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索额图收养朱三太子的女儿红玉,到底有何意图?对此你有何看法?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红玉本名叫丹丹,是朱三太子的女儿,朱三太子起义失败后,皈依佛门,留下了丹丹,后来一个老妈子带着一个小姑娘来到了索额图的府上,丹丹被索额图收养为女儿,改名字为红玉。
红玉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而索额图之所以无缘无故收养一个女孩子,是因为他有着不可告人的意图,他是为了未雨绸缪,牵制各方势力。
索额图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就是为了控制太子,虽然索额图和太子胤礽之间沾亲带故,索额图是太子生母赫舍里皇后的叔父,也就是太子的叔姥爷,可是赫舍里皇后生下太子胤礽就死了,太子不可能和索额图之间有太多亲情。
况且当时朝野中大臣斗争激烈,索额图必须拉拢太子,同时也要牢牢控制住未来的储君太子,只有这样,在康熙驾崩后,太子上位后,自己才能掌握主动权和利益最大化,因此索额图收养红玉就是为了拴住太子胤礽。
红玉很争气,长得貌美如花,温柔多情,太子一见到红玉就神魂颠倒了,因为此时红玉的身份太子并不知道,因此不顾一切陷入爱河,等到自己清醒的时候却已经晚了。
红玉是太子胤礽钟情沦陷的女子,如果不是因为索额图收养红玉,太子不会爱上红玉,红玉也不会怀上太子的孩子,太子知道红玉的身份以后是崩溃的,只能听索额图的话,索额图也达到了控制太子的目的,因此索额图其实一开始收养红玉就是有阴谋的。
再者索额图收养红玉不仅仅是为了控制太子胤礽,还为了控制住红玉的亲生父亲杨启隆,杨起隆本身没有什么价值,可是令索额图看重的是杨启隆背后隐藏在民间庞大的反清势力。
因此索额图让红玉接近太子胤礽,并怀上孩子,让杨起隆以为自己的女儿怀上了太子的骨肉,而且这个骨肉还有继承皇位的可能,这样的话杨起隆背后的反清势力也没有再起义的可能,而会成为拥护索额图和太子胤礽的合作势力。
然而索额图的算盘没有打响,他教唆太子篡权以及勾结朱三太子的事情暴露,计划失败,他被康熙下令圈禁至死,太子被废,杨起隆被杀,一切计划泡汤,悔不当初。
可怜红玉一个弱女子,本来可以无名无姓平安度过一生,可是却被卷入这场政治漩涡中,最终太子被废以后,她的父亲杨起隆被杀,已经怀孕的她陷于绝望中,只能在父亲杨起隆的坟前自杀,命运凄惨,令人唏嘘不已。
《康熙王朝》中,索额图收养朱三太子的女儿红玉,到底有何意图?对此你有何看法?
在《康熙王朝》中,红玉是假朱三太子杨启隆的女儿;是索额图的养女;是太子胤礽钟情沦陷的对象。本来红玉和胤礽是完全不可能相识,更不可能在一起的,但这一切都是索额图的阴谋。
红玉的亲生父亲杨启隆在剧中算是一个重要反面角色。他本身是朱三太子朱慈炯的奶娘的儿子,但是假借明朝的朱三太子朱慈炯的名义,趁着清朝形势不稳,在民间积极地策划“反清复明”,天南海北,甚至深宫之中,都遍布了“三郎香会”的骨干。
在康熙决定削藩的时候,杨启隆潜往云南,策动吴三桂反叛,定下里应外合之计,吴三桂起兵之时,正是他在宫内刺杀康熙之日。
很可惜,康熙只用了一个叫小毛子的小太监就把他的阴谋给戳破了。但是杨启隆并没有认清形势,反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妹妹紫云色诱康熙,企图毒死康熙。这次相对比较凶险一点,康熙都已经将紫云安排了外宅了,如果不是关键时刻紫云爱上了康熙,自己饮下了那杯毒酒,历史估计都得改写了。
但是紫云用自己的死,换回了杨启隆和其女儿丹丹的性命。失败之后的杨启隆带着对紫云的愧疚,皈依佛门,从此隐姓埋名藏身南京。
在这个关键时刻之际,电视剧里只给了一个镜头。那就是一个老妈子领了一个小女孩到三眼索相的府上,索额图笑眯眯地给个小女孩起了一个名字叫红玉。第1次看《康熙王朝》的时候,看到这里感觉莫名其妙。索额图收养个小孩有什么必要特地给个镜头?直到这个女孩长大了,我们才知道,原来这个红玉就是杨启隆的女儿丹丹。
为了女儿的杨启隆从此成为了索额图的”一把利刃”。当杨启龙在南京被索额图的亲信噶礼抓获之时,杨启龙甚至愿意将多年来积攒财富都拿出来以换自由身。然而,噶礼却拿出了丹丹小时候戴的项圈。
但实际上,如果仅仅拿丹丹的性命来要挟杨启隆,还不至于让杨启隆那样卖力,因为杨启龙也是很”舍得”的人啊,之前的亲妹妹紫云就这样”舍得”掉的。
因此在康熙祭拜明孝陵的时候,南京便发生了用红衣大炮炮轰康熙的阴谋,若不是魏东亭的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但这事情换句话来讲,也是杨启隆没有下死力,给自己留了条逃跑的后路导致功败垂成的。
所以整个计划还差一个关键部分,就可以令杨启隆以及其背后的势力彻底听命于自己。而那一刻索额图可谓“黑白两道”通吃。杨启隆本身不值钱,值钱的是他身后的隐藏在民间的庞大的反清势力。要知道历史上”朱三太子”曾经困扰清朝百年之久,一直到乾隆年间,民间仍然有称朱三太子的闹事。
所以让丹丹以红玉的身份接近胤礽,并暗生情愫,种下骨肉,最后再让杨启隆意识到这个骨肉有继承皇位的可能。这个理由足以使杨启隆 舍生忘死,在所不惜。而且如果事成,明朝的遗老遗少至少认为大清有一半江山是姓朱的,所以没有再闹的理由了,而转头会成为索额图和胤礽的拥趸。成为他们在民间最坚固的合作势力。
索额图这么想,胤礽也这么想吗?当然没有,胤礽的政治敏锐性很低。所以索额图一定要绑胤礽上船。清朝的时候”扬州瘦马”,说的就是牙公和牙婆花钱到穷人家买那些面容姣好的女孩儿回来调教,教她们琴棋书画,歌舞词赋,长大后卖给富人做妾或者妓院去挂牌。
索额图把红玉养在家里,目的就是要”高价卖给”自己的外孙胤礽。果然胤礽就像吕布中王允计谋一样,一眼相中了红玉,并且从此缠绵不休。
当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留胤礽在京城监国。而胤礽更是没人管每天和红玉缠绵在一起。
如果红玉只是一个普通的”瘦马”,胤礽其实也没有太大的风险,最多会被康熙骂没出息。但是当胤礽知道这个红玉就是朱三太子朱慈炯的女儿的时候,哪怕他是个假的, 胤礽也完了。
所以胤礽一切只能听从索额图的安排。当索图拿出内封密函,告诉胤礽,康熙已经知道红玉是朱慈炯的女儿了,所以只能一不做二不休,弄死他,你提前继位为君。
告诉胤礽你可以不用去死,而且还有机会当皇帝,胤礽会怎么选?胤礽愿不愿意?害怕不害怕都得跟着索额图一条道走到黑。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康熙总是在关键时刻技高一筹,运气也比别人好一些,因而等待索额图等人的命运将都是悲剧。假朱三太子杨启隆也正在奋不顾身,激情洋溢地去协助烧掉康熙的粮草大营,并暗中准备刺杀康熙,结果丢了自己的小命。
而索额图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忘记了索尼那个老狐狸临终前对自己的交代,只能等待命运的惩罚,只是可惜了胤礽,幼年失怙,做了40年的太子,最终被废。
但是最遗憾的还不是胤礽,而是丹丹,也就是红玉,它本身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女儿,本来可以和其他人一样过着平淡而简单的日子,最终却被一群人的野心,害了自己的卿卿性命,和肚子里的孩子。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康熙王朝》中,索额图收养朱三太子的女儿红玉,到底有何意图?对此你有何看法?
《康熙王朝》中,朱三太子起事失败后,他的女儿丹丹流落民间,成了孤儿,后来被索额图收养。索额图将丹丹改名为红玉,并养育成人。索额图知道丹丹是前明公主吗?他当然知道。明属火,火尚红,大明的国色就是红;玉寓意着富贵,代表公主。
在清朝前期,因合法性问题,朝廷十分忌惮明朝皇室成员,抓一个“咔嚓”一个。索额图私自收养红玉,完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他已经是金字塔尖的人了,为何还要火中取栗?
要挟和拉拢朱三太子朱三太子有反清的想法,红玉是朱三太子的女儿。万一朱三太子大功告成,一定会有一批官员因此而遭殃。到时,索额图把红玉完璧归赵,岂不是大功一件?朱三太子再恨清朝,也不至于把女儿的养育恩人做掉吧。
索额图在朝堂之上,天天参与争斗,随时都有栽跟头的可能。朝堂解决不了的事,有时候可以延伸到朝堂之外。索额图把红玉捏在手里,朱三太子就能成为自己的外部支持力量。
在康熙第二次讨伐葛尔丹的时候,索额图打出了这张高风险又高收益的牌。索额图以红玉为筹码与朱三太子交易,许诺事成之后红玉成为皇后,所生皇子为储君,条件是朱三太子协助烧毁清军粮草大营并刺杀康熙。
用红玉控制胤礽索额图是胤礽的外公,也是胤礽上位坚定不移的支持者。胤礽昏庸无能,索额图轻易就能控制住。胤礽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太子了,还没看到上位的希望,做外公的也着急啊。
想要看到自己的外孙早点上位?怎么办?只能让康熙先行一步。但是索额图是康熙的老丈人,自己也不方便亲自动手,万一失手那就是彻底无法翻身,只能借助朱三太子。
红玉长大后,体态丰满,在索府的家教下带着贵族的气质,完全就是国色天香。索额图将她献给胤礽,一下子就让自己与胤礽的关系亲上加亲,还能时刻监视胤礽。利用红玉太子妃的身份又能加大与朱三太子的谈判筹码,等到胤礽当了皇帝,索额图最少也是摄政王。
三眼索相,用红玉一根线,牵住了朝廷内外两个棋子。
索额图买通宫里的太监,打开了皇帝的密折,察觉到康熙开始不信任他。明珠倒后,下一个就轮到他。那一刻,索额图就准备孤注一掷,他的眼神充满了杀气。
赫舍里成为皇后,索家就已经发展到了巅峰,即是皇帝国戚又是朝廷大臣,一时风光无限。人一旦解决温饱,就想着富贵,富贵了就想着更进一步。欲望无止境,富贵险中求,这是人性与社会规律,索额图也无法避免地想入非非。他完全忘记了索尼临终对他的嘱托,终生当爱新觉罗的忠臣。
巅峰过后就是瓶颈,或者盛极而衰,何况康熙为了制衡索额图,还特意培养出明珠。索额图为了家族长盛不衰,要作长远的布局。
《康熙王朝》中,索额图收养朱三太子的女儿红玉,到底有何意图?对此你有何看法?
身为国丈的索额图从收留红玉之时就注定了他将踏入万丈深渊,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将成为清朝第一罪人,索额图收留红玉和他成为清朝第一罪人有什么因果关系呢?索额图又做了那些不臣之事?《道德经》:名与身孰亲?身与“祸”孰多?祸莫大于不知足。康熙十八年假朱三太子行刺康熙失败,其女丹丹被索额图秘密收留,改名为红玉,其心为的是不让康熙及他人知道此女为朱三太子之女,以免引火上身。
假朱三太子收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八百万两银票,答应和吴三桂叛军,里应外合,实施“反清复明”的计划,不料计谋被康熙及孝庄太后识破,九门提督伍六一和胡太医等人带人剿灭宫中卧底的太监及朱三太子带领的叛军,可惜的是假朱三太子在其信徒的保护下逃之夭夭。
不久之后,假朱三太子化身为寺庙僧人印空,索额图亲信葛礼任粮草总提调官,故意让葛尔丹偷袭其粮草大营,且趁机偷袭康熙大军,不料葛尔丹不敌康熙,反而被大皇子胤褆斩掉其头颅。康熙西征准格尔王葛尔丹时葛礼(索额图亲信)担任粮草总提调官,通过假朱三太子和葛尔丹的关系,透露给葛尔丹,让其故意烧掉康熙的粮草,称其粮草不足,军心动乱之际一举剿灭康熙大军,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葛尔丹寡不敌众,葛尔丹死后,准格尔尽归康熙囊中。
康熙四十二年二月九日,康熙西征讨准格尔王葛尔丹期间,索额图更是祸恶滔天,竟然妄言圣躬垂危,唆使太子篡位。康熙出征葛尔丹,大皇子胤褆为主将,纳兰明珠随军出征,国丈索额图和太子胤礽留守朝廷,索额图在京辅助太子处理政事期间,先用红玉迷惑太子胤礽,后听说康熙病危,大肆在朝中宣传,同时让太子准备龙袍,随时提前登基,意在唆使太子谋权篡位。
可惜在康熙打败葛尔丹回朝之后,大喊索额图为清朝第一罪人,并将其关入大牢。
以上种种,试问那一条不死欺君之罪,就算索额图长一万颗脑袋也不够康熙坎的。
我是追溯历史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文/追溯历史传奇(原创)
《康熙王朝》中,索额图收养朱三太子的女儿红玉,到底有何意图?对此你有何看法?
作为国丈的索额图,在赫舍里皇后去世后,逐渐担心起来其在朝堂之上的地位。
《康熙王朝》中,将索额图角色设定为了康熙的结发妻子、也是康熙朝第一位皇后,即赫舍里氏皇后的父亲。实际上,索额图并不是赫舍里氏皇后的父亲,而是她的三叔,赫她真正的父亲是首辅大臣索尼的长子噶布喇。只不过噶布喇的能力相对索额图来说比较平庸,性格上也没有索额图强势,因而也非常容易被人忽视。
当然,孝庄太后让康熙皇帝迎娶赫舍里氏作为自己的皇后,并不是冲着索额图,也不是冲着噶布喇,而是冲着这二人的父亲,也就是赫舍里皇后的爷爷索尼去的。
此时的鳌拜擅权专政,而索尼既不愿与鳌拜公开为敌,同时也不愿意置身于鳌拜与皇室之间的争斗,于是采取的更多的是“明哲保身”的策略。但是康熙皇帝以及孝庄太后想要压制甚至是除掉鳌拜,索尼必然是他们唯一的选择,这不仅仅是因为索尼是顺治皇帝钦命的首辅大臣,职权地位上高于鳌拜,更是因为索尼是足智多谋,又有一定是势力,只有将索尼和他的整个势力拉拢过来,才能有这战胜鳌拜的胜算。
于是在孝庄太后的授意下, 康熙皇帝迎娶了赫舍里氏为皇后,索额图也因此成为了国丈,索尼成为了太国丈。而在索尼去世后,索额图继承了索尼的威望和地位,成为了赫舍里家族的掌门人,凭借整个赫舍里家族在康熙“除掉鳌拜集团”过程中的积极贡献,再加上赫舍里皇后在后宫中的地位,索额图也一跃成为了当朝炙手可热的人物。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三藩之乱”爆发前后一些列事件的发生,进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索额图在朝中的地位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首先,是索额图在“三藩之乱”前错误的判断被现实疯狂打脸。
“三藩之乱”,康熙隐约感觉到了吴三桂的异动,但是此时的索额图拼命的为吴三桂辩解,而此时的康熙已然知道朝中有大臣收受了吴三桂的贿赂,索额图的行为不仅是不打自招,同时也是拿自己的政治前途为吴三桂做了担保。然而,伴随着“三藩之乱”的爆发,让索额图颜面扫地,更是证明了索额图之前所说所做的全都是错误的,索额图的威信和尊严必然是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其次,周培公、陈廷敬、明珠等人的迅速崛起对索额图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此时的朝堂上,索额图不可能再是一家独大的状况了,相对应的是周培公、明珠、陈廷敬等人在朝堂上的权势、地位迅速崛起,特别是在裁撤三藩的问题上,他们均与康熙皇帝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意见,这也赢得了康熙皇帝的绝对信任与器重,相对应的是反对扯藩的索额图却感到到了来自这些人的威胁与挑战。
再次,“三藩之乱”爆发后,索额图还妄想着与吴三桂和谈,引得了康熙的巨大不满。
得知吴三桂造反后,索额图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为康熙皇帝筹谋划策,平定叛乱,却是依然对吴三桂保有幻想,企图通过“献祭”周培公、陈廷敬以及明珠等主张撤藩官员的方式,博得吴三桂的好感,使其停止叛乱。都到了这个时候,还在执迷不悟的为吴三桂说话,还没有认清吴三桂的本质与想法,康熙皇帝对其的愤恨和不满是可想而知的。
最后,也是对于索额图最为致命的打击,便是赫舍里皇后的去世。
赫舍里皇后在生育胤礽的时候,因为难产而去世,这让权力欲望非常强的索额图是痛心疾首。赫舍里皇后是整个赫舍里家族在朝中的利益代言人,并且也是索额图的重要靠山,索额图能够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国丈的身份也是他非常倚重的政治资源。但是如今,这一切都随着赫舍里皇后的去世变得烟消云散,再加上索额图与康熙皇帝之间的关系在此时已经是非常微妙,这些都让索额图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也就此开始担心起来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索额图还是从长计议,将目光聚焦到了刚刚被康熙册立为太子的胤礽身上。
索额图将杨起隆的女儿红玉留在身边,便是要利用红玉的特殊身份,牵制住太子和杨起隆,使其二人均能为他所用。太子胤礽的成长还需要时日,而将红玉留在身边牵制杨起隆则是当时索额图的首要目的。
杨起隆,“三郎香会”首领,所谓三郎,便是明朝亡国之君崇祯皇帝的朱三太子,只不过杨起隆的这个朱三太子是假冒的,而真正的杨起隆只是朱三太子奶妈所生的孩子,与大明皇室血统并无关联。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冒牌货”,却在全国各地发展教众,并且与吴三桂、吴应熊取得了联系,在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的同时,在京城内部煽动教众反叛,更是着急投靠自己的宫中太监造反,一时间弄得京城上下是人心惶惶,皇宫内部更是局势紧张。尽管杨起隆在京城内部的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是其本人已经逃脱,他的信众和支持者依然遍布于民间,杨起隆一天不除,就一天是大清王朝的祸害。
而杨起隆对于索额图来说,却有着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索额图可以通过产出杨起隆,建立一番功勋,进而获得康熙皇帝的赏识,重新获得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是利用杨起隆再行反叛之事,而他可以说坐收渔翁之利。
但是不管出于那一方面,杨起隆的女儿红玉无疑是最好的人质,以及胁迫杨起隆就范的最好工具,这个时候的索额图可以说他是用“曲线救国”的方式来稳定并且控制杨起隆,但同时这更多的还是索额图为了政治利益的投机行为。
伴随着红玉的成长,相貌、姿色已然是非常的出众,红玉也成为了索额图控制太子胤礽的工具。
在索额图的设计下,胤礽不仅与红玉走到了一起,还让红玉怀上了他的孩子,这一切便是索额图非常想看到了,而索额图也将这一切的真相告诉了胤礽。对于胤礽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红玉的出身不仅不能为康熙所接受,甚至还会牵连到胤礽,直接威胁的是他太子的位置。
索额图希望的正是如此,一来胤礽为了保住红玉,更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便会听从于索额图的,二来,红玉与太子走到一起,并且生下了孩子,这也使得杨起隆实际上已经是同大清王朝的未来接班人成为了一家人,也就没有在推翻大清王朝的理由,相反而是应该支持胤礽上位。索额图真可谓是“一石二鸟”。
有人说索额图是胤礽的姥爷,大可不必如此,然而现实却是,索额图必须要这样做,才能真正的控制太子,控制住局面。
想想《康熙王朝》之前的剧情中,赫舍里皇后回府,索尼都要行跪拜之礼,这就是身份和地位的差别。索额图与太子胤礽也是一样,名义上他们是姥爷和外孙的关系,但是实际上他们确实君臣的关系,在“无情最是帝王家”的背景下,任何亲情都是非常的无力,有的只是政治利益的关系。所以这也决定了索额图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太子胤礽的利益,乃至杨起隆的利益实现捆绑,才能实现绝对的控制,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才能让自己维系现有的权势和地位。
所以,这才是索额图收养杨起隆的女儿红玉,并且不断将其培养直至其后来设计其与太子相结合的原因。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索额图大败亏输,杨起隆和胤礽也成为了输家。康熙亲征噶尔丹,为索额图、杨起隆和胤礽提供了一个机会,索额图串联杨起隆,借噶尔丹之手杀掉康熙,与此同时胤礽则可以在索额图的扶保下登基大统,成为新君,而杨起隆的女儿也就此可以坐镇后宫,母仪天下,从杨起隆所担任的噶尔丹国师的身份来说,也可以获得巨大的政治利益。可以说,这是一个让多方共赢的方案。
然而索额图的计划却最终以失败告终,不仅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一切付之东流,自己也身败名裂,被他所牵制和控制的胤礽被废黜了太子之位,杨起隆也以身死的结局收场。
如果说索额图、胤礽、杨起隆,这三人是因为追求利益和地位而“自作孽不可活”,而红玉的遭遇则让人非常的同情。
她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成为了为人所利用的政治工具,尽管衣食无忧,也算是与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但是自始至终,都无法摆脱被利用、被驱使、最终被抛弃的命运,而她也只能用自尽的方式了结了自己一生,可以说是为杨起隆赎罪,可以说是为胤礽殉情,但是更多的还是对于自己遭遇的不公的不满,她的结局也让人倍感唏嘘。
《康熙王朝》中,索额图收养朱三太子的女儿红玉,到底有何意图?对此你有何看法?
索额图满门忠烈,光耀门庭,位列三公,加之亲侄女曾是康熙的第一位皇后,太子胤礽是自己的外孙,皇亲国戚身份加上权倾朝野,很多人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还要收养反清复明,大逆不道的假朱三太子杨起隆的女儿红玉,并让他勾引太子胤礽,撺掇太子杀死康熙,提前登基。他到底意欲何为?
1.假朱三太子杨起隆。
这个号称自己是朱明王朝后裔的假朱三太子名叫杨起隆,是个落榜的书生,却有当皇帝的瘾,他和自己的妹妹紫云在一起谈话的时候,道出了这个人的本质。要说这人没什么本事也是假,只是他一直想通过杀死康熙来达到所谓反清复明,实则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称王称帝。当时杨起隆建立的“三郎香会”组织,香徒众多,散布全国有上万之众,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他曾利用妹妹紫云的女色,通过宫中的太监黄敬勾引康熙,企图让紫云毒死康熙。然而紫云头脑比他清醒,为了保全杨起隆唯一的血脉丹丹,自己饮下了那杯毒酒。
2.红玉是谁?
丹丹失踪不久,就被索额图的人发现了,并让人送入索额图府上。索额图为其改名为红玉。红玉就是杨起隆唯一的血脉。杨起隆逃跑后,为什么康熙没有对紫云赶尽杀绝?这大概就是紫云自饮毒酒的代价吧。红玉在索额图的调教下长大,随后索额图又利用她勾引了太子胤礽,让胤礽堕落其美色之中而不能自拔。
3.索额图的意图。
为什么索额图要收养红玉,仅仅是为了牵制和利用太子,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势吗?非也。索额图有更深远的计划。
一是红玉的背后有杨起隆。杨起隆的身后是信徒众多的三郎香会,这个香会就是一个典型的邪教组织,暗地里开展反清复明的活动。反清复明可是大逆不道的事,关键是杨起隆的这股力量巨大,随时可能威胁到康熙的统治地位,如果谁掌握了这支力量,谁就有可能左右朝局的走向。索额图通过红玉牵制这支力量,可以作为扩展权势的资本,既可以收买之,也可以出卖之,是一笔怎么都划算的买卖。后来杨起隆当和尚后,听说丹丹还在,本打算打消刺杀康熙的想法,无奈索额图以红玉为威胁,逼迫杨起隆动手。所以,杨起隆对于索额图来说,是十分有利用价值的。再后来,红玉有了胤礽的孩子,杨起隆斗志更加蓬勃,被索额图利用得直至丢了性命。
这里面实际还有一个梗。前半段杨起隆是为了自己当皇帝而刺杀康熙,后半段则是因为红玉的存在刺杀康熙,目的是不同的。
二是牵制太子胤礽。太子是将来的皇帝,对于索额图这样的权臣,时刻都为了保全和扩大自己的权势而努力。纵观当朝权臣之中,万花筒明珠因为有皇后撑腰,权倾一时,对索额图的地位步步紧逼,要是手中不抓点什么,只怕最后会被后来者逼得无立锥之地。于是,仗着自己是太子外公的身份,送给太子胤礽一个女人红玉,希望牢牢牵制住太子,以备将来永世不倒。
至于索额图为什么要杀康熙,主要是因为自己依赖的这位皇太子胤礽的确不是当皇帝的料,不仅令康熙失望,也令索额图也十分失望,于是就打起了谋杀康熙,提前助推太子胤礽登基的主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