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粮食产量不高是因为没有化肥和农药吗?

可以说化肥农药在粮食生产及产量中占很大因素。但是,粮食的高产是多项因素的综合结果,正如毛主席倡导的农业“八字宪法”。水肥土种密保工管,哪一环节做得不到位,都会影响到粮食产量。

为什么说生产初期,产量低和使用化肥少有关系呢!

那时生产条件各方面都还不错好,70年代时我国已有了化肥工业,基本各县都有化肥厂。

虽然说化肥那时还比较便宜,每袋(100斤)“碳酸氢胺”仅几元钱,到80年代才涨到每袋20元左右。磷肥一毛钱一斤。即使是那样,生产队也做不到大量购买和使用,因为经济条件差。

生产队动员社员积攒农家粪肥,及牲畜粪便等。这种农家肥所含的能量元素和化肥是无法相比的。更有的人为了凑数不求质量,黄土杂草水一掺和,就算粪肥,能换取工分即达目的。去哪里能肥沃土地多打粮食呢!

再一个重要原因,优良品种方面,70、80年代优良品种尚未全面推开实施,生产队所种植的粮食,多是传统的自留种子,它本身就不具高产的潜能,加上没有什么营养元素的质量差的“农肥”,去哪里能高产呢!

水利条件也落后,一个生产队仅1~2套排灌机械,天年旱时根本浇灌不过来,作物受旱情况普遍。水肥条件不保,去哪里能高产呢?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亩产300~400斤就算不错了。

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好了,化肥农药、优良品种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科学家不断研究改良新品种,粮食产量成倍翻番。亩产3000~4000或以上都已成事实。农业科技现代化才是最重要的。

生产队时期,粮食产量不高是因为没有化肥和农药吗?

决定粮食产量高低的是:土、水、肥、种子、农药,管理、种植技术,天气变化等因素。

平整的土地,合理施肥、使用农药,优良品种、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是粮食高产的决定因素。

生产队时期,没有优良品种,种子都是自留种,是粮食产量低的一个原因。生产队时期种植管理技术落后,与现在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相比,粮食产量低是必然的。

生产队时期,化肥农药短缺也是造成粮食产量低的一种原因。化肥、农药用量很少或者基本不用,品种单一,化肥以氨水为主,使用不当,还容易烧坏庄稼,且只有植物三要素氮磷钾之中的一种氮元素,农药有低效果、高残留的“六六粉”,1059,1605等剧毒品种,杀虫效果不咋的,人喷洒农药中毒现象经常发生,现在都已经禁止使用。

七十年代初期,中国外交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有所缓解,以毛主席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抓住时机,从西方国家引进了成套的大型设备(包括化肥制造设备),生产出高效的化肥农药,加上我国的粮食制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例如,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品种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以及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八十年代粮食产量提高是历史的必然!

生产队时期,粮食产量不高是因为没有化肥和农药吗?

生产队时期粮食产量低就是大锅饭那套造成的!并且一年不如一年是铁的事实!那个年代化肥农药已经大量使用。

生产队时期,粮食产量不高是因为没有化肥和农药吗?

不是!凡是片面认为粮食产量高低取决于农药化肥育种等科学技术,而不是取决于经营管理模式的同志,所犯的一个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了人的因素,他们不懂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综合,不懂得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他们的认识水平仅仅停留在对表象的认识上,没有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是认知能力弱的具体表现。

“起决定因素的是人而不是物”,这是基本常识。

如果没有好的制度,再先进的生产工具,包括科学技术,不仅不能被推广使用,还有可能引起生产力暴动,比如消极怠工,虐待牲口、破坏生产工具等现象,从而阻碍生产力发展。

举例一:农业合作化时期,即1955年上半年,初级社的规模发展过快,违背了自愿互利原则,生产关系改变过快,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引起生产力暴动,各地出现农民乱砍树木、屠宰牲畜、破坏生产工具等现象。

举例二:人民公社时期,平均主义大锅饭,严重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出现了“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出工不出力的现象,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假如说,如今,在农村再搞一场全民运动,回到从前人民公社大集体模式下,所有财产一律归公,信不信由你,过不了三天时间,屠宰场的肉没了,果园的树没了,超市的商品没了……家家户户的财产统统不见了踪影,生产力暴动必定要发生。

生产关系脱离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你的声量再大,也毫无意义。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就促进生产力发展,否则就阻碍生产力发展,这是客观规律。

无论是包产到户责任制还是人民公社大集体,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而化肥农药育种等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范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然这是讲的生产力,要想生产力得到最大释放,必须改革生产关系,而不是在生产力自本身找原因。

生产队时期,粮食产量不高是因为没有化肥和农药吗?

问:生产队时期,粮食产量不高是因为没有化肥和农药吗?

不是,生产队时期,粮食产量不高,不是因为没有化肥和农药,化肥农药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种子,过去种地的种子是传统种子,不高产,现在种地用的都是农科院培育的高产优良品种。

实践中证明,现在有人种地不使用化肥,使用的完全是农家肥,只要肥料充足,一亩优种玉米照样能收一千多斤。

有人种生产队时期保留下来的"八趟白″玉米,使用化肥长势良好,但最多只打四五百斤粮食。

有人用优良品种种地不施肥料,种的是卫生田,也不打农药,产量都在六七百斤,比过去老品种水肥充足的产量还高。

这就说明,粮食高产低产主要因素不在化肥农药,主要的原因是优良品种的高产和传统籽种的低产。

如果还用过去的传统粮食籽种,用多好的化肥农药,亩产量不过五六百斤,所以,高产不高产不在化肥农药,籽种起决定性作用。

生产队时期,粮食产量不高是因为没有化肥和农药吗?

现在的玉米,如小树一样粗壮,一穗玉米,如过去的几穗小玉米,过去的玉米茬子,用手就能薅下来,现在用镐也得刨几下,过去柴火不够烧,现在发愁怎么处理杆颗。刚用化肥时,并不受欢迎,只是少量给庄稼用了,其余都挖坑埋了,现在高价买化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