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的症状是什么?以及如何防治作物白粉病?
白粉病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百粉病顾名思义,症状就是在农作物的叶片上生成一种白色的粉状物。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可在多种作物上发生。
一、小麦白粉病症状表现:
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及叶梢上,有时还可侵染穗部。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白色丝状薄层,而后病斑扩大呈长椭圆形,上生许多白色粉状霉层。霉层逐渐变为灰褐色,并散生黑色小点粒。发病严重时,植株萎蔫、枯黄、甚至枯死。
发生特点:
一般以菌丝体在冬麦苗上越冬。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反复传染,造成病害流行。小麦生育后期在菌丝体上产生闭囊壳越夏,待田间冬小麦出苗后,条件适宜闭囊壳释放子囊孢子侵染麦苗。
病害发生适宜温度为20°C。一般天气潮湿、光照不足、种植过密、田间郁闭通风不良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促进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施用,防止倒伏,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可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g,对水30kg,喷雾防治。
二、黄瓜白粉病症状表现: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布满叶片。后期白色霉斑变灰,病叶黄枯。
发生特点:
病菌可随气流、雨水周年反复传染,一般从温室黄瓜传染到露地黄瓜,在从露地黄瓜传染到秋黄瓜,然后又回到大棚黄瓜为害。发病适宜温度为16~24°C,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5%。
防治方法:
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白粉病的症状是什么?以及如何防治作物白粉病?
感谢邀请。白粉病是一种植物常见病害,是由真菌引发感染发病的,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和叶梢,也会危害到植物的穗与茎杆。白粉病的症状
白粉病的症状与其名称很相符,患病植物叶片上像是撒了一层白粉。白粉病的初发期,通常会在植物的叶子上出现小斑点,随着病害的严重,斑点逐渐增大,白粉物也会越来越多,并会渐渐的变成灰白色,或灰褐色。
白粉病发病也与温度和湿度也有一定的关系,春季与秋季发病相对比较严重。植物患上白粉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随着病情的逐渐蔓延,从而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正常生长,甚至于导致作物死亡。
白粉病的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改良作物品种,增强对白粉病的抗性。降低作物种植的密度,对于果树类要适时合理修剪,加大其通风透光性。在施肥上减少氮肥的施入量,适当增施磷钾肥,浇灌要合理,不要让土壤过湿过干。
2、药物防治:对于白粉病可采用三唑类杀菌剂防治,常用的几种农药有粉锈宁、速保利、三唑酮等喷施。也可以选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或退菌特等药物喷施防治。
以上是农大对白粉病的介绍,以及与防治方法,以供参考。如你对白粉病还有哪些不同的见解,欢迎留言评论。白粉病的症状是什么?以及如何防治作物白粉病?
白粉病一般发生在,气温高潮湿,空气不流通,三伏天最为常见。防止的方法:喷勾兑的洒石硫合剂,提前预防。石硫合剂一般在农闲期提前熬制,成分主要是:硫磺,硫酸铜,生石灰三种,称为原液。使用时按比例将原液兑入水中,根据植物生长需要也可兑入化肥,喷洒要均匀不遗漏。
白粉病的症状是什么?以及如何防治作物白粉病?
我们生活在弗吉尼亚州这里的气候很适合牡丹花种植。
每年初夏我家院子的牡丹花盛开五彩缤纷,社区的邻居散步都会留下脚步观赏它。
其中这款牡丹花每年都会有白粉病虫害在它的叶子上,白粉病症状:(就是有一层白粉在叶子上,有一些粘手的感觉)但并不影响它的花开。
我每年会使用用过的咖啡渣撒到牡丹花的叶面上,达到预防和驱虫的效果,而且咖啡渣还有肥效,一举两得在此推荐大家也可以试一试?也欢迎你的分享?
白粉病的症状是什么?以及如何防治作物白粉病?
多谢头条三农频道邀请!白粉病在我们当地主要发生在小麦种植上,因此,我着重分享一下小麦白粉病的防治经验。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三叶期之后,发生的一种病菌,到小麦齐穗期尤其偏重发生,小麦白粉病适宜高温高湿环境,在气温15°C——25°C时易爆发疫情,在连阴雨天气、阳光寡照的条件下,要加强重点防治。白粉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白色斑点,以后,斑点逐渐扩大,发展成椭圆形,白色粉末,逐渐传染到茎秆、麦穗上,远远望去,麦田犹如覆盖一层白粉一样。白粉病严重时,抑制小麦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造成小麦生长发育不良,千粒重、穗粒重明显降低,小麦减产20%——30%以上,因此,麦区必须重点防治。据全国农技中心近期发布的数据,小麦今年白粉病发病面积114万亩,同比降低31.2%,主要发生在西南、江淮、黄淮麦区,累计防治面积102万亩/次,同比增加8.2%。西南麦区重发田块达40%以上,山西旱地早播麦田平均病叶率0.03%,芮城高达5%,轻于上年同期,陕西合阳平均病叶率为6.5%左右。综上所述,今年小麦白粉病偏重发生,今年江淮、黄淮、西南麦区雨水偏多,气温偏高,麦区要做好清沟沥水、中耕除草工作,要及时控旺,合理密植,对生长旺盛、密度较大田块,要开沟通风透光除湿,保持麦田通透性。小麦白粉病防治要在发病初期防治,可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兑水1000倍——2000倍液叶面喷雾,每隔7天——10天防治一次,对三唑类农药有耐药性的田块麦区,可用嘧菌酯、醚菌酯类农药防治,也可多种农药混合制剂喷雾。发病严重田块,药物防治后,可叶面喷雾98%磷酸二氢钾300克+0.1%芸苔素内脂20克兑水30公斤,在小麦不同生长期,可喷雾6次,促进小麦恢复生长,达到增产效果。另外,还可以叶面喷雾硫酸铜、硫酸锌、硼酸来增强小麦免疫力。小麦白粉病是可防可控的,只要防治及时,不会有大幅减产。在药物防治上,要采取群防群治,一家一户防治效果不好,可采用无人机整村推进,循环防治。白粉病菌孢子在风力作用下,会交叉感染,如果采用植保服务队来群防群治,对小麦白粉病防治会事半功倍的。【以上是长江老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白粉病的症状是什么?以及如何防治作物白粉病?
白粉病的症状,以及如何防治作物白粉病?
白粉病是农户种植蔬菜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常见于瓜类,豆类等蔬菜,危害比较大,会给种植户造成减产和损失。
这种病主要出现在蔬菜的正反叶片,叶柄,茎梢 。症状是以上部位出现白色小粉点或白色丝状物。病灶的蔓延而逐渐扩展,然后呈现大小不等的白色圆形粉斑。
之后又四面扩展成连片的白粉,严重时整个叶片或者整株植物的叶片都布满了白粉。抹去白粉可以看到叶片褪绿,枯黄变脆,严重时叶片会枯死。
小时候我并不知道这种叶片上有白粉的症状叫做白粉病,想着是草木灰洒多了伤及叶片才会如此,现在看来并不是那么回事。
白粉病其实是白粉病菌在冬天寄植在田间植物上的一种病菌,越冬后,产生大部分的孢子。借助风雨传播,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发病。
这种病菌非常的耐旱,常在荫蔽,多露潮湿的情况下发病,特别是生长不良,弱小的蔬菜最容易感染。
发病初期可以及时用药物防治,如粉锈宁,敌菌酮,乙醚酚,硫酸悬浮剂等药剂喷洒叶面。
蔬菜的种类很多,栽培方式,抗药能力各不相同,对于蔬菜出现这种病症,我们应根据蔬菜的种类及得病情况的轻重,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用量方法才能抑制病菌生长。
除了白粉病,还会有病虫害,灰霉类病害等,所以在预防方面,首先要加强栽培管理,给蔬菜一个通风透气的生长环境。
及时除草,疏剪枯萎的黄叶,合理灌溉。不要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施肥。还有许多病害是通过种苗传播的,栽种时,选种也是防病的关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文字原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