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来有可能在世界现有航母外形基础上,创造出“异形”航母吗?

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异形航母,航母的外形也一直都在创新调整之中,至于我国要不要建造外形奇特的航母,那还需要看我国对航母的作战需求和定位。就目前来看,世界上所有出现过的异形航母,都是因为独特的作战需求导致的,而非故意的标新立异。

就以苏联海军创新出来的载机巡洋舰为例,他其实就是诞生在特殊军事思想下的异形航母。苏联一共建造过9艘大小、类型各异的载机巡洋舰,分别是2艘1123型“莫斯科”级反潜巡洋舰、4艘1143型“基辅”级载机巡洋舰、2艘“库兹涅佐夫”级重型载机巡洋舰、1艘“乌里扬诺夫斯克”级重型载机巡洋舰。这些载机巡洋舰同西方航母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弱化了舰载机的使用能力,而增强了本舰火力、雷达系统的配置,因此拥有巨大的舰桥、舰岛和武器平台。

苏联的载机巡洋舰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基辅”级,他拥有4万吨的排水量,也有倾斜飞行甲板,外形类似航母但却不是航母,倾斜甲板也不是降落跑道,而是雅克-38战斗机的垂直起降平台,全舰拥有2部垂直升降机,却都在舷内侧。在军舰巨大的前甲板上,并没有航母那样的前起飞甲板,而是一个武器平台,上面布置了防空导弹、反舰导弹甚至还有舰炮。

对于“基辅”级载机巡洋舰而言,其主要的作战任务几乎都需要本舰自身的火力来完成。比如,反舰作战就需要用其舰首平台上的8枚“花岗岩”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巴库”号则有12枚“花岗岩”反舰导弹。这些反舰导弹携带核弹头,射程超过400公里。有人说,苏联海军的异形航母是一种极端的“剑走偏锋”式设计,突出了导弹作战的特点。这没有错,但是这并非是失败的设计,反倒非常适合当年苏联海军的作战体系。

图为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他就是典型的异形航母。

在上世纪80年代,美军航母舰载机也没有空射反舰导弹可用,航母反舰主要依靠舰载机凌空投掷航弹,这就意味着美国海军的舰载机在攻击苏联舰艇编队时,需要接近到苏军舰艇的上空。苏联的载机巡洋舰可以起飞雅克-38舰载机,在苏联“光荣”级导弹巡洋舰和“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防空导弹射程半径内活动,等到美军攻击机编队接近,就对其进行干扰、驱离和攻击,配合防空导弹将其击落。

而苏联海军的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则可以齐射攻击美军航母编队。这种导弹攻击的威力要比舰载机强的多,因此在苏联时期,美国对于苏联海军一直是心存忌惮的,就是因为苏军这套打法是专门针对美国海军研究出来的。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作战需求,才诞生了苏联的“异形航母”。除了苏联,英国也建造过“反潜巡洋舰”,后来发展为“无敌”级航母,这也是一种特殊的异形航母。

图为未来舰载机设想图,随着舰载机的发展,航母必然随之改变。

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皇家海军只剩下“竞技神”号轻型航母这唯一一艘航母,英国政府并不希望海军建造新的航母,毕竟那样会挤占大量的其他经费。但是皇家海军又不能没有航母可用,怎么办呢?英国皇家海军提出,要建造一种反潜指挥巡洋舰,也就是可以搭载反潜直升机和编队指挥系统的巡洋舰,然后经过论证,认为将其建造成航母那样的直通式飞行甲板可以更好的发挥作战威力。

图为我国未来航母设想图。

于是,英国政府就这样被蒙在鼓里,皇家海军动作神速,在项目刚获批准的1年内,就先后将3艘航母推上了船台开始建造,等到英国政府回过味来,皇家海军的3艘航母已经下水了。不过,也因为皇家海军当时编的理由,导致“无敌”级航母的战斗力较差,飞行甲板面积较小,而且宽度较窄,航母搭载的舰载机数量也很有限,只能使用垂直降落防守回收战斗机。

其实,如果我们以发展的眼光来看,现代大型航母相对于二战时期,就已经是异形航母。如今的大型航母,甚至出现了英国那种双舰岛的布局,这已经是很打破常规的举动了,就连普通大型航母的斜角甲板、多边形的全通式甲板布局,也都是和二战航母区别明显的,以二战时的眼光来看,现代大型航母就是典型的异形航母了。

图为苏联的载机巡洋舰,他就属于一种异形航母。

未来?或许海战的形态还会有很大的改变,什么三体航母、双层甲板航母,都可能会在军事思想和军事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逐渐产生,甚至还可能产生多艘军舰拼装型的航母,实现真正的整体系统分布式布局,增强航母部署的灵活性、降低航母生产成本、提升航母生存能力,这些都是可能的发展方向。未来?我们拭目以待吧!

我国未来有可能在世界现有航母外形基础上,创造出“异形”航母吗?

异型航母出现的概率不大,尽管在网络上流传着一些双船体航母的CG图,截止目前仅仅是停留在设想阶段。用最有利的事实说话,那就是在当今世界上研发航母能力最强的国家非美国莫属,美国人都没有去搞,我国搞的概率也不大。因为,当前航母的舰体构型是最合理的。

为什么这么讲呢?首先我们从航母的构型发展历程来看,早期的航母是通过商船或者战列舰、巡洋舰这种大型水面舰艇改装而来的。比如1917年英国在暴怒号巡洋舰的基础上加装大型飞行甲板,改装成航母;再比如英国另一艘基于“罗索伯爵”号远洋邮轮改装的“百眼巨人”号航母。简单点讲就是在大型舰船的基本舰体上通过加装直通式飞行甲板从而满足水上飞机的起飞需求,这就是航母的最早雏形。

直至1923年,英国人建造了“竞技神”号航母,这艘专门设计建造的航母已经拥有许多现代航母的特点,比如采用全通式甲板、封闭式舰艏以及右舷上的舰岛设计等等;随后美国人在“朱比特”号运煤船的基础上改装了“兰利”号航母,除了全通式甲板之外,还另外增加了弹射器、降落指挥官制度以及拦阻网等新兴技术,此时航母的基本构型发展完成。

现代航母的主舰体指的是飞行甲板以下的舰体部分,其外形设计大致和现代舰艇类似,设计中往往是先通过计算机进行精确模拟,而后在模拟水池中进行等比例试验,最终确定最佳的线性。由于现代航母的战斗力源头来自于舰载机,因而其整个构型的设计都是围绕舰载机来展开的。从舰体飞行甲板到底部龙骨按照垂直方向分为若干层空间,每一层有不同的功能配置。

以小鹰号航母为例,飞行甲板一下1-3层大部分为舰载机机库,另外还有一些值班室和飞行员的食堂;第4层为飞机的修理库,第5层为航母食堂、人员住舱,第六层为士兵住舱、食品舱和行政人员的办公室,第7-9层为航母主机舱、锅炉舱、副机舱以及舰载机的弹药库,最下面一层则储备着航母的燃油和淡水。核动力航母和常规航母相比,仅仅是在航母动力舱室分布上有一些区别,数量上相对较少一些,其余的都是一致的缺一不可。

以双体航母为例,虽然除了能够提升飞行甲板的空间以及航速之外,但是带来很多问题,因为双船体构造本身就压缩了航母舰体空间,那么航母作为一个体系,那些众多上千个舱室如何分布就成为摆在眼前急需的问题,这些舱室缺一不可。

另外,现代航母之所以难以被击沉还有一大绝技,那就是水密隔舱设计。现代航母的每一层在纵横方向上,以水密隔壁将舰体空间分成若干个水密隔舱段,这种设计的最大特点是一个部位进入海水后,水密隔舱就能将进入的海水控制在一个隔舱内,从而保证航母的安全性。美国人曾对自己的退役航母轮番轰炸了二十多天才将其击沉。显然双船体航母的生存性将成为一个大问题,毕竟现在越来越多的武器能够威胁到航母的安全,就算是以航母立国的美国也有类似的担忧。

所以说一些所谓的异型航母构型设计看着挺科幻的,实际上舰体的构型很难满足当前的实战需求,现在航母舰体设计是最合理、优化的。其他国家没有发展,我国作为航母俱乐部中的后期之秀,发展的可能性也不大。

我国未来有可能在世界现有航母外形基础上,创造出“异形”航母吗?

在未来当然可以研发出双体,那样的异型航空母舰了,甚至类似科幻片中的空天母舰都有可能!但前提是,必须解决发动机等问题。只不过像双体,三体船那种结构的航母,是没有哪个国家会去研发的,因为舰体利用率太低了,而舰艇又对空间有较高的要求!

航空母舰的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时间了,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航空母舰的造型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主要是因为对舰体空间有较高的要求。因为航空母舰需要较大的舰体空间去设置舰载机机库,艇员卧室,发动机舱室,轮机舱室武器弹药室,生活用品储藏室等等。由此可知,航空母舰对舰体的空间有较大的要求。异型航母最常见的也就是双体航母,和三体航母了,再科幻点也就是空天母舰以及星际母舰了。

先说双体航母

双体航母看起来也就是将两个航母并列起来,其实是两个船体共用一个飞行甲板,且是一个整体。并不是将两个航母并列起来那么简单。毕竟发动机在两个舰体内是都存在的,这就要考虑让两个舰体的发动机运转保持同步了。但是还有一点就是必须保双体之间连接处的强度,当航母在急转弯,遇到大风浪时,两个舰体所受到力的情况不一样,这样就容易导致连接处断裂。所以说,这是双体航母研发的一个难点。毕竟排水量数十万吨的航母,那受到的力可以极为巨大的,以现在的材料估计难以解决,也只有依靠未来材料学的发展了。

再来说三体航母

三体航母的将会浪费较大的空间,要将船体分成三份,且中间那份最大,两边的最小。这样的结果只可能是可用的舰体空间并没有单体航母的大,唯一的优点就是提高了航速。三体航母中间的船体是主船体,两边的船体起到支撑作用。其实,三体航母和双体航母面临的问题也是一样的,也要解决舰体相连处的强度问题。有实力造这么大的航母,倒不如直接建造成为单体的更有价值。

也就是说,在未来,建造出异型航母是没什么难度的,但是相比于单体航母来说,舰体的利用率太低。毕竟在同样排水量下,单体船的可用空间是最大的。

最后来看科幻的空天母舰和星际母舰

空天母舰最大的技术难点就在于垂直起降的发动机。想要让数十万吨的航空母舰垂直起降,那提供的升力最少也得等于其重量,这就要用上巨型的升力风扇了。至于其发动机,那可以使用电动机作为主动力,由核反应堆提供电量。这么一来,就必须解决核反应堆的小型化和安全性问题了。如果说,技术可以的话,建造出来也是可行的。只是生存力堪忧,毕竟是在天空当中的,容易被导弹击中。要知道在天空飞行的飞行器出现一点问题就可能出现坠毁事故,况且,空天母舰这么大的目标太容易被集火了,也不好防御。

总的来说,航母对舰体空间,安全性,抗打击力要求很高。还是一般的单体航母更为合适,但是在未来建造出异型航母是没有难度的。

我国未来有可能在世界现有航母外形基础上,创造出“异形”航母吗?

未来航母大赛,浮岛式隐身航母,斩获第一名。可以造得更大,搭载更多更大的舰载机,如运-20大飞机也可以,是真正的海上移动机场,成为维护近海利益重器,亦符合未来发展趋势,不用填岛成本小,开至远海,不用基地,亦可在重视的海上通道方便部署。

我们既然踏上了航母发展的路,在004核动力航母出世后,不会裹足不前,在齐类并肩之后,个人以为绝不会停止航母继续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模糊或颠覆现有外形模样。

所谓动力足,板砖亦可飞上天,不追求速度,体积再庞大,动起来就好,以舰载机的进步来带节奏。有实现的需要,也有实现的技术基础。

二等奖玩双层,出动效率最高。

三等奖玩三体,海上耐波性能绝佳。都是好的,立足实战,着眼未来,有实现技术基础,并鲜明的实用性和战斗性,还有良好的经济性,方能走得更远,这是优秀设计的共同特点。

在未来近海利益得到恢复后,向远海进发,浮岛式就有了具备建造的基础和可能,不必造得太多。多层式和三体式,以快争锋,有质有量,以为三者最符合未来方向者,就是双层和三体。快就是航母的本来,万变不离其宗。

近年来空天母舰,在网上也讨论得很闹热,在空中搭建一座移动的机场,美军至为积极,可以省去全球军事基地的高昂成本,以空天制陆,之对我们,在完成了厚实的技术积累后,以为也可以考虑。开破了现有设计常规,未来航母正会越造越强。

我国未来有可能在世界现有航母外形基础上,创造出“异形”航母吗?

目前看来没有什么更好的设计,除了把航母造的更大一些。当然这还要取决于舰载机或者海战模式的发展。目前航母的样子,主要还是极大得适应了舰载机的需求。例如斜角甲板,让起飞和降落分开的设计,都是战斗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目前看来,航母越大越好,上面可以起降更重的舰载机,可以有更远的航程和更充足的后勤保障。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舰船并不是航母,而是某款油轮。

归根结底,航母最终使要为舰载机服务的,什么样的舰载机决定了航母的性能。例如现在如果F-35可以在航母上短距离起降了,航母甚至可以节省掉一些甲板,变得更小。甚至将来可以让航母上只装载几架舰载机,变成迷你航母。飞机可以垂直起降的话,阻拦索弹射器这些设施都可以有些改变。

所以这种情况下,航母可以有更加宽泛的选择,到时候奇奇怪怪的形状都会出现。如果战斗机的性能足够,这种小型航母欺负一些落后国家和大航母没什么区别。

我国未来有可能在世界现有航母外形基础上,创造出“异形”航母吗?

我认为以中国日益发展的科技能力,未来有可能造出颠覆目前航母造型的“异形”航母。但同时必须清楚,未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将可能出现有人作战飞机和无人作战飞机共同作战,或者航母基本都使用无人机作战的情况,所以未来的航母跟现在的航母,既有极大得相似作战功能,又有不一样的作战能力。

▲图注:美国X-47B无人舰载机和F/A-18舰载机协同训练

首先从历史来看, 航母发展了近百年,世界航母的外形特征逐渐变得单一又相似。比如无论直升机航母还是搭固定翼飞机航母,要么都有全通甲板或者滑跃甲板,舰岛几乎都在右侧,连作战时的迎风角度、航速需求都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受制于国家政策、作战需求、军费开支、建造技术等因素影响,航母最大的排水量目前也仅仅是10万吨上下。以美国为例,建造排水量20万吨、40万吨的航母是有那能力,但是建造费用可能高达数百亿美元甚至更多,性价比上完全划不来。“尼米茨”级航母的外形特点,就可以认为大致上是目前航母外形的标准。

▲图注:美国”尼米茨“级航母,其外形基本是目前航母主流外形

如果将时间推向外来,突破性的航母发展是有可能的,而且外形也会变得完全不一样,功能可能也会不一样。有些技术甚至我国还是强项!如下:

一、双体结构外形的航母。我国早在2004年就建造了双体结构的导弹快艇,已经掌握了建造千吨级双体结构战舰的技术。现在在双体船研究上,我国可以建造排水量200吨到5000吨级别的双体船,比如我国目前服役的瑞利10号就是一艘大型双体科考船。军事上,美国海军的双体战舰——先锋联合高速船,优点就是穿浪前进,航速高,排水量2400吨,运载700吨物资,还有很大而显眼的直升机平台!所以以此类推,未来我国在双体船排水量可以向6000吨级甚至10000吨级迈进,只要在高强度特种钢上得到更大的发展,克服大型双体结构一体化建造的难题,找到合适的双体结构承载设计,我国未来完全可能造出外形奇异的双体航母。

▲图注:左图为中国自主研制的5000吨级双体考察船”瑞利10“号,右图为美国海军的先锋联合高速战舰

▲图注:双体结构航母概念图

二、地效飞行航母。其实,如果可以在地面效应技术上取得更大突破,那么我国未来也可能将该技术运用在航母上。苏联的“里海怪物”地效飞行器就是怪异外形的典型。这项技术自苏联开始研究并实施,是绝密档案。就是利用地面(海面)效应,当飞行器贴近地面运行时,地面对物体产生空气动力干扰,使得飞行器得以贴近地面飞行的技术。优点就是诱导阻力减小,获得比高空飞行更高的升阻比!速度快,载重量大、适航性高、隐身性好,这项技术我国和苏俄是世界领先,也是最先进。试想一下,一艘庞大的地效飞行器,内部搭载地效飞行技术制造的突击武器或者飞机,利用敌人视野或者雷达盲区进行进攻,何乐而不为?未来,如果在超大型地效飞行器上可以得到突破,那么我国未来可能会利用该原理制造航母,它可能不是很大,但完全颠覆了航母“船”的形象。

▲图注:左图为设想的苏联地效飞行器,右图是大名鼎鼎的苏联”里海怪物“地效飞行器

三、反重力航母。反重力技术目前有巨大的争议,但是美国NASA已经有过反引力机的研制,美国民间也有飘升机这种利用离子风升空的小飞行器,并且这种小推进器被NASA认为有诸多优点,不用操控部件,不用燃料,远程接收能量。同时俄国物理学家波德克勒特诺夫还做过被证实的反重力现象实验!目前中国在飞艇和反重力材料上均有研究,假以时日,我国取得突破,也可能利用此技术建造大型推进器,大型空中飞行器作战平台,从而摆脱现在航母在大海的束缚。延伸出来的引力护盾等概念或许可能被实现。这样的作战平台更像游戏《星际争霸2》或者科幻电影中那些极具特别造型的空中航母。没有任何现在航空母舰的影子。

▲图注:游戏《星际争霸2》中的神族航空母舰,搭载小型无人机群作战,或许反重力大型飞行器也就如此

四、空中母机作战平台。空中母机,也叫航母母机,是现行技术条件下,美苏都曾经大量研究的技术。航母母机既可以飞行又可以在海面航行,两栖适应性更强。苏联的“空中马戏团”飞机母机就曾经试飞运行过。目前的航天飞机、大型运输机都可以作为空中母机搭载无人机战斗群进行作战,这个技术是目前比较容易实现的。我国虽然没有试飞国空中母机,但对飞行航母的概念依然还是有研究。未来,我国无人机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和成熟后,将无人机智能化,作为子机搭载在大型飞行平台上进行作战,进入战区后释放无人机群,降低飞行员损耗,这是有可能的。这将是跟航空母舰不同的作战体系。

▲图注:空中航母作战平台概念设想

五、太空飞行母舰。人类将太空军事化已经成为现实。步入太空作战,在太空中操纵巨大的飞船进攻,未来也可能实现。我国正在研制的超重型火箭——长征九号,推力达到4000吨级,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0吨,和美国“太空发射系统”SLS同属一个级别,用于载人登月和登陆火星。2026年-2028年预计首次发射。而随着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追赶甚至赶超美俄不是没有可能,未来的时间中,超大推力的火箭发动机搭配巨大的航天飞机升空,航天飞机在太空中释放反卫星武器、无人型武器等,也可以作为一个大型太空作战平台进行太空主导权争夺。

▲图注:美国航天飞机

我国科技发展已经自上世纪50年代取得巨大进步,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中,高端技术领域已经有一席之地。技术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所以未来我国可能将建造出和现在航母在外形上大相庭径的航母。这并不是没有任何可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