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丑力敌赵云六十回合不败,为何在关羽面前三个回合就心怯退走?

文丑是袁绍手下和颜良齐名的大将。在汜水关前,诸侯军和华雄相遇的时候,袁绍就说过,如果我手下的颜良、文丑有一个在此,就可以斩了华雄。由于颜良、文丑不在,最后,还是关羽出马斩了华雄。

在后来,袁绍和公孙瓒的战争中,文丑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决定性的磐河之战中,文丑先是和公孙瓒交手,十几个回合就打败了公孙瓒。在乘胜追击时,公孙瓒手下四员健将一起和文丑交手,被文丑一枪刺一人落马,其他三人被吓得回马逃走。

就在文丑就要追上公孙瓒的时候,多亏赵云赶到,救下了公孙瓒。赵云和文丑大战五六十回合,未分胜负。

等到了白马之战的时候,在关羽斩了颜良之后,文丑出马要为颜良报仇。可是,在白马文丑中了曹操的埋伏,反而被打得士卒奔逃。不过文丑不愧是袁绍手下首屈一指的大将,他在败势中依然不为所动,面对张辽、徐晃的追击,能够箭射张辽,逼退徐晃,败中取胜。

但是在逼退张辽、徐晃之后,文丑遇到了关羽。书中写道,文丑和关羽交手,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追上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文丑能够在磐河之战中能够和赵云连战五六十个回合不分胜负,可是到了白马之战和关羽战不三合就心怯而走,结果被杀。按理说,赵云和关羽的武艺相差不大,这中间到底有什么原因,让两战的结果截然不同?

一、 赵云和关羽的和文丑交手时的武艺高低不同。

赵云虽然也是三国名将,他的武艺被后人算到三国将领的前列。但是,在磐河之战时,赵云还是一员初出茅庐的小将,他的武艺尚处于上升阶段。

在和文丑交手的时候,文丑的武艺已经达到成熟,而且临阵的作战经验也十分丰富。在这种情况下,赵云虽然武艺超群,可是受到经验的制约,一时也不能拿下文丑。

而白马之战中的关羽则不同。这个时候的关羽武艺、经验都已经达到巅峰。他击杀颜良,已经显示出其敏锐的观察力、超群的武艺和老道的临战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关羽能够很顺利的打败文丑。

二、 赵云和关羽与文丑交手时的环境不同。

赵云和文丑在磐河之战交手的时候,正是公孙瓒大败的时候。这个时候,公孙瓒的兵马四散奔逃,根本没有人来救公孙瓒。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是赵云和文丑单打独斗。文丑在大胜之余,勇气百倍,当然不惧和赵云交手。

而在白马之战中,文丑是中了曹操计谋在先,部下被曹操的军马打得大败。文丑是挺身独战,一人抵挡曹军。在这种情况下,拖的时间越久,文丑的处境越危险。所以文丑和关羽交手,一看不能马上战胜关羽,就急于脱身,不想恋战。

三、 赵云和关羽和文丑交手时声势不同。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暗示效应。就是如果给你灌输一种意念,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你就认同这种意念,并以这种意念为准则行动。这就是我们熟称的“洗脑”。

而赵云和文丑交手的时候就是如此。赵云的武艺虽高,但是他只是一个无名小将,文丑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一位人物。他依仗自己的名声武艺,根本不怕赵云。所以虽然交手五六十回合丝毫不败。

可是,当遇到关羽的时候就不同了。他知道是关羽斩的颜良,而颜良的武艺与自己相当。当他知道颜良是在万军之中被关羽取了首级,对关羽心理就有了阴影。他口口声声说要为颜良报仇,只是依仗着自己的兵多将广,想以多欺少,战胜关羽,并不是认为自己有单打独斗战胜关羽的能力。因此,他和关羽战不三合就撤逃了。

四、 文丑心存幻想,想要败中取胜。

文丑逃走的时候,不是直接就跑的,他走的路线是绕河而走。这跟一般人的逃跑路线不同。采取这样的路线,文丑应该有着他自己的打算。

一个打算就是刚才打败张辽的打算。我们可以看到,文丑箭射张辽,显示了他的弓箭高强。如果他想要打败关羽,那么以冷箭回射关羽是一个选择。这样,他绕河而走,寻找机会就是他的打算。

另一个打算就是拖延时间,等待刘备的到来。在进兵前,袁军中就有杀颜良的将领是关羽的传闻。刘备也跟随出兵,想确认此事。可是,文丑刚愎自用,把刘备安排到后军。

和关羽一交手,看了关羽的旗号,文丑确定对手就是关羽。但是,关羽马快刀狠,根本没有给文丑说话的机会。因此,文丑才绕河而走,拖延时间,等待刘备到来解释一切。

结语:

可惜的是,文丑最终也没有等到刘备的到来。关羽的赤兔马太快了,文丑被关羽追上,直接就被关羽斩了。

经此一战,关羽完成了斩颜良诛文丑的功劳,报答了曹操的恩义。接下来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回归到刘备的麾下,成就了关羽忠义千秋的佳话。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文丑力敌赵云六十回合不败,为何在关羽面前三个回合就心怯退走?

这里其实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文丑单挑赵云时,他刚刚打败了公孙赞,并斩杀了一个对手,虽然是有得胜之威,毕竟也有些疲惫。而赵云虽然武功高强,毕竟那时初出茅庐,没有什么对敌经验,能在名将手下大战六十回合实属不易。

再说关羽斩文丑吧!首先战前,文丑已经打败了曹操两个人将张辽和徐晃,早已身心疲惫。而关羽却是以逸待劳,急于立功,是以必杀之心求战。其二,关爷身高马大,一柄青龙偃月刀重达82斤,尤如天神一般,气势上文丑早已输了。有道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文丑安能不败。再加上赤兔马快,则文丑必死无疑!

所以说,我们评论名将的武力值,不能简单的凭借与第三方的交手纪录而论,更要分′清各自与对手交战时的外在环境,才能得出结沦。

文丑力敌赵云六十回合不败,为何在关羽面前三个回合就心怯退走?

文丑曾经与赵云对战了五六十合不分胜负,却与关羽战不三合便心怯而走,又被追上斩杀,这是有原因的,咱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在《三国演义》第七回中记载了赵云初次亮相与文丑的那场大战。

回目: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赵云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公孙瓒部下赶来,文丑退走,公孙瓒与赵云相见,赵云介绍自己“本袁绍辖下之人”。

赵云并没有说自己“本袁绍辖下之将”,而是说“辖下之人”,这说明赵云在袁绍军中并不是将领,而是个地位很低的普通士兵。

如果按正常情况,以赵云这么高强的武艺,无论在哪里都应该受到重用。但很明显,在袁绍那里,赵云并未受到重视。

如果赵云是将领,至少文丑应该认识他,看到赵云叛变,文丑应该骂“背主之徒,尚有面目见人乎?”

但文丑没有吭气,证明他根本不认识赵云,可见在袁绍军中,赵云地位很低。

后面赵云曾经冲击过袁绍中军,袁绍也不曾骂他“叛将”或者“逆贼”,也说明赵云可能连袁绍的面都没见过,袁绍根本就没留意他。

这能体现出什么呢?这就是说,此时的赵云地位很低,当然他的装备也就很差了,坐下的战马(没有说到白龙马)、手中的兵器(也没有说到亮银枪)、身上盔甲(也没有说是银盔银甲)都是质量很差的。

这时的赵云是以绝对劣势的装备去迎战袁绍手下的爱将文丑,由于双方在装备有着巨大的差距,能够五六十合逼走文丑,赵云已经很表现出了很高的战斗力。

赵云归附于公孙瓒麾下,改善了装备以后,战斗力马上就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赵云冲阵,当场杀死袁绍麾下大将鞠义,当时袁绍的两员最受器重的爱将,颜良和文丑都在当场,但当赵云冲阵的时候,“一骑马飞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颜良和文丑居然都没有来阻截。可见,装备提升后的赵云给他们带来多么巨大的震撼。

咱们再来看看关羽与文丑的那场战斗。这是在《三国演义》原著的第二十六回中。

回目: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从文中的描述,大家可知,文丑这个猛将不仅枪法好,箭法也是很厉害的。第一箭射中张辽的头盔,第二箭又射翻了张辽的战马,文丑正要上前取了他性命,但徐晃冲了过来,“急轮大斧,截住厮杀”。

大家都知道,凡是使斧的将领,力量都很大,徐晃曾经与许禇对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可见徐晃的力气是相当大的。

与这样一个力量型的猛将硬磕,文丑在体力上的消耗自然也是巨大的。 而偏偏这时候,关羽又冲过来与文丑交战。

在《三国演义》中,专门提到武将兵器重量的地方很少,有说过典韦的一双铁戟重八十斤,“古之恶来”,是个大力士。而说到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更是重达八十二斤,比典韦力气还大。

文丑刚刚与力士猛将徐晃大战,本来体力消耗就很严重了,再来个关羽,力量更大,所以刚打三个回合,文丑就觉得更加吃不消了,“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

为什么文丑要绕河而走呢?别忘了,文丑的箭术很高明啊。如果能够与关羽拉开一段距离的话,文丑就可以翻身拿出弓箭来,以箭法取胜。

但让文丑没有想到的是,关羽胯下那匹马是三国时代的第一神骏――赤兔火焰驹。

文丑把枪也挂好了,弓也握在手中了,就是来不及把雕翎箭搭上弓弦。 于是就出事了,“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可怜的文丑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宿命。

文丑力敌赵云六十回合不败,为何在关羽面前三个回合就心怯退走?

文丑遇到关羽三个回合就心怯退走主要还是因为心理素质不过硬,临战怯场所致,并非武艺真的和关羽差距那么大。

文丑也是《三国演义》里一位挺悲剧人物,在延津之战他遇到关羽才打了三个回合就心怯退走,这让人对他评价很低,不过实际上他在遇到关羽前的几次表现相当不错,武艺不在颜良之下。

在磐河之战时,文丑不仅十余合击败公孙瓒,接着又击败了他手下的四健将,遇到赵云两个人也是大战了五六十合不分胜负。最后还是因为公孙瓒后军大队赶来,文丑才主动退走,所以在此战文丑和赵云是打了一个势均力敌。

虽然此时的赵云还是一个少年,比后来的巅峰时期要略逊一筹,但是差距不会太大。能和赵云这个级别的武将战平,文丑的武艺自然不低。

而在遇到关羽前文丑的表现也非常出彩,他在中计大军被击败遭到张辽、徐晃围攻的情况下虽败不乱,先冷箭射倒张辽,然后返身来战徐晃,短时间内将其击败。有些人认为徐晃是因为文丑后军赶来才主动退走,不过实际上此时文丑前军已经被击溃,身边都是曹军,后面军马赶来也不过是敌住其他曹军而已,所以徐晃是真打不过才败退。

徐晃也是能和许褚大战五十多合打平的猛将,遇到文丑却短时间内被击败,可见文丑的武艺不在颜良之下。

因此综合看,文丑的武艺即使不如关羽,差距也不会太大。两人正常情况下至少要打上几十甚至上百回合才能分出胜负。但是文丑知道是一个“赤面长须使大刀”的大将杀了颜良,而他和颜良武艺在伯仲之间,突然遇到关羽这个“赤面长须使大刀”的难免心生怯意,才会打了三个回合就逃走,结果反而死于非命。

文丑力敌赵云六十回合不败,为何在关羽面前三个回合就心怯退走?

文丑乃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与颜良齐名。他曾和赵云恶战六十回合未落下风,为何在关羽面前三个回合就心生胆怯,转身逃走,随后被关羽一刀砍于马下?下面根据《三国演义》中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见解,简要分析如下。

首先,两次交战背景不同。其一文丑与赵云战斗背景:文丑在和赵云大战时,已经天下闻名,和颜良同为袁绍的头号大将。他刚刚战败一方诸侯公孙瓒,还斩杀了公孙瓒的一员健将,状态很好。此时,赵云还是少年,装备简陋,遇上风头正劲的文丑战斗六十回合已经很不错了。

其二文丑和关羽战斗背景:关羽以“约三事”暂时投降曹操,心中一直想着为曹操立下大功,与曹操互不相欠,早一日寻找刘备。而曹操故意不给关羽立功的机会,欲慢慢感化他。颜良连斩昔日吕布降将宋宪和魏续,二十合战败徐晃。关羽仗着赤兔马快,突袭一刀斩杀颜良。

之后的延津之战,文丑刚刚和张辽、徐晃恶战一场,说不累是骗人的,而关羽是满血迎战,气势正盛。因此,疲惫不堪的文丑遇到养精蓄锐的“赤面长须”大将无心恋战,心生胆怯,随后被关羽追上斩杀。《三国演义》中记载:

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

其次,赵云和关羽各自作战特点不同。赵云交战特点,耐力持久,善于持久战,从早战斗到晚上没问题。赵云的武器是龙胆亮银枪,轻巧灵活,体力消耗相对较少,可以长时间征战。如长坂坡赵云在曹营左突右击,七进七出,杀了五十余战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一口气斩杀西凉韩德一门五将。

关羽交战特点,速战速决,善于秒杀,一般十回合内解决战斗。关羽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重达82斤,如果关羽在十回合内没有秒杀敌人,那就很难战胜了。

其中不乏名将,如华雄、颜良、文丑等人,大都是被关羽十回合内秒杀的。只要能撑过关羽迎头三刀的大将,基本不会败于关羽之手,如夏侯惇、庞德、黄忠都和关羽大战几十到几百回合,不分胜负,黄忠还一箭射中关羽红缨。

再次,赵云和关羽各自交战目的不同。赵云的交战目的是搭救公孙瓒,并非杀敌。因此,他只需拖住文丑稳扎稳打,等待公孙瓒的部下到来即可。这次战斗中,文丑已经战败公孙瓒,斩杀其手下一员大将,立下了不朽的功劳,见好就收。因此,他与赵云的战斗中,并没有施展全力。

关羽的交战目的是为曹操建功立业,早日还清所欠曹操恩情,尽快脱离曹操,寻找大哥刘备。这次战斗中,文丑的目的为查清自己的大哥颜良被谁所杀,“赤面长须”大将是否为刘备的二弟关羽。

最后,赵云和关羽两次战斗心里不同。赵云的首次战斗,没有心理压力,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拼敢杀,无奈经验太少,才和文丑大战六十回合未落败。而此时的文丑已经闻名天下,战斗都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斩杀了不知多少大将。因此文丑并没有着急将赵云拿下,稳扎稳打,以至于六十多回合未将赵云拿下。

在关羽的眼中,河北大军如“土鸡瓦犬耳”,颜良如“插标卖首耳”!面对与颜良齐名的文丑,关羽并未将其放在心上。两者相逢勇者胜,关羽有必胜的决心,勇猛异常,反观文丑未战先怯,胜负自不必说。《三国演义》中记载:

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文丑在和关羽战斗前,中了曹操的诱敌之计,军队已经混乱,他急于收拢溃败的军队,无心恋战。因此,他搭弓射箭,战败张辽、徐晃,下一步要集合军队,整顿队形。

关羽从旁边杀出来,文丑猝不及防之下,暂时居于下风,欲退走从长计议。他没料到的是,关羽的赤兔马太快了,没反应过来便被一刀砍与马下。《三国演义》中记载:

曹兵围裹 将来,文丑挺身独战。军士自相践踏,文丑止遏不住, 只得拨马回走。

总结:演义中,第一次上战场的赵云能和闻名天下的文丑大战六十回合,已经是超常发挥了。关羽是在装备升级后,即关羽获得赤兔马后,战斗力比斩华雄时强了不止一倍,才获得了斩颜良、诛文丑的战绩。

同理,文丑在和赵云战斗时,轻视赵云,并未出全力。他和关羽战斗是在中了曹操的“诱敌之计”,及和张辽、徐晃恶战一场的情况下,被关羽突袭而亡的。这并不能说明关羽比赵云强多少。

你们是怎么看待文丑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文丑力敌赵云六十回合不败,为何在关羽面前三个回合就心怯退走?

文丑是三国演义中争议蛮大的一员武将,关于他的武艺历来争议不休,有人说文丑是比颜良还要猛的武将,可以在三国排名前十,有人说文丑就是花瓶子,才三个回合就被关羽给砍了,但文丑不是五六十回合战平赵云了吗,还曾经一人独战张辽、徐晃二将,怎么文丑的对战记录差距如此之大?

三国演义中,文丑首次出场是与颜良一起对战准备行刺袁绍的关纯和耿武,颜良一个回合解决了耿武,文丑一个回合解决了关纯,两个半斤八两,不相上下。文丑第二次出场则是在磐河之战,文丑对战公孙瓒,仅十个回合击败了公孙瓒,公孙瓒逃走,文丑就开始追,公孙瓒手下四员副将就拦住文丑。

文丑这个时候就表现神通,一枪就刺死一人,其他三人见文丑如此英勇,再加上公孙瓒大军已经败了,就全逃了,文丑依然纵马追杀公孙瓒,当时的公孙瓒被文丑追杀得非常狼狈,弓箭掉了,头盔掉了,披头散发的,还马失前蹄掉下马来,这个时候非常危险了,只要文丑纵马赶来,公孙瓒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

接下来就是赵云的首次出场,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云赶到,挡住了文丑刺向公孙瓒的枪,然后与文丑打起来,打了五六十个回合不分胜负,要注意当时是文丑领军追杀公孙瓒,公孙瓒的军队败逃,赵云这个时候要救的是公孙瓒,还要防止文丑的军队攻击公孙瓒,公孙瓒都没马了,赵云并不想与文丑纠缠,只想击退文丑。

赵云不是三国武力排名前三的吗,为何五六十回合只能与文丑打成平手?

有两个原因:一是打成平手,并不能说明文丑武力就与赵云相当,张飞好几次与天下第一的吕布打成平手,两人武力一样吗?许褚20回合也跟吕布打成平手,两人武力一样吗?庞德也曾50回合和许褚打成平手,两人武力一样吗?庞德还曾分别与张郃和徐晃也打成平手,武力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平手只是说明没有分出胜负,而不是武力相同。如果按武力相同算,那张郃、徐晃都能与吕布打成平手,就算是高手,对于比他弱的武将,也没有短时间能击败的可能,而是需要时间和过程,平手只能说明没有分出胜负就结束了单挑,与死战不退是两个意思。

二是当时的赵云刚刚出场,还是个少年。三国演义明确记载了赵云此时是个少年,啥叫少年?按照古代的说法,少年就是未成年,古人以20岁为弱冠才算成年,文丑与一个未成年人打了五六十回合还不分胜负,这让身为袁绍手下大将的文丑不感到丢人吗?不过也不算丢人,能与赵云打成平手,其实是文丑一生最大的战绩,只是赵云当时还没有成年,还不在巅峰,如果是长坂坡之战的赵云,文丑只能在赵云手下走三个回合就会败得体无完肤。

《三国演义》第七回: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

瓒忙下土坡,问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

再来解释文丑与张辽、徐晃二将的交手。

那是文丑与曹操的延津之战,曹操故意用财物引诱文丑手下军队抢夺,然后趁机攻击袁军,袁军大乱,文丑独自挺枪迎战,这个时候张辽和徐晃两人联手准备攻击文丑,文丑当时那年已经是准备撤退了,回头看到张辽和徐晃来战,于是拿起弓箭射张辽,第一箭只射中了张辽的头盔,第二箭射中了张辽所骑马的面颊,同时马失前蹄,张辽倒地。

文丑用箭击退了张辽,这个时候就只有徐晃一个人上前迎战文丑,刚打了几个回合,徐晃看到文丑身后有兵马赶到,于是就撤退了,徐晃不是被文丑击败的,只是看到袁军来支援文丑被吓退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表面看起来是张辽与徐晃联手战文丑,其实上根本没有联手,张辽就被箭射退了,徐晃也被赶到的袁军吓走了,文丑胜之不武,不过袁军在总体大乱的情况,文丑尚能以智谋取生,也算一员合格的将领了。

《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曹操却令军将一 齐下土阜击之,文丑军大乱。曹兵围裹将来,文丑挺身独战,军士自相践踏。文丑回头见二将赶上,遂按住铁枪,拈弓搭箭,正射张辽。徐晃大叫:贼将休放箭!张辽低头急躲,一箭射中头盔,将簪缨射去。辽奋力再赶,坐下战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颊。那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

最后解释为何关羽三个回合就斩了文丑。

文丑是与关羽相遇则是徐晃撤退不久的时候,当时关羽手下有十几个人,文丑身后也有少人,两人是势均力敌,关羽打着旗号,明显文丑知道是关羽,与关羽战了三个回合后文丑就心虚了,结果文丑作出一生最后悔的决定,拔马逃走,结果被关羽从身后骑着赤兔马赶上一刀就砍死了。

可以这么说,文丑之死,死于心理素质极差,如果文丑不逃,与关羽坚持打下去,虽然武力差一点,但至少文丑不会死,打个几十回合文丑也不至于死,世界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你越怕什么,越来什么,但文丑却感到害怕了,把身后的空门完全暴露在关羽面前,关羽不砍他才怪,如果正面对战,关羽反而在短时间内没有机会杀文丑。

文丑怕什么?

因为他的老大颜良一个回合就被眼前这个关羽给砍了,颜良武力有几分,别人不知道,文丑还不知道吗?文丑对颜良可是知根知底的,也知道自己比颜良差一点,大哥都不行了,我这个当小弟还能赢吗?赢不了赶紧逃吧,反正延津之战也败了,于是文丑害怕了,就转马而逃,殊不知越逃死得越快,不逃反而能求生,这就是文丑之死的秘密。

文丑总体来说,武力处在二流的武将,低于许褚、典韦,略高于张郃、徐晃的水平,比起赵云和关羽来说,还是差了不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