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腰斩有多恐怖?

犯多大的罪才会被腰斩?
犯人犯了死罪,往往希望得一个快速死去的刑罚,比如说斩首,一刀下去来个痛快,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但是古代统治者在惩罚极恶罪犯的时候,往往不会让他死得那么痛快,想了许多可怕的刑罚来让罪犯尝到尽可能多的痛苦之后再死去,比如说凌迟、醉骨,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这些残酷的刑罚,为统治者能够更好地治理百姓,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当然,这些刑罚也是很不人道的,所以注定都成为历史。

今天我们说的是【腰斩】,也是一种让犯人受尽痛楚之后再死去的可怕刑罚。

顾名思义,腰斩,即用刑具将人齐腰斩断。

腰斩起始于周,汉朝以前多沿用此刑罚。春秋战国时期,将要被处死的犯人,一般都会被斩,这里的斩指的就是腰斩,而不是斩首。比如说商鞅变法的时候,对百姓实行“连坐”,一家犯罪,邻居如果不告发,就会被腰斩。秦末,李斯被赵高诬陷谋反,后来李斯就是被腰斩处死的。

自秦以下,死于腰斩之人,数不胜数。汉朝的时候,只有大逆不道或者穷凶极恶之人才会被处以腰斩。汉朝以后,腰斩虽然不是法律固定的刑罚,但是在处罚极恶之人的时候,使用频率依然很高。

那么【腰斩】究竟有多可怕呢?

腰斩的具体操作方式在历史上大同小异,具体说来就是在地上垫一块木板,人扒光衣服,露出腰部,用斧钺或者刀将人齐腰砍断。

真是一副“你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模样,那画面相当悲惨。

我们都知道,人体的主要器官都在上半身,所以人在被腰斩之后不会立刻脑死亡,这就意味着,被腰斩之人不但头脑清醒,而且会在巨大的疼痛之中,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内脏和鲜血一点点流出来,最后慢慢死去。

我们说一个人,看他在腰斩之后是如何表达痛苦之情的。

说是雍正朝的时候,河南爆发科举考试试题外泄事件,最后查出试题是从河南学政俞鸿图一个小妾那里泄露出去的。雍正皇帝判处俞鸿图腰斩,在行刑的时候,俞鸿图被齐腰斩断之后,还用自己的鲜血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之后才气绝身亡。俞鸿图的这个行为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被腰斩之后,还痛苦地用自己的鲜血写字来表达自己的痛苦之情,真是前无古人啊!

雍正听说此事之后也很震惊,他觉得这个刑罚太残忍,于是就下令废除了这个刑罚。这样就造就了俞鸿图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在官方记载当中被腰斩处死的官员。

也正是因为腰斩如此可怕,所以在行刑的时候,犯人会给刽子手陪笑脸,或者在行刑之前,犯人家属打点一下刽子手,让刽子手行刑的时候从腹部上面一点的部位下刀,这样犯人就会死得快一点;也有人想要犯人死得更慢一点,就会贿赂刽子手从犯人腰部下面一点的部位下刀,然后将犯人的上半身移到一块桐油板上,让血流得很慢,这样犯人往往要痛苦几个小时才死去,相当残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