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下葬当天,大雨倾盆,朱元璋大怒,一个和尚说了什么话,救了大家?
马皇后原本是郭子兴的养女,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后,郭子兴便将马皇后嫁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首领,而且出身贫寒,马皇后也不嫌弃他,只是一心一心地跟着他,照顾他。
在朱元璋扫平天下的过程中,马皇后与之患难与共,对其助益良多。而朱元璋也非常敬重马皇后,在他当皇帝之后,别人的话如果他听不进去,如果换成是马皇后去说,朱元璋多半会听,由此可见马皇后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朱元璋和马皇后恩爱一生,不过天不佑人,马皇后在洪武十五年八月的时候因病去世,享年51岁。对于马皇后的死,朱元璋异常悲痛和自责,他怪自己没照顾好马皇后,在她生病的时候也没有做到无微不至。
为了弥补自己对马皇后的亏欠,朱元璋给决定给马皇后举办最高规格的葬礼,不仅自己要亲自送葬,所有王公大臣都得同行。而且朱元璋还请了上百名和尚道士来做法事,以早日超度马皇后的亡灵。
马皇后是洪武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去世,朱元璋给她上谥号为孝慈皇后,并决定于同年九月的吉日将那皇后安葬于自己的明孝陵。等到了马皇后下葬的那天,从早上就开始下着倾盆大雨,一直到出发的时辰都没还没有停。由于雨太大,朱元璋不得不考虑重新选择下葬的日期。
朱元璋本来就心情不好,再加上他脾气本来就有些暴躁,于是对大臣吼到:你们谁想个办法让这大雨停下来,如果办不到,你们全部都得陪葬。当然,朱元璋不是真的要大臣们去给马皇后陪葬,而是一时心急说了浑话。
朱元璋随口一说,大臣们可紧张得要命,纷纷跪倒在朱元璋面前,请求饶命。这个时候,一位和尚从人群中挤了过来,对朱元璋说:老天之所以下雨,是因为马皇后贤孝,感动了上天。这下的不是雨,是老天爷的眼泪,这是老天爷在为马皇后送行啊。
和尚这话说得好说得妙,把雨说成是老天爷的眼泪,还把马皇后夸赞了一番,水平实在是高,说话的时机掌握得也很好。
朱元璋听了那和尚的话,又想起了自己当年被郭子兴的儿子诬陷谋反,郭子兴把他关起来不给他饭吃,是马皇后偷偷给他送了一只饼,他才熬了过来;还有,马皇后当了皇后之后,不仅爱民如子,将后宫管理得很好,还常常纠正自己的错误,让自己少杀了许多本可以不杀的人......
想着想着,朱元璋又抹起了眼泪。他觉得老和尚说的话在理,也不用管下不下雨了,及时让马皇后入土为安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朱元璋让所有大臣都起来了,还委婉地给大臣们到了个歉,便命令送葬队伍出发。
那那个直言进谏的老和尚又是谁呢?原来,他是当时有名的高僧宗泐大师。朱元璋本信佛,对宗泐大师也十分尊敬,所以才会听信他的话。而宗泐大师不顾自身的安危,为了解救众大臣,毅然选择站出来为他们说话,也不愧是慈悲为怀的一代高僧。
马皇后下葬当天,大雨倾盆,朱元璋大怒,一个和尚说了什么话,救了大家?
大明王朝洪武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82年农历八月初八那天,大明王朝的马皇后病故,时年五十一岁。马皇后不仅在当时,直至今日,诸多官方史书,对马皇后都不吝溢美之词,而实际上,马皇后也当得起这些称赞。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身边多了很多女人,她们年轻、漂亮、温柔,可是不论什么时候,马皇后中宫之主的位置稳如磐石,在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一生不立皇后。
(马皇后当有如此慈悲)
朱元璋的出身,可谓是底层中的底层了。元朝曾经分过社会等级,九儒十丐,朱元璋就做过乞丐。出人头地,他想都没有想过,至于家庭的温暖,他也没有感受过。他都25岁了还没能娶妻,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大的年纪了。马秀英能够给予朱元璋的,已经超出了夫妻情分太多了。不管朱元璋坐到了多高的位置,他的赤子之心永远都留在马皇后那里。
所以,当马皇后去世,朱元璋的痛苦难以名状,辍朝三日,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在数月之前,他的皇长孙也病逝了,如今他的发妻也走了。朱元璋那年已经55岁了,他即便手握生杀大权,却终不能让他们起死回生。他的伤心是情真意切的,因为他虽成了天家,却更有普通人的情感,只有马皇后一辈子叫他“重八”。
马皇后是安徽宿州人,按照汉族北方习俗,出殡时,棺材放进墓穴,永远再也见不到死者,只能看到死者的坟墓。出殡之前,佛教相信幸运的人能够一下子升天。但是,绝大部分的人们是没有那么幸运,需要至少7天—49天灵魂才能够找到归宿。
文武百官自然知道朱元璋对马皇后情深义重,逢此国丧,丧事办理的也是格外隆重。皇子皇孙哭祭,文武百官守孝,整个南京城一片肃穆。
(朱元璋哀痛不已)
出殡当日,却突然下起了暴雨。按照习俗,出殡是人死后魂魄归于另一个世界,而出殡仪式就是送“它”。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逝者的灵位或者遗体被雨水淋着,那么就会导致逝者不能安歇。后代子孙就不会受到先人的护佑,还会辈辈受苦,出现连续的穷人。所谓“雨淋灵,辈辈穷”,这种情况的一旦发生很难破解,毕竟古代也没有人工干预天气的技术手段。
朱元璋说自己是淮右布衣,做过农民,自然知道这里面的说法。他暴跳如雷,作为皇帝倒不是说害怕“辈辈穷”,而是担心影响了马皇后的安息,不能好好地送她最后一程。眼看着雨越下越大,礼部和内务府的人都赶来进谏朱元璋另择吉日出殡。朱元璋一生好强,如何能肯?他拿出了皇帝的威风,颁下旨意,如果雨不能停,所有操持丧葬事宜的人一概处死。
前前后后忙活丧事的人,不分职位高低,等级贵贱,约莫有一千余人,如果天公不做美,这些人断然没了活路。这些人跪求上苍,哭哭嚷嚷,可是一点用处没有,雨还是越下越大。
马皇后性情仁孝,见不得人受苦受难。在她病重时,朱元璋召来了全国名医给她会诊,可是她都拒绝了。宫人不解,哭求皇后就医。马皇后说:“我自知大限将至,恐不得免。如果让这些医生医治,我死后,他们必然会被皇上迁怒,招来杀身之祸。”
如今,朱元璋因出殡事而迁怒众人,或将不可免,如果慈悲为怀的马皇后知道此种情形,想必更不得安息了。
正在众人惴惴不安,担心性命难保时,一个和尚站了出来。
(当时的得道高僧宗泐)
这个和尚叫做宗泐,是明朝初年著名的僧人,名望重于一时。他八岁出家,十四岁剃度,二十岁时至杭州净慈寺。此后成为江南名僧。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为息兵江南,怀柔远人,征江南有道僧人。宗泐应召称旨,住天界寺,朱元璋因此认识了他,后来还打算让他做官,宗泐婉拒了,说自己想终老佛门。
朱元璋没有强求,就让他在1378年去西域求经,到中土弘扬佛法。他一去五年,路途十四万八千里,终于取得了《庄严宝王》、《文殊》、《真空名义》等经。由此,名声大振,成为当时有名的得道高僧,受到朱元璋的热情接见,还做诗送给了他。朱元璋小时在皇觉寺出家,对于得道高僧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宗泐归国不久,就赶上了马皇后国丧。有皇家上宾之礼的宗泐,深知马皇后慈悲,朗声说:“今天之所以下雨,那是完全是因为马皇后的贤德感动了上天,就连上天都为皇后掉眼泪啊,各路神仙都来送皇后上路呢。”
(马皇后一生保护了很多人)
朱元璋情绪平复之后,虽然心情悲痛,但是也知道迁怒无辜人等不对,见宗教届领袖宗泐如此说,就顺势免除了众人的罪过,出殡在雨中完成,也是遂了马皇后的最后一件功德。
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深坐宫中,感到无比的凄凉孤苦,他说:“老身何以为怀?”天家威严,此时也化为了高处不胜寒。蓦然回首,已经无人再敢叫他“重八”,他的仁慈的那一半,也随着马皇后去了。以后的大明王朝,在他的铁腕治理下,掀起了腥风血雨。大明王朝“刚烈”的秉性,就此塑造完成。
如若马皇后能与朱元璋偕老终生,大明王朝的气质会不会有不一样?不服来战的铁血气质成就了最有骨气的大明朝。可惜过刚易折,大明王朝后来栽的几次大跟头也都与此有关。
马皇后下葬当天,大雨倾盆,朱元璋大怒,一个和尚说了什么话,救了大家?
历史上的孝慈高皇后(1332~1382)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民间亲切的称她为“马大脚”马皇后,她是一个平民皇后。
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马皇后在没有任何征兆情况下突然去世,享年51岁。
此时朱元璋悲痛万分,说实话,谁会想到皇后会突然去世,老朱在前年(即1380年)才动心思建造明皇陵,第二年谁知皇后就……
“皇后跟我受了多半辈子苦,刚享了几年福就去了,说好了天长日久,现在你撒手人寰,这让我如何面对”。朱元璋越想越伤心,竟呜呜哭出了声。
皇后对自己的深情厚意,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人在失去亲人时会不由自主想到亲人的好,皇上也概莫能外。朱元璋想到了过去,想当初自己犯错被关禁闭,马秀英放下少女的矜持,怕自己饿着怀揣热饼偷偷送来。
当放下热饼时,看到未婚妻的皮肤被烫的通红,朱元璋心疼的直掉眼泪。
说实话,历史上皇后死后皇上另立皇后的不在少数,然而老朱自从马皇后去世后就再也没立皇后,由此可见夫妻情深。
马皇后以“孝行”影响着老朱,用自己的柔情和慈爱化解老朱和群臣之间的矛盾。
比如曾为老朱修建南京城墙做出贡献的沈万三,由于出言不慎惹怒了朱元璋。
原来沈万三想犒劳三军,老朱心眼多了,以为沈万三想收买军心,决心要杀沈。
马皇后得知消息后,劝老朱说:“一个人富可敌国是不祥之兆,上天早晚会惩罚的,皇上把他流放就行了”。老朱接受了皇后的建议,最后把沈万三流放到了云南。
就在老朱沉浸在回忆往事时,丞相徐达进来了。他是老朱的发小,当看到老朱不住的落泪,于是劝道:“陛下节哀顺变,当务之急是为皇后举行一个隆重的葬礼,毕竟人死后要入土为安”。
朱元璋一想确实如此,人死不能复生,再难过也没什么用。老朱摸了一把眼泪。
徐达对朱元璋说:“陛下,马皇后以孝行治天下,修建的明皇陵就命名为「明孝陵」吧?我看先把皇后下葬到地宫,你看行吗?。
当时明孝陵刚刚修建好地宫,其他工程还在进行中。朱元璋点了点头。心想,也只能这样了,等明孝陵完工后,自己百年以后再合葬在一起。
大约一刻钟后,徐达起身告辞,他要去看看明天下葬皇后的各种仪式是否准备好了,这几天可忙坏了徐达。
等到第二天皇后下葬时,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大雨,当时自发为皇后送葬的百姓被淋的像落汤鸡。
刚开始老朱并没在意,以为等一会就会风停雨住,谁知大雨越下越大,眼看皇后的葬礼无法进行。
此时朱元璋觉得脸上无光,尤其在众多百姓面前老天爷不给面子,有失皇家威严。加上老朱失去了皇后心中难过,各种不顺利赶在了一起。
朱元璋越想越火大,怒火无处发泄,于是对送殡的满朝文武吼道:“如果大雨不止,你们都tm的去陪葬”。群臣一听吓得一个个放声大哭,心里明白老朱说到做到。
群臣哭得越厉害,雨下得越来越大,毫无停歇的意思,就在人人自危时,一个和尚一番话化解了危局。
只见这个和尚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他走到朱元璋面前,深施一礼。
朱元璋一看,这不是得道高僧宗泐(le)大师吗?朱元璋称帝后,专门在宫中设立了负责祭祀的高僧。
朱元璋问大师有什么事吗?宗泐大师言道:“今天的大雨,是皇后的孝行感动了上天,对于皇后的去世,老天爷也在伤心落泪,皇后的恩德感动了众神,都来为皇后送行,山河为之落泪,岂不是皇后积善荫德的造化吗?皇上应该为此欣慰呀!
短短的几句话打动了朱元璋,朱元璋本来就信佛,他之前做过和尚,对和尚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对大师的话深信不疑,于是收回成命。
宗泐大师的一番话最终救了众人,人们都说是马皇后显灵了。文/秉烛读春秋
马皇后下葬当天,大雨倾盆,朱元璋大怒,一个和尚说了什么话,救了大家?
明太祖朱元璋与皇后马秀英的爱情传奇,堪称古代帝王婚姻之典范。然而这位助力朱元璋打下大明天下的结发之妻,却没能陪伴对她爱恋极深的朱元璋到最后。五十一岁便撒手人寰,给朱元璋留下了无尽的思痛。
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之妻,原名叫马秀英,归德府宿州人,是朱元璋上司郭子兴的养女。至正十二年(1352年),在义父郭子兴的主持下,将二十岁的马秀英嫁给了时任红巾军将领的二十四岁的朱元璋。
马秀英与朱元璋的感情很深,在朱元璋日后平定天下的过程中,马秀英作为朱元璋的内助是居功至伟。朱元璋在参军之前,家中亲人已所剩无几,晚辈中仅剩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马秀英将其收养视为己出。
朱元璋受到郭子兴猜忌的一段日子里,马秀英不离不弃,将自己的私房钱送给养母让其给朱元璋说好话。朱元璋被圈禁起来后,还是马秀英为其备食送水。马秀英的对朱元璋的患难之情,深深的触动了朱元璋。
在朱元璋南下打天下之时,马秀英将后勤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每每在危难之时,马秀英都能挺身而出,稳定军心民心。在物资最贫乏之时,马秀英变卖家当来犒劳将士。为朱元璋打下大明天下,立下不朽功勋。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马秀英被册封为皇后。马皇后在和平年代同样是朱元璋不可或缺的帮手,她对所有的养子都视为己出,对所有的后宫嫔妃都视为姐妹,就连朱元璋的膳食也是亲自操办。
每次在朱元璋因繁琐政务而生气时,马皇后都是悉心劝导。在她的委婉劝阻之下,有许多大臣将领免遭朱元璋处罚。如李文忠、宋濂、沈万三等人,都是因马皇后而得福。在爱民如子上,马皇后要强于朱元璋。
马皇后一生勤俭持家,即使到后来贵为皇后,也是亲自带领后宫嫔妃刺绣和纺织。朱元璋虽然跟着马皇后也是粗茶淡饭,但对这位朴实的夫人是敬佩有加、感情甚笃。深受感动的朱元璋将其比做东汉明德皇后。
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皇后突然抱病不起。朱元璋非常着急,命太医全力医治,否则统统问罪。马皇后虽然重病在身,但还是力劝朱元璋不要怪罪太医们,她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话让朱元璋老泪纵横。
四个月后,医治无效的马皇后病逝,享年五十一岁。一个月后葬入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马皇后的病逝,对朱元璋来说就是个晴天霹雳,这让朱元璋因伤心过度而病倒。从此以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过皇后。
对于这位结发之妻的丧礼,朱元璋以超规格来办理,足以说明二人之感情。根据史料记载,马皇后的丧葬仪式是按照宋朝仪式进行的。马皇后的守丧期为27天,丧事的整个程序比较复杂,各种规矩与细节都很多。
不但王公大臣要为马皇后披麻戴孝,就连普通百姓也要禁止屠宰四十九天。马皇后是八月初十病逝的,九月下葬的。根据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一书记载,在马皇后下葬的当天,发生了天气反常的神秘怪异天象。
就在马皇后的灵柩准备运往应天东郊的明孝陵下葬那天,一大早还晴空万里的天气,突然变得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且伴有瓢泼大雨。这让当时的送葬队伍和抬灵柩的杠夫极为狼狈,大家都担心朱元璋会暴怒杀人。
为何说当时的天气反常呢?对于农历九月份的应天,也就是现今的南京来说,这种电闪雷鸣的大雨天非常少见,几乎可以说是没有。朱元璋本身爱疑神疑鬼,再加上悲痛欲绝的心情,这让朱元璋很是生气。
于是将送葬队伍中诵经念佛的大师宗泐(lè)叫过来询问缘由,宗泐先是给马皇后诵了一段经,以便马皇后能安心的葬入明孝陵。然后对朱元璋悲痛的说:“雨降天垂泪,雷鸣地举哀。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
这段话的意思是,对于马皇后的病逝,上天也极为悲痛,降下了雨泪,以鸣雷的方式来悼念马皇后,就连西方诸佛都是前来相送。说来也巧,宗泐大师话音刚落,怪异的天象瞬间全无,这才让大家悬着的心放下。
朱元璋龙颜大悦,命人立即“诏赐白金百两”。正是宗泐大师的一席话,才使得朱元璋的心情有所放松,也稳定了送葬队伍的人心。至于说是不是救了大家,这个已无法考证,我想朱元璋还没有糊涂到这种地步。
马皇后临终时对朱元璋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希望陛下能求取贤能,听取别人的意见,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致死都不忘惦念朱元璋,这也是朱元璋能接受宗泐大师开导的原因。
马皇后下葬当天,大雨倾盆,朱元璋大怒,一个和尚说了什么话,救了大家?
朱元璋用了15年的时间,从一个要饭的乞丐当上了坐拥数万里如画江山的皇帝,他在当上了皇帝之后,为了扩充朱家皇室的人口,给自己的后宫纳了很多妃嫔。
不过,不论后宫里又多少女人,他心中最爱的女人始终只有一个——马皇后。
朱元璋在皇觉寺当了几年和尚后,突然觉得人生不能这么得过且过,于是,他便离开了皇觉寺,去了濠州投入了郭子兴的麾下。
马皇后正是郭子兴的养女,朱元璋也是因为颇得郭子兴赏识,才得以去马皇后为妻。
不过,当时郭子兴的儿子嫉妒见自己老弟这么信任和赏识朱元璋,心里很不舒服,所以便找了个借口将朱元璋关了禁闭,不给吃也不给喝。马皇后听说此事后,便每日偷偷地给朱元璋送饼。
这一日,马皇后一如往常地烙好了饼,正要送去给朱元璋时,不料却被小郭的亲信给看到了,马皇后情急之下便将烫烫的饼藏到了怀里,结果自己被烫伤了。
可见,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感情确实很深。
但是,即便他们的感情再怎么深,也终会有生离死别的一天,只是朱元璋从来没有想过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匆忙,这么让人猝不及防。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突然病倒了,朱元璋急得直喊:快传御医,快,快去叫御医过来给皇后看病!
站在一旁的小太监听了朱元璋的命令,急忙回了一声“是”,然后便慌慌忙忙地跑了出去,没过多久,这个小太监便又跑着回来向朱元璋禀报:皇上,御医已经来了,在殿外候着呢。
朱元璋“啪”地一个巴掌拍过去:御医来了,还不快让他进来,耽误了给皇后看病,饶不了你!
御医匆匆忙忙地进来给马皇后诊了脉,却摇了摇头:皇上,皇后的病,臣也无能为力了,唉。
朱元璋一急,看着御医狠狠地说:你再说一遍,治不好皇后的病,朕养你们有什么用?
这时候马皇后突然声音虚弱地喊了一声:皇上......
朱元璋听到马皇后在喊自己,便知道是她不愿意看到自己苛责御医,所以他使劲挥了挥衣袖,让御医退下了。
后来,朝中群臣听说马皇后病了,也很着急,这世上要说还有谁能够劝得住,或者说镇得住朱元璋这个皇帝的话,也只有马皇后一人了。
如果马皇后突然死了的话,谁以后要是不小心惹恼了朱元璋,还有谁能够站出来给自己说情?
当然,朝臣也确实打心眼里尊敬这个贤惠的马皇后。
所以,他们在听说马皇后病重之后,便纷纷上书给朱元璋:皇帝呀,我们希望你能够举办一场祭祀以祈祷皇后能够早日康复,好好找几个好的医生给皇后看病,一定要治好皇后的病呀!
朱元璋为此还挺感动,可是,当他正准备这么做的时候,马皇后却虚弱地抬起了手拉住了他,对他说:人呀,生死皆是命,祭祀和祈祷又有什么用?更何况,我这病医生也救不了了。如果我吃了医生给我开的药却没有效果的话,你是不是又要以此惩罚医生了?算了吧。
朱元璋听了马皇后的话,嘴唇动了动,哽咽得说不出一个字。
马皇后的病眼看着越来越重,生命也危在旦夕,朱元璋握着她的手轻声问到:皇后,你还有什么心愿,还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
马皇后撑着最后一口气,气喘吁吁地对朱元璋说:我只希望皇上能够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儿孙也能贤明,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罢。
这句话一说完,马皇后顿时撒手人寰。
朱元璋悲恸地喊了一声:皇后,你走了我怎么办呀!
此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别的妃嫔为皇后,马皇后在他心中的位置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能够取代。
马皇后一生贤惠,屡屡劝谏朱元璋,可谓是一个人人尊敬的贤皇后。
可是,在她下葬的这一日,天气竟骤然一变,狂风呼啸,豆雨抛洒,电闪雷鸣,朱元璋见此情形,顿时一怒——好呀,皇后这么贤惠,临终之时仍不忘天下人,可是你这贼天竟敢在她下葬的时候如此肆虐,是不是想让皇后不得安息!
想到这,朱元璋怒喝一声:来人,去将和尚宗泐给我叫过来!
宗泐听说皇帝正在为马皇后葬礼一事发怒,所以听到传召后便急匆匆地赶了过来,朱元璋一见到宗泐,便黑着脸劈头盖脸地狠狠地说了一句:宗泐,皇后今日下葬,可是这贼天竟然下起了狂风骤雨,你来宣唱偈语,让这该死的风雨停下来,让皇后能够安然下葬,否则的话,你们便统统去给皇后陪葬吧!
宗泐听完朱元璋的话,心头一紧,双手相合,唱了一句“阿弥陀佛”之后说道:皇后薨逝,这雨是天为皇后的离去感到悲痛而落下的泪,雷鸣是天地在为皇后哀哭,皇后的贤惠早已为天上众佛所知,纷纷称她为“马如来”,今日皇后下葬,众佛特地来送她最后一程,这才引来了狂风骤雨。
宗泐看到朱元璋的脸色变好了,又说了一句:皇后之死,实让天地同哀。
只见宗泐话音一落,顿时雨过天晴,碧空万里如洗,朱元璋心中顿时高兴了起来,便不再迁怒于他人。
马皇后的葬礼也得以完美收官。
后来,朱元璋又特意召见了和尚宗泐,赏赐了百两白金给宗泐。
马皇后下葬当天,大雨倾盆,朱元璋大怒,一个和尚说了什么话,救了大家?
洪武十五年(1382)农历八月丙戌日(八月二十四),马皇后因病逝世,享年51岁,殡葬这天大雨倾盆。朱元璋望着天空长叹:“老天啊!您到底啥意思呀?能不能让我把我心爱的皇后下葬了再下雨?”朱元璋望着阴暗的天空,听着哗哗的大雨更加悲伤。
他忍不住又一次想起往事,边哭边自言自语。自己家世代农民,从小家中贫寒,给地主家放牛,当过和尚,要过饭,非常凄惨。特别是小时候父母双亡,失去亲人的创伤久久不能愈合,万幸投靠了郭子兴,才幸运地在1352年娶到了马秀英这个好妻子,让自己重新得到亲人的关爱。
有一次自己受诬陷被郭子兴禁闭在空室,饥饿难忍,是自己的结发妻子马秀英偷饼子给送了过去,热腾腾的脆饼把肉都烫焦了。(“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明史》)。她又不惜钱财买通她的义母和义父郭子兴,让我老朱脱离了那个小密室,从困境中走出来。朱元璋想到这里已是满脸泪水。
在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妻子马秀英追随左右南征北战与自己患难与共不离不弃。
善良的马秀英还多次相劝我老朱不要扰民,更不要滥杀。她还亲手为将士们缝衣做鞋。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陈友谅率兵东下,直逼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郊),强敌兵临城下,官民都准备逃跑,眼看军心不稳,她却镇静自若,散尽自己的小金库,犒赏将士稳定了军心,这才让我老朱打了胜仗!
有一次,自己在与陈友谅对战时,一不小心被陈友谅追击受伤,大脚的马秀英背起我就飞快地跑,累的几乎无法呼吸,几次差点跌倒,这才让我这条老命得以存活。
后来她被立为皇后仍然操持着我老朱的一日三餐,无微不至,多次用各种手法劝阻我老朱不要滥杀大臣,救了很多的官员。对后宫嫔妃非常友爱,把其他皇子视如己出。
特别是她病危的那段日子,让我老朱心焦,又无可奈何,她竟然拒绝吃药,对我的苦苦相劝她竟说:
“死生,是命运的安排,……况且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吧?”她在人生的尽头,还在为诸医着想,并希望我老朱能够招贤纳言,让大臣和百姓好好生活。难得的好皇后啊。
想到这里,朱元璋已经无法控制自己,泪流满面痛哭不止,险些昏厥,哭着说:“老身何以为怀”(没有你我以后该咋办?!)
眼看送葬队伍就要出发了,大雨还是下个不停,朱元璋由悲痛变的恼怒起来说:“如果葬礼不能顺利举行,所有人员都要陪葬!”此时的朱元璋正准备让太监拟圣旨。
在场的人都被吓傻了,顿时哀嚎声、痛哭声震耳欲聋。就在这紧要关头,一个和尚站了出来,他是僧录司右善世高僧宗泐(le)大师,他对朱元璋说:今天之所以下雨,那是因为马皇后的贤良淑德感动了天上的神仙,众佛众神都为马皇后掉眼泪,他们在为马皇后送行,马皇后母仪天下,慈德昭彰,不舍得离开黎民百姓。她在流泪和我们告别呀,有这样的好皇后是天下万民的福气。
朱元璋本身就是和尚出身,崇信佛教,他认为高僧说的很有道理,又一想如果马皇后活着也不希望看到自己滥杀无辜,于是就赦免了所有人的死罪。
文章资料出自:剪胜野闻 (明)徐祯卿 撰
太祖尝自叙朱氏世德之碑,其文曰:「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在通德乡... 受诏应声曰:「雨降天垂泪,雷鸣地举哀。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