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傅恒能身穿四团龙补服?
在满人入关后,自然而然就把关外的许多习俗也都带入了中原,其中就包括“补服”。
何谓补服?其长度要比袍服短,比褂服长,绣有对应的图案,是一种官阶和地位的象征。按照满清祖制,亲王的补服前后为正龙,两肩为行龙,郡王的补服前后和两肩都为行龙,统称“四团”;贝勒的补服前后为正蟒,贝子的补服前后为行蟒,统称“二团”。
除皇子和宗亲外,只有特别功勋卓著的满臣才有资格穿戴,汉臣中极少能有此殊荣者。纵观满清两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只有五位汉臣获得过“赏穿四团龙补服”,他们分别是马见伯、岳钟琪、史贻直、李卫和朱珪,就连“中兴四名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都不在此列。
综上可见,能够被赏赐四团龙补服的人可谓少之又少,凤毛麟角。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位就是富察·傅恒,他是乾隆时期的肱股之臣,一生都深受信任和战功卓著。
富察·傅恒(1720年——1770年),字春和,乾隆皇帝的原配孝贤纯皇后之弟,满洲“上三旗”之首的镶黄旗人。接下来,我们通过《延禧攻略》来走近傅恒,深入了解他为何有资格赐穿四团龙补服。
在电视剧《延禧攻略》中,富察·傅恒由青年演员许凯所饰演,他与令妃魏璎珞之间若隐若现的感情纠葛贯穿了全篇。为了挽救魏璎珞,傅恒还违心地接受了乾隆皇帝的赐婚,迎娶了尔晴为妻。
婚后的尔晴彻底被黑化,不仅嫉恨魏璎珞,而且还疯狂报复傅恒,甚至不惜主动勾引乾隆并诞下了福康安。对此,傅恒只能默默承受,忍辱负重地戴着这顶绿帽子将福康安抚养成人,至死都没有说出真正的身世。
而为了成全乾隆的“十全武功”,傅恒连续征战。乾隆十三年,他亲自指挥大金川之役并降服了莎罗奔父子。乾隆十九年,他力主朝廷下定决心平定伊犁,消灭准噶尔部的叛乱。乾隆三十三年,他亲率大军入缅甸作战,迫使缅人遣使请和。
不过,由于长年累月在外征战,傅恒在乾隆三十五年征缅班师回朝后不久就病故了,年仅五十岁。乾隆皇帝闻讯,亲临其府邸进行祭奠,这在封建社会是极其罕见的礼遇,之后更是赐谥号“文忠”,获准配享太庙。
虽然《延禧攻略》作为一部影视作品,很多的情结和人物都有艺术加工的痕迹。但是,关于福康安的出身,笔者个人认为他极有可能就如同剧中演绎的那样,真是乾隆的儿子。
满清入关时,除了为拉拢和利用汉人而册立过四个藩王孔有德、吴三桂、尚可喜和耿仲明以外,再也没有过异姓王制度。一句话,只要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绝无受封王爵的可能性。
但是!唯一的例外就是福康安,他在32岁成为了朝廷的一品大员,死后还被乾隆破格追封为嘉勇郡王。甚至于,乾隆还一度考虑赐予他“世袭罔替”的尊贵,也就是俗称的“铁帽子王”。
乾隆驾崩后,嘉庆皇帝终于亲政。他掌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扳倒和珅”,而第二件事就是“清算福康安”,很快褫夺了先帝乾隆给福康安的贝子和郡王头衔。
以傅恒一生的功绩,加之其子福康安的身世,他被赏赐四团龙补服完全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文史不假
为什么傅恒能身穿四团龙补服?
傅恒的四团龙补服是乾隆钦赐的。但期间还经历了一个从“不能穿”到“重要场合可以穿”的过度过程。
(傅恒着四团龙补服画像)
先说说傅恒的四团龙补服由来。乾隆十一年、十二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先后攻打周围其他土司,破坏川藏地区秩序,乾隆派兵征剿。川陕总督张广泗进剿无力,乾隆又派朝中第一重臣,保和殿大学士讷亲前往调度部队。结果讷亲缺乏经验,又与张广泗不合,对军事作战产生分歧,贻误军机还讳败为胜,事后互相推诿过失,丧师辱国。最后,大怒的乾隆将二人召回京城,张广泗处斩、讷亲赐自尽。乾隆十三年,年仅二十八岁的新晋勋贵,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傅恒毛遂自荐,前往前线。乾隆对傅恒寄予厚望,命其以户部尚书兼理川陕总督,经略军务。更是将当时最高官职保和殿大学士授予傅恒。傅恒抵达前线后更是加授太保,加军功三级。在这种厚望之下,傅恒不辱使命,攻克金川数个重要据点,但是随后战争也陷入胶着。乾隆担心傅恒重蹈讷亲覆辙,再次丧师辱国,于是见好就收,召回傅恒。回京后,傅恒获封一等忠勇公,赐红宝石帽顶、四团龙补服。
(公爵爵位应该使用的是前后两块正蟒方补)
这是傅恒的四团龙补服由来。但是问题来了,因为傅恒的爵位是公爵,按照清朝制度,公爵的补服是正蟒方补,而只有宗室亲王、郡王、贝勒、贝子才能用团龙补服,并且贝勒、贝子只能用两团龙补服,亲王、郡王才能用四团龙补服。故而,傅恒虽然获赐四团龙补服,却不能穿,至少在乾隆给予明确旨意前绝对不能穿,否则就是僭越。
很快,旨意真的来了。因为傅恒班师回朝后不久,莎罗奔迫于压力,不敢继续抵抗,就将降表就送来了。乾隆大为惊喜,于是对傅恒更为赞赏。上谕云:“ 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奏报莎罗奔郎卡俯首就降,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前已晋爵封公,酬庸更无殊典,所赐四团龙补褂着只受服用。”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乾隆准许傅恒穿这件四团龙补服了。而且是让他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穿。
但是傅恒还是不敢,奏请在平时不穿,重大场合乾隆有旨意才穿,乾隆又发上谕:“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因朕赏给四团龙补服,并请于朝贺大典之日,遵旨服用,其寻常仍服公品级补服。著于朝贺典礼之时,时常服用,不必恳辞。其寻常入朝入部办事,应从所请,随宜即用公品级补服,以成谦挹之美。”意思是朝贺典礼等重大场合,傅恒不需要特殊旨意就穿,平时入朝和入各部办公的时候,就同意傅恒的奏请,让他继续穿公爵的正蟒方补,以成全他谦逊之心。
另外,傅恒死后,又因为儿子福康安的战功被追赠郡王爵位,也配得上四团龙补服了。但是傅恒已死。如果活着获封郡王,那他平时也要穿四团龙补服。
为什么傅恒能身穿四团龙补服?
在知道,傅恒为何能穿“四团龙补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何谓“四团龙补服”。
先来说说,什么是“补服”。补服,又称补褂,外褂,是明清时期的官服,因其前胸及后背都缀有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补子,故称“补服”。
之后,我们再来说说,什么是“四团龙补服”。因该补服的补子上绣有团龙纹样,故名“团龙补服”,而后因该团龙补服,绣有龙纹四团,即胸前一团,背后一团,左右肩各一团,所以名“四团龙补服”。
四团龙补服,虽带有龙的字样,但并非是皇帝专用的。
当然,因绣有龙纹,所以它也并非是寻常人可以穿的。
正常情况下, 在清代,有资格穿“四团龙补服”的,只有郡王爵位以上的皇室宗亲。
据《清史稿•舆服志》所载:
PS:在解答郡王爵位以上的皇室宗亲,他们所穿的“四团龙补服”是什么样的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两个名词,即“行龙”、“升龙”和“正龙”。其中,行龙指呈现出奔走状态的龙,正龙指盘着的龙,升龙指龙的头部在上方,呈升起的姿态的龙,以升龙最尊,正龙次之,行龙最次。
- 郡王。“行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郡王所穿的就是前后及两肩绣着四团行龙的“四团龙补服”。
- 亲王世子。“前后正龙,两肩行龙”,亲王世子所穿的就是前后绣有两团正龙,两肩绣有两团行龙的“四团龙补服”。
- 亲王。“前后正龙,两肩行龙”,亲王所穿的也是前后绣有两团正龙,两肩绣有两团行龙的“四团龙补服”。
综上所述,清朝能穿四团龙补服的,就只有郡王、世子和亲王,其中郡王所穿的补服所绣之龙为行龙,而世子与亲王,前后绣正龙,两肩绣行龙。
在介绍了“四团龙补服”后,我们再来说说傅恒为何能穿“四团龙补服”这件事。
其实,实际上,“四团龙补服”在正常情况下虽只有郡王、世子和亲王能穿,但是若是有皇帝特恩,一些有大功于社稷的忠臣们,他们也是能穿“四团龙补服”的。
在清代,有很多的名臣都被赐予四团龙补服,比如光光是汉臣,就有五位被赐予四团龙补服,包括康熙三十年武进士马见伯、康熙朝威信公岳钟琪、乾隆朝文渊阁大学士史贻直、乾隆朝直隶总督李卫和嘉庆朝户部尚书朱珪,这五位汉臣,在世时他们都因其功绩卓越被赐予四团龙补服,如岳钟琪,作为清朝收复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的第一功臣,被乾隆誉为“三朝武臣巨擘”的存在,他的功绩是毋庸置疑的,毫不夸张的说,他对于清朝来说是有开疆扩土之功的;朱珪,作为嘉庆的老师,又是帮助嘉庆稳定其皇位,扳倒和珅的第一功臣,他的功绩也是巨大的。
总得说,在清代,对于四团龙补服的赏赐还是很谨慎的,非有大功于社稷者,不得受。
那傅恒有什么功绩,能获赐“四团龙补服”呢?
傅恒的功绩,主要集中在平准噶尔、大金川、缅甸这三个战役中,先是平大金川,当川陕总督张广泗、大学士讷亲前往前线平定大金川,皆连连受挫时,傅恒毛遂自荐,奏请前往平叛,而后傅恒亲自督师攻下金川险碉数座,迫使金川土司莎罗奔投降。其次是平准噶尔,当时满朝文武皆反对朝廷派兵前往镇压准噶尔之乱,只有傅恒站了出来,他力排众议支持乾隆发动这场战役,而后是“日夜随侍,候报抄录”,积极协助乾隆于后方运筹帷幄、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以及调兵拨饷,保证必要的军需,最终清廷成功的平定了此次叛乱。
最后是缅甸战役,当时缅甸战役与大金川战役是如出一辙,多位重臣皆因此自杀,包括刘藻、杨应琚、明瑞这前后三任云贵总督。也就在这时,傅恒临危受命,在三位云贵总督相继身败名裂,新任云贵总督翻身落马的情形下,执掌征缅帅印。而后,在征缅初期,清军在傅恒的率领下,是一路势如破竹,杀得缅军是溃不成军。
总得说,对于乾隆而言,傅恒的功劳是卓越的,毕竟乾隆自诩的“十全武功”,有三全,即平准噶尔、大金川、缅甸,是在傅恒的主导下获得胜利的。如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一个拥有如此巨大战功得傅恒,会被乾隆赐予“四团龙补服”啦。
为什么傅恒能身穿四团龙补服?
清代文武官员穿着的补服,又称“补褂”、“外褂”,属于官服中的礼服类着装。它是清代官员穿用场合最多,穿着时间最久的一种制服,是外在形象最明确的褂服。
清代补服的名称来自袍服前胸、后背所缝缀的两块补子,同一件补服的前后补子图案是一致的,而不同品级官员的补子却各不相同,以此作为区分官员品阶的标志。
补服在满清入关前就有制定,天命六年,努尔哈赤规定:
“贝子,穿四爪蟒子之补服;督堂、总兵官、副将,穿麒麟补服;参将、游击,穿狮子补服;备御、千总,穿带彪之补服。”随着满清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各级官员的服饰定制也逐渐严格。入关后,规章制度日益完善,官制服饰也日趋完善。
“明代补子施于袍,清代补子施于褂”,表示明朝的补服为长袍式,清朝的补服为长褂式,褂比袍要短。
清代补服为圆领、对襟褂,补服从前襟中线对开,袖口为齐头平袖;从清代初期到中期,补服的颜色由蓝色、浅蓝色向石青色转变,整体上以深沉、稳定的颜色为基础。
补服的尺寸没有固定限制,依据官员的身材而定,一般为身长120~130厘米,腰宽60~71厘米,袖长80~85厘米,下摆宽80~120厘米,袖口宽约25~35厘米。每件补服从领口到下腹部中襟缝,均有5枚錾花圆形铜扣。
按照清朝的服装制度,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的补子为圆形,镇国公及以下所用补子为方形;只有亲王与郡王所穿补服为四团,其余为二团。
亲王补子:四团补子分别位于前胸、后背和两肩处,纹样为彩绣五爪金龙,两肩为行龙,前后为正龙。
郡王补子:纹样为彩绣五爪行龙,四团补子全部为行龙。
这些补子,大多是由内务府专门定制,即由江南三大织造局生产,尺寸讲究,做工精良。正因为龙蟒补子的高规格,所以朝廷对其使用管控非常严格,非对应官员,决不可僭越穿着。顺治三年五月,鉴于京城官民随意使用团龙补服的现象,顺治下令:
“五爪龙、凤凰及通身八补、四团龙补,一应上用袍服花样,俱不许官民买卖,著严行禁止,违者依律治罪。”雍正在惩处年羹尧时,有一条罪状就是因为年羹尧的儿子穿了皇帝赏赐的四团龙补服。由此可见,四团龙补服的特殊性。整个清代,得到皇帝赏赐四团龙补服的大臣可谓凤毛麟角,含金量比黄马褂要高,连李鸿章、曾国藩都没有,但傅恒是其中之一。
其一,君臣关系非凡。众所周知,乾隆一生最爱的女子就是富察皇后,而傅恒就是这位富察皇后的亲弟弟。也就是说,傅恒是乾隆的小舅子。乾隆爱富察,对傅恒爱屋及乌也就好理解了。
在这层郎舅关系下,傅恒从一个六品的蓝翎侍卫,扶摇直上,七年就升到了一品大员,官拜军机大臣、议政大臣、户部尚书。
随着品级的升迁,相应的荣誉自然必不可少,区区一件四团龙补服,在乾隆眼里也就一件衣服,找个合适的机会赏给小舅子又何妨。当时是乾隆十四年,富察皇后刚刚去世,有理由相信乾隆的赏赐,带有对富察的思念之情。
后来,乾隆将百名功臣画像陈列于紫光阁,傅恒荣居首位,从这就能看出,傅恒可谓是乾隆朝的“香饽饽”。
其二,傅恒也是有才能的人,战场上立过功。仅有关系,没有点真才实学也镇不住场子。当时,清军在战场上节节失利。28岁的傅恒主动请缨,赶往前线。乾隆对自己的小舅子寄予厚望,亲自送行,还赠其太保衔,加军功三级。傅恒果然不负乾隆厚望,扭转战军,打赢了金川之役。
当傅恒得胜回朝时,乾隆赏赐四团龙补服,以表彰其功劳。
其三,乾隆的驭臣之术。四团龙补服、三眼花翎、黄马褂等象征身份的荣誉,原本就是皇帝驾驭臣子的工具。当时的富察家族,已经是朝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乾隆赏赐傅恒四团龙补服,有拉拢的意思,让富察家族对爱新觉罗家更加忠诚。
同时,正因为四团龙补服的稀缺性,乾隆通过这次赏赐,也在满朝文武中树立了一个榜样,间接地告诉其了他官员:尔等当多学傅恒,只要对朝廷公忠体国,对皇帝忠心耿耿,我就会给你们建功立业的机会,让列位臣工也能有一件四团龙补服。
得到四团龙补服就已经很难了,更难的是要穿得上。按照清朝制度,四团龙补服只有在特定场所才能穿着。
“诸王有特赐四正龙者,许服用焉。——《啸亭续录》”王爷如果得到皇帝赏赐的四团正龙补服,就能穿着。
按照傅恒所得军功(阿桂的画像上显示,阿桂的补子是四团正龙),以及其地位、君臣关系推断,他也是四团正龙补服,比亲王、郡王的补服规格更高。但是傅恒当时的身份并非王,只是大臣,乾隆在赏赐时就曾明确过“所赐四团龙补褂着只受服用”,所以傅恒受赐时需要皇帝特许才能穿。
后来,乾隆下了一道上谕:
“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因朕赏给四团龙补服……并请于朝贺大典之日,遵旨服用,其寻常仍服公品级补服。……著于朝贺典礼之时,时常服用,不必恳辞。其寻常入朝入部办事,应从所请,随宜即用公品级补服,以成谦挹之美。”也就是说,傅恒在得到赏赐时,谦虚请辞了一番。乾隆很高兴,特地开恩,允许其在朝贺典礼时穿,不必申请。
但上谕中还有:
“朕思章服之荣,原以旌有功而励臣节。从前勋旧大臣蒙赐者,皆时常服用,若仅用于朝贺典礼之时,而寻常入朝又旋易本爵服色,转觉参差非礼。嗣后入朝,著即遵前旨时常服用,其入部及在家,听其自便,以终成大学士之谦吉。”通过以上内容判断,傅恒的四团龙补服穿着范围包括者朝贺典礼、入朝、入部、在家。
傅恒依靠与皇帝特殊关系带来的机遇,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为乾隆的所谓“十全武功”做出重要贡献,穿上一件四团龙补服也算实至名归。
为什么傅恒能身穿四团龙补服?
傅恒,可以说是清宫戏中,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傅恒的身影。历史上的傅恒是清乾隆年间,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和他的儿子福康安两代执掌兵权,为维护满清封建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如延禧攻略中所描述的那样,傅恒确实是乾隆皇后富察氏的弟弟,这个身份确实给了傅恒通向成功的一把阶梯,但是和傅恒所取得的成功相比,这还是微不足道的。
这个身份就如同一个人在挑战珠穆朗玛峰时系统开挂,让你乘坐电梯直达四千米高的高度,但是剩下来4000余米的征程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傅恒就是如此。
傅恒功勋卓著傅恒最大的功劳就是平定川藏叛乱。清朝所谓的康乾盛世,并不是一味的太平盛世,国内的不稳定因素还是相当多的。在乾隆十一、十二年期间大金川土司莎罗发动反叛,率领军队进攻周边的其他土司。
这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极大重视,当时乾隆年方三十六七,正是励精图治的时候,连忙下旨当地的总督派兵征剿。
然而当地的川陕总督张广泗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将才,屡战无功。乾隆皇帝心中甚是焦急,但他没有向崇祯皇帝那样急功近利,他稳住心神,没有将作战不利的张总督革职查办,而是派去了当时朝中首辅保和殿大学士讷亲前去调度协调。
自从明太祖废除宰相以来,明清两朝的实际相权就落到了内阁手里,内阁首辅可以说较之以往的宰相,更为显赫。内阁大佬都加某某殿大学士、某某阁大学士这样的称号,在清朝前期保和殿大学士就意味着是人生的顶峰,内阁首辅。
派遣讷亲这个举动可以说乾隆对于西南的战事非常关注。但是预料中的1+1>2的效果,没有出现,这两位大员反而出现了1-1=0的效果,讷清和张广泗,互相不和,导致战事失利,乾隆皇帝震怒,决定换帅!
这时候傅恒毛遂自荐。
老人不行就换新人,乾隆对于这个28岁的小舅子充满了信心。乾隆的信心肯定不是空穴来风,作为乾隆一生的最爱、富察皇后的弟弟,乾隆和傅恒在私底下交流的机会肯定相当的多。
可以想象在这些接触中,傅恒充分的展现了自己的能力,乾隆也认可这个小舅子的主张,很有可能这二人早就对当下的战事进行过闭门磋商,傅恒提出来的一系列方案,可以说深得天心。
傅恒来到前线,果然扭转了战局,连续夺取了数个重要据点,连奏凯歌。
但是随着战线的层层推进,战事陷入了焦灼状态。乾隆出于保护这个小舅子的目的,从前线召回了傅恒。对傅恒的功劳进行赏赐,在这一次的赏赐中,傅恒被赏穿四团龙补服。
这可以说是作为一个臣子最高的荣誉了。
为什么傅恒能身穿四团龙补服?团龙补服是清代的皇族才有资格穿的外褂。根据清朝的规章制度,只有亲王与郡王才有资格穿。
值得一提的是,亲王穿的是四条正龙。所谓正龙就是我们能够看到龙的正脸,龙是用正面朝向我们的,而低一级的郡王则不然,他们的龙有两条是正龙,另外两条是行龙。所谓的行龙就是拿侧脸对着我们的龙。用个不恰当的比方就是小猪佩奇的形象。
傅恒,不是王爷,只是一个公爵,他是没有资格穿这个的!皇帝赏赐了你这件补服,但没有规定,你可以穿。
这种似是而非的事情在封建时代比比皆是,傅恒是谨慎的,她想起了自己的先辈,一个叫做年羹尧的人,他也曾是一个被赏赐四团龙补服的男人,可是他的结果呢?
没有办法,谨慎为人是封建时代大臣们一项生存的不二法门,傅恒所能做的就是把皇帝的这份赏赐供在家中时常去看一看摸一摸。他在等,等待乾隆皇帝龙心大悦,允许傅恒穿。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叛乱头子的降书顺表送到了北京,川藏战争终于以大清朝的胜利而告终,乾隆皇帝龙心大悦,下令褒奖傅恒。皇帝作出最高指示傅恒可以穿四团龙补服,而且想什么时候穿就什么时候穿,没有限制。
傅恒终于可以穿上心心念念的四团龙补服了,可以说他这一辈子也算值得了!为什么傅恒能身穿四团龙补服?
傅恒出身于清朝的名门世家,爷爷、父亲均是康、雍年间的权臣,姐姐是乾隆皇帝挚爱的富察皇后,他小时候还作为乾隆的伴读陪伴了乾隆长大成人。
这种种的关系加诸在傅恒身上,使得乾隆皇帝对他拥有了天然的信任感,正因为如此,他才拥有了历史中那如同火箭一般飞升的仕途之路!
在被授予四团龙补服之前,傅恒最高升任到了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山西巡抚、军机大臣等位置上。
这种职务在那个时期来说,都是真正掌握了巨大权柄的职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对傅恒的信任、看重。
不过乾隆对他信任是信任,但是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他并没有建立任何功勋,所以乾隆皇帝也是不好随便给他授予重要爵位的。
主要是怕名声传出去,自己会被人指为昏君。
后来,乾隆皇帝等到了一个提拔傅恒爵位的时机。
傅恒建立战功、被赏赐四团龙补服在乾隆继位早期的时候,清帝国的边疆地区发生了大小金川叛乱,而正在那些地方官员和将领们纷纷对叛乱束手无策、迟迟无法平定叛乱的时候,傅恒主动向乾隆皇帝请缨,获得了前往边疆地区平定叛乱的权力。
虽然说傅恒一生的权贵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关系得来的,但并不是说他只是一个单凭走后台的绣花枕头。
实际历史中的他还是非常有能力的,在他来到边疆地区后,接管军队指挥权的他很快就率领着清朝军队取得了接连胜利,大大扭转了之前清朝军队一片萎靡、败落的局面。
这种局面是让乾隆皇帝非常高兴的,不过还没等傅恒真正的把叛乱给平定下来,乾隆皇帝千里传令让傅恒回了北京。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傅恒在获得了早期的胜利后,很快就陷入了作战瓶颈期、迟迟无法再取得太大的突破。
在这种情况下,乾隆皇帝为了防止自己这位小舅子会如同之前那些将领一样犯错、犯错之后自己无法再以其他的名义嘉奖他,所以在战局陷入瓶颈后,乾隆就把傅恒给召回了北京。
而当傅恒刚回到北京,乾隆的赏赐也随之而来,当时乾隆除了给傅恒授予公爵爵位之外,他还赐予了代表着无限荣耀的四团龙补服给傅恒。
清朝四团龙补服的细节可能大家对这四团龙补服不太了解,接下来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
这四团龙补服在清朝是只有郡王和亲王、皇子可以穿着的衣物样式。
在清朝早期的时候,亲王、皇子所穿的龙补服由四个正面对外的龙头组成,通称正龙,是等级最高的四团龙补服。
而郡王所穿的龙补服只有两个龙头正脸和两个龙头侧脸组成,这些龙头侧脸在清朝时期通称为行龙。
只不过到了乾隆皇帝中期的时候,由于傅恒觉得四团龙补服中的龙头正脸和皇帝所穿的龙袍中的龙脸样式实在太过于类似,所以他就向乾隆皇帝提出了修改图案的提议。
正是在他的提议下,乾隆才会把皇子和亲王们所穿的四团龙补服改为了两个龙头正脸和两个龙头侧脸的样式、把郡王所穿的四团龙补服改为了四个龙头侧脸的样子。
傅恒那时被乾隆皇帝赐予的就是郡王级别的龙补服。
傅恒的为臣之道按照常理来说,公爵和其他的贝勒们一样所能穿的只有蟒服,傅恒那时候能被乾隆皇帝赐予这样级别的龙补服,可见乾隆皇帝对他的看重。
当然,傅恒被乾隆皇帝赏赐了这四团龙补服,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像那些愿望一样随意穿着。
由于他的等级没到、乾隆皇帝又没有明确发话让他穿,所以他在被赐予了四团龙补服后,他是一直不敢擅自穿着的。
时间一直到了金川叛乱被彻底平定、在乾隆皇帝的许可下,他才敢穿上了这四团龙补服。
而原本按照乾隆的意思,傅恒是可以随意穿着四团龙补服的。 但是后来傅恒又特意向乾隆皇帝提出了一个请求,说自己不能接受平日里穿着四团龙补服的恩赐,自己只希望在一些重大的朝廷典礼时再穿着龙补服。
正是在傅恒的请求下,乾隆又改掉了命令,让傅恒平常工作的时候照常穿寻常的衣服,只在一些重大典礼的时候,再穿上自己特意赏赐的龙补服。
至于傅恒为何会做出这样舍弃荣耀的举动,我觉得主要跟他熟悉君臣相处之道有关。
他知道,一个臣子是不能在主子面前表露太过于强烈锋芒的,一旦锋芒过盛,那么就会招致主子的猜忌,而一旦主子的猜忌产生,那么就意味着早期建立下的信任崩塌了。
这是傅恒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得到乾隆的赏赐后,他才会做出了那番与退为进的举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