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人真的在唐朝存在过么?
在唐代,确确实实存在“不良人”这个称谓,指的是一些从事侦查缉捕工作的小吏。但是这些小吏跟一般官府捕快、差役又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配图
在唐宋,一般的官府都有捕快,这些人是正儿八经国家招聘的。这些人没有国家正式编制,地位也比较底,但是也算是一种正经职业,是见得了光的。唐代捕快的主要从事调查取证,缉拿罪犯,传唤主告被告之类的任务。这些人虽然素质都不算很高,有的人可能有一点点小前科,但都不是很大的事。招募这些人当捕快,也是看重他们有刑事方面的能力。
配图
但是不良人就不一样了。不良人的存在是为了做一些政府不方便出头的事情。不良人有点类似汉代的大谁何。不良人招募的人都是一些劣迹斑斑的凶恶之徒,个个本领了得。政府利用这些人从事一些刑讯,侦查,缉捕工作,很多时候可能都是跟法律打擦边球。有了这些人的存在,官府的很多棘手的工作得以解决。而通过招募这些人,又防止了这些人危害社会的可能。
不良人真的在唐朝存在过么?
“不良人”确实在唐代历史上存在过,但它不是皇帝身边的神秘组织,也不是皇城根治安管理的重要环节,他们只是一些地方政府“衙役、捕快”这些地方小吏的代名词。
古书《称谓录》中记载,不良人属于唐代基层治安机构。就是“缉事番役,在唐称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即汉之大谁何也,立名甚奇。”可见不良人的职责,就是基层治安管理,清朝人认为它的职责和清代“番子”职责类似,专门管缉捕盗贼,访拿逃亡集嫖赌凶棍等差事,其他概不能预。所以不良人和后世的皇家特务机关“东厂、西厂、血滴子”等没有可比性。
不良人长期扎根于基层,负责寻找破案线索与破案。所以他们的地位不高,统统属于“吏”这一阶层,负责地方零碎杂务,没有官阶。也就相当于现代政府部门办事员、科员这样的级别。古代称之为“吏”。
事实上唐开元时的《唐六典》中,并没有这样的官职。如唐玄宗时,有个不良人叫“吉温”是武后时期酷吏吉顼的弟子。他是京兆尹的法曹,主要执掌“司法参军事,掌拘狱历法,知臧贿没入。”就是管理监狱的吏。此人治狱手段非常残酷,有一个李适之的大臣,任兵部尚书,与当时权相李林甫争权,被李林甫陷害。吉温使用各种酷刑威逼兵部吏员诬陷李适之。李林甫很快通过这些诬告构建大狱,把李适之拉下台。
李林甫因为吉温对自己有功,就向玄宗举荐吉温,玄宗说:“是一个不良人,朕不用也。”玄宗此时对李林甫信任有加,并不存在对吉温和李林甫同党的怀疑。所以此处的“不良人”不是坏人的意思,而是因为吉温的身份只是“吏”,所以不重用他。
可见不良人在唐代的职级非常低下,是没有官阶的基层人员。这和历代统治阶级的特务机关是有本质差别的。不良人真的在唐朝存在过么?
历史上在唐朝“不良人”是真实存在,它就是类似于大明王朝的“锦衣卫”,“东厂或者西厂”。也就是当时统治阶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王权不受任何侵蚀,同时为了一切权利掌控在自己手里,而设立的特务机构,他们的功能就是:侦查、拘捕、审讯等一切权利,他们职责只对皇帝负责,权利很大。
历史上唐朝时期称为“不良人”,他们的首领叫“不良帅”。只是到了宋朝以后就没有再这么称呼了。由于网络游戏以及一些电影等把“不良人”宣传成了特别的秘密组织,它们纵横在黑白两道,无所不能有一些夸大。其实真是的不良人组织在唐朝并不是一个秘密组织,相反它在唐朝是一个公开的组织,就是当时的衙役捕快这样的职业,按现今考证他既不是官又不是民,它只是一个胥吏这个阶层,不入官府品位,主要职责就是管辖境内的盗匪。如果发现可疑分子,抓住扭送县衙就行,后面的事就不用管。
当时的不良人地位很低,而且功能有限,不过在历史中,它们却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因为当时在唐朝长安发生一起轰动长安的大案子,在唐高宗以及武则天那个时间,朝廷官员中书舍人郭正一家中失窃案,当时郭正一在高句丽时带回一个女人名叫玉素的,当时唐朝准备攻打高句丽,一天晚上,那个叫玉素的给郭正一弄吃的,并下了毒药,后被郭正一发现,赶忙找解药吃,后来缓过来,再找玉素,已经不见,并且家中不少财务一并不见,马上报告朝廷,这件事影响太坏,长安地面接到案子下了死命令限期破案。
而此时的不良人主帅魏chang昶,他采用双线破案,一是诡诈术,就是假装抓到罪犯,把一个人蒙上脸,在街上大摇大摆。第二个就是不良人熟悉所有街面上三教九流,从他们身上获得精细的情报,最后终于在一个很隐蔽的住宅了抓获了玉素、郭府马夫、高句丽降人。他们目的就是谋财害命。
虽然当时活跃在长安坊间不良人们,没有后人电影、网络游戏宣传的那么厉害,但是他们生于草根,长于市井,捕盗经验丰富,在破案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不良人真的在唐朝存在过么?
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帅。
这是马亲王的小说《长安十二时辰》里“五尊阎罗”张小敬的出场slogan。
而不良帅和不良人一样,都是唐朝真实存在过的那群基层辅警的统称。
古书《称谓录》曾记载:“缉事番役,在唐称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
唐朝的基层政府分六个板块:县令、县尉、县丞、县主簿、胥吏、职役。其中职役中负责缉捕。而不良人则是为了提高治安能力,补充现有职役的一种职务。
他们并非专业的政府职员,也不是有编制的职役,而更像是候补捕快,用现在的话说,是被当做临时工的“辅警”。
所以,不良人的来源也就十分庞杂,既有像张小敬这样不服管教的退伍军人,还有曾当过强盗小偷的江湖中人,甚至还有一些地痞流氓。但他们作为执法机构的补充,正适合在鱼龙混杂的长安城进行缉查、侦办的特殊任务。而他们“黑白通吃”的身份,也为他们执行任务提供很多方便。
“一日不良人,一生不良人”,虽然不良人之中有不少好勇斗狠之徒,但对于当时的社会治安来说,这群底层编外辅警们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在《长安十二时辰》的电视剧中,也可以看到张小敬这种义薄云天的不良帅形象。
所以,虽然名字看起来有些贬义,但其实不良人和不良帅,是保大唐百年盛世的重要一员,值得后世的尊敬。
【姥爷原创内容 以你关注为荣】
不良人真的在唐朝存在过么?
确实存在。不良人是唐代主管侦缉逮捕的差使,其称位为“不良”或“不良人”。
不良人真的在唐朝存在过么?
当然存在,在前一段时间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中,死囚张小敬的身份就是万年县专门负责管理不良人的“不良帅”。
其实这不良人的只主要职务就是侦查案件和逮捕犯人,也就是相当于捕快,但又与捕快不同,他们的存在是为帮助朝廷处理一些不便于出面的事。据《说铃续》记载:
“缉事番役,在唐称为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即汉之大谁何。”
那么这群特殊的人为何称之为“不良人”呢?
主要是因为这些不良人他们原先都是一些身负恶迹的江湖中人,因为拥有一些特殊的本领,因而被朝廷征用,充任侦缉逮,因此称之为“不良”,他们虽然都犯有过错,但也身手不凡,为唐朝的治安做出了做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
说到不良人,很多人都会想到《画江湖之不良人》这部国产动漫,但动漫是纯属扯出来的,跟真正的不良人相差很远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