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红楼梦》中贾雨村这种人?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和刻画了众多的人物,仅有名有姓的就达七百多位,而且每个人物都性格迥异,关系复杂。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才共同造就了《红楼梦》的伟大。
在这些人物中,被认为最腹黑也最无耻的当属贾雨村。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这个极不光彩的红楼梦中人。
贾雨村的祖上属于官宦,不过传承到他这一辈时已经没落,只是一个衣食无着和居无定所的穷书生罢了。于是,他只能寄宿于破旧的葫芦庙中,靠着卖字而勉强度日,既不安贫也不乐道。
所幸,住在葫芦庙隔壁的甄士隐甄老爷对他另眼相待,时常唤到府中去饮酒闲谈。于是,一个贾雨村(假语村)陪着一个甄士隐(真事隐),两人竟聊出了交情,甄士隐不仅鼓励贾雨村入京赶考,而且还愿意资助五十两白银。
得益于甄士隐的资助,贾雨村入京赶考并终于得中,不久后升任知府。为了继续升迁,他竟然贪功冒进,急于做出政绩而对上不恭,对下不睦,终于被众人弹劾罢黜。据《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记述:
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
被罢官后,贾雨村开始周游各地以散心。当游玩到扬州一带时,做了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幕宾,开始为其幼女林黛玉授课。此女,乃林如海与贾代善之女贾敏所生,身体纤弱。
好景不长,在林夫人贾敏过世后,贾母史氏便要将林黛玉接入贾府中抚养。而宽厚仁义的林如海积极为贾雨村谋划前程,立即向内兄贾政推荐了他。
作为“四王八公”中的贾家,虽然此时已经呈现颓势,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借助“贾史王薛”等家族之间的联姻,他们依然可以在朝中布控和安插自己的势力。
此时,荣府的长子贾赦虽然承袭了爵位,但贾家事实上的当家人却是次子贾政。凭借林如海的推荐信,贾政很快就接见了贾雨村并相谈甚欢。
在贾府的力推之下,贾雨村很快就被补授了应天知府。谁知,他刚上任不久就遭遇了棘手案件,起因是薛蟠为了抢夺一名被拐卖的女子而故意打死了冯家的儿子。其中,这名被拐卖的女子,就是当年资助贾雨村入京赶考的大恩人甄士隐之女英莲。
在案情明朗后,贾雨村非但没有搭救英莲,反而纵容包庇了薛家,有意制造出了一桩糊涂案。从此后,他彻底攀附上了贾家和薛家,开始走得顺风顺水。
在林如海过世后,林家的叔侄和旁支都对祖业虎视眈眈并蠢蠢欲动。为了帮助贾家争夺林家财产,贾雨村强有力地确保贾琏顺利接收了林家的所有产业,间接保障了元妃省亲的隆重举行。
作为元妃的亲娘舅,王子腾由此开始日益器重贾雨村,举荐他升任了大司马一职。不过,王子腾在刚刚荣升了九省都检点后不久便突然过世了,死因也很蹊跷。
随着自己的步步高升,也随着贾家的步步没落,本性凉薄的贾雨村决心改换门庭,为自己寻求更大的靠山。于是,他将目标选定为贾府最大的对头忠顺王,为此甚至不惜出卖贾府,直接造成了贾府两院的倾覆。
在撕咬完贾府后,贾雨村见异思迁和阴险狠辣的本性也被忠顺王看透了,他很快就将其发配流放。在《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是这样唱的: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基本上,贾雨村在书中就是心性狡诈而忘恩负义的恶人。甚至于,笔者认为他就是一瓶百草枯,只要被他沾染过的地方一律都会寸草不生。
怎么看《红楼梦》中贾雨村这种人?
总的来说就是能力强,人品差,无节操。为什么说他能力强呢?一句“钗于奁内待时飞”足见其心智。还有侧面信息,贾雨村是林黛玉的老师,既能受聘于林家,又有如此优秀的学生足见其水平。人品差,无节操表现于获得了甄士隐的大力赞助,取了功名后又因贪腐丢官,接下来再运作谋官再弄权,周而复始留恶于名利场。有才学而无风骨,更令人可憎。
怎么看《红楼梦》中贾雨村这种人?
诚谢邀请:
贾雨村应该是贯穿整部小说的一个人物(含后八十回后),贾府由繁荣走向衰落贾雨村是重要见证人。
小说开始,贾雨村是一介书生,穷困潦倒至进京赶考的盘缠都没有,暂在葫芦庙安身,以卖字作文为生;尽管怀才不遇,但志存高远,有点自强不息的意思,是有进取心的人。
乡宦甄士隐发现贾雨村是落魄的、饱读诗书的人,他豪爽而明智, 而且对自己的仕途充满了自信;曾对甄士隐说“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从他写的两首小诗来看,拥有学问绝非妄语!
社会知识肤浅的贾雨村被免职后得以进入林府,成为黛玉的老师, 他从考中进士到被免职的这段经历,也是贾雨村适应社会、显露本性的过程,且读原文:
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是自私自利的奸险小人。步入仕途的贾雨村,在官场风气的沾染下,逐渐露出了他的奸诈、狡猾的真面目,尽管才华横溢但却贪婪残酷,又依仗才学趾高气扬、目空一切,因而无意中得罪了同僚,被参后丢了官。
是一个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小人。“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回:贾雨村明知英莲就是昔日资助自己进京赶考的甄士隐之女,但为巴结官府,逢迎薛家,依照“护官符”的指点,眛着良心、徇私枉法,把自己恩人的女儿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有一副奸雄嘴脸。凤姐贪财,害死了一对苦命鸳鸯,脂批在评价凤姐的时候,“捎带”上了贾雨村:“一段收拾过阿凤心机胆量,真与雨村是一对乱世之奸雄”;后来做了官的贾雨村,与以前截然不同;他凭着自己实力,先后获得了甄士隐、林如海、贾政三人的信任和提携,一步步青云直上。
是个察言观色、辩风识向的小人!凤姐的钥匙俏丽贤淑的 平儿当着薛宝钗的面曾痛骂过:“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 兹因贾雨村为了讨好贾赦,不择手段地抢夺了石呆子的扇子,向贾赦卖人情,妄图以贾府作为自己仕途晋升的梯子。
怎么看《红楼梦》中贾雨村这种人?
谢谢邀请!让我来回答“如何评价贾雨村这个人物?”《红楼梦》乃我国古典文学之瑰宝,这部伟大的作品不但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其不仅在国内已有数以百万计的发行量,有藏、蒙、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多种文字的版本,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著,而且已有英、法、俄、日等十几种语种的择译本、节译本和全译本,并且在国外也有不少人对它进行研究,写出不少论著,《红楼梦》正日益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在学术上,《红楼梦》的影响也最大,甚至还有研究《红楼梦》的专业机构、成立的总会等,人们更把研究《红楼梦》的人称为“红学家”,或一提“红学”,谁都知道此是专指《红楼梦》而言。在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研究中,却从未有“三学”、“西学”、“水学”这一说法,这一点几乎也是无人质疑的。
之于说到《红楼梦》 中“如何评价贾雨村(或为虚拟~“假雨村<假语存>言”)这个人物?”还真是一言难尽哪!贾雨村,原系湖州人氏,生于仕宦人家。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以卖文作字为生。在娇杏眼中,可知贾雨村的相貌不俗,其并不似大奸大恶之人;虽然衣衫褴褛,却掩饰不住其内在的气质和才华。他曾写过一首诗:“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由此可知,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随时准备着脱颖而出,成就一番大事业。后得乡绅甄士隐老先生的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做了知府。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受聘至林如海家任林黛玉启蒙教师。在贾政的极力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但为官不正,乱判了一起“葫芦案”(为“糊涂案”),后来这一案件被世人所知,因为“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贾雨村这个人他的一生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某些读书人的一个完整的经历,这个经历呢,就是苦读、赶考、高中、为官、革职、复出、高升,最后枷锁扛、获罪。这就是一个读书人,做了官,最后获罪,属于这种类型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贾雨村的身上皆体现了出来。这个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转折点就是贾雨村为官,也就是他中了进士以后做官那个时期,在这个时候一个本来非常优秀的,才华出众,胸怀大志,颇有骨气,本来完全可以为社会、为百姓做一些好事的这么一个大丈夫,在肮脏的官场当中逐渐地被腐蚀,终于成了一个社会的祸害,成为一个徇私枉法、人性泯灭、恩将仇报的无耻之徒!!!
怎么看《红楼梦》中贾雨村这种人?
贾雨村无疑是一个典型的忘恩负义的小人,与他有交集的人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比如说,助他上京考试的甄士隐,请他教林黛玉读书的林如海,包括贾家。
在《红楼梦》中,贾雨村虽然是一个配角,但是他的存在对《红楼梦》来说是举足轻重的。作者借用这样一个贯穿整个故事的小人物来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在黑暗社会下人性在善恶之间的转换。
从书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贾雨村的思想有3个明显的转换节点:
第一个节点是寄居葫芦庙以及之后高中进士;
第二个节点是被罢官之后;
第三个节点就是因林如海的引荐重新做官。
下面,我们就分别从这三个节点来看贾雨村是如何从一个有着几分清高自负的文人蜕变成一个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小人。
贾雨村是科举制度下的受害者在封建统治下,大户人家追求的是如何升官发财以保世代昌隆,贫苦儒生追求的是逢迎拍马以期一飞冲天。贾雨村就是一个贫苦的儒生,虽然祖上曾是官宦之家,但已经家道中落,寄居葫芦庙,靠着帮人写字画为生。渴望着通过科举这条路来改变自己的现状,和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吴敬梓笔下“范进”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但与“孔乙己”“范进”所不同的是贾雨村有着真才实学,有着远大的抱负,从他与甄士隐过中秋所作诗句就可以看出:“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甄士隐也是敬佩他的才学,所以赠银50两助他进考,最后得以高中进士。这个时候的贾雨村虽然囊中羞涩,但文人的清高让他并没有主动向甄士隐求助。并且在甄士隐赠银之后也没有表现出感激涕零的样子,
“雨村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旧吃酒谈笑。”
贾雨村的表现代表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价值观,视科举仕途为改变人生的唯一途径,为之付出一切,却又固守读书人的风骨。
经历官场浮沉,让他明白了“世人皆醉我独醒”行不通。贾雨村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飞黄腾达,一展抱负。当他考取了功名,衣锦还乡之后娶了甄士隐家的丫鬟娇杏,并且在正妻去世之后把娇杏扶正,只是因为娇杏在他落魄的时候曾给了他一个笑容。这个时候的贾雨村心里还是有着几分纯良。
然而他不懂官场上的圆滑,又有点恃才傲物,被上司参了一本,落了个丢官的下场。在丢官之后他也能够淡然处之,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直到后来遇到林如海,成了黛玉的私家先生。
因为林如海向贾政的推荐,贾雨村很快补缺。一番波折让贾雨村明白了一些道理,也才导致了后面他的转变。比如说贾雨村断薛蟠打人案。正是经历了官场上的几次沉浮,这时他也看清了那个时代官场的黑暗,“官官相护”“趋炎附势”“徇私舞弊”自己奋斗了半辈子抵不过贾府一句话的举荐。
贾雨村只是贾府手中的一颗棋子说他忘恩负义就是从他重新做官所判的第一件案子开始。这件案子给我们确定了贾雨村忘恩负义的形象,但对于这个案子我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先从贾雨村到林如海家教林黛玉读书说起。
恰逢林黛玉进京,林如海一封举荐信也随着进入了贾府。贾雨村就这样被贾政安排在应天府,一到任就接到了这桩案子。
事情真的是这么简单吗?《红楼梦》有句话“真作假时真亦假”。我们分析一下这桩案子:薛蟠是谁?是贾政的外甥,他打死了人,受害方告了一年之久。贾家与薛家也是希望早日结案的,这时刚好收到林如海的举荐信,贾雨村就成了他们了结此案的人选,所以也就有了这么一桩“糊涂案”。
换个思路来看,就算贾雨村秉公办案下场会怎么样?我想不用我说大家都能够明白,他救不了谁,也拿不下谁,他也只是一颗棋子而已。香菱的悲剧根源不在雨村。作者就是借用这一件案子来揭露官场上的黑暗,也作为一个楔子来为以后贾府的败落埋下一个伏笔。
从这以后,贾雨村的所做所为完全丧失道德底线,比如说为了石家的扇子让人家家破人亡,对贾家落井下石等等。
贾雨村的出现反应了作者对官场上做法的厌恶,也反应出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崩塌的必然性,最后以“”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来作为贾雨村的结局,或者有些人会说真是大快人心,其实贾雨村是可怜的,是封建社会下的一位悲剧人物。
怎么看《红楼梦》中贾雨村这种人?
红楼梦》中贾雨村被脂砚斋几次怒骂奸雄。
其人象貌堂堂,文学才能出众,但是脏心烂肺。他的升官之路,就是拿人血染红顶子。
他在葫芦廟落魄之时,破衣烂衫,是甄士隐怜才不断照顾他,并且在他赴京赶考时给了他50两银子,这是当时小康之家二到三家一年的生活费。他当时装的若无其事,好象很清高。但是他连招呼都不打,连夜赶赴京城考试,一是功名心切,二是甄士隐对他已经沒用了。果然中榜、选官沒有一句回信,就是怕甄家有求于他,或要求回报。
他是怎么回报甄士隐的呢?知道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仍然让呆霸王带走,其实这时他要留下香菱还给甄家,只要免去薛蟠的死罪,贾、王两家也不会怪他。他去了封肃家,带走他的红颜知己娇杏,却连问都不问甄士隐妻子的生活,凉薄至极。
他听门子说了“护官符",知道了自己想要的为官之道,反手把小沙弥流放了,他是绝对不允许别人知道他曾经贫穷过,受过别人的恩惠,然后藉此拿揑于他的。
贾雨村曾因为贪污和不敬上司被罢官,林如海托贾政替他复职。他平时象条狗似的巴结贾府。
知道贾赦觊觎石呆子二十几把古扇,又拿不到手时,污陷石呆子拖欠国税,把石呆子打入大牢,生死不知。家破人亡,无偿地把扇子弄到手,送给了贾赦。
后来爬到"大司马"的位子上,可知此类事情绝沒少干。已经是红顶子了。但是他仍不满足,又搭上了忠顺王,参与了更高层次的政治斗争。
当贾府失势时,把他自己做的事一股脑全部推在贾赦头上。导致贾府更快的衰亡。
他又升了官,但官场险恶,伴君如伴虎,不久,他也被下獄。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结束了他心狠手辣,善于钻营的升官天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