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魏延入选五虎上将,关羽还会对他不满吗?

关羽对五虎将的评定略有微词,真实的原因不在于马超、黄忠或魏延,他的牢骚让刘备些许不安,但诸葛亮却明察秋毫。

他笑对刘备说:"主公勿忧,容我一信回覆,保他满意,心平气和"。

关羽看到诸葛来信:"马超等人当于张飞并驾齐驱,怎能与关公相提并论"。这下突出了关羽独占鳌头的地位,关羽这才转嗔为喜了,笑对通讯员说:"还是诸葛军师了解我大羽。"

当年,刘关张三人三顾茅庐,诸葛亮当既奉上著名的"隆中对",其中"派一员上将出荆州,直扑曹魏大都,另一路大军出益州,遥相呼应,会师洛阳,复光武中兴,大业可成"。

说完,诸葛亮和刘备相视,随后刘备和诸葛亮又不约而同先环顾张飞,张飞挺胸昂首。但刘、诸随后又长久看着关羽,关羽却神色不变,如一尊石雕。张飞低头一瞧,看两人专注关羽的神态,也不禁吃惊诧异。

现在关羽镇守荆州,只想着当年隆中一幕,正想着统率大军建立奇功,应封为大将军第一将,最初才不满怎与黄忠、魏延等为伍了。

可是刘备初为汉中王,需要各方人才镇守四方,特别是马黄魏等人都是新晋人员,给予高官厚禄,就为了胧络人心啊。一切都以大局为重,才没有独封关羽啊!

关羽孤傲,也会他日后大意失荆州留下了伏笔。英雄曾经无敌,但却遭遇了英雄末路,令人扼腕长叹!

如果魏延入选五虎上将,关羽还会对他不满吗?

首先说明一点,五虎上将的说法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不是史书记载。正史记载,刘备自封汉中王后,确立了四位大将,分别为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而关羽对这次册封极其不满,那么关羽究竟对谁不满,如果换成魏延位列其中,关羽还会不满吗?

关羽对刘备用人向来有微词,早在汉中之战前,马超率众前来归降,关羽就表现出了些许不屑。关羽认为马超为西凉边陲人士,虽然骁勇,但是忠心可疑,不可以委以重任。所以,他给诸葛亮写信,询问诸葛亮对马超的看法。当时诸葛亮为刘备心腹,诸葛亮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刘备的看法,因此,诸葛亮不敢怠慢,很巧妙的给关羽回了信。

诸葛亮说:马超文武兼备,勇烈过人,是一时之人杰。好比西汉之英布、彭越,与张飞引为一类,但是他们终究不如你这班超凡绝伦。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由此可见,诸葛亮说话是很小心的,他既实事求是的肯定了马超的能力,又为了避免引起关羽的不满,把关羽拔高到超凡绝伦的程度,诸葛亮可谓是煞费苦心。而关羽明显对马超有意见,怕马超来到后抢走了自己在刘备心目中勇武第一的位置。

在刘备确立四位大将后,关羽照样对马超不满,为什么呢?马超来投靠刘备时是很狼狈的,当时马超被张鲁所猜忌,几乎是孜然一人来归顺。刘备为了发挥马超最大的作用,让马超暂时止步,立即给马超增援了几千人,最后马超方才领着刘备的人出现在成都城外。虽然最后迫降了成都,但是在关羽心目中,马超有狐假虎威的嫌疑,没有刘备的助军,马超仅靠名声未必能够起这么大作用。因此,关羽轻视马超。那么其他人呢?

四人当中关羽还轻视黄忠,为什么?关羽给出的回答是“誓不与老兵同列”,这是真正的原因吗?不是的。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关羽只是找了一个借口而已。那么关羽轻视黄忠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黄忠随刘备入蜀,虽然在还击刘璋过程中有战功,但还是没能帮助刘备攻克成都。最终成都的攻陷是靠诸葛亮、赵云、张飞的援助,马超人马的吓唬,成都城内官员的众叛亲离,因此,总体来说,黄忠之功不大。

后来汉中之战爆发,黄忠随刘备在定军山和曹魏主帅夏侯渊对峙,夏侯渊分兵将刘备军围于山上,夏侯渊守南围,张郃守西围。刘备采用法正的车轮战计策,将队伍分成十队轮番攻击张郃部,张郃抵挡不住,于是向夏侯渊求救。

夏侯渊派兵支援张郃,于是自己围内兵员减少。刘备趁此机会火烧魏军围营鹿角,夏侯渊率兵救援,在乱战中被猛冲下来的黄忠所斩。一时之间,黄忠爆的大名。随后,刘备便册封黄忠为镇西将军。在刘备自封汉中王后,想要加封黄忠为后将军,于是询问诸葛亮意见。诸葛亮对此事表示了担忧。

诸葛亮认为:黄忠之资历远远比不上关羽和张飞,先如今将黄忠与他们并列,马超、张飞参与了汉中之战,亲眼所见黄忠如何立了大功,所以他们不会说什么。而关羽远在荆州,不了解情况,怕他会对此有意见的。

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后来,关羽果然对黄忠位列后将军大为恼怒,叫嚣着“誓不与老兵同列”。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关羽始终认为黄忠斩夏侯渊是运气太好而已,和自己于千军万马中斩颜良不能相提并论。而令人可笑的是当时蜀军将领中有斩敌首将之功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关羽斩颜良,一个是黄忠斩夏侯渊,不相提并论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当刘备封黄忠为后将军时,关羽颇有微词!那么,如果魏延位列四大将军之中,关羽还会不满意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关羽心中,魏延和黄忠是一个档次的人,黄忠尚且不能入关羽法眼,何况魏延呢?那么魏延有实力位列四大将军(五虎上将)吗?难道是刘备看走眼了吗?不是的。

黄忠和魏延都是刘备慧眼识珠提拔上来的将军,魏延比黄忠提拔的要慢一些,在攻陷成都后,魏延仅仅被提拔为牙门将军。在汉中之战后魏延被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川。

由此可见,汉中封王拔将,刘备破格提拔了许多新人,不止黄忠一个。而魏延在后诸葛亮时期多次被倚为臂膀,多次击败郭淮等魏国将领。也曾在上邽之战中击溃司马懿之军。由此可见,刘备识人之能力是多么的强悍。而不论资历,魏延位列四大将军也无可厚非。但是关羽肯定不会同意的。

在关羽心中,资历很重要,甚至比军功更重要,所以他极其希望赵云能够被提拔为四大将军。马超挤进去就算了,黄忠竟然凭借一时之功也挤进去,这本来就让关羽生气。如果再破格提拔魏延进去,恐怕关羽要退出四大将军之选,以示自己的尊崇地位。所以,魏延进去,根本不可能!而关羽不满是铁定的。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在关羽心目中,四大将军的完美人选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如果是五虎上将,那么顶多再挤进去一个黄忠。而魏延在汉中之战中的表现并不被大家所承认,只有刘备慧眼识珠而已。既然不能得到当地人的认可,想让远在荆州的关羽满意,恐怕比登天还难!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如果魏延入选五虎上将,关羽还会对他不满吗?

会,因为关羽并不是不满黄忠,而是不满另一个人位列五虎。别说换魏延了,就是换了马丁啉,只要这个人还在五虎里,他照样不满。

这个人姓关,名羽,字云长。

很多人都觉得“五虎上将”,很威风很荣耀,但在当时来看,五虎上将并不是多顶尖的称号,连蜀汉常委都进不去。

论资历,关羽一起兵就跟刘备混,天南地北,出生入死,他说排第三,没敢说排第二的。

论功劳,跟着刘备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守徐州,擒二将,战长沙,功劳等身。

论声名,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威震天下。

论能力,关二爷被后世封为武圣,历代受供奉敬仰,岳王爷就最崇拜关张。

论权力,守着荆州,占据蜀汉一半地盘。

关羽是蜀汉实至名归的二号人物,让诸葛亮排在前面,自己排第三已经是给足面子了。现在倒好,蜀汉常委都进不去,成了受他们管辖的“五虎上将”。本来就骄傲,眼高于顶的关二爷怎么忍受得了,生气拒绝,黄忠只是个借口而已。

代表刘备来给关羽封赏的费诗也明白症结所在,跟黄忠根本没什么关系,所以劝他说

〖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

将军您别生气,您给刘老大是一个级别的,希望您体谅体谅他的苦衷,压根就没提黄忠的事,把关羽劝过来了。

本回答只讨论《三国演义》,不讨论历史。

如果魏延入选五虎上将,关羽还会对他不满吗?

关羽肯定会表达自己的不满,这与五虎上将是谁没有什么关系,关羽主要是对自己的处境很不满意。

如果魏延被封为五虎上将,关羽肯定会说:“魏延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小卒为伍!”大家可以发现,自从刘备收取益州以后,关羽是神经开始变得特别脆弱,对一些风吹草动表现得异常敏感。起初是针对马超。

马超归附刘备之后,率部兵围成都,以武力相胁,逼迫刘璋不战而降,兵不血刃取下成都,鼎定西川。这是灭国之功啊,功劳太大了。刘备自封益州牧,对有功人员大行赏赐,荆州的关羽派关平入蜀谢赏,表示听说马超武艺高强,关羽想入蜀与马超比武,一较高下。

诸葛亮给关羽写了一封信,说马超“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只能与张飞这样的一勇之夫并驱争先,哪能比得上你关羽又帅气,又智勇双全,独当一面,“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关羽看了诸葛亮的信,虚荣心得到了充分满足,掀髯大笑,认为诸葛亮很了解他的心思,并且“将书遍示宾客,遂无入川之意”。刘备夺取汉中以后,进位汉中王,再次封赏诸位功臣猛将。关羽、张飞、马超、赵云和黄忠五人被封为“五虎上将”,并差派前部司马费诗为使者,赍捧诰命到荆州封赐关羽。关羽听说黄忠位列五虎上将,又不高兴了。说“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关羽和黄忠有仇?长沙城一战,没拿下黄忠就气成这样?并非如此。其实是关羽对自己的处境很不满意。

大家都知道,刘备入川,庞统殒命落凤坡,刘备的入川战略严重受挫,无奈之下,向荆州大本营求援,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谋臣勇将全部调往西川,而让关羽留守荆州,以抗曹魏和东吴。

关羽的地位明显是上升了,独领一军,坐镇一方,肩负重任,但也意味着他无法和其他战将一样,在川蜀这片广骛的土地上纵马奔腾,立下战功。而张飞收严颜,取巴郡,据阆中,三战张郃,攻瓦口关,宕渠,立下赫赫战功。

赵云随诸葛亮作战,攻雒城,劫米仓山,据汉水,以虚击实,被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威震曹军。

黄忠救葭萌,夺天荡,定军山阵斩夏侯渊,为汉中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为首功。魏延也屡立战功,展露出极高的军事才华和战斗积极性,被刘备慧眼识珠,任命为汉中太守,独镇一方。

就连小毛头刘封也“所在战克”,和孟达一起连下房陵,上庸,为荆益两州之间建立起战略上的纽带。

大家都在血战沙场,建功立业,唯有关羽在荆州眼睁睁地看着,一点忙也没帮上。但到了最后封赏群臣的时候,关羽以无功之身,却无论爵位、官职、军衔都位列首位。关羽这个人虚荣心非常强,他担心那些功臣猛将们已经开始窃窃私语,质疑他的能力和功绩,以关羽骄狂自矜的性格,哪能忍受?

关羽要发泄不满,目标要对准谁呢?不能对张飞,这是三弟,而且确有功劳;也不能针对赵云,人家连个爵位都没有混上;也不能针对魏延,虽然是汉中太守,但人家魏延没有爵位,也没有位列五虎将,和你关羽还差着一个层次呢;还不能针对马超,上次已经挑衅过了,再纠缠不休,就显得自己度量狭隘小器;更不能针对刘封,那是不给他爹面子。想来想去,关羽就针对黄忠发泄不满。而费诗的回答则解除了关羽的不满:

“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

意思是放心吧,无论谁有什么功绩,任何时候都不会撼动你关羽的地位。这就让关羽笑逐颜开,心满意足。咱们看一下刘备的安排,确实是良苦用心:

关羽:汉寿亭侯(有爵),前将军(有衔),襄阳太守、镇守荆州(有职有兵),假节钺(有权);

张飞:新亭侯(有爵),右将军(有衔),巴西太守、镇守巴西(有职有兵),假节(有权);

马超:都亭侯(有爵),左将军(有衔),督临沮(有职无兵),假节(虚的);

赵云:无爵,无权,无衔,掌握中军护卫(有职有兵);

黄忠:关内侯(有爵),后将军(有衔),无兵无职无权;

魏延:无爵,无衔,无权,汉中太守(有职有兵)。

看看,这个刘备还是蛮有脑子的,归根结底,有兵有职的都是自己的心腹。论政治头脑,刘备远在关羽之上,所以他就能当大哥。而刘备给关羽“假节钺”,是个明显的暗示,给你征伐调兵之权,想立功劳,你自己去取,别忘了,人家张飞的巴西太守和魏延的汉中太守可都是实职啊,你关羽要想当真正的襄阳太守,那就去干吧!

于是就有了关羽北征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也就有了失荆州、走麦城。

如果魏延入选五虎上将,关羽还会对他不满吗?

如果魏延被封为五虎上将,不但关羽不满意,张赵马黄也不满意,刘备诸葛亮也不满意,罗贯中先生也不满意,从古到今广大的读者和粉丝更不满意。因为他不具体这条件,能力和素质相差太远。

如果魏延入选五虎上将,关羽还会对他不满吗?

关羽只会更加不满!

什么马超黄忠,一概瞧不起

关羽的性格就是刚而自矜,陈寿评价他是:

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

关羽关心士卒,但是对于有点文化,有点无力的人物,一概瞧不起,就算你是马超或者黄忠也一样。

1.马超

马超是谁,曾经也是一方诸侯,迫不得已投了刘备,可以说在围困刘璋的战役中,起到了助攻的作用。刘备封他一个左将军,理所应当。但是关羽不答应,也不服气,特意写信给诸葛亮,拐弯抹角询问马超的武艺如何,要与马超分个高低。

2.黄忠

黄忠原先是荆州刘表的手下,后来刘表薨,刘琮投降曹操,这才不得已投了刘备。

关羽是怎么看待黄忠的,嫌弃他是个老头子,老头子都封了个后将军,不答应。刘备为此专门派人去解释:

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魏延其人

魏延是什么身份。他当初跟随刘备从荆州一起入蜀,入伙算迟的了。当然了,刘备是比较重视刘备的,比如打下汉中后,需要派一位将军镇守,当时大家都认为人选肯定是张飞,结果刘备选择了魏延。

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但是刘备拿下汉中后,封了魏延什么将军呢?督汉中镇远将军。直到刘备称帝,也只封了他一个镇北将军。

因此,以魏延的身份和功绩,不能与马超和黄忠相比。既然关羽连他俩都瞧不上,何况魏延了。恐怕到时候诸葛亮写信也不管用了,除非刘备亲自与关羽面谈,否则断然轮不到魏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