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给不了幸福,文绣大胆离婚,前卫的婉容为何拖着形婚得过且过?

末代皇帝溥仪前后有五名妻子,最开始在紫禁城里面娶了皇后婉容和文绣,可是婚后溥仪给不了婉容和文绣幸福,夫妻关系有名无实,于是敢于冲破牢笼的溥仪淑妃大胆提出和溥仪离婚,可是同时期的思想观念更为前卫的婉容却一直拖着有名无实的婚姻,得过且过,造成了后来自己的悲剧,这是为何呢?

其实只要分析当时婉容的处境和心理,就会发现,如果很多人处在那个境地,都不会选择和溥仪离婚的。

第一:婉容的出身和家族关系决定她不能放弃皇后之位

婉容是溥仪明媒正娶从大清门抬进来的中宫皇后,出身高贵,满洲正白旗,父亲是内务府大臣,母亲是皇族,仪态雍容华贵,有沉鱼落雁之容,英语钢琴与棋琴书画样样精通,在那是就是个西派摩登女郎,当时虽然清朝已经灭亡了,可是溥仪还住在紫禁城,很多满清遗老们还妄想着复辟,因此当时的婉容父亲荣源花了几十万两白银贿赂了宫里的亲贵和太妃们,婉容才得以成为皇后。

可见这个皇后当的并不容易,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很多人都认为当皇后是光宗耀祖,在荣源以及家族知道婉容当皇后那一刻,几乎都高兴得晕过去,大家都以家族出皇后为荣,这种情况下,婉容考虑到家族对自己的期望,也是不可能和溥仪离婚的。

第二:婉容刚进宫的时候和溥仪关系很好

婉容刚当皇后的时候,因为自己姿色貌美,溥仪对她还是挺好的,即使没有夫妻之实,也是对她有很多陪伴的,在紫禁城两个人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至少比文绣要好的多,文绣才真正是独守空房,这点可以说明,婉容还没有被逼的过不下去,没必要非得和溥仪离婚,至于到了后面和溥仪去了伪满洲国,自身安全都受到日本人监控,身不由己,能够保住命就不错了,还谈什么离婚!

第三:婉容缺少离婚的勇气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婉容只不过是个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她虽然和文绣一样,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可是却没有文绣那样冲破封建牢笼的勇气,文绣是因为信仰西方的一夫一妻制度,认为自己呆在婉容和溥仪之间是个多余,所以毅然离婚,寻找自己的幸福了,可是婉容不是,他是溥仪的正牌皇后,后宫女主人,溥仪的合法妻子,她是割舍不掉这份责任感的。

另一方面婉容本身也缺乏成为普通人的勇气,任何女生都是有点虚荣的,而婉容的虚荣来自于自己是皇后,她不愿意抛弃皇后的尊荣,因为她觉得从古到今,只有皇上废皇后,却没有皇后和皇上离婚的,况且自己也不知道离开了溥仪,自己会何去何从。

综上所述,因为婉容的出身和家族影响以及婉容本身自己缺少离婚的勇气,才导致婉容宁愿出轨侍卫,也和溥仪得过且过,这就必然酿成她自身的悲剧,最后却病逝在监狱,尸体被扔到了荒山野岭,一代佳人,本是如花年龄,却沦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不禁让人惋惜!

我是小聪历史客栈,本文章首发于悟空问答,坚持原创,每日更新,喜欢请关注我哦!

溥仪给不了幸福,文绣大胆离婚,前卫的婉容为何拖着形婚得过且过?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是《洛神赋》里的美句,可很多人不知道,末代皇后婉容的字“慕鸿”也来源于此。

婉容,顶着末代皇后的皇冠,却一生凄苦,最后丧命于鸦片之下。

她,是溥仪的正妻,紫禁城里坤宁宫的“正主”,尽管当时大清王朝已经不存在,但她依然是宫里的皇后。

婉容从小家境优越,父亲是内务府大臣,思想开明,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中西式的教育让婉容知书达理,外向活泼。

1922年,16岁的她被选进了宫嫁给溥仪。我想,她当时是“期待+害怕+惊恐”。

期待着宫里的皇帝是她的王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害怕的是深宫寂寞,一入宫门深似海。

惊恐的是自己尚未享受够自由,却要身为人妻。

不管怎样,她成了中国最后一任皇后。

婚后的她,和溥仪还是挺合拍的,因为两人都向往西方式的自由和生活,他们取了英文名,骑上了自行车,还吃上了西餐。

虽然被禁锢宫中,但我相信二人是真的相爱。

也许因为这段美好的“初恋时光”潜藏在她的内心深处,让她始终割舍不下与溥仪的夫妻之情。

而文秀,在溥仪心中只能算作是妾,和婉容比起来,他们的感情淡的多,且没有共同话题,这也是最后她能够那么坚决离婚的一个原因。

婉容过的很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日本人监视下的傀儡困境,再加上在溥仪那里也得不到身为人妻应有的“满足”和爱,但她依然不敢离婚,因为她不能,皇后的名号压着她。

虽然受过西式教育,自己也是个烫着卷发,穿着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但那个时代的封建礼教思想仍是她的精神主导之一,她不能背叛爱新觉罗家族,因为,她是皇后。

她的家族要保留这份“卑微”的荣耀,也不能让她离婚。

在顾维钧的回忆录中,婉容曾求他帮忙逃出伪满洲国,她说自己被监视、折磨,她想走。

1933年,她又要求当时伪满立法院赵欣伯准备赴日的妻子帮她逃走。

她想逃,可始终没有提出离婚的要求。

哎。。。每次写到婉容,我心里都有些惆怅,这个美丽的皇后如果不是郭布罗 婉容,而是李婉容,张婉容该多好。。。

溥仪给不了幸福,文绣大胆离婚,前卫的婉容为何拖着形婚得过且过?

小油瓶认为,是出于传统思想的桎梏,舍不得皇后的名号是最重要的原因

郭布罗.婉容出身高贵,受家族影响巨大

婉容出生在内务府大臣荣源府内,满洲正白旗人,从小生活在富裕宠爱的生活环境下,开明的父亲,给了婉容最好的教育,她不经读书习字,琴棋书画, 还会说英语,显赫的家族地位,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对她影响非常大。

随着婉容的入宫,嫁给了不能生育的末代皇帝,就开始了她的悲剧生活

一开始婉容刚嫁给溥仪时,由于思想开放,举止大胆,溥仪非常宠爱,最后成为了溥仪的皇后,在外人看来,一生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但是皇帝溥仪却有个不能生育的隐疾,心中滋味这让婉容有苦说不出。

后来溥仪被赶出皇宫,溥仪只带了她和文秀进了天津的静园,不久由于婉容的争宠,溥仪不待见文秀,最后文秀从静园逃走,并公然与溥仪离婚,溥仪由于此事就不待见婉容了。自此婉容开始了寂寞,孤苦的生活。

与追求自由的文秀相比,婉容却受制于家族受制于传统思想

在文秀的思想里,又一个比封建身份和礼教更被看重的东西,这就是要求自由,要求有一个普通人的家庭生活的思想,

婉容的思想,她更看重皇后的身份,她宁愿做个挂名的妻子,也不肯丢掉皇后的身份

再一个,婉容的父亲、兄长、师傅都不会支持她,反而会给她施加压力。

于是又想要正常生活,又不能丢掉皇后的尊号的婉容,逐渐走向了私通和吸食鸦片这条不归路,在自己的孩子被溥仪扔进铜炉之后,婉容就发了疯,早早地就死掉了。

溥仪给不了幸福,文绣大胆离婚,前卫的婉容为何拖着形婚得过且过?

在辛亥革命爆发后,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民国,但在北京的紫禁城之中,溥仪依然是皇宫的主人,依然可以对宫中的所有人发号施令,宫中一切的日常开销也全部由民国政府来提供,可以说在历代亡国之君中,溥仪算得上是命运极好的一位。

1922年,溥仪在两天之内连续娶了两位女子,前一天因为“相片识人”娶了文绣,以方便文绣在第二天跪迎正宫之主——婉容。

1924年,冯玉祥将溥仪赶出了皇宫,溥仪带着一家人来到了天津,过起了平民般的生活。但面对两位妻子,溥仪的态度却是迥然不同的,相比较于文绣,他则更宠爱婉容。

文绣因为受不了后宫间的争风吃醋,以及自身从宫中出来后,接受了许多新思想,明白了一些新道理,而且他对即将前往东北接受日本人傀儡生活的溥仪失望透顶,毅然决然与溥仪离了婚,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而面对无生育能力的溥仪,婉容虽然也较为前卫,却始终没能走出“末代皇后”的束缚,晚景凄惨,最终死在了苏联的监狱之中。

首先,从宫中出来后,婉容虽然打扮前卫,学会了吃西餐、喝咖啡,过上了西方人的日子,但在她的骨子里,他却是一个极其封建的人,自始至终她都放不下她“皇后”的名号,虽然这个名号给她带来不了实质性的利益,但她的确很享受被人称作“皇后”的待遇。

其次,从宫中被赶出后,婉容就染上了吸大烟的毛病,尤其面对性无能的溥仪,一直处于生理压抑状态的婉容对毒品的依赖性更强。在与侍卫私通过后生下一女,被溥仪扔进了锅炉之中后,婉容就已经处于半疯癫状态,每日把感情寄托在鸦片上面,无法自拔。如果与溥仪离婚,谁来支付她庞大的日常开销,烟瘾犯了,买不到鸦片的滋味可是相当不好受的。

最后,作为满清贵族郭布罗氏,婉容的家族也不会支持她离婚。当年文绣与溥仪离婚,她的哥哥甚至登报骂过她,说自己家族受清朝大恩,妹妹做出这种事真是辱没了祖宗,使自己一族无颜活在世上。在满清遗民看来,即使溥仪不是皇帝了,这种忘恩负义的事情绝不能做,并且顶着“皇后”的光环,也是给家族争光添彩的好事情,他们哪里去管一个女人过得幸不幸福。

婉容的一生是极其悲凉的,他没有感受过作为人妻的“快乐”,生活异常压抑,后期在“伪满洲国”受尽了凌辱、监视,几次逃跑都没有成功,自始至终她都没有活出自己的模样,她和溥仪一样,都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和陪葬品。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溥仪给不了幸福,文绣大胆离婚,前卫的婉容为何拖着形婚得过且过?

去年问过,今年咋又来问?能不能来点新鲜的?

溥仪给不了幸福,文绣大胆离婚,前卫的婉容为何拖着形婚得过且过?

导读:民国十一年,17岁的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迎来了自己的大婚,通过“照片选秀”而被选中的郭布罗·婉容和额尔德特·文绣,被同日抬入皇宫,共同嫁给了溥仪。按照中华民国政府给予清朝皇室之“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的优待条件,婉容被册封为后,文绣被册封为妃。

但因为幼年生活的特殊经历,男性能力的严重缺失,让溥仪和其“一后一妃”之间的夫妻生活名存实亡。

清光绪三十四年,光绪皇帝驾崩于瀛台,其身后无嗣,慈禧太后拼尽最后一口气为清王朝再续了一位皇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这未满三岁便被养育宫中的小皇帝,在宫女和太监的“精心照料”下,过早地开发了男女方面的情趣,早早地失去了男性功能。

但溥仪毕竟是一国之君,即使清朝已经灭亡,也拥有着“皇帝”称号,仍然是天子女子尤其是满洲勋贵女子梦寐以求的终极梦想。况且,溥仪无能的情况,在其成婚之前并不为人所知,直到婉容和文绣嫁给溥仪,直到两人对溥仪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

1931年,被溥仪封为淑妃的文绣,登报公开表示与溥仪离婚,这个被称为“刀妃革命”的天字号新闻,很快轰动全国。文绣之所以选择和溥仪离婚,有着反对溥仪投靠日本人的原因,有着和文绣之间无聊争宠的原因,但生理上的无法满足也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要原因。

但同样嫁给溥仪,同样得不到生理满足的婉容,从北京到天津、从天津到东北,却为何一直跟在溥仪身边,甚至不惜和身边侍卫私通乃至怀孕生子,直到自我放弃,自我毁灭呢?

1、象征和附属之间的巨大差别

溥仪大婚之时,清王朝虽然已经灭亡,但按照中华民国政府给予大清皇室的优待条件,以溥仪为代表的大清皇室依然保持着种种特权和称谓,这对于已经成为亡国之君的溥仪而言,乃系最后的尊严和骄傲。

被册封为皇后的婉容,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溥仪在皇宫内的皇权和特殊地位;而被册封为淑妃的文绣,和前朝历代的后宫妃嫔一样,仅仅是皇帝附属品和生育工具、泄欲工具。也就是说,对于溥仪而言,和婉容之间的“帝后形象”属于自己必须坚守的尊严和骄傲,势必会予以绝对重视和特别关注。而文绣同自己离婚,虽然也是“奇耻大辱”,但毕竟尚未伤及溥仪作为一个皇帝的最低配置,尚不至于丢脸丢到极限。

因为象征和附属品之间的巨大差别,导致了溥仪对婉容和文绣之间的区别对待、重视程度不同、看管等级不同,也就必然造成了最后归宿的巨大不同。

2、自幼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

郭布罗·婉容,满洲正白旗,出生于标准的满洲勋贵家族;其生母爱新觉罗·恒香乃系乾隆皇帝直系后代。高贵的出身、显赫的家世,让其自幼便浸润于传统文化乃至清朝祖制、皇室规矩之中。

额尔德特·文绣虽然同样出身于满洲官宦之家,但在父亲早逝后,文绣便跟随母亲开始了平民生活。文绣虽然也曾就学,但较之满族传统文化浸润下的婉容,她的思想更为自由和洒脱,更为开放和自主。

说白了,婉容乃系传统文化和清朝皇室祖制约束下的“乖乖女”;而文绣则更倾向于“野路子”出身的毛丫头。相较于文绣的勇敢自主,不畏一切,婉容就只能规规矩矩地遵照清朝祖制,“母仪天下”。

3、投靠日本以后,溥仪的态度决定了一切

被冯玉祥将军从皇宫逼到天津的溥仪,在郑孝胥“欲复辟清帝王业,必定要借助日本为外援”的建议下,偷偷地进入了北京的日本驻华公使馆,开始接受日本的“保护”。

对于日本而言,溥仪是一个久寻而不得的“傀儡”,有助于分裂中国,建立伪满洲国政权的最佳形象代言人;对于溥仪而言,日本更是唯一能够帮助自己重登皇位,重新实现皇帝梦的“合作对象”。

面对溥仪投靠日本人的举动,文绣和婉容给予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文绣认为日本不可信,郑孝胥之流的话不可听,应该悬崖勒马;

婉容却精神焕发,她改变宫中的装束,换上了时装旗袍和高跟皮鞋,还烫了头发,成为租界中的“摩登女性”。

两人对溥仪举动截然不同的态度,自然会得到溥仪截然不同的对待:文绣被冷落、婉容成为溥仪独宠。

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皇室优待条件全部消失、自己又成为了溥仪的厌弃对象,更成为了日本人的眼中钉,留给文绣的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逃出去,从这段荒唐的婚姻中逃出去,从这段屈辱的生活中逃出去!而婉容,和溥仪一样,被日本人视为皇权象征的基本配置、对溥仪的有效制约而被严密监控,肆意摆布。

参考文献:《末代皇后和皇妃》、《溥仪——我的前半生》、《郭布罗·婉容生平》、《清史稿·宣统皇帝本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