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一次以后,中国北斗卫星终于发射完成,与美国GPS相比如何?足以影响全世界吗?

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成功,意义当然十分重大。与GPS由24颗卫星组成相比,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则由30颗卫星组成,在定位进度上要高很多。具体说来,北斗导航的民用级别就可以顶的上GPS的军用级别了,GPS的进度为十米,北斗导航的最高精度则是米级,而且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这个是很厉害的。

在精度上更加精确,意味着北斗卫星更加实用,而且将会拥有更大的市场。但我觉得在网路安全方面,北斗卫星的成功组网多我国的意义更加重大。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投入使用,我国网络安全将会得到极大提升,再也不用担心美国切断或者屏蔽我国的信号,从而造成重大安全隐患了。

我们的额卫星导航之路并不顺畅,而且一直受制于欧美,被挡在核心技术的大门之外且不说,而且还在网络安全方面受制于人。特别是我国还在全GPS时代的时候,美国就经常利用网络获取我国的网络信息,还在各个领域对我国的网络安全构成威胁。

比如说在以前,美国就经常拦截我国海上民用船只,切断船上GPS信号,导致船只无法继续按照路线航行,从而被迫接受美国检查。而我国船如果用的是自己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那么就再也不用怕因为网络被切断而无法继续航行了。

目前全球已经有三十多个国家在使用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了,它们看中的自然是北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更看重的是我国的信誉,因为我国可不会学美国,一言不合切断信号或者搞屏蔽。所以说,现在GPS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已经出现,那就是北斗。

而随着北斗三号的全球组网的成功完成,全球的航空航天、军事、农业、测绘、通信、金融、渔业、林业和农业等等行业,都将会大步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收益的不仅仅是中国,更是全世界。所以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成功,确实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成就。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经过我国数十年、几代人的不懈研究,也充分证明了越是西方不希望我们掌握的东西,我们就越是铆足干劲要把它研究出来。我们不比西方人差,别人能做得出来的东西,我们一样可以做出来。正如华为在5G技术上取得的全球领先水平,北斗卫星也是在相同行业内的佼佼者。

而垂垂老矣的美国GPS,未来有可能将会在很过国家销声匿迹,被北斗所取代。这是我国在卫星导航技术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当然足以影响全世界。

延迟一次以后,中国北斗卫星终于发射完成,与美国GPS相比如何?足以影响全世界吗?

今天,我国有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发生,最后一颗北斗三号的全球组网卫星终于成功发射,这意味着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完成。

目前,可能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大家平时都使用的美国GPS导航。更具体点来说,尽管目前很多国产手机都兼容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但拥有较大用户群体的苹果手机,目前却并不兼容我国的这个导航系统。

不同于其他航天器成功发射,可能仅有部分天文爱好者才会特别感兴趣。北斗三号最后的这颗卫星成功发射,就意味着我们的许多电子产品可能都需要更新换代了,尤其是对于想要体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广大用户来说。

从北斗一号(1994)到北斗三号(2020),为什么要花几十年时间建设北斗系统?

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拥有独立自主的全球导航系统,就能在国家安全这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同样可以我们当下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帮助。站在全球用户的角度,大家又多了一个为自己提供各项服务的导航系统选择,从气象预报、交通运输到救灾减灾和电力调度,乃至测绘地理信息和应急搜救等领域,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都可以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客观而言,我国的北斗系统建设的确经历了比较漫长的一个时期。北斗系统的部署分为北斗一号系统、北斗二号系统和北斗三号系统三个部分。早在1994年的时候,我国就启动了北斗一号系统的相关工程建设工作,而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则是在今天,也就是2020年6月23日才正式发射完成。这标志着我国北斗系统的空间段工作建设完成,而随着地面段的完善,则涉及到用户端的产品芯片、系统和服务需要兼容北斗系统。

为什么说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

虽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全是由我国自主研制,但北斗的真正定位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所以,对它的一系列研制并不是只是为了服务于我们所有中国人。也就是说,只要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不管你是什么肤色和人种,都可以让这套全天时、全天候的系统为自己提供精确可靠的授时、定位和导航服务。

并且,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目前被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确认的供应商一共也只有4个,除了大家特别熟悉的美国GPS以外,另外三个就是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欧盟的GALILEO导航系统和俄罗斯的GLONASS导航系统。而我国践行的大国理念,始终是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北斗导航系统是我们的,也是全球的公共资源。

美国的GPS之所以目前被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广泛使用,一方面是因为它的技术的确也比较成熟,早在1994年的时候就实现了98%以上的全球覆盖率。另一方面,在中国北斗卫星系统完成建设之前,全世界的确也没有几个能与其相比。要知道,GPS最开始的用途也只是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不管是第一次在1964年投入使用,还是20世纪70年代用来为陆海空提供导航服务,主要都是为美国军方提供服务。

大家可以从我们北斗系统的定位看出,它要服务的绝不仅仅是国家安全,同时还将用户群体扩大到全世界的所有人民。比如,北斗的导航服务将在空间信号的精确度上做到比0.5米更优秀,即便是全球定位的精确性也会比10米这个距离值更优秀。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星际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全球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等功能,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服务。

相信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万分自豪,而我们也将在之后的时间里向切实感受到它带给我们的便利。不知道大家后期有没有更换苹果手机的想法,至少对我来说,如果后续该手机芯片依然不兼容北斗系统,那么我肯定会选择一款国产手机来感受一下北斗系统的魅力了。我们的国家的确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而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是足够幸运的,因为,我们得已亲历祖国的一个有一个突破。

延迟一次以后,中国北斗卫星终于发射完成,与美国GPS相比如何?足以影响全世界吗?

北斗组网意义重大,收官“吉星”发射顺利!北斗的意义不仅限于商业,而在政治和军事,是中国的政治争气星,更是军事保底星,所以航天人给第30颗的收官之星起名“吉星”。

GEO系列卫星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作用关键,作为一颗驻守在地球同步轨道的“大块头”,该卫星肩负显著增强北斗三号整体技术指标的职责,还携带了很多神器,为北斗三号在轨运行和应用之路开疆拓土。

随着此次发射的成功,北斗三号30颗组网卫星已全部到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没有北斗,很多事情我们就不敢做,更有许多事情我们将来就做不了,我们利用北斗能做的将不限于通信、电力、金融、测绘交通、渔业、农业、林业等领域,北斗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将越来越体现出其自身的价值和非凡的意义!

今年3月份,北斗三号第二颗GEO卫星就位后,北斗系统新体制下有源定位功能得到验证,拉开了无线电测定功能全面升级的序章。随着第三颗“吉星”的入列,北斗三号“吉星”将在赤道上拉开更大距离,为“一带一路”沿线更广阔的区域提供服务,北斗特色将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祝福中国航天人,祝福北斗铁军再创辉煌!

延迟一次以后,中国北斗卫星终于发射完成,与美国GPS相比如何?足以影响全世界吗?

中国北斗最后一颗卫星发射因技术原因推迟一周后,于今天(6月23日)上午成功完成发射任务。就此,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正式完成太空布阵,而这次发射任务,使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竟然提前半年全面完成。面对这一喜讯,举国欢庆,全民沸腾。

规模优势: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规模上已经超过美国的GPS系统,请看日本媒体用羡慕的眼神是怎样看的。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领导者,但现在,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规模上已经超过美国的GPS,在2000年才发射了第一颗定位卫星,可谓进展神速。北斗跃居全球最大,在130个国家超过GPS。”

当看到日本媒体用羡慕的眼神审视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相信作为中国人的你,一定会非常骄傲与自豪吧?衡量一个卫星导航系统的军事与民用价值,关键看使用规模,因为规模越大,所创造的价值也越大。因此,从规模上来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要比美国的GPS系统要优秀。

使用频率优势:中国北斗卫星使用三频信号,而美国GPS使用的是双频信号。

我们经常谈卫星定位系统的精准度,那么这个精准度由什么来决定的呢?就是使用频率,中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采用三频信号,一方面通过三个不同频率的信号可以有效消除定位的时候产生的精度误差。另一方面三频信号可以在某一个频率信号出现问题时候迅速切换到其他信号,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定位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如此说来,三频信号自然要比双频信号更有优势喽。

定位精准度优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也要比GPS系统要高。

衡量一个卫星定位系统优势,还可以从卫星的定位精度上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是水平4-5米,高程5-6米,而GPS卫星定位精度在8米左右。从定位精度来讲,北斗系统定位精度自然要比GPS要高。但是这里有一个大家都容易忽略的问题,那就是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准度,还取决于地面监控站的数量,目前美国地面监控站比中国建的多,但是这本身不是问题,我国今后会加大地面监控站的建设。

短报互文优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接发短报文,GPS则不具备该功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短报互文的功能,这个功能的价值非常大,可以不依赖于移动通讯基站发短信,只要有终端接收系统,就可以实现通过卫星来实现短报互文。不管是在高山密林里,还是在茫茫大海上,都可以实现通过北斗卫星系统与外界联系。而GPS由于建设的较早,并没有开发这块功能,因此从短报互文优势上来讲,北斗无疑具有绝对优势。

总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各方面都要优于GPS,虽然我国发展的晚,但是我们建设速度非常快,从各方面都充分考虑到军民两用的实际需要,因此才会有着独特的设计理念。让我们来看看在过去5年里,北斗在国内应用情况吧,请看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曾给出一组数据:

过去5年,我国480万辆营运车辆上线“北斗”,建成全球最大的北斗车联网平台,全国4万余艘渔船安装“北斗”。他以北京为例,已有33500辆出租车、21000辆公交车安装“北斗”,实现“北斗”定位全覆盖;1500辆物流货车及19000名配送员,使用“北斗”终端和手环接入物流云平台,实现实时调度。

延迟一次以后,中国北斗卫星终于发射完成,与美国GPS相比如何?足以影响全世界吗?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延迟一次以后,中国北斗卫星终于发射完成,与美国GPS相比如何?足以影响全世界吗?”

自己的导航自己造!能够找着北和能够自己找到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自己能够找到北,才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在卫星导航系统领域,一直以来基本上都是美国的GPS“独霸天下”,已经垄断了全球市场整整55年。而且35年前,我国就已经意识到发展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这不仅航天实力的体现,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

在23年前,因为GPS系统的关闭,导致我国试射的导弹和目标之间产生了极大的偏差,而北斗卫星的成功,也意味着我国正式摆脱了GPS的控制,完全可以自由掌控。

从1994年开始,我国北斗一号建设正式启动,并发射第一颗卫星,开启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序幕!历时26年,到今年(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这是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的第55颗,也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他的惩罚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三步走”战略计划圆满完成。北斗组网终于大功告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让我国在卫星导航系统方面走过了从无到有的跨越,从有源定位到无源定位的跨越,打破了GPS垄断,不仅可以避免在导航系统方面受制于人,而且还可以服务我国的企业和个人,同时还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目标就是要建成独立自主、技术先进、开放兼容、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导航系统,提供精密授时、短报文通信、精确定位等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的形成,形成和完善国家卫星导航的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延迟一次以后,中国北斗卫星终于发射完成,与美国GPS相比如何?足以影响全世界吗?

可喜可贺!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终于发射成功了。

为全球服务。北斗组网成功,目标就是为全球全人类服务,终于如愿以偿。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了北斗卫星,相信还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其中。

掐脖子成为过去式。美国的Gps往往在关键时刻掐脖子,就像现在的芯片一样,如今柳暗花明又一村了,确属一大幸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衷心祝愿中国的北斗超越Gps。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