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不喜欢同治帝皇后,为何在众多儿媳中偏偏特别喜欢慧妃?
不得不承认,慈禧是个狠角色,一介女流,却在男权社会里成为无冕女皇,当然不仅是最高统治者,慈禧也有扮演婆婆的角色,可想而知,给她做儿媳妇不仅仅是压力大的问题,稍有不慎都会死的很惨。
慈禧相当痛恨自己的正宫儿媳同治帝皇后,后来多次为难,最后逼得同治帝皇后吞金自尽,而相反,慈禧对另外一个儿媳妇却宠爱有加,同样是儿媳,为何在众多儿媳中慈禧偏偏特别喜欢慧妃呢?
第一:和慈安太后对着干
这位被慈禧很喜欢的慧妃是何许人也呢?能如此讨得慈禧的欢心,想必绝非寻常女子,这位慧妃,姓富察氏,富察氏在满族一直是名门贵族。
不过富察氏当时是阿鲁特氏的竞争皇后的人选,慈安太后看中阿鲁特氏,不喜欢慧妃,同治帝也赞同嫡母慈安的意见,可是慈禧心里很不爽,因此她偏和慈安作对,慈安喜欢的人,她就讨厌,慈安讨厌的富察氏,相反慈禧却偏要抬举她。
第二:慧妃长得像慈禧年轻的时候
大部分人更喜欢和自己像的人,包括长相性格,慈禧太后也是人,人性如此,慧妃长相特别像慈禧年轻的时候,这让中年的慈禧仿佛看到了年轻时期的自己。
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是大家闺秀,父亲是状元,因此不苟言笑,更不懂得如何讨好慈禧,相反慧妃活泼好动,且善于对慈禧拍马屁,经常和慈禧一起讨论胭脂水粉和美容,特别合慈禧心意。
相信如果很多人是慈禧,也估计想要个慧妃这种对自己百般逢迎的儿媳妇,而不是不苟言笑的阿鲁特氏。
慧妃一生因为慈禧的宠爱和庇护,得以一生荣华富贵,刚进宫是慧妃,后来慈禧百般抬举,封为贵妃,同治帝驾崩后,又封她为皇贵妃,可见慈禧确实很喜欢这位儿媳妇。
慈禧不喜欢同治帝皇后,为何在众多儿媳中偏偏特别喜欢慧妃?
自古以来皇帝和皇后的婚姻由于或多或少的牵扯进去一些政治因素,因此实际上皇帝和皇后很难有真正的爱情,这也是皇帝和皇后很难幸福的原因之一。非常诡异的是,清朝每位皇帝的第一位皇后竟然无一例外的以悲剧收场。
清朝历代皇后皆以悲剧收场:太祖元后叶赫那拉氏29岁便离世;太宗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中年丧夫,常年寡居;世祖顺治皇帝第一任皇后惨遭废黜;圣祖康熙皇帝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22岁便难产死去;世宗雍正皇帝皇后乌拉那拉氏也在皇帝生前死去;高宗乾隆帝皇后富察氏三十七岁便去世;仁宗嘉庆帝皇后喜塔腊氏被立为皇后第二年便去世了;宣宗道光皇帝不到三十岁便去世了,生前都没有做过皇后;文宗咸丰皇帝被立为嫡福晋后第二年便去世了,皇后之位也是后来追封;穆宗同治皇帝皇后阿鲁特氏也是凄惨死去;而德宗光绪帝的皇后叶赫那拉氏一生不得丈夫喜爱,最终在孤独凄惨中死去。这些女人们居天下女性至高、至尊的地位,却没有一位是平安顺利中度过一生的。用我们当今的话说,清朝的这些皇后没有一位是全须全尾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皇帝和皇后很难幸福。
慈禧太后为何不喜欢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西太后不喜欢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实际上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从历史原因来看,问题就出在阿鲁特氏的出身上,阿鲁特氏的外祖父不是别人,正是咸丰皇帝临终前遗命的八大臣之一的郑亲王端华,也就是说,阿鲁特氏实际上就是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并且端华和肃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所以阿鲁特氏实际上与肃顺也有着亲属关系。作为自己政敌的外孙女,慈禧太后从一开始便便不喜欢这个皇后,并且,阿鲁特氏的册立也并不是出自慈禧太后自己的意愿,慈禧太后中意的皇后人选是慧妃富察氏,但是因为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的原因,最终阿鲁特氏还是成为了慈禧明媒正娶的儿媳妇。成为皇后之后,阿鲁特氏依旧不得慈禧宠爱,面对慈禧的刁难,阿鲁特氏甚至说出了:自己是奉天地祖宗之名从大清门里抬进来的皇后”。这句话引得慈禧大为光火,一生没有做过皇后的慈禧太后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被从大清门里抬进来。两人的紧张关系也至此彻底撕裂。
慈禧太后为何独独偏爱慧妃:慈禧太后相中的是员外郎凤秀之女富察氏,富察氏年仅十三岁,但她娇美俏丽,活泼可爱,很中慈禧太后的意。慈禧太后希望选个年纪小的皇后,当童养媳养着,好控制,好调教,会十分听话。然而最终同治皇帝却选择了慈安太后推荐的阿鲁特氏为皇后,富察氏没能当上皇后,却被封为慧妃,而跟她同时进宫选秀的三个姑娘,两个被封嫔,一个被封贵人。虽然不能给富察氏皇后的地位,慈禧太后还是给了富察氏宫里最尊贵的妃子的地位。
慈禧之所以喜欢富察氏,主要是由于年轻的富察氏像极了年轻时的慈禧,每当慈禧见到了年轻俏丽的富察氏,就能让慈禧向其自己刚入宫时被咸丰皇帝宠爱的那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慈禧虽然强势,但是再强势毕竟也还是个女人,是女人就有脆弱的地方,富察氏带个慈禧太后的快乐何尝不是慈禧太后的一种自我慰藉呢?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