住扎,李世民住在承干殿,元吉住在武德殿后院,都在和皇帝寝宫,太子东宫一块,交通通行不受限制,李建成想要把李世民让迁到外地去,使得李世民很不高兴,加上元吉劝太子而劝要建成趁早除秦王李世民,命令护军宇文宝埋伏在宫里,准备刺杀李世民,被建成制止。建成也加强防备召集骁勇卫土,充当东宫卫士。
李渊想迁都洛阳,免得长安被突厥侵拢,建成元吉同意,李世民坚决反对。但为了国家利益又要求去修建洛阳城。元吉又认为秦王到了洛阳,拥有土地与军队,便无法控制他了,又要他留在长安,捉住他容易。干方百计使李渊改变了主意,李世民去洛阳住持修成又没有干成。
元吉诬陷世民有叛乱倾向,要高祖要惩治秦王,却被陈叔达劝阻。秦王为天下立下巨功,是不能够轻易废黜,况且他性情刚烈,想倘若加以折辱贬斥,恐怕经受不住内心忧伤,愤怒一旦发难,階下后悔还来得及吗?李渊没有敢行动。元吉却等不及了,要求李渊找借口赶紧将他杀掉。李渊并不达应。
李世民幕僚人员,都感到危机四伏,都是个个心惊,人人忧虑,不知所措。房玄龄与长孙无忌想,李世民现在仇怨己经造成,一旦祸患暗发,岂只是秦王府不可收拾,实际国家的存在都成问题。不应该不去劝说秦王采取周公平定管叔蔡权相似的行动,安定皇室与国家,存亡枢机形势危急,就该现在行动。两人急找秦王说,大王功盖天地,应当继承皇帝的大业,现在大王担心危机发生,正是上天在帮助王啊,不要迟疑不定了。房玄龄劝说李世民立即诛杀李建成,李元吉。在旁边杜如晦也共同劝说。
建成,元吉也拿出自己金银财宝引诱秦王将领在背叛秦王。对尉迟恭赠送财宝被拒绝,尉迟恭也被下牢,要被除掉,李世民请求下保命得以幸免。却加速了秦王要杀建成元吉步伐。六二六年七月二日,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告状,一块去李渊那里。一同入朝,待走临湖殿时,发觉不对头,急拔马回跑,已经被李世民带领伏兵喊杀追来。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回头叫哥。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尉迟恭,射死李元吉。东宫勇士们也出来血战一夜。尉迟恭将元吉头割下示众,李建成的人马,见大势己去,逃之天天。李世民逼退李渊。坐了皇帝。
李渊那么多儿子为什么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得厉害?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这个问题说来也有趣,李渊的后代很多,其儿子多达22人,女儿多达19人,但是最后争皇位最厉害的确实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兄弟。毕竟李渊不像朱棣,只有朱高炽、朱高燧、朱高煦三个儿子。那么为什么李渊一朝这三个儿子争斗得如此厉害呢?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解答。
一、与继承制度有关古代继承皇位,讲究的是一个嫡长子继承皇位。嫡长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嫡子,一个是长子。因此嫡子不一定能继承皇位,长子也不一定能继承皇位,唯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继承皇位。而且庶子想要继承皇位的话,那就必须嫡子全部死光了才能轮到庶子。
长子我们就不解释了,自然是取那个年龄最大的;嫡子的话,即皇帝的正室所生的孩子便是嫡子。李渊的皇后是窦皇后,窦皇后一生有四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因此嫡子便是这四人。在这四人死光之前,剩下的孩子都没有希望继承皇位。
在这里面嫡长子是李建成,他是太子,同时也是最有可能即位的人;李世民为次子,除非李建成死了或者李渊废长立幼,不然李世民也没机会;李元吉的话,除了两个哥哥都死了,不然他也没机会。李玄霸则早死,因此省略不提。
因此最终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便是这三人,因此这三人斗得便格外厉害。
二、与年龄有关李渊那么多孩子,自然年龄上会出现差异。我们来看看这些孩子们的年龄差:
长子李建成:589年出生;次子李世民:598年出生;三子李玄霸:599年出生;四子李元吉:603年出生;五子李智云:603年出生;六子李元景:618年出生……
也就是李建成比老六大了29岁,李世民比老六大了20岁……
李世民的大儿子李承乾是619年出生,也就是说李世民的大儿子和李世民的六弟差不多大。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弟弟们真的就是一些小孩子,一群小孩子你怎么指望他们进行权力斗争呢?
三、和功劳有关李渊起兵打天下,出力最大的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了。
其中李元吉的话,虽然出力颇多,但是基本上败多胜少,因此我们先不提;但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从晋阳起兵开始就是战功赫赫的元勋人物,可以说李唐江山有一半是这两个人打下来的。因此在分功哪怕是争功的时候,也自然是由这二人进行。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李渊那么多儿子为什么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得厉害?
主要原因在于李渊造小孩分为两个时期
唐朝在开国之前,李渊只有5个儿子,而在开国之后才生下了其他儿子,年龄实在是太小了。
唐朝在公元618年开国,然而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在公元626年,这其中有8年时间,李渊在没开国之前肯定是到处打仗,不会有时间去生孩子,在李渊做皇帝后生下了10几个儿子,年龄最大的最多八九岁,有的还没生下来。
年龄上的差距直接让其他的皇子失去了争夺皇位的资本,而且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对唐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各自手中都掌握着权利和兵权。
开国后生的皇子都在参天大树下生长,更是温室花朵,加上连成年都不到,无法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在面对同父异母的哥哥更是毫无建树。自然不会有世家或军队的支持。
显而易见最终皇位的继承人只是在李渊开国之前五个儿子中的一个,但是却有两个儿子没有活到开国后,更是无法争夺皇位。
分别是李渊的第三子卫王李玄霸和第五子楚王李智云,不过李智云是李渊的庶子,在他前面的四个哥哥都是李渊的正妻所生。
李玄霸英年早逝,没有活到唐王朝开国。
李智云死于李渊刚刚起兵时,李建成和李智云在一起,最后李建成以为李智云年纪轻,不能成事,就没带他一起行动,而李建成自己回到太原,不久之后李智云果然被隋朝兵丁抓住,最后被处死。
在死去李智云和李玄霸后,李渊儿子中就只剩下三个,及是成年,又是有实力争夺皇位的。
李渊那么多儿子为什么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得厉害?
据史料记载李渊一生一共生下22个儿子,这样的数量绝对在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帝王中名列前茅,可是话说回来李渊的儿子虽然很多,但在隋末唐初能登的上台面的却不多,一来李渊的许多儿子要么没出生,要么太年幼,要么已经早夭。
再细分之下我们都知道隋朝是在公元618年灭亡的,当时的天下也是在此时陷入大动乱的。以公元618年为时间节点,李渊的22个儿子中只有前五个儿子是出生在公元618年之前,这五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五子李智云,在这五个能登上台面的儿子中老三和老五又已经去世,所以能有作为的只能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
当然以上是以时间点来划分,再具体一点的话就要考虑古代的继承制度,古代遵循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嫡子在家庭中享有优先继承权,李渊的这么多儿子中只有前四子是他的原配所生,也即是这四人是嫡子,他们的地位明显比其他儿子高,前四子中三子李玄霸早死,所以以嫡庶之分来区别的话,这三人也会脱颖而出。
凭借以上两个先天条件,李渊的这三个儿子在动乱中为李唐建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也因李渊的放纵,这三个儿子各自都拥有极大的权力。有了权力,自然也就有了觊觎皇位的资本,因此在李唐建立之后李渊的三个儿子为了皇位展开剧烈的争夺。李渊的其他儿子因不具备前面的两个先天条件,所以只能选择远离。
李渊那么多儿子为什么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得厉害?
唐高祖李渊一生拥有二十二个儿子,十七个女儿。这样的子女数量在中国古代历史皇帝子嗣排行榜中也是能够名列前茅。
但是唐高祖李渊晚年时期并没有出现九龙夺嫡的现象,而大唐王朝皇位继承人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皇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三人之间。那么当这三个人为了争夺皇位继承人的身份闹的难舍难分时,其他诸多皇子为何不见出面或者加入到这场战争中呢?
嫡庶有别,长幼悬殊!实际上唐高祖李渊尽管一生拥有二十二个儿子,但是这二十二个儿子之间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这二十二个儿子显然不是一奶同胞,而是由李渊的不同妃子所生,因此存在着嫡庶之分。其中皇长子李建成、皇次子李世民、皇三子李玄霸、皇四子李元吉乃是李渊与原配夫人窦氏所生。后来李渊于太原起兵建立大唐王朝称帝之后,将已经过世的窦氏立追封为了穆皇后。
由于窦皇后家世显赫,又与北周皇室宇文家族存在血缘关系。因此唐高祖李渊建立大唐王朝之后也不曾另立皇后。因此唐高祖李渊二十二个儿子中只有前四个儿子乃是嫡子。而且这四个儿子中最小的儿子李元吉也出生于公元603年。
而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前膝下的子嗣数量并不算多,只生育有五个儿子。除以上四子外,还有一个李智云与李元吉同年所生。且其母为妃嫔。
但是当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夏太原起兵之时,三子李玄霸已经去世。而起兵后不久五子李智云被敌军抓住后杀害。因此此时只有皇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四子李元吉三个儿子帮其成就大业。这三个儿子通过不同的方式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和树立了威望。
而皇六子李元景出生于公元618年。其生母不过是个贵嫔,因此李元景及后面的儿子们全部为庶子(死去的皇五子李智云也是庶子),同时李元景比自己的四哥李元吉要小15岁。因此包含李元景在内其他弟弟们根本没有机会和足够的实力与前面的三位哥哥竞争。这便是年龄上的差距导致的实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
因此公元626年夏,当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宫廷政变,利用在玄武门提前埋伏好的亲信将领们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当场射杀之时。唐高祖李渊其他儿子们中最年长的儿子李元景也不过是一个仅八岁的孩童。这些孩子们根本不可能参与皇位继承人的竞争,更不可能成为唐高祖李渊托付国家神器之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