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的番茄,叶子上出现一个个小褐斑、小白斑,是什么原因,如何补救?
种植番茄,叶子上出现一个小褐斑,小白斑是什么原因,如何补救?
番茄的某一病害症状表现,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引起,或病理、生理、缺素等。比如人浑身乏力,可能是劳累、饥饿、器质性病变、或情绪影响等,均可表现为一种症状。
题主描述的叶片上出现小褐斑,小白斑,这个就有好几种病因,均可出现这种症状,如番茄早、晚疫病、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黄化曲叶病毒病等。主要是真菌和病毒侵染致病。1、番茄早疫病【病原】属真菌病害,由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茄链格孢侵染致病。
【病状】为害叶片,茎部、花、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呈小黑褐点,后发展为不断扩大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或黄色晕圈,中部现同心轮纹。
【发生特点】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组织在田间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多。第二年适宜温度时产生分生孢子,从伤口、气孔、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一般光照不足、氮肥过重,浇水勤,通风排湿不及时,容易发病。露地栽培地势低洼,排水不量,密度过大,贪青徒长,易发病。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
2、番茄叶霉病【病原】属真菌病害,由半知菌亚门,枝孢属真菌侵染致病。
【病状】为害叶片、茎、花、果实。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边缘不明显的斑点,叶背面出现灰白色霉层,后变为淡褐色至深褐色。湿度大时,叶片表面可长出灰白色霉层,病害常由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发病严重时叶片卷曲,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
【发生特点】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翌年遇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病菌从叶片、花梗等处侵入,病部再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病菌发育温度20~26°C,一般气温在22°C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病菌繁殖,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不利于分生孢子形成及病菌侵染,病害发生较轻。温室内通风不良、湿度大、光照不足,常诱发叶霉病发生。
【防治方法】可用黑星叶霉唑2000~3000倍液,或40%氟硅唑4000~6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种植的番茄,叶子上出现一个个小褐斑、小白斑,是什么原因,如何补救?
我们种植的番茄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是最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开始发生的时候种植户通常会在番茄植株的叶片背面看见一些小褐斑和小白斑。这类状况会严重影响到番茄植株叶茎、花叶柄和果实的正常发育。这种病害我们一般都称之为叶斑病或者斑点病,此病在种植番茄地块是最容易发生的。
此病的发生原因大多是因为,常年重茬种植以及与低温冻害所致。发病初期叶面布满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点,并沿叶脉扩大。而低温冻害病斑是沿叶缘向叶轴蔓延,初期叶面颜色开始发黄,逐渐形成灰褐色病斑,若防治不及时番茄植株叶片会出现叶缘上卷叶背发白状。
对此,我们在播种前务必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同时流芳建议要对种子进行浸种后用清水冲洗掉药液,稍晾干后再进行催芽。切忌与茄科蔬菜进行轮作,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初侵染源。其次,在发病初期防治前应先清除掉病叶、病茎及病果,农事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病害的传播。同时注意及时整枝抹芽,以保证田间通风。对已经发病的植株,要及时清除病残体,随后不要忘记将残株带到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
另外,种植番茄时要进行合理的密植,同时配合施用以腐熟农家肥为主的基肥,增施有机肥和有机活化营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番茄植株的抗病性,还能防止偏施氮肥而造成植株过密而徒长,而影响正常通风透光,降低抗性。
以上都是流芳根据当地和自身种植番茄的经验所总结,仅供参考!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流芳”以便相互探讨。种植的番茄,叶子上出现一个个小褐斑、小白斑,是什么原因,如何补救?
我想要把所有的病菌都搞清楚,真不是容易的事,再加上病毒性感染就更难了。我是种田的,但是对蔬菜就感到有些默生,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病菌一般产生就是高温高湿,还有的是种子带菌,再一个是重茬,所以我们种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这些,首先是种子要消毒。播种前要用保护剂浸种。种植时特别是出芽后一定不能高温高湿管理,因为高温高湿苗长的快,但是细菌繁殖也快,如果用平常管理,苗虽然长的慢,但抗菌性能强,第三一定不能重茬,如果重茬种植,一发病就太烦神了,而且根治不了。很多人吃这种亏太多了。
种植的番茄,叶子上出现一个个小褐斑、小白斑,是什么原因,如何补救?
番茄病害类型很多,有的属于生理性病害,有的属于非生理性病害,如果不是亲自去田间诊断,很难确诊是哪一种病害。题主所述一个小褐斑和小白斑极有可能是番茄灰叶斑病引起的,也不能排除缺镁等其他病害。我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1.番茄褐斑病 1.1症状。番茄褐斑病最初在叶片上面出现近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的灰褐色病斑,病斑中间凹陷变薄,有光亮,叶片背面尤为显著。大病斑有时有轮纹。高温高湿环境下,会产生灰黄色至黑褐色的霉。1.2发病诱因。番茄褐斑病最适宜的发病条件就是温度为25~28℃,空气相对湿度为80%以上。所以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特别是高温多雨季节病害易流行。密度大、潮湿低洼有积水、通风透光差、肥料不足的地块发病重。
1.3补救措施。降低田间湿度效果不错,也可选用0.5:0.5:100倍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间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3~4次。
2.番茄灰叶斑病
2.1症状。只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布满暗色圆形或不正圆形小斑点,后沿叶脉四处扩散成不规则型灰白至灰褐色。病斑稍凹陷,多较小易破裂、穿孔,最终导致叶片破碎甚至脱落。
2.2传播途径:番茄灰叶斑病病菌可以种子和土壤中病残体越冬,温湿度合适的时候进行初次侵染。此后在田间通过风雨传播再次侵染。温暖潮湿,阴雨时间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的地块发病严重。
2.3补救措施: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连续喷雾2~3次。
3.番茄白粉病3.1症状: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面最开始是小白霉点,最后扩大连合为大小不等的白粉斑。
3.2适宜的发病条件。番茄粉孢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0—25℃;鞑靼内丝白粉菌为15—30℃。露地多发生于6—7月或9—10月,温室或塑料大棚则多见于3—6月,或10—11月。
3.3补救措施:发病初期,露地和保护地栽培都可以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4.缺镁引起的生理病害。4.1症状。最开始出现在下部老叶失绿,叶脉间出现模糊的黄化现象,后向上部叶扩展,形成黄花斑叶,严重是叶脉间出现坏死斑或在叶脉间形成褐色块带,全株黄化。
4.2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 ①土壤缺镁,可以使用镁肥 ②施用氮肥、钾肥过多。适当控制氮肥钾肥使用量。 ③土壤酸化。可以通过使用石灰改土解决。 ④有机肥不足。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解决。 ⑤温度低也会造成缺镁。可通过综合措施提高气温和地温来解决。
4.3补救措施。可在叶面喷洒1%~2%硫酸镁水溶液,每周喷3~4次。前期提高棚温,地温达到16℃以上,适当控制浇水,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小结:题主可以对照我所列举的一些症状,看看是不是说对了?如果有疑义,可以相互探讨。
种植的番茄,叶子上出现一个个小褐斑、小白斑,是什么原因,如何补救?
题主提出了一桩疑案。发案现场仅有的证据,就是危害番茄的作案凶手在番茄叶面上留下的小褐斑和小白斑。想要告诉题主原因和补救措施并且让人家信服,需要三农领域创作者抽丝剥茧,像公安人员破获刑事案件一样,列出嫌疑对象,排除部分嫌疑后,固定证据,确认凶手,才好用事实说话。
分析案情,列出嫌疑对象▪案情分析:番茄受害了,叶片上出现的小褐斑和小白斑,就是危害番茄的作案分子行凶作案时在番茄上留下的证据。我们不妨把这些褐色的和白色的小斑点看成是,病菌侵染危害番茄时留下的脚印,以此为依据列出值得我们怀疑的对象。
▪嫌疑对象:我们这里所列的嫌疑对象,都是可以侵染番茄,并且可以引起番茄叶片发病的番茄致病菌。他们是:
1、引起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2、引起番茄病毒病的番茄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番茄斑萎病毒等20多种病毒;
3、引起番茄叶霉病的褐孢霉菌;
4、引起番茄灰霉病的灰葡萄孢;
5、引起番茄菌核病的核盘孢;
6、引起番茄白粉病的番茄粉孢菌、新番茄粉孢菌、辣椒拟粉孢菌;
7、引起番茄芝麻斑病的番茄长蠕孢;
8、引起番茄枯萎病的尖镰孢番茄专化型;
9、引起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丁香假单孢菌叶斑病致病型;
10、引起番茄晚疫病的致病疫霉菌;
11、引起番茄早疫病的茄链格孢;
12、引起番茄斑枯病的番茄壳针孢。
细化分析,排除部分嫌疑,固定真正的嫌疑人1、引起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侵染番茄后,会让苗期和生长期的番茄显症。但症状只是心叶卷曲、发黄,叶片变窄。与造成番茄叶片小褐斑和小白斑的作案分子的作案手段不相符,解除嫌疑。
2、引起番茄病毒病的番茄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番茄斑萎病毒等20多种病毒,侵染番茄后,有的引起番茄叶片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有的让番茄叶片变成线形;也有的是出现条形斑;还有的是发黄卷叶。与造成番茄叶片小褐斑和小白斑的作案分子的作案手段不相符,解除嫌疑。
3、引起番茄叶霉病的褐孢霉菌,侵染番茄后,叶片正面初生的是椭圆或不规则形淡黄色褪绿病斑,与造成番茄叶片小褐斑和小白斑的作案分子的作案手段不相符,解除嫌疑。
4、引起番茄灰霉病的灰葡萄孢,侵染番茄后,叶片发病时初为水渍状V形斑,与造成番茄叶片小褐斑和小白斑的作案分子的作案手段不相符,解除嫌疑。
5、引起番茄菌核病的核盘孢,侵染番茄后,老叶先发病,斑点初呈水渍状淡绿色,与造成番茄叶片小褐斑和小白斑的作案分子的作案手段不相符,解除嫌疑。
6、引起番茄白粉病的番茄粉孢菌、新番茄粉孢菌、辣椒拟粉孢菌,侵染番茄后,叶片正面出现褪绿色小斑点,与造成番茄叶片小褐斑和小白斑的作案分子的作案手段不相符,解除嫌疑。
7、引起番茄芝麻斑病的番茄长蠕孢,侵染番茄后,叶面的病斑并不都是小斑,病斑的直径范围在1——10毫米,与造成番茄叶片小褐斑和小白斑的作案分子的作案手段不相符,解除嫌疑。
8、引起番茄枯萎病的尖镰孢番茄专化型,侵染番茄后,叶片发病主要是半边发黄,与造成番茄叶片小褐斑和小白斑的作案分子的作案手段不相符,解除嫌疑。
9、引起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丁香假单孢菌叶斑病致病型,侵染番茄后,叶片背面初生的只是水渍状小点,病斑扩大后才呈深褐色至黑褐色,与造成番茄叶片小褐斑和小白斑的作案分子的作案手段不相符,解除嫌疑。
10、引起番茄晚疫病的致病疫霉菌,侵染番茄后,叶片出现的病斑是水渍状暗绿色,与造成番茄叶片小褐斑和小白斑的作案分子的作案手段不相符,解除嫌疑。
11、引起番茄早疫病的茄链格孢,侵染番茄后,会使苗期和成株期的番茄叶片发病,产生暗褐色小斑点,与造成番茄叶片小褐斑的作案分子的作案手段相一致,确定为真正的犯罪嫌疑人之一。
12、引起番茄斑枯病的番茄壳针孢,侵染番茄后,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水渍状凹陷小斑,边缘褐色或暗褐色,中央灰白色,与造成番茄叶片小白斑的作案分子的作案手段相一致,确定为真正的犯罪嫌疑人之一。
导致番茄叶片出现小褐斑和小白斑的病害元凶找到了,接下来就是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补救,乡村萤火虫的建议是:
番茄早疫病发病后的补救措施▪加强栽培管理。对潮湿或积水地块,抓紧开沟排湿,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及时捆架、整枝和打底叶,保证番茄植株通风透光。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0.3%的尿素溶液,提高番茄植株的抗病性。棚室改用滴灌或渗灌,补水选择晴天上午。浇水后适时通风排湿,保持番茄叶片干爽。早春、晚秋棚室栽培,晴天上午适当晚放风,迅速增高棚室温度。当棚室内温度上升到33℃时开始放风,使温度迅速降到25℃左右。中午加大放风量,使下午棚室的温度保持25——15℃。阴天时打开通风口换气。通过变温管理,提高番茄的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25%戊唑醇水乳剂3000倍液,或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等喷雾,7——10天1次,连续使用3——4次。
番茄斑枯病发生后的补救措施▪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地面干燥,及时对番茄植株进行调整,搭架绑蔓。叶面喷施1.4%复硝酚钠水剂8000倍液,或0.01芸薹素内酯可溶液剂5000——6000倍液,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5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雾,亩用药液60升左右,7——10天1次,连续使用2——3次。
后话:防治,防治!防是重点,治只能是发病后的补充治疗措施。防是积极的,治是被动的。种植番茄的菜农,只有事先通过选择抗病品种、种子消毒、合理轮作、抓好田间管理、发病前使用预防性药剂,才能真正规避各种病害的威胁,夺得高产和丰收。
以上就是关于题主“种植的番茄,叶子上出现一个个小褐斑、小白斑,是什么原因,如何补救”的回答。如有什么疑问和不同见解,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讨论。关注我的头条号“乡村萤火虫”,每天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知识。谢谢大家的阅读和点赞支持!
种植的番茄,叶子上出现一个个小褐斑、小白斑,是什么原因,如何补救?
导读:番茄就是我们常说的西红柿,属茄科,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果汁多多,甘甜爽口,是我们非常喜欢的蔬菜,农民朋友的种植热情一直很高。不过在栽培番茄的过程中,经常会收到病虫害的侵染,导致番茄的茎叶、果实或者是根部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表现为多种症状,只有判断出具体的病害,还能准确的用药,加强管理解决问题。
根据楼主的描述燕子觉得很难具体的判断出属于哪一种病害,只能把可能危害叶片的病害进行详细介绍,这样你就可以根据其它相关特征更好的确定属于哪一种病害,在确定好属于哪一种病害之后,再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一、番茄早疫病早疫病又被人们称作轮纹病,是由茄链格孢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属于真菌性病害,可危害番茄的茎叶和果实部位,在结果初期到盛果期较为容易出现。通常底部叶片和老叶片容易染病,发病初期叶片会长出暗褐色的小斑点,后期扩大为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病斑,它的病斑周围通常都会出现同心轮纹,轮纹病也是因此得名。天气潮湿的情况下,病斑上会长出黑色霉层,严重的情况病斑相连,叶片会干枯脱落。其它部位发病时,跟叶片症状相同,会长出褐色病斑,空气潮湿的情况,病斑长出黑色霉层,发病的果实容易裂开、脱落或者是早红。
【补救措施】:①少量发病的及时摘除发病的果实、叶片、枝干清理出田间,防治病菌进行二次侵染。②观察田间的植株长势、栽培密度、通风和湿度的情况,密度过大、田间不通风和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整枝改善田间的密度以及通风情况。③发病初期可以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多种化学药剂,建议喷施2-3次,每次间隔5-7天。
二、番茄叶霉病番茄灰霉病是十分常见的叶片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会危害茎、花和果实部位,该病由灰黄枝孢菌侵染引起,属于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会长出不规则或者是椭圆形的腿绿病斑,背面长出灰白色和灰褐色的霉层,到了后期霉层颜色变为紫灰色、深灰色或者是黑色、黄褐色。在田间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叶面的正面也会长出霉层,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叶片会出现卷曲、枯萎的现象。其它部位发病时会长出类似病斑,到了后期均会长出黑色菌丝。
【补救措施】:①大棚栽培 过程中遇到叶霉病可以通过高温蒙棚的方式灭杀病菌,具体办法是选择晴天的中午时间,关闭通风口2个小时左右,提高大棚内的温度,然后再开小口让温度慢慢的恢复正常、②控制浇水、加大通风来降低湿度,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③田间密度较大、枝叶生长旺盛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整枝来改善田间的通风情况。④发病初期可以喷施50%多菌灵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化学药剂来缓解和控制病情,建议在晴天的上午喷药,坚持喷药2-3次,两次间隔7-10天,多种药剂交替喷施的效果会更好。
三、番茄晚疫病番茄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幼苗、叶片、茎秆和果实部位,对叶片和果实的危害较为严重。幼苗的叶片发病初期长出水浸状病斑,这种病斑前期呈退绿色后期变为黑褐色,空气潮湿时会长出白色霉层,发病严重的情况下叶片会枯萎死亡。成株期的叶片多从底部叶片开始,初期叶片的叶尖和叶缘部位长出水浸状暗绿色病斑,这种病斑呈圆形,发病后很快颜色会变为暗褐色或者是暗紫色,翻到叶片的背部我们可以看到长有白色霉状物。气候潮湿的情况下,病斑较为容易腐烂,变为黑褐色,气候干燥的情况下,斑斑较为容易破碎,呈青白色。其它部位发病跟叶片部位病斑相似,果实发病容易腐烂。
【补救措施】:①该病发展的速度很快,建议田间发现的病株及时的清理出去。②发病初期可以喷施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化学药剂来控制和缓解病情,建议连喷3-4次,两次间隔7-10天。③该病发展速度太快,发病以后控制效果不是很好,建议后期栽培加强预防措施。
番茄,叶子上出现一个个小褐斑、小白斑,是什么原因?但从描述来说,很难判断出具体的属于什么原因,建议楼主再观察叶片的背部、其它茎、根和果实等部位,描述具体的症状特征,或者能够配图解答会比较容易。我总结了三种可能的病害,希望对你有帮助。
图片来自头条免费图片,感谢!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