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职务低权利大的岗位,一个是职务高没权力的岗位,如果是你,会如何选择?
当然选择职务高没权利的岗位。
职务高没权利的岗位,就是传说中的事少钱多的岗位,碰上这种岗位的概率,就跟大白天撞鬼一样稀罕,羡慕。职务高,说明工资高,该有的福利待遇一样都不会落下,重点是没有权利,意味着没有责任,干着闲职的工作,享受着高职务的待遇,有钱有闲,人间活神仙。
职务低权力大的岗位特点:
1、权利是把双刃剑,有多少权利,就意味着有多少责任,权利再大,也是在国家制度的笼子里,也不可能让你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2、权利的大岗位,辛苦劳累是必须的,体制内苦死累死的案例不在少数,反腐倡廉算好人生“四笔帐”当中的“金钱账”值得深思,内容大概是每月收入高,但是寿命短划算,还是每月收入低,但是寿命长划算,这个“金钱账”值得细细思量;
3、权力大的岗位各种不确定的风险让你防不胜防,运气好落个软着陆,运气不好,“横"在岗位上,比窦娥还冤的情况并不少见;
4、权力大的岗位,“盯”的人多,你不上自然有人愿意上,前有猛虎后有追兵,工作压力更大;
5、权力大,重点还职务低,工作掣肘因素太多,开展工作困难。
一个是职务低权利大的岗位,一个是职务高没权力的岗位,如果是你,会如何选择?
要是真如题主所问,一个职务低权力大的岗位与一个职务高没权力的岗位让我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职务高没权力的岗位。当然,这个比较的前提必须是在相同性质单位内,能够放在一起供人选择的职务,也说明职务差距不大,不过相差一级半级。基于这个前提,我说几点自己的理由和思考:
一、职务高的岗位合法收入高,对于绝大多数体制内的人来说,拼命向上升的首要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职务级别、增加工资待遇,既然有现成的高职务高收入可选,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全国700多万公务员,真正能称之为“官”的职位并不多,绝大多数公务员都是“捉刀小吏”,兢兢业业干一辈子,也只是为了多升几级,增加工资待遇,提高生活质量。
朋友之前在省公安厅治安局担任实权科长,领导征求他意见,问他想不想提为副调研员,只是提拔后就不能继续任科长了,朋友二话不说选择提副调研员。朋友的理由是:当科长虽然有实权,管着全省某项审批事项,但我既不能也不敢把权力变现啊,那我何不选择提一级,每年多两三万块钱合法收入,甚至还有很大机会在退休前提个调研员。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省级机关每有副巡视员空缺,不少手握实权的处长都会踊跃竞争,明明知道提任副巡视员后一般是不能再兼任处长的了,而很多省级机关的副巡视员既不是班子成员,也不能分管处室,只能协助班子成员负责某项具体工作,但处长们还是义无反顾去争取。这说明什么?说明争取晋职晋级才是首要目标,岗位权力大小其实没那么重要。省级机关如此,地市、县级机关也不例外。
二、权责等同是任何管理体制的核心要求,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廉政风险越高,也是纪检监察部门重点监督和领导同事高度关注对象,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追责问责,甚至受到法纪惩处。权力大的好处,人人知晓,但权力大的坏处,也需要充分考虑,尤其要结合自身实际,权衡利弊,方可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这既是党纪国法明确规定,也是正风肃纪的必然要求。职务低权力大的岗位,还真不见得是好岗位。职务低意味着工资收入相对也低,权力大意味着责任大、任务重,拿着低收入却要干着重任务、担着大风险,怎么看都不觉得是件美事。
特别在当下,反腐利剑时刻悬在权力头上,管理监督、追责问责、正风肃纪全面从严,责任不落实是失职,责任落实不好或者乱落实是渎职,失职渎职必究必查。所以说,权力是把“双刃剑”,千万别被“权力大”的春风得意蒙蔽了双眼,很多时候还需要看看权力背后的隐忧和风险。
另外,也要扪心自问,看自己是不是心性沉稳、意志坚定、纪律严明、经得起金钱美色所惑之人。权力大的岗位面临的诱惑也多,金钱美色、金玉珠宝、美食美酒,这些诱惑随时可能出现,意志薄弱、纪律性不强的人最好不要手握大权,否则真有可能经受不住考验,被人“围猎”成为金钱美色的“俘虏”,最终葬送个人前途、毁掉家庭幸福。笔者身边就有同事,被不法分子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拉下了水,最后只能在狱中忏悔莫及。
我自认为对金钱美色缺乏超强的免疫力,所以还是远离权力大的岗位为好,职务高没权力的岗位才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责任不大、事情不多、风险不高,但工资却不低,也不需要在诱惑面前为难自己,这绝对是我等胸无大志之人的最佳选择。只可惜,题主有这样的好事,而我等只能空想和艳羡。
三、定期交流轮岗已成为当下体制内的新常态,想要长期把持权力大的岗位恐难如愿,有权无权岗位基本上都是轮流坐庄,有职务在身又何愁不能从没权力岗位交流轮岗到实权岗位呢?从岗位本身来说,权力大的岗位与没权力的岗位既是相对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甚至相互转换的。例如,在这次机构改革中,随着所在单位和内设机构职能的调整,岗位的权力大小也随着发生了变化,有的岗位改革前没什么权力,改革后却赋予重任、权力大增,而有的岗位又正好相反。
从干部个人来说,定期轮岗交流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对于在要害岗位、敏感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同志,组织上出于保护干部、防范廉政风险考虑,都会按规定要求有计划地把这些同志交流轮岗到其他岗位,而那些在无权岗位工作的同志也有了风水轮流转的机会,可以交流轮岗到实权岗位上过一过有权有势的瘾了。
所以,即使题主很看重权力也无妨,先选择职务高没权力的岗位,拿着高工资修身养性几年后,又有大概率平级交流轮岗到有权力的岗位一展所长,这时候既有足够资历又有能力和实绩,反而更有资本在仕途上勇往直前、平步青云了!
一个是职务低权利大的岗位,一个是职务高没权力的岗位,如果是你,会如何选择?
“小良观点”:如果是我,我会选择职务高没有权利的岗位。
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什么这么选?在中国这种官本位的思想下,有了权就会有钱。就像明朝满贵,用人头换2两银子远不如换升官来的实在。没有权力在职场中肯定是各种肘制,要一个空头的职务有什么用?
其实,高的职务就像一张门票,拿到这张门票,就可以进入这个门。即使是作为一个看客,也是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层级。就比如,你在职场是一个职员,也许处在一个重要的岗位,是核心骨干,但也处在风云中,风险与收益并存。想升职,还得需要漫长的表现,即使真的升职,能不能继续保证自己权利也是个未知数。但是,直接得到一个高职务,就已经跳出了职员的范畴,小良见过太多犯错误的中层被闲置在某个岗位一养就是好多年,如果是一个职员,也许早就离开了单位。
所以,一个职务高但没有权利的岗位,本身就是一张门票,是一份参与资格。在这个基础上,大可以慢慢的培养人脉,积蓄资本。竞争者对你的限制是较为低的。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自己有了好的资源的机会,自然可以一遇风云化为龙。如果没有,长时间下来,也养出了足够的资历,自己没有那个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也乐得清净,但起码是游戏规则的制定方之一,不至于被别人随意揉捏。“能进能退,乃正真法器”。
一个是职务低权利大的岗位,一个是职务高没权力的岗位,如果是你,会如何选择?
职权相伴,如影随形。选择权,还是选择职,亦或是职权兼选,取决于个人意愿、机遇等很多因素,但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年龄。如果是题主说的这种情况,个人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年龄不大,毫无疑问选职务高没权力的岗位,有利于长远体制论提拔,年龄是个宝。对于绝大多数干部来说,在体制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把握好每一个机会,争取早上台阶,早解决级别,不要太在意暂时的权利得失。否则,等年龄冲线了,想提拔都没机会了。
党政干部选拔,非常注重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是选拔任用干部考虑的重要环节。比如选拔县区班子成员,这两年开始强调要求有一定比例的85后年轻干部,条件要求从现有正科实职任职满三年的领导干部中选拔,两个85后,一个是财政局福局长,一个是社科联主席,财政局副局长权力比社科联主席大吧,可权力再大,社科联主席是正科实职,是一把手,符合提拔县区班子成员的条件,而财政局副局长只能看着干瞪眼。这就是级别的优势。有级别才有进一步的可能,而权力只是一时的欲望而已,不是提拔晋升的必要条件。
更何况,上了一个级别平台不一样了,交际面也不一样,很多以前接触不到或者没有资格接触的领导,现在可以随时联系汇报,圈子层次在提高,所能掌握和利用的资源远胜于前,这些都是隐形的财富,可以为下一步从有职无权过渡到职权双收的重要砝码。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今时不同往日,工作环境较之以前更严格规范,权力大责任大,盯的人也多,平心而论工作并不好干。因此有机会提拔晋升,调整到一个相对不引人关注的岗位上蛰伏几年,权力小责任轻,在解决级别的同时,还可以观察时局,伺机再杀出来,可以避免很多风险,对年轻干部而言不见得是坏事。
第二,年龄偏大,对位子更看重,当然选权力大职务低的岗位,有利于当前年龄偏大,意味着提拔晋升机会有限,即便有,也是不好的位子,从眼前利益考虑,重权轻职也不是不可以。比如一个县委书记,还有六七年就要退休,现在有机会提拔市政协副主席,级别是上去了,可是权力大打折扣,远不如在县里呼风唤雨,从个人利益权衡,不见得县委书记愿意干。类似的情况在体制内其实并不少见。只不过权力是把双刃剑,这样的选择没有问题,但同时也需要承担风险。在当前形势下,某种程度来说可能风险元大于利益。
第三,其实无论年龄大小,从务实的角度权衡,选择高职低权比选低职高权更有利道理很简单,欲望是无底洞,有了权力还想要更大的权力,追求永无止境,看得见摸不着,有时候不一定是好事。而职位和级别上去了,工资待遇、福利待遇、政治待遇提高了,是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实惠,退休了待遇也有保障,实际上比所谓的权力更有价值。继续拿县委书记为例,年近退休如果能提拔个副厅,尽管权力小了,可政治待遇提高了,退休后和县委书记完全是两个概念,有时候其实没必要纠结于一时权力的得失。
一个是职务低权利大的岗位,一个是职务高没权力的岗位,如果是你,会如何选择?
这样说吧,县直单位一个实权派局长和县政协一个退居二线的常务副主席,职级是一级调研员,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正科级局长还是退一级调研员?如果是我,我会毫不犹豫选择一级调研员。
有权不是一件好事,有权就意味着有责,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用权的风险也就越大,稍不留神就会越规踏线。权力大,面临的诱惑也多,把持不住心神,自律能力不强,有权对自己反而不利。曾经有人列出一张高危岗位清单,比如县委书记,公安局长、国土局长、发改局长等实权岗位都属于高危行业,手上有实权,表面光艳,背后的压力也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再说了,县直单位的局长一辈子还不一定能混到一级调研员,正科是天花板,提拔到副处只有少数正科实职领导才有机会华丽转身。
县里面退居二线的县政协常务副主席,实打实的县级领导,职级上晋升到一级调研员,享受大正处待遇,手上虽然没有权力,但处处受人尊重,名副其实的县级领导,退休后老干局重点服务对象。每逢重大节日,在职县级领导都会上门走访慰问,开老干部会议,仍然是邀请对象。有权的县直单位局长又怎样,如果以正科实职退休,普通干部一枚,退休待遇还不高,政治待遇上也上不去。要说实权领导风光,我看不见得,除了处处要小心之外,好像没那么风光。
当领导要学会见好就收,级别高没有实权不是一件坏事,多少人都求之不得。现在当领导到了五十岁,有的人都愿意退出实职,在职级上得到晋升。县直单位的副局长,能晋升到一级主任科员都争着退出岗位,因为到了一定岁数,提拔无望了,职级得到晋升,不仅待遇提高了,又可以提前休息,何乐而不为。
一个是职务低权利大的岗位,一个是职务高没权力的岗位,如果是你,会如何选择?
几年前,我有一个朋友,县水利局的办公室主任,就面临一模一样的选择问题。
他是在县水利局办公室工作的时候,报名去当了两年兵,复员后重新回到水利局的办公室工作,任办公室主任。
水利局的局长很欣赏他,跟组织大力推荐提拔他。后来,有两个都是副科级的职位供他选择。
一个是到县林业局当副局长。
另一个是到县自来水厂当厂长,也就是一把手。
随便说一下,我们县自来水厂一共70多号人,一正四副。
典型的:一个职务低权力大(县自来水厂,县水利局的下属事业单位);一个职务高没权力(县林业局的副局长)。
那我那朋友最后是怎么选择的呢?
当大家最后都以为他会选择去林业局当副局长的时候,他选择了去县自来水厂当厂长。
我们几个朋友问他为什么这样选择,他给出的理由其实很简单:
第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去自来水厂怎么说也是一把手,而去了林业局当副局长只是排名最后的副职,没有话语权,更没有人事权和财务权。
第二,去自来水厂可以做很大的贡献。整个县城及县城周边农村的饮水问题,都靠自来水厂解决。去了自来水厂,可以为很多人做服务,可以让整个县城的饮用水更干净,可以让水压更高等等。总之,可以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然,辛酸认为,权力大,责任就大了,风险也大。毕竟,去林业局当副局长应该是没有任何风险的,可是去了自来水厂当厂长就不一样了,每年要采购的水管、水表什么的,估计那钱有近千万吧。
人各有志,想的不同,选择的就会不同,没有标准答案的。
想了解更多体制内的新鲜事,欢迎关注辛酸职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