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一个单位正职(一把)和副职,怎么处理之间的关系吗?

正职副职之间,就像一对夫妻,目标一致,搭台补台,才能你好我好。

9个岗位,13年副职,5年正职,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正职要放权,不要事必躬亲,知人善任,给副职足够施展才华的时间空间;正职要果断决策,明确工作方向,副职处理不好的事情,及时给于支持,帮助协调解决;正职要敢于担责,工作出了失误,要主动推功揽过,用人格魅力感染鼓舞副职;正职要有一双知副职、理解副职的慧眼,安排工作扬长避短,乐于肯定副职的工作成绩;正职要难得糊涂,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不聋不瞎,不配当家;

副职要找准位置,主动工作而不越位,筑牢规矩意识,正职才是单位法人;副职要有全局观念,站在正职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副职的角度来处理问题;副职要事必躬亲,工作要抓细抓实,自己分管的工作要件件清楚,事事落实,及时向正职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副职要站在正职的角度来化解落实工作中的风险防控,主动为正职分忧,主动为工作出谋划策,确保正职安全;副职要体谅正职的难处,积极沟通处理好正职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各种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副职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工作心态,增强服务正职的意识,毕竟谁决策,谁担责。

您知道一个单位正职(一把)和副职,怎么处理之间的关系吗?

我曾经在体制内当过一把手(正职),当然,在当正职之前,也曾当过8年的副职,处理正职和副职之前的关系,就是一个词:中庸。掌握好这个词,也就是一个的问题。

我的感悟是,正职与副职之间:“吃饭要吃素,穿衣要穿布,上班要走路,当官要当副。”

为什么当官要当副?因为出了问题,副职可以推给正职,正职就没得推了!而且,很多时候,都是要求正职来拍板决定的,出了问题,你正职不负责谁负责?

01 处理好正职和副职的关系,需要澄清对副职的3种模糊认识和倾向

(一)三种模糊认识

一是副职标准模糊。

为什么当官当副,而不愿当正?在很多人的心里,都喜欢当正。有的人甚至说,“当官带个副,签单不算数;当官不带长,放屁都不响。”然而,我在当正职的过程中,真的感受到:当官要当副。为什么?因为正职是问题的最后一道屏障,什么问题,都要到正职这里停止!如果你做不到这点,你就不用当正职了。虽然正职看似权力高、收入高,但是,承担的负责、压力,不是一般副职能相比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就是副职的标准模糊不清。单位里,正职的分工里,往往有一句“负责全面工作”。全面!这句话可以把正职搞死了。

而副职担当什么负责呢?好的副职,他还主动作为,担当负责。你如果遇到一个麻赖的副职,那就麻烦了!他什么都推给你,连文章都不看一眼。

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办公室处理来文,草拟了处理意见,呈到副职那里。副职看都不看一眼,直接签“如拟,呈犁子示。”文件就转到我这里。

我一看,不对啊!办公室这么处理,分明不妥啊!问副职看了文件没有。他笑笑说,平时不都这么处理的吗?

我说你看了没有!办公室这样处理明显是不正确的!

这时他才开始看文件。

所以啊!为什么正职和副职之间的关系难处理,就是副职的职责标准并没有明确,他就有了太大的自由裁量的空间了。

二是副职期待模糊。

副职一旦当了3年,没有提拔为正职,基本上就进入了“休克鱼”的状态,这在体制内非常常见,特别是副科级的干部,很多人都说他们得了“副科病”,这种病就是进入休克的状态,用学术语言来说就是进入了“彼得原理”的状态。

什么是彼得原理?就是组织中发现了优秀的人就提拔,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如果他胜任,很快又提拔;如果他不胜任了,就留在该岗位上了。多年之后,整个组织很多岗位上就只剩下了不合格的人在领导岗位上了。

所以,副职的期待,往往是进一步晋升。而晋升的通道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了通道的拥挤和大量的休克鱼的存在。

三是副职角色模糊。

刚提拔到副职岗位上的,往往不能快速进行角色转换,不习惯安排别人做事,而是事必亲躬,造成工作被动。

而一些长期在副职岗位上的人,或者是从其他部门调来的副职,或者是空降的副职,基本上对业务不懂,就把自己纯粹定位为分管工作的“一把手”了,具体工作不会做,只会瞎指挥,甚至是经常拍板决定,俨然自己就是一把手。这种模糊定位,极易与正职产生冲突。

(二)三种倾向

  1. 过分强调所分管工作的重要性,总想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多争一点,要求正职给予重点倾斜,若未如愿,心中有气,开始摊开双手不干事。
  2. 二是过分溺爱所分管的“属下”,总想为他们争荣誉、争地位、争待遇。
  3. 三是对自已的实际问题有时看得过重,向正职提过分要求,若未解决,就发牢骚。正职处在总揽全局的位置,各个部门、各类人员都要关照到,副职如果一味如此,就会让正职很为难。
02 副职的地位和作用

当好副职,必须认清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说白了,就是清楚自己的定位。定位不准,坐错板凳,脑袋就会发热,就会干出不合时宜的事情出来。

(一)副职的地位

  1. 在领导职务上是配角,在分管工作中是主角。注意!分管的工作你是主角,不要当甩手掌柜。
  2. 在宏观决策上是配角,在参谋建议时是主角。有些副职,由于对正职有成见,因为正职不了解分管工作,在决策建议上经常拿捏正职一把,造成正职工作的被动与尴尬。这种行为十分不可取,会影响了整个事业的发展。
  3. 在全局工作中是配角,在单项工作上是主角。所谓的敢于担当,就是要副职在单项工作上当好主角,主动担当责任。
  4. 在形成核心方面是配角,在维护团结上是主角。班子团结,太重要了!如果班子不团结,内耗就可以把一个单位搞垮。而副职在正式场合一定要维护正职的权威,如果正职真的有问题,要私下进行规劝。
  5. 在涉及名利时是配角,在排忧解难时是主角。副职往往是业务骨干,所以,有时候有些业务上的名誉,正职都会主动的让位给副职。但是有些正职,基本上大包大揽了所有的荣誉,造成副职有成见。这时,副职就要讲格局、讲奉献了,不能与正职争荣誉。

(二)副职的作用

  1. 助手作用。副职要在形象上突出正职,要围绕正职的思路开展工作,要拾遗补缺,巧于善后。
  2. 参谋作用。副职要多思考问题,要多从全局谋划,要勇于多参与。
  3. 执行作用。副职要熟悉政策,要精通业务,要敢于负责。
  4. 协调作用。副职要上行协调,和正职做好沟通;要注意平行协调,与其他分管副职搞好关系;要会下行协调,为下属工作排忧解难。
03 如何当好副职

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副职就是绿叶。这是对副职最形象的定位。

(一)当好副职,要做到“到位不越位”, 在“度”上把握分寸。

  1. 树立自觉维护正职权威意识,防止“越位”。“越位”是由副职在角色扮演中超越职权范围造成的误区。经常有三种情况:一是超越正职;二是超越其他副职;三是超越下属。
  2. 当好副职,要树立顾全大局意识,杜绝“不到位”。副职常见的不到位有3种:一是分管工作履职不到位;二是工作协助不到位;三是对一些突发性的事情处理不到位。
  3. 当好副职,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促进“到位不越位”。一是不抢位;二是不挤位;三是不占位。

(二)“服从不盲从”,在“和”上下功夫

在“服从不盲从”上有所作为,必须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发挥助手作用;二是发挥参谋作用;三是发挥独挡一面的作用。

(三)“补台不拆台”,在“补”上做表率。

一是当正职出现失误或困难的时候,要真心补台。二是当其他副职出现失误或遇到困难时,要诚心补台。三是当下级在执行决策出现失误或困难时要热心补台。

04 副职需要把握的三种关系

(一)把握好“大”与“小”的关系。在分管领域,副职就是“大”;在正职面前,副职就是“小”。

(二)坚持好“前”与“后”的关系。在工作面前,副职就是“前”;在荣誉面前,副职就是“后”。

(三)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在下属面前,副职就是“上”,在正职面前,副职就是“下”。

05 总的原则是:在其位就要谋其政。

不管正职副职,要有与人为善、宽以待人的宽广胸怀;要有事业为重、淡泊名利的平和心态;要有取长补短、甘当人梯的健康心理。

在品德上要日日修炼,在能力上要天天积累。

与正职同心同德,与同级通力辅佐,与部下全力以赴,携手共进。

我是犁子,职场精英培训师,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您知道一个单位正职(一把)和副职,怎么处理之间的关系吗?

我担任单位副职10多年了,与5个一把手共过事。我来谈下体会:一般来讲,作为副职要做到,一是服从、配合,当好参谋,特别不要当面和在下属面前顶撞一把手;二是遵守议事规则和保密纪律,不拉帮结派,维持班子团结;三是按照分工做好自己本职工作,遇大事多请示多汇报。如果一把手处事大气、正直无私,副职可以多做事多发表参谋意见;如果一把手专横武断,不愿意放权放手,副职就要谨言慎行,少说话少参谋,做好份内工作就可以了。

您知道一个单位正职(一把)和副职,怎么处理之间的关系吗?

那是相当于打扑克牌游戏中大小鬼的关系,处理的方式、方法各有千秋,总而言之:通常大鬼没出,小鬼冒头总是存在被拍死的风险[大笑][大笑][大笑]正如一山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您知道一个单位正职(一把)和副职,怎么处理之间的关系吗?

:管住你的嘴,闭紧你的眼。腿脚要勤快,手也别太懒。遇事多动脑,外作傻笨蛋。赃艰杂累活,抢着要多干。能为百姓想,别推我不管。领导要怪罪,千万别发言。当面作检讨,诚恳道声歉。心中装父母,妻儿要吃飯。工作不容易,养家得挣钱。酒肉串肠过,不吃粘牙飯。劝君千万别接带血钱!

您知道一个单位正职(一把)和副职,怎么处理之间的关系吗?

“单位”,而不是“公司”正副职完全不一样。

“单位”可以大体看成是体制内。这种情况下一般是一把手说了算,有绝对权威,副职也有相应的觉悟会配合一把手,属于辅助和分管角色,除非是空降的一把手。

这种情况下一把手一般比较强势,甚至武断专横。之前在的某体制内单位新来一个副职,一把手是单位从基层提拔起来的,新来的副职想要拉拢人心,天天请员工喝酒吃饭,被一把手看在眼里,结果开始边缘化副职,让副职干各种杂事,不授权不给资源,副职非常郁闷。这就是触到了一把手的敏感点被一把手收拾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台面上一把手和副职一般还是会“讲政治”,会“顾全大局”,不至于闹得太难看。要是事情闹大两个人都没好果子吃,毕竟还有组织管着。组织部,纪委监察委,党委……随时都在看着领导班子和不和谐,有没有什么问题。

而企业的正副职没有这些约束就复杂得多,一般正副职各管一摊,副职负责技术产品的比较多,正职负责市场和财务,钱一般是正职管着。这种结构的话正副职相对平等,但不满和心思也会多,副职把一把手干掉,或者一把手灭掉副职从新找人来干的事情很常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