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是如何养肾的?

从古到今,养生是个恒久不过时的话题,中医看来,肾为先天之本,而古代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们也意识到了养肾的重要性,因此开始了孜孜不倦养肾的道路,那具体古代皇帝是如何养肾的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古代皇帝们“养肾”的一些方法。

自古帝王多好酒色,说起皇帝的肾,很多人都很自然会想到后宫佳丽三千,确实,皇帝和普通百姓不一样,因为他整天面对后宫佳丽三千,然而皇帝也是肉体凡胎,肾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容易导致肾经亏损,早早衰老,因此皇帝养肾显得更为重要。

历史上很多皇帝因为养肾失败的案例,比如西汉的刘骜,整天沉迷酒色,醉酒笙歌,后来宠幸赵飞燕和赵合德两姐妹,最终年仅44岁就死在了赵合德的床上。

而像晚清的咸丰皇帝也是如此,整日纵情声色,极尽淫乐,泡在美人堆里,年仅31岁就一命呜呼了。可见如果皇帝不好好养肾,很可能因为酒色被掏空身体,过早离世,因此皇帝们乖乖的开始养肾。

先说最长寿的皇帝,活到了89岁的乾隆是如何养肾的吧,乾隆是历代皇帝最长寿的,不仅长寿还健康,他在65岁的时候还能够使妃子怀孕,生下了十公主。

乾隆的养肾之道很简单,那就是不乱吃丹药,注重锻炼,饮食有所节制,乾隆皇帝虽然后妃非常多,可是他从不沉迷酒色,极小纵欲,因此在历代帝王中并不多见。

虽然乾隆不吃丹药,不过作为皇帝,吃点上好的滋补物还是有的,乾隆皇帝在位期间,经常吃滋补肝肾的乌须丸,每天服一点上好的野山参,还有时候喝点药酒。

乾隆常用的补益药方有:“龟龄汤”、健脾滋肾壮元方、椿龄益寿药酒方、八珍膏等,这些药方都是又健脾又补肾的方子,对乾隆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接着说其他皇帝的养肾方法,元朝的第四位皇帝元仁宗据说有不举的毛病,太医给他开的药方是羊肾1对,羊肉若干,韭菜若干,枸杞若干,然后将养肾、韭菜、枸杞等放入锅内,加水,再用文火煮粥,每日服用,不到三个月,元仁宗已经痊愈,还让妃子怀了孕。

像其他皇帝们大多是服用补肾的药酒,以及吃鹿肉,喝鹿血,吃鹿鞭等,像末代皇帝溥仪还用鹿茸泡酒还治病。

综上所述,古代皇帝补肾的方法真是多元化,看来古代的皇帝们为了养肾也是拼了,不过虽然皇帝补肾的方法何其多,可是有些皇帝太劳累,心力交瘁,保养得再好,也大多不长寿。

古代的皇帝是如何养肾的?

肾在中医里也叫腰子,养肾也就是壮阳,这个传统在中国可谓非常古老,中国最早的帝王黄帝就非常注意养肾了。中国古代帝王大部分都是妃嫔众多,为了在临幸无数后宫佳丽之后,皇帝本人能够保持精力不衰,后来就衍生出房中术,养肾护肾丹药等等的东西。

1.黄帝养肾秘方比较初级,喝牛奶,吃鸟蛋、雄鸡。除此之外,还有交而不泻。

现代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出土有简书《十问》,其第二问是“黄帝问于大成”。这里黄帝问的大成可能是一个叫大成的人,是黄帝的老师,号称大成子。

黄帝问大成子,怎么让自己精力不衰,永远坚硬如铁,大成子回答说,接阴将众,继以飞虫,春雀圆子,兴彼鸣雄,鸣雄有精,诚能服此,玉策复生。

其实就是让黄帝吃鸟蛋,吃雄性的飞禽。这里走的是以食物壮阳的路子。当然,比较初级,其实用处不大。

除了通过食物补肾,黄帝那时候就研究出通过房中术去保护肾,比如忍住不泻,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乐矣而勿泻,才将积,气将储,行年百岁,贤于往者。这种方法到底有没有用,我是不知道。

2.汉朝皇帝养肾,开始引入药物,就是春药之类,汉成帝就是走的这个路子。

汉成帝是西汉皇帝里比较荒淫的一位,他的后妃们也非常出名,比如赵飞燕姐妹,班婕妤等等。他曾经向术士请教春药和壮阳之道,请教完以后,还以身试药,乐此不疲。

方士就给他弄了很多药丸,他每吃一颗,就临幸一次后妃,特别是用在赵飞燕身上,后来搞得自己肾虚更加严重,都快一病不起了。但是他恶习不改,仍然沉迷酒色和方士的春药丸。

奇葩的是,汉成帝不但用在女人身上,他也用在男人身上,他有男宠数名,包括张放刘骜等等,这种男女通吃下去,再多的药丸,也养不好他的肾。

汉成帝使用药物没有限度,也不符合养肾之道,比如当时有方士进献眘卹胶这种春药丸,汉成帝用在赵飞燕妹妹赵昭仪身上,一天竟然用了七次,就是铁人,肾也受不了啊。

3.隋唐的春药大部分还是沿用汉朝的,隋炀帝唐明皇的养肾秘方就包括眘卹胶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经常不理朝政,二人在深宫鬼混淫乐,安禄山为了巴结他们,曾经进献过一种叫情花香的壮阳春药,其实这就是汉朝的眘卹胶,只是略有改进。这种药丸,大小如粳米而色红,唐明皇要跟杨贵妃行云雨之时,就含上一粒,屡试不爽。

这些药丸,它们的成分大都是中药材,比如鹿茸、人参、枸杞、肉苁蓉之类,是最常见的。肉苁蓉,产西方边塞土堑中及大木上。群马交合,精滴入地而生。据说吃了这玩意,能强阳道,补阴益精。

除了这些,常见的还有海马、石燕、丁香、枸杞、巴戟、茱萸、蛇床子、菟丝子、柏子、杏仁、茯苓、胡椒、茴香、破故纸、阳起石、硫磺、朱砂,等等。

甚至还有一些特别奇怪的东西,比如少女的月经、动物的雄性生植器、某些昆虫的蛹蛾子等等。

唐朝除了这些以前的药丸,由于受到魏晋的影响,还相信丹药,炼丹修道也可以,甚至有采阴补阳的事。这种房中术,更接近后代的广泛流传的房中术了。

但是,这些丹药,丸药,有时候是有害的,比如明朝的嘉靖皇帝,经常吃,就把自己身体搞坏了。万历皇帝的儿子,泰昌帝也是荒淫无度,搞得自己重病不起,然后吃了大臣进献的红丸药,只做了一个月皇帝就死了。

4.到了清朝,康熙,咸丰等皇帝,除了通过上面的丹药,房中术等常规操作,还喝鹿血养肾。

例如咸丰帝,荒淫无度,身体虚弱,后期就靠鹿血维持自己的男女生活,甚至于,英法联军打到北京城了,他都逃到承德了,也忘不了鹿血。

至于通常的房中术,太博杂了,有兴趣研究的,我推荐一本学术著作,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写的,叫中国古代房内考,研究得很详细,可以去看看。

古代的皇帝是如何养肾的?

作为帝王,后宫佳丽三千,如果没有一对强大的肾脏,又怎能雨露均沾呢?

那么古代的皇帝都是如何养肾的呢?

古代帝王养肾的方式可以说千奇百怪:

少女经血

这个光是听听就觉得不舒服了。

使用这个方法的是明朝的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崇尚道教,整天没事就窝在宫里练房中术,追求长生不老。

有个妖道给嘉靖皇帝出主意,说使用少女的经血来炼丹,可以养肾壮阳。

而且为了让经血干净无污染,嘉靖皇帝竟然下令让宫女们不准吃饭食,只食青草甘露,像养蚕一样。

最后,忍无可忍的宫女们,准备刺杀嘉靖皇帝。

她们先是弄灭了寝宫内的所有蜡烛,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黄花绳和黄绫布,悄悄的套在嘉靖皇帝的脖子上,朱厚熜从睡梦中惊醒,刚要呼救,一块黄绫布堵住了他的嘴巴,有的宫女干脆坐在朱厚熜的肚子上勒紧绳索,眼看着这个残暴的君主“已垂绝矣”。

《万历野获编》记载:

“用绳系上喉,翻布塞上口,以数人踞上腹绞之。”

然而,

“诸婢不谙绾结之法,绳股缓不收。”

可谁知道宫女们由于太年轻,加上紧张,居然将绳索的结打成了死结,结果嘉靖皇帝逃过一劫。

你们看,这皇帝多变态,逼得宫女们实在受不了,都想杀了他。

动物的那话儿

这个就比较常见了,直到现在都很常见。

比如虎鞭、鹿鞭、牛鞭啦。

泡酒、研磨成粉、切片,各种服用方式。

想必大家对此也很熟悉,就不在这里举具体的例子了。

炼丹

这也是帝王养肾很常见的一种方式。

很多皇帝都爱炼丹,然后拿来吃,结果吃着吃着就把自己给吃死了。

这也丹药里面都含有重金属等致癌元素,长期服用,别说养肾了,脑子都要吃坏的。

很多帝王到了后期就经常出现幻觉,行为疯癫,狂暴。

比如秦始皇嬴政,本来好好的一代雄主,中国人第一代皇帝,就是吃丹药把自己给吃的病恹恹,还时常疯癫颠的。

如果嬴政不搞那一套,秦国的基业未必这么快就垮掉。

春药

有些皇帝荒淫无度,长期透支身体,渐渐就觉得那方面力不从心。

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感觉身体被掏空”。

于是想要给自己补补肾。

补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调理。

可这些淫贼哪等得起。

于是下面的人也有自己的招,搞点春药献上去。

皇帝一吃,唔!来劲!

这玩意吃多了身体垮的更快,大家都知道西门庆怎么死的。

那些皇帝就是在本来已经透支的身体上,进一步透支,直到把自己耗干了为止。

比如汉成帝,妃子男宠一大堆,男女双杀,身体被掏空,去问术士需求解决办法,术士给了他一些春药。汉成帝吃了觉得很爽,于是不但自己吃,还给妃子男宠们吃,于是乎,后面的故事就没必要说了。

动物的血液

这个仅次于动物的那话儿。

比如说咸丰帝,他算是清朝典型的荒淫无度的一个了,他的身体本来就虚弱的不行,还特别迷恋女色,因此也只能靠秘方,什么呢?就是鹿血,通过它来维持自己能坚持住。后来即便是列强打进来了,他在逃跑的过程中还是没忘记这件事。

古代皇帝养肾的方法花样繁多,但归根结底,只要荒淫无度,最后不管怎么养,都保不住他们的肾,更保不住他们的命。

原创作品,请勿抄袭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古代的皇帝是如何养肾的?

养肾也被称为“养精”或“房中养生”。在古代,人们总是把性学和延年、养生、房中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拥有三宫六院的帝王来说,养精就成为重中之重。

古代皇帝后宫佳丽少则数千,多则过万,皇帝一人要应付如此多的嫔妃,在精力和身体方面都难以驾驭,房中术与养肾就成了一对相辅相成的辅助措施。

据粗略统计,古代死于纵欲过度的帝王就有一百多人,有些是精血亏空,有些是因吃壮阳药而慢性中毒而死。史料中记载的南宋度宗,他每晚有三十位嫔妃侍寝,基本都靠吃含有金属元素的丹药来维持。

古代最早的房中养生术

据历史记载,古代房中养生第一人名叫容成子,传说他是黄帝的大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十问》中记载了“黄帝问于大成曰”,主要论述了如何通过服食鸟蛋、柏实或动物生殖器来补阴益阳,增强性功能。

还有一个房中养生大家名叫务成子,传说他是舜帝的老师,也有说是尧的老师。尧舜曾问道于他,他说要想青春常驻、延缓衰老的话,除了要注意饮食滋补外,还要对房事加以节制,做到巩固精关,不滥施滥泄。

这些都体现了“固本补身”传统观念,其大意就是男子通过与女子交合来吸收女子的精气以补养自己,而自己的精气神不容外泄,要牢牢守住,达到固本培元的效果,这种剥削女性的观念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

汉代以后的房中养生术

自汉代开始,宫廷中的房中养生盛极一时,因为房中术中的养生和御女等内容满足了帝王追求淫乐的心理需求。班固的《汉武帝故事》中记载有一男性“神君”,他要和霍去病发生同性行为,但被霍拒绝,而汉武帝却是颇为欢迎。

到了汉末,曹操也是房中养生的信奉者,他热衷于招募方士,像甘始、左慈和东郭延年都被其重用过。曹操向他们讨教房中养生术,并把宫女作为试验品,居然还能“亦得其验”,“行之有效”。

王莽曾染须发,征召了一百二十多名天下淑女。在群臣的歌功颂德声中,“莽日与方士涿郡昭君等于后宫考验养生术,纵淫乐焉”。可以看出,王莽在与方士检验自己的房中养生术到底有无作用。

唐宋时期的房中养生术

唐宋时期,帝王的房中养生术主要来自于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葛氏的《房中秘书》等。孙思邈提出,日月之象在“回精术”的过程中能在脑中汇合。大意就是说若房事得法,男子就能达到“抱雄守雌”的状态,从而长生不老。

隋唐的皇帝多以中医药来养肾,出现了许多壮阳补印的药物,大部分药材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中医研究者对药物分析后,发现当时的壮阳药并没有有害成分,基本都是滋补药,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这些壮阳药不但药效可以,其外形也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如肉苁蓉形如男性生殖器。同样,鹿角也属于此类。由此可知,隋唐时期的帝王房中养生,主要以中医药和房中的各种注意事项来达到养肾的目的。

明清时期的房中养生术

宋代的皇帝热衷于长生不老之药,并花大量时间在后宫嬉戏。他们房中养生的秘诀就是根据“春画”的指导来养肾。到了明代,房中术和养生术大肆兴起。王公贵族包括帝王在内,都希望在满足声色的同时又获得长生不老之功效。

嘉靖年间,方士献药兴盛,许多丹药的秘方至今未知。流传下来的红丹,就是用女童初行月事物炼制并加入了辰砂。而秋石则是取男童的小遗掐头去尾炼制并加入食盐。世宗以热剂来壮阳气,称能长生。明穆循用,以致损害圣体。

到了清代,防止养生又回归到食药滋补的阶段,摒弃了前朝对身体有害的丹药。比如沉香就是清代皇帝暖肾养脾、纳气助阳的名贵药材,还有鹤年堂制作的全鹿膏,就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养元丹,有明显的滋阴壮阳之效。

各朝皇帝拥有三宫六院,达官贵人也是妻妾成群,生活放荡靡烂,虽然每天有山珍海味和名贵药材滋补,但往往都不能达到长寿之目的。其主要原因就是房事泛滥,不能做到清心寡欲,修身养性。养肾只是一个心理安慰而已。

封建社会中的帝王大多短命,也充分验证了“纵欲催人老,房劳促短命”的观点,也间接解释古代皇帝大多短命的原因。

古代的皇帝是如何养肾的?

封建社会一些人认为,皇帝是金龙附体,能够应付三宫六院,应该身体很好的吧,其实不然!皇帝老爷跟咱老百姓一样,他们的五脏六腑也没有什么特异功能,也需要养生保健!

下面【漫享欢印】道家房中补益研究中心就跟大伙说说古代的皇帝是怎么养肾的:

1、大概从汉代开始,道家倡导的一种“房中术”进入宫廷。房中术是干什么的呢?它是古代的一种性科学,它不仅仅把性当作繁衍后代的工具,而且成为了一种男女双修、阴阳互补的养生活动。通过房中术,男子采女子之阴以益阳,同时女子采男子之阳以补阴,阴阳互补,有美容驻颜、疗病益寿的效果。

2、这种房中术通过导引之术和药性辅助,同时强调性卫生与性保健,所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它迎合了封建帝皇们既要享乐,又要养生、养肾,又想长命百岁的心理,所以在宫廷和士大夫阶层广受欢迎。但是封建统治者以儒家思想为纲,特别是理学讲究“存天理,去人欲”,所以对于房中术都是秘密进行的,这个你懂的!

3、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房中术就是古代帝王们养肾的法宝。历代都有一些精通房中术的道士作为帝王们的专职导师,秘密传授房中术。(有一些人以为这是太医的工作,其实不然,在古代太医只负责治病,道家道士负责房中术)。

4、道士们传授一些什么东西呢?简单说,第一种是导引之术,通俗说就是类似气功,在马王堆出土的文献中就有44幅彩色的导引图;第二种呢,就是传授XX大法,,,,(此处省略若干字,自行脑补);第三种呢,就是一些药性调理,比如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的药物,有促进性欲、延时等效果,现在还有一些秘方流传。

5、这个不是瞎扯,有史为证。《汉武帝故事》记载:“上(武帝)造神君请术,行之有效,大抵不异容成也。”到了汉末,曹操也是一个房中术的信奉者,以宫女做试验品,认为“亦得其验,行之有效”。到了王莽时期,“日与方士涿郡昭君等于后宫考验方术,纵淫乐焉”,简直不忍直视了。晋朝,宫廷中此风仍不衰。到了宋朝,宋徽宗赵佶向茅山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求“广嗣之法”(房中术的含蓄说法)。明代更加风行。

6、照理来说,有了道家传授房中术,皇帝老爷们的身体应该很好的哇,没错!只可惜圣上也是贪婪,一点不爱惜自己的龙体,史上有好几位都违背了房中术的初衷,走向另一个极端,最后暴死牡丹花下。

此是后话,有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关注,以后再谈。

更多健康与养生、养肾知识,欢迎关注【漫享欢印】

古代的皇帝是如何养肾的?

古代皇帝是一个高危的职业,不仅日理万机处理政务,还要忙于应付后宫佳丽,延续皇室香火,那么养肾就成了相当重要的事情,古代皇帝的养肾与现在普遍认可的方法也大致相同,分为药补和食补两类,但古代皇帝的药食和当今的药食还是具有很大区别的。

皇帝的需求“帝自为太子,以好内闻;既立,耽于酒色。故事,嫔妾进御,晨诣合门谢恩,主者书其月日。及帝之初,一日谢恩者三十馀人。”——《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八十》

皇帝虽然肩负着延续皇室香火的职责,但总有那么几位荒淫无度的家伙,如南宋的赵禥,按照当时宫中旧例,后妃侍寝后会在次日早晨拜谢皇帝的宠幸之恩,并由主管的太监记录下受幸日期。赵禥在位时就被记载了一次谢恩后妃高达30余名,这在正史中算是古代君王第一猛男了,谢恩者30余人,那么召侍人数还有待考证,也许会更多,这么强大的功能是如何做到的也引起人们的思考,但25岁登基,35岁驾崩,史称度宗的赵祺也可能就是因为荒淫无度才死的这么早,这也反应了古代皇帝对于养肾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新唐书》

唐玄宗后宫佳丽明确记载了拥有四万人之众,这样规模的后宫应该也是历史之最了。晋武帝也是出了名的荒淫之徒,他所创造的羊车走到哪里就宠幸哪个妃嫔,这是热衷于御女之事的皇帝,他们对于补肾的需求可以说是刚性的,而大多数皇帝平日忙于政务和国家大事,又肩负着龙脉的延续任务,因此也有着养肾养生的刚性需求,而皇帝的养肾养生之道除了嘉靖那些走修炼之路的,普遍分为药补和食补。

药补

从历史上第一位大一统的皇帝秦始皇来看,手下的御医徐福本来是道家出身,传言徐福受秦始皇所托,前往东海寻找长生不老的药丹,这反应了古代帝王对于道家丹丸的信任和向往,而这一炼丹寻药的方式也一直被历代君王所延续,在提升性功能和养肾固精上产生了诸多药丸,例如“三益丹”、“益肾丹”、“保肾丹”、“快女丹”、“受宠丹”、“保命丹”、“童女丹”、“益女丹”、“得春丹”、“遇仙丹”、“合欢散”、“寒食散”、“春散”、“相投散”、“一笑散”、“相思方”等等。

其实这些所谓的媚药、房中药多为春药的一类,并不是养肾之用,而是房事时达到兴奋和持久的作用,并且此类药物并不仅限于皇帝使用,嫔妃也能服用,此类药丹的实质就是帝王宫廷内的淫乐工具,因此也都有一些更形象的名字,如“美女提倒金方”、“灵龟展势方”、“美女颤声娇”、“贵妃夜夜娇”、“旱苗喜雨膏”、“金枪不倒丸”,这些药物一时间增强了帝王的性能力和欲望,因此也在古代被认为是壮肾的良药,但也因为如此,多少淫乱无度的帝王早逝于这些助推器的药丸。

“淫羊藿主阴痿绝伤,利小便,益气力,强志。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神农本草经》

但在我国古代,中医学中科学的指出一些固肾养精的药材还是非常靠谱的,直到今天,一些中医学著作中的精华还在延用,“淫羊藿”在《神农本草经》中被明确指出了强肾的作用,在古代帝王宫廷中也是首屈一指的养肾药材,直到今天的劲酒中,淫羊藿都是首选配料之一;再如《滇南本草》中记载的仙茅,“入肾、肝二经,专入命门。温肾阳,壮筋骨,主治阳痿精冷,小便失禁,阳虚冷泻。”也是养肾的极佳材料,还有五加皮、龙眼肉等等,都是古代中医领域对于养肾补肾做出的重要研究,也成为皇家养肾的药补选择。

食补

除了药物以外,食补才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关键的养肾办法,但古代皇帝多喜欢食肉,这也是皇帝们寿命并不长久的一个原因,据史料记载的皇帝食谱里,肉食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这也直接影响到了皇帝的身体健康。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室成员也会越来越注意饮食上的搭配,因此也有更多的皇帝会从饮食上来寻求养肾的办法。

元代有一位饮膳太医名叫忽思慧,他所编著的《饮膳正要》算是目前最早的一本专业的营养食疗的书籍,其中记载了很多蒙古族的饮食疗法和营养搭配的内容,据史料记载元仁宗阳痿之症就是服用羊肉韭菜粥,长期调理才得到治愈。其指出的“红”肉和“白”肉就是牛羊肉和牛羊奶,饱含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不仅能够使人体格强壮,还能够强壮男子的腰肾,这个说法不仅被元室皇帝所采纳,还流传至今,得到广泛的认可。

宋朝《太平圣惠方》中所记载的的雀儿药粥也是宫廷养肾的食疗方案,以麻雀,菟丝子,覆盆子,粳米为料。粥中的麻雀肉具有壮阳益气和暖腰膝、强筋骨、益精髓的功效;而菟丝子和覆盆子都具有补肾气、壮阳道、益精气的作用。这种粥起初就是给皇帝专门制作的治疗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眩晕乏力的食补方案,后来也广泛的流入民间。再如《本草纲目》记载的苁蓉羊肉粥也是增强性功能的食疗方法,都是通过中医药材与食物搭配在一起进行食补的办法。

当今普遍认为的鹿茸补肾其实也是源于古代皇帝的食疗,《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鹿角胶粥就是提出了鹿茸的壮阳功能,鹿肉、鹿鞭、鹿血被清朝皇帝所追崇,大概也与他们来自东北有关系。而据《乾隆医案》记载,乾隆皇帝喜欢喝龟龄酒和松龄太平春酒也是以养肾为主要功能,龟龄酒壮阳补肾、养气的功效也一直流传到今天仍在使用。

古代皇帝的养肾也相对科学,大多还是根据中医学的精华研究所定制,但也有一些荒诞的行为,比如修炼、炼丹等,又如“取阴补阳”的行为,即用处女经血为药引或者用雌性动物生殖器官为药引,这种野史里记载的养肾方式虽功效考证后也有些符合医学理论,但大部分是属于无效的方式,随着科学的发展,当今社会补肾养肾的方式更多更科学,科学的进步早已让现在的男子在养肾方面比古代皇帝的条件更为妥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