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民在家:“鸡不养,猪不喂,地不种”,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首先题目说的三种情况都不确切。鸡不养、猪不喂,地不种,要根据具体情况而论。不都是这样,城市里吃的鸡、猪肉、粮食,都是谁养的谁喂的谁种的呢?还不都是农村农民种养的吗!
一、要说现在和从前不一样了,以前是家家户户都有养殖的,现在只是部分农家和养殖专业户养殖了,有些农民也不种地了,这是事实。为什么呢?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走到这一步了。过去家家养鸡、猪,一是靠产蛋或卖鸡,卖猪成个钱,贴补家用。二是食用也方便。现在,超市遍城乡,交通又便利,想吃啥用啥到超市买即可。自己养还嫌麻烦呢。
二、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也不盘算养几只鸡或猪挣钱的,土地可以流转承包,也不用操持地了。年轻人能出去打工、上班、创业的都出去了,村里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妇女儿童,多数土地承包了,所以,也就不种地了。但现实情况并不是没人养殖和种地了,仍有部分爱劳动闲不住的养有土鸡,及养殖户养殖的蛋鸡、肉鸡、鸭等;土地由农业合作社(承包者)负责自己操持或忙时临时聘用打工人员。
我们这边没有发生荒废土地的现象。据说外地有的地方,种地不挣钱,抛荒现象有发生,估计那都不是肥沃的好土地。多是贫瘠、水利条件不好、荒坡、零散、盐碱等。再说了,荒芜土地是违法行为,国家不允许。肥沃好土地谁也舍不得任它荒废的!
现在农民在家:“鸡不养,猪不喂,地不种”,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现在农民在家:“鸡不养,猪不喂,地不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这句俗话不仅适用于城里的生意人,而农村里的农民也是这样的情况。当有种地、养猪、养鸡有利润的时候,农民们自然也是闻风而动,争相着进行种植和养殖。
但是当种地不值钱,养鸡养猪不赚钱的时候,则出现了:“鸡不养,猪不喂,地不种”的情况,那么在农村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李子是农民,也都经历了养猪、养鸡和种地的痛,下面我来说下:
现在农民在家,为何“鸡不养,猪不喂,地不种”呢?以我的事例首先说一下养鸡不赚钱、养猪提心吊胆、种地不挣钱的真实故事:
我2003年从山东某牧校毕业后,又重新踏进了生我养我的家乡,开始我的凌云壮志之路。
由于在牧校三年,让我学到了很多的养殖知识,自以为踌躇满志的我,当时把心一横,向父母借了十来万搞起了肉鸡养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我真的进入这个养鸡业后,才发展现实和理想是不相符的,而我在学校学的知识和肉鸡的养殖完全是不对路的,因此我只好一边实践养殖,一边重新学习,并学以致用。
在我养鸡的第一年平安无事,我甚至还赚了几万块钱,而养鸡的第二年,由于肉鸡行情的持续低迷,因此我又把第一年赚的几万块钱搁了进去。
在那几年的时候,我养鸡也是潮起潮落,跌宕起伏。一批鸡赚了钱,而另一批鸡又赔了钱。在跌宕了几年后,终于在养鸡的第5年头上,我的“养鸡大业”最终终止了。那是因为我养殖的鸡突然遭遇禽流感,一万只30日龄的肉鸡遭遇流感病毒而全军覆没。
养鸡赔钱了,而且一赔就是十几万。而这些钱在富人眼里算不得什么,但是这些钱对于我一个农民来说,不仅把爸妈的积蓄赔尽,而且还有几万元的外债。而在肉鸡运走的那天晚上,我欲哭无泪,噩梦连连,总希望这件事不是真的。
于是在那以后,我舍弃了养鸡这个行业,又进入了这个养猪之路。但是这养猪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而“家有万贯,带毛不算”的俗语也是让我步步惊心,心脏好比过山车一样,格外刺激、时起时落。
上面是我的养殖故事,可能在农村里向我这样的人很多,而养殖成功的也很多。但是来说,如果不把钱放进口袋里,任何一刻都不能说成功的,所以说农村里的这条养殖之路,并不是很轻松,还有一道道的沟沟坎坎。
那么为什么现在农民在家:出现“鸡不养,猪不喂,地不种”的现象呢,我也是总结了几点:
第一,“家有万贯带毛不算”,农民养殖除了靠技术,还要看行情。
从养殖技术来看:在农村里搞养殖,并不是和加工商品一样买个机器就可以干活,而是需要过硬的技术的。就拿养鸡来说,一些病毒病、细菌感染、寄生虫病也是层出不穷,这病走了那病又来。而这些疾病需要养殖人员的细心观察和病情诊断,如果诊疗晚了那么一天,或者诊疗错了,就会给鸡群带来很大的损失,进而影响养殖的农民。
不仅养鸡是如此,而养猪也是这样的,去年的非洲猪瘟疫情,让南方地区的很多养猪户血本无归,几年的积蓄也化作乌有,就算行情再好,而养殖不好又有什么用呢。
从行情来看:有经验的农民说“穷养鸡,富养猪”,但是这几年的鸡猪行情是很不稳的,由于生猪繁殖比较慢等原因,生猪的行情还好些,但是这肉鸡的行情是最不稳的,有时候一周甚至几天,其行情就会出现大变样,其行情变化让养殖户从高处跌到地处。因此来说,在养殖技术和把握行情这两道坎面前,很多农民也是铩羽而归,不再进行养猪和养鸡。
第二,种地赚钱利润微薄,也让很多农民进城打工。
种地赚钱吗,自然是赚钱的,但是赚多少呢?我想任何一个农民都会算种地的经济账的,就拿我家来说吧,今年我种植了二亩玉米,没有种植小麦。至于为什么没有种植小麦,原因大家都懂得,除了浇地费、收割费、肥料费等,一亩地的小麦收也就有几百元左右。而这几百元的收入,还不如进城干几天活赚的多。
而种植玉米相对于种植小麦来说,还是相对简单的,而为了不让家里的地荒了,还是种植了二亩玉米。而现在玉米的价格在1.2元一斤左右,一亩地能产1100来斤吧,也就是说一亩玉米的毛收入在1300元左右。去除其他的成本几百元,还能赚个七八百元。
而一亩地七八百元的收入,相对于进城打工来说自然就不值得了。而现在建筑行业的工资在200元左右,干4天就可以抵一亩玉米田的收入。而这进城打工赚钱,还是在家种地赚钱呢?这孰轻孰重我相信农民们是分得清楚的。而也正是如此,一些农民自然流转了自己的土地,而进城干活。
综上所述:有利润的行业大家都乐意去干,而没有利润的行业大家自然是不愿意凑热闹的。而现在农民在家,出现“鸡不养,猪不喂,地不种”的这种现象也是有的。
现在农民在家:“鸡不养,猪不喂,地不种”,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农民在家鸡不养,猪不喂,地不种,有多种原因,我个人认为,第一:群养的话,要有技术,才能上,但有几个有技术的?即使技术跟上了,成本也耗不起。第二:现在搞环保,排污排气是一大难题,成本高,一旦有人举报,警告,罚款谁都受不了。第三:养活口,风险较大,一旦得了瘟疫,抢救都来不及,碰上一次,连本带利打水漂了。以上三点足以让农民头痛而放弃喂养了。再说种地么,就不必详细解释了,还不如去找点活,打工省事。
现在农民在家:“鸡不养,猪不喂,地不种”,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真正的农民,特别是父辈的老农民是会养鸡鸭,种地的。养鸡鸭主要是有蛋吃,过年的时候可以杀鸡鸭,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只是现在猪养的少了。
我的父母、叔叔们家家都养鸡鸭等,有自己的小院子,只是现在都是圈养,不像之前全是散养,粪便到处都是。
之所以有人说农民在家:“鸡不养,猪不喂,地不种。”还是有些原因的,就像我的弟妹们一样的年轻人,自结婚以来只带小孩,什么事都不做。理由可能如下:1.爱干净讲卫生。毕竟养鸡鸭猪,气味难闻,特别是在下雨的时候。现在农村的小媳妇都爱干净,都不愿意养这些,更愿意养个狗猫当作宠物。
2.现在物质条件好了,资源不再匮乏,购物也方便,随吃随买。不像父辈一样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现在年轻人思想观念转变了,消费意识增强了,除了猪肉涨价外,鸡鸭物价平稳,比自己养的还要便宜。
3.种地不挣钱,并且非常辛苦。父辈们一辈子都是土里刨食,对土地有很深的感情,种了一辈子的地,但是年轻人在父辈的庇护下很少种地,吃不了那种苦,并且种地还要亏钱,不如外出打工稳定,相比来说还很轻松。
4.没有过多的精力养鸡鸭。城镇化进程加快了,外出务农更方便了,现在的青壮年大部分都在外边打工,在家的大部分是孤寡老人妇孺和小孩,花太多的时间带小孩或生病的老人身上,搞得精疲力尽哪有精力养鸡鸭,更别说喂猪了。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规模养殖的出现,农村年轻人向城市的涌入,思想意识的转变,鸡不养,猪不喂,地不种也无可厚非。
现在农民在家:“鸡不养,猪不喂,地不种”,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根据您的问题我个人这样认为的。
1,农民为了生活都去城市打工挣钱去了,现在在老家,如果只守着几亩田,只能说饿不着,如果家里出现点啥情况,应急钱都没有,更没有精力在家里养殖那些家禽。
2,猪和鸡价格不稳定。
很多的农民都是深有体会,在农村这种家禽的市场价格波动很大,今年养殖些家禽,它的价格一直上不来,亏得是一踏糊涂,明年不养殖了,它的价格又大幅度的上涨。
3,环保查得严。
这些年养殖可不像前些年了,在哪都可以养殖,现在养殖必须要达标,还要按照程序办理养殖手续,很多的农民都怕麻烦,干脆不喂养了。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现在农民在家:“鸡不养,猪不喂,地不种”,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一、有些农民住进了新农村,猪往哪儿养?鸡往哪儿喂?
二、有些农民,修路征地,开发商盖楼征地,几乎没地可种。庄稼是有季节性的,一年守着有限的一半亩地,能养活人吗?
三、这到底是种什么现象?有些那么好的地,说是卖给了开发商,却六、七年长草没人管,有些半打工程,几天时间推倒,变成了废墟,无人过问。凡是等等,谁能说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