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关在密室里,只能活一人,谁会最先被玩死?谁能笑到最后?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都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每位在历史上都起到了转折性的作用。他们既是英雄人物,也是饱含争议的诸多历史事件的始作俑者。

如果他们同处一个密室,且只有一位可以活着出来,那么谁会胜出?四位对决究竟谁能笑到最后?孤独求败呢?

秦始皇嬴政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走向了强盛,嬴政继承了先人的传统,继续奋发图强,攻城略地,四处征伐。在统一天下后,他废除了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颁布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法令。在秦始皇的领导下,大秦帝国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并修筑了巍峨雄伟的万里长城,创造了可以傲视中华上千年的不世之功。

嬴政善于用人,手下能臣良将众多,大军事家尉缭规划了统一大略;大将王翦、王贲攻城略地,百战百胜;丞相李斯管理政务,有条不紊。

假设秦始皇等四人陆续走进密室,进入前都得到了一个消息:“走出密室的只能有一位!”。此刻大家都会立刻警觉起来,毕竟活着的只能有一人。

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称皇帝的君主,保持着素来的霸气与威严,第一个开口:“谁愿听吾号令乎?”毫不内敛的他相当的自信,心想我怎会是砧板上待切的鱼肉?这份盲目的自信,来自于他一统天下的底气,唯吾独尊的傲气。

实际上,嬴政没有亲自参与过战争,个人武力战斗值相比其他三人都低,毕竟连一个小小的刺客荆轲都吓得秦始皇,绕柱子跑了几十圈。同时,嬴政不了解其他三人,对可能出现的危险预判明显不足。骄傲自大,最终害死了秦始皇。

宋太祖赵匡胤、唐太宗李世民听完始皇帝的话,面面相觑,默不作声。汉武帝刘彻第一个跳出来:“尔何德何能?安敢令吾?”

刘彻是谁,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其性格同秦始皇一样,可不是什么内敛之人。当年和卫青等将领在上林苑涉猎排兵布阵,战斗力明显强于嬴政。嬴政还未反应过来,刘彻快速上前,将始皇帝击毙当场。

嬴政虽然有统一六国的才能,擅长权谋,御人,只可惜过于骄纵自负,遇上同样性格的刘彻,自然是第一个被绝杀。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受五代时期周世宗柴荣的器重,逐渐掌握了军权。柴荣去世后,他便假传消息,说契丹来犯,率军出征,获得了实际兵权,发动了“陈桥兵变”,可见其心机之深厚。

赵匡胤心想:“好菜不怕晚,来个坐山观虎斗,等刘彻和李世民分出胜负的时候再动手。”赵匡胤相对温和,历史上曾经上演了“杯酒释兵权”的好戏,他就又想故技重施,见机行事。

赵匡胤从腰间拿出一壶好酒:“来来来,喝酒,不管最后谁走出密室,今朝有酒今朝醉”。

刘彻本就生性多疑,历史上就因为怀疑有人要用巫蛊害他,就引发了著名的“巫蛊之祸”。结果,汉武帝害死了自己的儿子、皇后和长安城数万百姓。而李世民不显山不露水,是一个心机比赵匡胤还深沉的腹黑之人。不管是自导自演也罢,还是李世民真的被李建成、李元吉下毒也好,李世民饮酒中过毒,还曾吐血数升。

两人一看赵匡胤请他们喝酒,不免心中暗想:“酒里不免有毒。”两人表面说喝,可都没去接,李世民趁机给刘彻使了一个眼神。刘彻立刻明白了,赵匡胤可是戎马一生的武将,真刀真枪干起来,我们二人可能都打不过,必须联合呀。

其实,酒里并没有毒,赵匡胤只是想用怀柔的老套路借题发挥罢了。可惜,这次选错了对象。而且,毕竟是四人中仅有一人可以活着出去,并没有什么共存的机会,赵匡胤的仁慈彻底害了他。

赵匡胤把酒斟上,递给两位:“让我们饮酒畅谈,切磋治国之道……“”还没待他说完,李世民上前一个锁喉,刘彻摁住赵匡胤的手臂。在刘、李二人的同时进攻下,宋太祖赵匡胤一命呜呼。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很能活呀,到70岁才死,可见身体素质不错。而且,武帝也好武、好游猎、好战,功夫、谋略相对而言都很强悍。可是,还是没法跟曾经浴血疆场,曾独骑单挑突厥可汗的李世民相比呀。

刘彻心想:“现在对手只剩李世民,武力我斗不过他。而且,我的实力,李世民非常清楚。我们智力相当,嬴政被绝杀的时候他默不作声,赵匡胤请喝酒时,他也能及时防备,的确是个难缠的对手。 ”

刘彻思虑的对,但刘彻的弱点来自于他偏信鬼神之说,常常搞起求仙活动。太子等人死于巫蛊之祸的很大原因,就是他太痴迷于方术。刘彻正因找不出对付李世民的计策而心有苦恼时,李世民开口说话了:“早前曾遇到一位仙人朋友,名叫袁天罡,乃是画上仙女所生。此人,可未卜先知,可帮人达成所愿,不知武帝愿意听否?”

刘彻顿时两眼放光,当即兴趣提起:“真有此事?细说来听听。 ”好奇害死猫,刘彻要彻底报废了。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早年征战沙场,手下谋臣武将数不胜数,袁天罡正是李世民麾下的智囊。传说袁天罡善“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累验不爽;又精通面相、六壬、五行等等,才能非凡。

李世民娓娓道:“我的朋友袁天罡和其弟子李淳风都是神仙,曾和我一起出游,看见河中有两只分别为赤毛和黑毛的马。我们便打赌哪只马先入河。袁天纲占得离卦,离为火,便断言是火般赤毛马先入水。李淳风则认为,遂木取火,应先见黑烟才见火,应该是黑毛马先入河。结果李淳风猜对了。但李淳风却谦称,如果不是袁天罡,他就不能推算出烟和火的奥妙关系了。”

刘彻正听得入迷,李世民嘴角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闪过。刘彻思绪还没转过来,便被李世民瞬间杀死当场。

李世民的皇位得来的并非名正言顺,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并诛杀两人诸子,逼父禅位得到。他同时给李建成带上了很多不该有的“帽子”,其权谋老辣也险恶。刘彻可以猜到李世民不简单,可当李世民说出神仙预测未来之事的时候,提防之心就慢慢瓦解了。

最终,还是武功、谋略、腹黑兼备,甚至到了登峰造极之地步的李世民笑到了最后。

正所谓,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纵使嬴政统一了六国,但其武功、权术并非自己谋划,他就是一个英明的决策者、粘合剂,行事作风上够狠而已。而且过于自大,想万世不朽,可在死后秦朝却“洪水滔天”,快速灭亡。在密室这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绝境求生的环境中,其他各位又岂能坐以待毙?所以,其他三位反而用嬴政的合纵连横之术制约他。

赵匡胤破敌无数,但致命缺点是较刘、李太过仁慈,正所谓先下手为强,失了先机,才会被刘李联合整死。

而李世民和刘彻都是心狠手辣之人,可是李世民有实战经验,而且更懂得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李世民能够笑到最后,最终走出密室,得以继续和武媚娘花前月下,吟诗作赋,也就不足为奇了。

把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关在密室里,只能活一人,谁会最先被玩死?谁能笑到最后?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是历史上第一个自称皇帝的人;汉武帝刘彻是个不认输的人,举全国之力PK匈奴,最后把匈奴单于赶到了漠北,洗去了“大汉和亲”之屈辱;唐太宗李世民“文功武治”开创了盛世大唐;宋太祖赵匡胤,一根盘龙棍打下了大宋三百年的江山。

毛主席曾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四人为千古一帝,如果让这四个人在一个密室里来一场决斗,你认为谁会最先出局,谁会笑到最后呢?

四位千古一帝在密室里见面了,彼此相互打了个招呼握了握手。每个人心中开始了盘算。

秦始皇心想:“想当年老子统一六国用的就是,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谋略,常言道柿子挑软的捏,没有能力的人最早淘汰出局天经地义,那么谁是那最弱的那一位呢?

▲秦始皇

刘彻是不是最弱的?秦始皇心中问自己。

刘彻一生穷兵黩武,他没有服过谁。曾经的对手冒顿单于都敢杀亲爹,是个吃生米的野人,最后被刘彻整的服服贴贴。

他手下霍去病和卫青这都是一等一的牛人,还有那个一生不能封侯的李广,没两下子这些牛人也不会听他的。

秦始皇否定了刘彻最弱。

李世民是不是弱的?

这货是一个杀兄灭弟心狠手辣的家伙,常年和瓦岗山的贼人混在一起,尤其是他弟弟李元霸是隋唐第一好汉,耳染目睹他也能学会三招两式,他不是最弱的,我觉得他是最强者,我应该联合他。

▲汉武帝刘彻

秦始皇心想,既然联合了李世民,那就从剩下的两个选一个最弱的踢出局吧!

赵匡胤是最弱的吗?

老赵有勇有谋,得江山不会吹灰之力,把部队往外一拉,喝了点酒,睡醒后就披上了皇袍。说实话他是历史上得江山最容易的一位。

这都不是关键,关键这货还发明创造了太祖长拳和盘龙棍,讲真他是历史皇帝中武功最高的一位。他可不是最弱的一个。

那谁是最弱的那一位呢?秦始皇蒙圈了,想来想去其他三位好像都比自己强,自己除了联合强者打击弱者外别无长处。

▲宋太祖赵匡胤

秦始皇笑了,联合就是我的强项,既然如此我就发挥一下吧。

就在秦始皇思考时,其他三人也在思考。联合一个打击其他另两个人成为四个人的共识,这正是英雄所见略同的具体表现。

现在关键是看谁先动手,只要有一个人先动手,其他三个人马上就会领会这个人的意思。其他两个人就会加入“欺软怕硬”的行列,踢出一个人成为大家的目标。

秦始皇在心中把刘彻和赵匡胤对比了一下,两者比较,刘彻成了最弱的一位了。

秦始皇对于纵横捭阖门清,他要做的就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说实话打击谁联合谁都不重要,毕竟其他三个人能力不相上下,都在伯仲之间。

既然秦始皇认定刘彻是自己pk的对象,那还等什么马上动手吧!

▲唐太宗李世民

剩下的李世民和赵匡胤也加入死磕刘彻,刘彻再牛逼也经不住三打一,最后被踢出了局。(脑补一下鸡笼里的鸡,最弱的鸡会被群起攻击,直至被啄死)

剩下的三个人——秦始皇、李世民和赵匡胤心中犯了嘀咕。显而易见只要两个人联合起来PK另一位,另一位肯定要失败。

此时李世民心想,论单打独斗我不是赵匡胤的对手,毕竟老赵会武功,如果我和秦始皇联合起来对付赵匡胤则胜券在握。

此时秦始皇也是这样想的,赵匡胤比李世民强。这时强者成了其他二人攻击的对象。

这轮不幸的是赵匡胤成了秦始皇和李世民死磕的目标。李世民心想,既然如此还等什么呢?动手吧!

▲李世民

李世民上去PK赵匡胤,秦始皇一看心中明白赵匡胤,先干掉最强的再说,不能让强者留下来,秦始皇加入了战斗,二打一,赵匡胤最终败下阵来,成了第二个被踢出局的人。

最后剩下秦始皇和李世民PK,现在二人一对一公平交手,你猜谁笑到最后了?

我告诉大家,李世民笑到最后了,原来李世民比秦始皇年轻800岁,年轻成了李世民战胜秦始皇的资本了。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出一个真理,笑到最后的不是最强和最弱的那一位,而是能力居中的那个人,这就是我国的“中庸之道”。

文/秉烛读春秋

把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关在密室里,只能活一人,谁会最先被玩死?谁能笑到最后?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都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每位在历史上都起到了转折性的作用。他们既是英雄人物,也是饱含争议的诸多历史事件的始作俑者。

如果他们同处一个密室,且只有一位可以活着出来,那么谁会胜出?四位对决究竟谁能笑到最后?孤独求败呢?

秦始皇嬴政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走向了强盛,嬴政继承了先人的传统,继续奋发图强,攻城略地,四处征伐。在统一天下后,他废除了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颁布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法令。在秦始皇的领导下,大秦帝国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并修筑了巍峨雄伟的万里长城,创造了可以傲视中华上千年的不世之功。

嬴政善于用人,手下能臣良将众多,大军事家尉缭规划了统一大略;大将王翦、王贲攻城略地,百战百胜;丞相李斯管理政务,有条不紊。

假设秦始皇等四人陆续走进密室,进入前都得到了一个消息:“走出密室的只能有一位!”。此刻大家都会立刻警觉起来,毕竟活着的只能有一人。

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称皇帝的君主,保持着素来的霸气与威严,第一个开口:“谁愿听吾号令乎?”毫不内敛的他相当的自信,心想我怎会是砧板上待切的鱼肉?这份盲目的自信,来自于他一统天下的底气,唯吾独尊的傲气。

实际上,嬴政没有亲自参与过战争,个人武力战斗值相比其他三人都低,毕竟连一个小小的刺客荆轲都吓得秦始皇,绕柱子跑了几十圈。同时,嬴政不了解其他三人,对可能出现的危险预判明显不足。骄傲自大,最终害死了秦始皇。

宋太祖赵匡胤、唐太宗李世民听完始皇帝的话,面面相觑,默不作声。汉武帝刘彻第一个跳出来:“尔何德何能?安敢令吾?”

刘彻是谁,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其性格同秦始皇一样,可不是什么内敛之人。当年和卫青等将领在上林苑涉猎排兵布阵,战斗力明显强于嬴政。嬴政还未反应过来,刘彻快速上前,将始皇帝击毙当场。

嬴政虽然有统一六国的才能,擅长权谋,御人,只可惜过于骄纵自负,遇上同样性格的刘彻,自然是第一个被绝杀。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受五代时期周世宗柴荣的器重,逐渐掌握了军权。柴荣去世后,他便假传消息,说契丹来犯,率军出征,获得了实际兵权,发动了“陈桥兵变”,可见其心机之深厚。

赵匡胤心想:“好菜不怕晚,来个坐山观虎斗,等刘彻和李世民分出胜负的时候再动手。”赵匡胤相对温和,历史上曾经上演了“杯酒释兵权”的好戏,他就又想故技重施,见机行事。

赵匡胤从腰间拿出一壶好酒:“来来来,喝酒,不管最后谁走出密室,今朝有酒今朝醉”。

刘彻本就生性多疑,历史上就因为怀疑有人要用巫蛊害他,就引发了著名的“巫蛊之祸”。结果,汉武帝害死了自己的儿子、皇后和长安城数万百姓。而李世民不显山不露水,是一个心机比赵匡胤还深沉的腹黑之人。不管是自导自演也罢,还是李世民真的被李建成、李元吉下毒也好,李世民饮酒中过毒,还曾吐血数升。

两人一看赵匡胤请他们喝酒,不免心中暗想:“酒里不免有毒。”两人表面说喝,可都没去接,李世民趁机给刘彻使了一个眼神。刘彻立刻明白了,赵匡胤可是戎马一生的武将,真刀真枪干起来,我们二人可能都打不过,必须联合呀。

其实,酒里并没有毒,赵匡胤只是想用怀柔的老套路借题发挥罢了。可惜,这次选错了对象。而且,毕竟是四人中仅有一人可以活着出去,并没有什么共存的机会,赵匡胤的仁慈彻底害了他。

赵匡胤把酒斟上,递给两位:“让我们饮酒畅谈,切磋治国之道……“”还没待他说完,李世民上前一个锁喉,刘彻摁住赵匡胤的手臂。在刘、李二人的同时进攻下,宋太祖赵匡胤一命呜呼。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很能活呀,到70岁才死,可见身体素质不错。而且,武帝也好武、好游猎、好战,功夫、谋略相对而言都很强悍。可是,还是没法跟曾经浴血疆场,曾独骑单挑突厥可汗的李世民相比呀。

刘彻心想:“现在对手只剩李世民,武力我斗不过他。而且,我的实力,李世民非常清楚。我们智力相当,嬴政被绝杀的时候他默不作声,赵匡胤请喝酒时,他也能及时防备,的确是个难缠的对手。 ”

刘彻思虑的对,但刘彻的弱点来自于他偏信鬼神之说,常常搞起求仙活动。太子等人死于巫蛊之祸的很大原因,就是他太痴迷于方术。刘彻正因找不出对付李世民的计策而心有苦恼时,李世民开口说话了:“早前曾遇到一位仙人朋友,名叫袁天罡,乃是画上仙女所生。此人,可未卜先知,可帮人达成所愿,不知武帝愿意听否?”刘彻顿时两眼放光,当即兴趣提起:“真有此事?细说来听听。 ”好奇害死猫,刘彻要彻底报废了。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早年征战沙场,手下谋臣武将数不胜数,袁天罡正是李世民麾下的智囊。传说袁天罡善“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累验不爽;又精通面相、六壬、五行等等,才能非凡。

李世民娓娓道:“我的朋友袁天罡和其弟子李淳风都是神仙,曾和我一起出游,看见河中有两只分别为赤毛和黑毛的马。我们便打赌哪只马先入河。袁天纲占得离卦,离为火,便断言是火般赤毛马先入水。李淳风则认为,遂木取火,应先见黑烟才见火,应该是黑毛马先入河。结果李淳风猜对了。但李淳风却谦称,如果不是袁天罡,他就不能推算出烟和火的奥妙关系了。”

刘彻正听得入迷,李世民嘴角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闪过。刘彻思绪还没转过来,便被李世民瞬间杀死当场。

李世民的皇位得来的并非名正言顺,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并诛杀两人诸子,逼父禅位得到。他同时给李建成带上了很多不该有的“帽子”,其权谋老辣也险恶。刘彻可以猜到李世民不简单,可当李世民说出神仙预测未来之事的时候,提防之心就慢慢瓦解了。

最终,还是武功、谋略、腹黑兼备,甚至到了登峰造极之地步的李世民笑到了最后。

正所谓,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纵使嬴政统一了六国,但其武功、权术并非自己谋划,他就是一个英明的决策者、粘合剂,行事作风上够狠而已。而且过于自大,想万世不朽,可在死后秦朝却“洪水滔天”,快速灭亡。在密室这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绝境求生的环境中,其他各位又岂能坐以待毙?所以,其他三位反而用嬴政的合纵连横之术制约他。

赵匡胤破敌无数,但致命缺点是较刘、李太过仁慈,正所谓先下手为强,失了先机,才会被刘李联合整死。

而李世民和刘彻都是心狠手辣之人,可是李世民有实战经验,而且更懂得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李世民能够笑到最后,最终走出密室,得以继续和武媚娘花前月下,吟诗作赋,也就不足为奇了。

把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关在密室里,只能活一人,谁会最先被玩死?谁能笑到最后?

风水轮流转,四个皇帝都落单时,就要比比谁的拳头大。

假如历史的长河有一场“大擂台”,某一天则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情:

时间的长河捞起了四股体积庞大的灵魂光团,他们是来自于古中华的四位皇帝,两位是开国皇帝,两位是鼎盛之主,大家都希望这四位皇帝相见面,也不是为了啥,就是想看看这四位谁更厉害。

四位光团都落地,李世民先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像是在一个大大的黑色箱子内部,只有高挂着的四盏堂亮的烛火照着明。

他记得在含风殿对李治和长孙无忌做了嘱托后,就闭上了眼。

这里他不知道是哪里,再次转醒,脑袋也是懵的,即便他曾经是皇帝,也还没反应过来,

他忽然看到左上角和右上角有两道目光望向他,目光里透露的神情都是一样的,不解和迷茫,七分谨慎和三分恐惧,李世民看着这两位,遽而脑海中想起了什么,这种服装,这种气象,这等老态之下却坚挺的身躯,他只在李渊和杨广身上看到过。

“阁下是汉朝世宗皇帝”?

“您是祖龙陛下否”

很显然,汉武帝和始皇帝都被认出来了,两位皇帝身躯一紧,作为专政皇帝却落单的他们,并不觉得是好事,特别是始皇帝,一生经历暗杀无数,这个时候没有护卫,他很紧张。

汉武帝率先说话了,“是朕,阁下为何人,为何穿着黄色龙袍,难道不知此为大逆不道”

话是说给李世民听的,但是目光却紧紧盯着始皇帝。

汉武帝其实心中已经有了计较,始皇帝的画像,他可是看到过的,始皇帝和刘邦同辈,汉武帝也只是刘邦的曾孙,没隔多少代,历史中,汉武帝和始皇帝的时间,是很近的。

始皇帝还是不说话,李世民听了汉武帝的话,不禁发笑,还未等开口,正前方那位同样穿着黄袍的“长翅帽”男子发声了:

“三位陛下,神圣面前不敢称朕,但吾也是中原之主,只是属于三位陛下的后人,吾名为赵匡胤”

宋太祖一出场说话,就博得了三位皇帝的好感,随后宋太祖做了解说,原来他不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游戏了,经历过了两次,分别是和清朝、明朝的皇帝达擂台,前两场他装爷爷,这一场,他只能装孙子了。

既然是打擂台,就少不了动粗,但是动粗,不是什么好事,最有优势的就是赵匡胤,其次是李世民,因为是后来者,又身材魁梧,一看就是马上打天下的人物。

始皇帝先开口了,“那朕就卖个老,既然三位都自称皇帝,必然是受了朕的传承,皇帝之事,不得粗莽,要比就比成绩”。

三人听了,都点头应承。

第一场:武功

始皇帝:

“朕自幼袭国,天下混乱,秦五世之积累,尽在朕的肩膀上,后来灭相父,又吞天下,得以一统中原,自问更比周文王、武王的天下彻底。

立帝国后,朕更改国制,不再分封,数百年之陈旧我一力拒之,建郡县,天下大小事务中央一统,决无分裂之可能,对匈奴,朕续建长城,数十万大军镇压边界,国家内外堪称盛世”

汉武帝:

“祖龙当面,吾亦不称朕”。

“吾继父祖之盛世‘文景之治’再造神州,祖龙陛下不知,陛下故去后,赵高乱政,扶苏自尽,胡亥登基,秦未三年就乱,吾曾祖丰邑刘邦于乱世得天下,中原濒临破碎,负责修补的,是吾之汉朝。

吾自问得了祖龙陛下政治传承‬,不敢夸称伟大,可对匈奴,吾却是比祖龙陛下做得更多,吾有戚将,名为卫青,还有外甥,名为霍去病,舅甥二人出了长城,先是破了龙城,夺了金人,后又征服河西,左翼从此安定,最后深入大漠,封狼居胥,他们所到的地方,或许祖龙陛下,未曾听闻过吧”

始皇帝脸色一阵变幻,不知是武功不如这位后来者而心慌,还是因为秦朝的毁灭竟然如此儿戏而愤怒。

李世民:

“秦皇汉武,吾之典范,但作为晚辈,吾对两位陛下的专政之道,并不推崇”。

“吾也为中原之主,国号为唐,距汉很远,距秦更远,汉世宗陛下故去后,大汉亡了一次,之后由世宗陛下的兄弟长沙王刘发之后裔重建大汉,定都却在洛阳,吾臣房玄龄称之为东汉”。

“汉秦之强,后人有目共睹,可这种强大并不慷慨,反而小气,秦之强,拒匈奴于长城之外,汉之强,赶匈奴出大漠之北,偶尔中原上风占之,偶尔匈奴占之,吾亦和匈奴血战过,但深知死斗不是永恒之道,想要万世兴盛,需讲究“同化”之道。

吾之皇朝,三省六部,非吾之独创,拾前人之便利,于外,吾北灭突厥,狼居胥山,乃是风景之地,不再是洪水猛兽,吾不需与胡人轮番厮杀,杀一儆百,施予恩惠,大唐之丰富,胡汉共享,令胡人抢做汉人,世代传之,胡汉可为一体,盖吾还有皇帝之上名号:天可汗”。

赵匡胤:

“三位陛下,此轮我认输”

始皇帝、汉武帝、李世民听闻脸色一阵古怪,没有再坚持。

“好一个天可汗,朕之理想,四方皆服,想来汉世宗皇帝自喜于封狼居胥,内心也必然更倾向标榜武功,这一点,朕自认不及天可汗陛下”

汉武帝沉思一会,也缓缓点头。

第二场:帝王心术

赵匡胤:

“上一轮晚辈有难言之隐,但自问文治心术,束缚臣子之道,却是吾最强”。

三人纷纷点头,示意赵匡胤继续表演。

“吾之国号宋,比之刘宋,更为正统。方才天可汗陛下说胡汉相融之道,乃是中原安定永恒的方法,此话虽有道理,但天可汗陛下可知,陛下的强唐,盖因此而毁灭。

唐之强,海纳中外,汉人文臣将领很多,可胡人也不少,最终唐因为胡人之崛起而造成内部分裂,因太强而内部割据分裂,唐就是唐,没有南北,无分东西,可名存实亡,却是百多年矣,自天可汗陛下曾孙唐玄宗陛下后,胡人诸侯纷纷占据一方,王在观望,诸侯们劈柴喂马,又是一个大乱世。

吾的确是篡位天下,不可掩饰,但吾深知唐之终结,来自于武将之强盛,因此重文抑武,用文人克制武人,用文人斗武人,即便是中原从此弱势,为了恢复华夏之雅,吾可谓是背上了千古的骂名,后世皇帝告诉过吾,宋被呼为弱宋,大怂,吾心痛矣,却不曾后悔”。

汉武帝:

“哼,未曾听说过自私和懦弱还能有如此借口,吾不与你争”。

秦始皇似笑非笑:

“御下之道,在于制衡,培养一帮,扶持一派,互斗互殴,乐此不疲,皇在位上,臣在血里。三公九卿已经是极致之政治,朕让蒙毅和李斯斗,让蒙家人和王家人斗,天下淡定,朕不需要战战兢兢,自问第一”。

李世民:

“可祖龙陛下,秦却是二世亡矣”。

始皇帝听闻脸色一沉,冷哼一声不再说话。

“吾不喜阴暗之算计,磊落却也保守,真心付出,实意对待,为吾之君道。

吾妻为长孙氏,其有舅父高士廉,乃吾之功臣,吾也视其为舅父,舅父卒时,尽管吾是皇帝,也情愿跪哭守灵,试问各位陛下自诩九五至尊,能做到如此吗?

吾有一能臣,名为党仁弘,其在南方执政,犯下贪污之罪,按贞观律,理应被杀,吾为其求情,跪拜于南郊,三日只食斋,只因党之子嗣皆为吾前赴后继,死而后已,吾不施滥仁,但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帝王心术,最高莫过于坦坦荡荡”。

汉武帝、始皇帝纷纷点头,赵匡胤脸色深红,不知作答。

三人最后一致认为,还是李世民更胜一筹。

第三场:比谁拳头更大

赵匡胤:

“宋民间有拳令,讲究三局两胜,天可汗陛下让吾等心悦臣服,已经算是胜了,可这场游戏的最终结果,却不是谁的故事最好听就能赢的”。

李世民:

“那该如何”?

赵匡胤说,“理应以武争长短,拳下立王者”。

始皇帝、汉武帝听闻脸色一变,浑身不自在。

始皇帝:

“纵横天下,朕的强兵壮马丝毫不畏惧,周人言,君子不近庖厨,更何况是亲自打杀,这不是为君该做的事情。

三位都是后来者,想必也知道朕不擅长武斗,若还是一意孤行,朕宁愿输掉,也不再继续。”

汉武帝:

“吾重武功,可此武功非彼武功,亲征之事,吾也只是行过一回,赤手空拳生死搏斗,也是极其不擅长的”。

李世民接话:

“既然宋太祖陛下是后来者,应该知道吾当年乃是尸山血海里征战出来的,霍邑之战,吾浴血奋战,披百箭,力竭而止,柏壁之战,吾于寒夜荒岭之上彻夜未眠,等待的,就是一个狼吞虎豹的时机,自问功夫是不差的。

你确定要打吗?”

赵匡胤苦笑,“天可汗陛下,说实话,在场的皇帝中,吾最怕五代的李存勖,之后便是您了,可不是打不过就不去尝试的,我活着的时候,为了赵家的天下,面对契丹懦弱了一次,这一次,吾不想再逃避了。

且这场擂台,真正的胜负是最后站着的人,不然的话,我们都会在这里被困到永久”。

话毕,赵匡胤使出了太祖长拳向汉武帝、始皇帝扑过去。

李世民见此始料未及,汉武帝和始皇帝已经被赵匡胤的连招所打倒,两道身影逐渐模糊,回归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再仔细追看,竟是回到了两位皇帝各自的陵寝中。

赵匡胤转身挥拳扑向李世民,长拳变化多端,赵匡胤不愧是功夫人物,但李世民身经百战,受过的伤比赵匡胤杀的敌人都要多,又怎么会克制,二人拳拳到肉,忽而李世民使出来契丹民族惯用的过肩摔,赵匡胤一个愣神,就被击倒在地。

胜负已分,李世民感慨:

“任他天大地大,皇者即便是狭路相逢,也还是勇者为胜”。

赵匡胤则是在身影模糊之际感慨:“看来我还是克服不了对契丹的恐惧啊,后人说我们赵家窝里横最厉害,想来‬不是污蔑之语呢”。

随着胜者李世民的离开,这场迎合读者观众们的擂台赛落幕,万千功业都成了过去,皇帝也曾是普通人,也只是普通人,功业成不了护命的壳,成绩成不了防御的甲,抛去身份和时代,人人都是一样的。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把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关在密室里,只能活一人,谁会最先被玩死?谁能笑到最后?

千古一帝,在小编心中,唯始皇帝一人而已。

虽然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术祖赵匡胤三位皇帝的能力与秦始皇也相差无几,但是论到战略眼光,显然差了秦始皇一个档次。

四人中有三位开国之君,除了汉武帝刘彻不是开国之君,其它三位都是,而开国之君创业,最需要的是坚韧不拔的毅力、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用人选人的眼光和杰出的政治能力。

可以这么说,秦始皇赢政眼光最长远,汉武帝刘彻手腕最毒辣、唐太宗李世民性格最坚毅,宋太祖赵匡胤处事最老练。

如果四个人同处一室,会发生什么?

四个人刚好可以凑一桌打打麻将,或或斗斗地主什么的,毕竟是一国之君嘛,打打杀杀的事都是手下人干的,用不着自已动手,现在没有其它人,只有四位一国之君,那么我们就能看到最精彩的斗智斗勇,大家都是高智商的人,谁都想保住自已的性命活下来。

秦始皇嬴政:我要想活下来,必须要联合一位或两位,打击剩下的两位或一位,我看李世民最年轻,武力又好,必须要联合,如果还能把赵匡胤拉过来,就最好不过了,我要远交近攻,再合纵联横,然后干掉了汉武帝刘彻,毕竟是刘彻的祖先抢了朕的江山,必须优先打击刘彻。

打倒了刘彻,再联合赵匡胤对付李世民,毕竟李世民太年轻,太强大了嘛,击败李世民后,再使计谋干掉赵匡胤,只有这样才能活着。

汉武帝刘彻:我看那个李世民最强,我必须先联合赢政、赵匡胤打击最强的李世民,实在不行我先弱,再暗中积聚力量,先来密室之谋,偷袭李世民一把,如果不行,再公开联合其它杀李世民,总之一句话,干掉李世民。

然后就是赵匡胤了,毕竟这家伙当了一辈子将军,打了一辈子仗,经验丰富,武艺高强,只有强的人死去,我才有机会活着,然后是赢政,赢政看起来,好像最弱嘛。

唐太宗李世民:这三个人中,只是赵匡胤是我的对手,我必须优先对付他,其它二个看起来好像没打过仗嘛,看起来没那么强,干掉赵匡胤,再对付刘彻,最后对付赢政,要不是赢政称皇帝,我们都还称不了皇帝位嘛,把赢政放在最后。

宋太祖赵匡胤:李世民这家伙最年轻,实力最强,又经常带兵打仗的,我必须把李世民放在第一位对付,干掉了李世民,那么其它二人就不手担心了,留着慢慢来,接下来就是刘彻了,最后就是赢政,实在不行,我给他们来个杯酒释兵权,不对,是鸿门宴,把他们的兵器都偷了,看他们怎么和我斗?

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斗智斗勇,你会发现实力最强大的人往往最先被干掉,正国为他的强大,而其他人都将视为竞争对手,欲除之而后快,所以李世民第一个被玩死。

第二个被玩死的是赵匡胤,毕竟宋太祖是个老实人啊,论计谋比不过刘彻,论战略比不过赢政,结果被赢政和刘彻联合起来玩死。

第三个被玩死的是刘彻,别看刘彻看上去好像很强,但刘彻只是一个守成之君,跟开国之君的赢政比起来,面对恶劣的斗争时,尤其是亲自面对时,缺乏信心,因此被赢政找准机会玩死了。

笑到最后的,当然是秦始皇赢政了。赢政在中国所有皇帝中,眼光是最长远的,战略是最正确的,创新是最多的,简直可以拿到诺贝尔创新奖。皇帝制度是秦始皇创新的,全面的郡县制秦始皇创新并坚定的,统一度量衡、文字、车马是秦始皇决定的,三公九卿制是秦始皇制定的,长城是秦始皇令人修建的,弛道与秦直道是秦始皇最早建立的,这些对后世影响达两千多年的制度,大部分是秦始皇决定的,即使放到现在来看,也是非常伟大的!

正因为秦始皇开创这么多的创举,一度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后世的皇帝都以秦始皇为例,或者继承了秦始皇的大多数创新,或者按照秦始皇制定的制度发展下去,秦始皇都是功不可没,这样一个伟大的君主,当然是笑到最后的。

把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关在密室里,只能活一人,谁会最先被玩死?谁能笑到最后?

密室……

刘彻对李世民说:赶紧把赵匡胤弄死,不然我就杀了我的宰相李蔡的第六个儿子李崇宁,让你断了祖宗。

李世民:好,我弄死他!

李世民对赵说,过来自己解决吧。不然我弄死大唐所有姓赵的。

刘彻听了不禁笑道:没文化,好可怕😱

赵不信,一个扑身过来,掐住李的脖子,让其说不出话来。

……激战……

结果赵匡胤反把李世民弄死了……

赵匡胤笑眯眯地走向刘彻,嘴里囔囔着:今儿我不弄舍你才怪……

刘彻答:你再动一步,我立马刺死武陵侯赵周。

赵匡胤:我祖先是管家和赵周小妾私通所生,这办法你吓唬不了我

刘彻:没事,我加码,满门或者族灭……

……

话音未落,赵扑通跪倒

原来李世民诈死,趁赵不防备,一个通背拳,立毙赵。

李世民拱手作揖对刘彻说,按您的吩咐,我杀了赵匡胤,不过这密室只能活一人。我又不能杀您,我给您磕个头,我就自杀,希望您对我的先祖好点。

说完站在刘彻五步远的地方,朝刘彻跪下去。

只听嗖的一声,从李世民脊背发出一柄暗器。直穿刘彻咽喉……

李世民走出暗室,向随从朱九一说,妈的我连我亲兄弟都敢杀,想用未曾谋面的祖宗要挟我来,我呸。

朱九一道:二爷高明啊

李世民:哪天我当了皇帝,我就让你当我的太监总管,哈哈!如果你对我不忠心,我的后人一定灭你的后人!

公元1022年,朱温灭唐称帝。

公元1644年二月,闯王李自成灭明,崇祯弟悬于景山歪脖树。

直到新中国成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